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上丝绸之路促进沿海经济再发展,而融合自贸区战略,再加上长江经济带发展,未来十年中国发展的蓝图逐渐清晰,区域发展内质将被重塑。而区域政策是交通运输行业最主要催化剂。随着第二批自贸区总体方案的公布再次引起市场对福建自贸区、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区域发展概念股也被轮翻炒作。与此同时,海关总署发布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东北地区海关将于5月1日启动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的公告。这两个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板块,与京津冀、长江经济带和广东地区海关构成“3+2”的全国区域通关一体化格局。伴随着利好政策的不断发酵,在国企改革的大背景下,港口航运股也已经悄然启动。
多重利好利于港口发展
按照《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规划,天津、厦门等16个港口城市被定义为“一带一路”海上战略支点,这将为上述港口城市迎来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目前来看,“一带一路”港口投资热情高涨。根据各地“一带一路”投资项目统计,未来计划开工的港口水利项目投资总额将到达1765.92亿元,占“一带一路”计划总投资额的16.95%,仅次于铁路建设投资。16个战略支点相关投资计划至少278亿元,其中最多的是青岛港。从三大港口群划分看,环渤海港口群的投资热情最高,计划投资规模达到139亿元;其后依次是珠三角港口群和长三角港口群。
据交通部4月22日消息,一季度,水运建设完成投资244亿元,增长14.8%。此外,一季度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27.1亿吨,同比增长2.2%,增速较去年同期放缓3.5个百分点。今年以来,水路运输“内河好于沿海、内贸好于外贸、集装箱好于散货”的运行特征明显。内河、沿海港口吞吐量分别增长4.7%和1.2%。受“一带一路”战略以及‘东盟自贸区“推进等影响,东盟、中东、非洲航线分别增长18.9%、24.3%和40.1%。
“随着‘一带一路’的开启,中国制造的竞争力有望进一步增强,港口经济或将迎来第二春。”民生证券认为,以现有经济规模预计,若中国贸易占全球贸易比重提升1个百分点,将给港口经济带来接近3万亿的贸易增量,而“一带一路”16个战略支点有望首先获益。尤其随着包含京津冀、长江经济带、广东地区、东北区域、丝绸之路经济带的“3+2”覆盖全国海关的区域通关一体化格局的正式形成,其必将成为“一带一路”战略实现的“催化剂”。在具体港口数据表现中,今年一季度我国大部分港口外贸箱吞吐量都出现明显增长,而这种增长还明显受到当地政府的产业布局和交通地理位置影响。如经济发达地区的厦门港、深圳港和宁波港,今年一季度继续保持双位数增长,其中厦门港1~3月外贸箱吞吐量累计增速16.8%,深圳港增速为12.2%,宁波港外贸箱增速14%;上海港吞吐量继续改善,外贸箱增速从1~2月的5.3%加速至1~3月的6.3%;而地处北方的天津港和大连港外贸箱则相对疲弱,累计增速仅为3.8%和0.8%。
“随着全球经济开始向好,外贸有所复苏。”中金宏观组预测今年我国出口增速将加速至9%,这利好集装箱港口重空箱结构改善。今年集装箱港口装卸费率将普遍上涨3%~5%:深西地区可能上调5%的费率,厦门港在2014年上调费率8%后,2015年仍将上调10%的费率,费率的上调必将带来相关港口企业盈利的增厚。
外贸环境向好,航运业或将复苏
航运是最为廉价的运输方式,尽管有多条中欧高铁的开通,尽管时间缩短三分之一,但仍然难以从根本上撼动航运业务。从基本面来看,航运企业运力过剩局面在未来几年依然持续,但自去年6月以来,油价的持续下跌大幅降低了航运公司运输成本。据了解,燃油成本占到航运公司成本的20%~40%(集运公司有集装箱设备的成本,燃油成本占比低于散货和油运公司),燃油价格的下跌必然带来航运公司成本端的改善。
