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安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正由点到面深入进行,以新课程培训为核心内容的第二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已经全面启动,本轮继续教育的培训方式有了重大调整,校本培训成为广大教师的日常进修学习的主要途径和形式。下面从校本培训的意义、优势及新课程与校本培训的关系等方面谈一谈本人的理解和认识。
校本培训,就是以学校为中心的教师在职培训和进修模式。具体讲,校本培训是指为了满足学校、教师的发展目标和需求,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统筹和教师教育机构的专业引领下,由教师任职学校组织和管理,以学校为基地,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教师培训模式。这种新理念是上个世纪70年代由发达国家针对数十年的教师进行集中培养、培训的许多局限和问题而提出的。将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重心下移,回到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来,校本培训正是这种重心下移的产物及代表形式。
校本培训的重要性有三点: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
为了学校。校本培训往往是根据学校和教师自身实际问题和需要,针对性地提出本校教师培训的任务、目标、内容和要求。比如学校教学改革的某项需要,学校开展实验研究的某个项目,学校校本开发的某项课题,学生课外活动指导的需要,学校为形成某方面的办学特色的需