记者注意到,在30家港口航运公司中,2014年度业绩实现盈利的公司有17家,另有11家公司业绩处于亏损状态。从2014年航运企业业绩普遍上涨的原因来看,主要受3点影响,一是去年下半年以来油价的暴跌让航运企业油耗成本出现大幅下降;二是大部分航运企业都对运力进行了优化,使得船队经营成本有所改善,同时获得了船舶拆旧补新补助资金;三是受益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战略发展,相关航线的需求有所提振。从业绩表现看,中远航运、天津海运、中海集运、中海发展、招商轮船的净利润都实现了翻倍增长,而中国远洋的净利润增幅也达到54%。
不过,尽管2014年大部分航运上市公司实现盈利,但航运业供过于求的市场格局却仍无明显好转,行业持续低迷的压力影响着二级市场上资金的关注度。长期以来,航运港口股表现一般。不过,近期有分析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却表示,2015年航运业或将迎来复苏,因为“一带一路”战略对中国航运将产生较强支撑力,且全球经济也有复苏迹象。而中海集运、中远航运等公司也明确表示,2015年将主动适应“新常态”,寻找盈利增长点,持续优化船队结构。对于航运股,申万宏源认为未来航运板块将存在3点投资机会:一,从历史来看,航运行业是高Beta周期性行业,与大盘走势基本相同,但2009年至2014年超跌形成剪刀差,未来或将随大盘继续上涨并实现超额收益。二,2015年初BDI继续下滑,创历史新低,2015年航运行业各板块将继续分化,认为油运、重吊船两大子领域将有较大的投资机会。推荐关注招商轮船及中海发展。三,同为全球竞争的航运市场,理应通过同样方式寻求资源和话语权的最大化;集运业务或为整合首选。
国资航运巨头整合预期强烈
6家航运公司的集体澄清重组公告将航运央企重组推向风口浪尖。4月18日,招商局集团旗下的招商轮船,中国海运集团旗下的中海集运、中海发展、中海海盛及中国远洋集团旗下的中国远洋、中远航运6家上市公司集体发布澄清公告称,有媒体报道四大航运央企中国远洋、中海集运、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招商局集团整合预期强烈。但经询问,集团合并传闻未得到任何政府部门的核实,彼此之间也未就合并问题进行过任何商谈。但在6家公司的澄清公告发布后,航运股不仅未受澄清公告影响,相反投资者继续追捧。除过中海海盛重组停牌外,中国远洋、中海集运自4月20日至4月24日仍然强势上涨,周内上涨幅分别为33.51%、21.02%。
“航运央企的重组是大概率事件。”相关研究人士认为,央企整合的最终决定权是国资委,上述公告无法改变市场对航运企业重组的预期,而航运央企有望实现重组背后逻辑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两家航运集团船队大、体量足,连续亏损可能引发国家层面对航运企业的战略布局;二是因为市场重合度高,双方强强联手、改善经营存在理论可行性;三是双方集团及旗下公司高管、经营层主要领导很多都具备两家公司的工作履历,具备整合的基础。
集运业务或为航运股整合的首选标的。申万宏源认为,中国远洋、中海集运为集运整合龙头。股权结构复杂,合并或为优选方案,原因为:一是集运面临全球竞争,且两者运力规模排名分别在第六、第七,即使合并排名亦在第四,具有对整合的渴求;二是两者内贸频繁,但外贸仍有较大的合作提升效率空间;三是两公司管理层互为交流任用,人事上阵痛期相对较短。股权结构复杂,合并或为优选方案。据测算,若两企业能够实现整合,则在集运端预计将至少新增8亿元净利润。
在船舶制造行业中,南北船整合是焦点。虽然南北船集团层面整合不复杂,但上市公司层面涉及军品、院所改制;集团内部、外部整合;时间跨度可能较大。其中,1,南北船有很大一部分资产涉及敏感的军品,且较大资产在于科研院所。2,南北船主要资产还在集团中,资产证券化率还不高。3,南北船中,南船集团还面临集团内部整合的问题,广船国际可能改名“中船防务”;广船国际和中国船舶需要解决同业竞争问题,南船集团的核心军品业务江南造船、沪东中华两大核心军船企业整合去向尚不明朗。南北船假设整合,可能先完成南船内部整合:1,江南造船、沪东中华的资产证券化;2,广船国际和中国船舶的整合;3,南北船整合,实力更强的北船可能成为最终整合平台。同时也不排除南北船直接进行整合的可能性:如果直接进行整合,中国重工可能成为最终整合平台。假设南北船整合,南北船下属6家上市公司均面临较好的投资机会。其中中国重工为北船核心平台确定性高,广船国际和中国船舶弹性较大,*ST钢构、风帆股份、乐普医疗这3家小市值公司弹性可能更大。
多重利好利于港口发展
按照《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规划,天津、厦门等16个港口城市被定义为“一带一路”海上战略支点,这将为上述港口城市迎来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目前来看,“一带一路”港口投资热情高涨。根据各地“一带一路”投资项目统计,未来计划开工的港口水利项目投资总额将到达1765.92亿元,占“一带一路”计划总投资额的16.95%,仅次于铁路建设投资。16个战略支点相关投资计划至少278亿元,其中最多的是青岛港。从三大港口群划分看,环渤海港口群的投资热情最高,计划投资规模达到139亿元;其后依次是珠三角港口群和长三角港口群。
据交通部4月22日消息,一季度,水运建设完成投资244亿元,增长14.8%。此外,一季度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27.1亿吨,同比增长2.2%,增速较去年同期放缓3.5个百分点。今年以来,水路运输“内河好于沿海、内贸好于外贸、集装箱好于散货”的运行特征明显。内河、沿海港口吞吐量分别增长4.7%和1.2%。受“一带一路”战略以及‘东盟自贸区“推进等影响,东盟、中东、非洲航线分别增长18.9%、24.3%和40.1%。
“随着‘一带一路’的开启,中国制造的竞争力有望进一步增强,港口经济或将迎来第二春。”民生证券认为,以现有经济规模预计,若中国贸易占全球贸易比重提升1个百分点,将给港口经济带来接近3万亿的贸易增量,而“一带一路”16个战略支点有望首先获益。尤其随着包含京津冀、长江经济带、广东地区、东北区域、丝绸之路经济带的“3+2”覆盖全国海关的区域通关一体化格局的正式形成,其必将成为“一带一路”战略实现的“催化剂”。在具体港口数据表现中,今年一季度我国大部分港口外贸箱吞吐量都出现明显增长,而这种增长还明显受到当地政府的产业布局和交通地理位置影响。如经济发达地区的厦门港、深圳港和宁波港,今年一季度继续保持双位数增长,其中厦门港1~3月外贸箱吞吐量累计增速16.8%,深圳港增速为12.2%,宁波港外贸箱增速14%;上海港吞吐量继续改善,外贸箱增速从1~2月的5.3%加速至1~3月的6.3%;而地处北方的天津港和大连港外贸箱则相对疲弱,累计增速仅为3.8%和0.8%。
“随着全球经济开始向好,外贸有所复苏。”中金宏观组预测今年我国出口增速将加速至9%,这利好集装箱港口重空箱结构改善。今年集装箱港口装卸费率将普遍上涨3%~5%:深西地区可能上调5%的费率,厦门港在2014年上调费率8%后,2015年仍将上调10%的费率,费率的上调必将带来相关港口企业盈利的增厚。
外贸环境向好,航运业或将复苏
航运是最为廉价的运输方式,尽管有多条中欧高铁的开通,尽管时间缩短三分之一,但仍然难以从根本上撼动航运业务。从基本面来看,航运企业运力过剩局面在未来几年依然持续,但自去年6月以来,油价的持续下跌大幅降低了航运公司运输成本。据了解,燃油成本占到航运公司成本的20%~40%(集运公司有集装箱设备的成本,燃油成本占比低于散货和油运公司),燃油价格的下跌必然带来航运公司成本端的改善。
记者注意到,在30家港口航运公司中,2014年度业绩实现盈利的公司有17家,另有11家公司业绩处于亏损状态。从2014年航运企业业绩普遍上涨的原因来看,主要受3点影响,一是去年下半年以来油价的暴跌让航运企业油耗成本出现大幅下降;二是大部分航运企业都对运力进行了优化,使得船队经营成本有所改善,同时获得了船舶拆旧补新补助资金;三是受益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战略发展,相关航线的需求有所提振。从业绩表现看,中远航运、天津海运、中海集运、中海发展、招商轮船的净利润都实现了翻倍增长,而中国远洋的净利润增幅也达到54%。
不过,尽管2014年大部分航运上市公司实现盈利,但航运业供过于求的市场格局却仍无明显好转,行业持续低迷的压力影响着二级市场上资金的关注度。长期以来,航运港口股表现一般。不过,近期有分析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却表示,2015年航运业或将迎来复苏,因为“一带一路”战略对中国航运将产生较强支撑力,且全球经济也有复苏迹象。而中海集运、中远航运等公司也明确表示,2015年将主动适应“新常态”,寻找盈利增长点,持续优化船队结构。对于航运股,申万宏源认为未来航运板块将存在3点投资机会:一,从历史来看,航运行业是高Beta周期性行业,与大盘走势基本相同,但2009年至2014年超跌形成剪刀差,未来或将随大盘继续上涨并实现超额收益。二,2015年初BDI继续下滑,创历史新低,2015年航运行业各板块将继续分化,认为油运、重吊船两大子领域将有较大的投资机会。推荐关注招商轮船及中海发展。三,同为全球竞争的航运市场,理应通过同样方式寻求资源和话语权的最大化;集运业务或为整合首选。
国资航运巨头整合预期强烈
6家航运公司的集体澄清重组公告将航运央企重组推向风口浪尖。4月18日,招商局集团旗下的招商轮船,中国海运集团旗下的中海集运、中海发展、中海海盛及中国远洋集团旗下的中国远洋、中远航运6家上市公司集体发布澄清公告称,有媒体报道四大航运央企中国远洋、中海集运、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招商局集团整合预期强烈。但经询问,集团合并传闻未得到任何政府部门的核实,彼此之间也未就合并问题进行过任何商谈。但在6家公司的澄清公告发布后,航运股不仅未受澄清公告影响,相反投资者继续追捧。除过中海海盛重组停牌外,中国远洋、中海集运自4月20日至4月24日仍然强势上涨,周内上涨幅分别为33.51%、21.02%。
“航运央企的重组是大概率事件。”相关研究人士认为,央企整合的最终决定权是国资委,上述公告无法改变市场对航运企业重组的预期,而航运央企有望实现重组背后逻辑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两家航运集团船队大、体量足,连续亏损可能引发国家层面对航运企业的战略布局;二是因为市场重合度高,双方强强联手、改善经营存在理论可行性;三是双方集团及旗下公司高管、经营层主要领导很多都具备两家公司的工作履历,具备整合的基础。
集运业务或为航运股整合的首选标的。申万宏源认为,中国远洋、中海集运为集运整合龙头。股权结构复杂,合并或为优选方案,原因为:一是集运面临全球竞争,且两者运力规模排名分别在第六、第七,即使合并排名亦在第四,具有对整合的渴求;二是两者内贸频繁,但外贸仍有较大的合作提升效率空间;三是两公司管理层互为交流任用,人事上阵痛期相对较短。股权结构复杂,合并或为优选方案。据测算,若两企业能够实现整合,则在集运端预计将至少新增8亿元净利润。
在船舶制造行业中,南北船整合是焦点。虽然南北船集团层面整合不复杂,但上市公司层面涉及军品、院所改制;集团内部、外部整合;时间跨度可能较大。其中,1,南北船有很大一部分资产涉及敏感的军品,且较大资产在于科研院所。2,南北船主要资产还在集团中,资产证券化率还不高。3,南北船中,南船集团还面临集团内部整合的问题,广船国际可能改名“中船防务”;广船国际和中国船舶需要解决同业竞争问题,南船集团的核心军品业务江南造船、沪东中华两大核心军船企业整合去向尚不明朗。南北船假设整合,可能先完成南船内部整合:1,江南造船、沪东中华的资产证券化;2,广船国际和中国船舶的整合;3,南北船整合,实力更强的北船可能成为最终整合平台。同时也不排除南北船直接进行整合的可能性:如果直接进行整合,中国重工可能成为最终整合平台。假设南北船整合,南北船下属6家上市公司均面临较好的投资机会。其中中国重工为北船核心平台确定性高,广船国际和中国船舶弹性较大,*ST钢构、风帆股份、乐普医疗这3家小市值公司弹性可能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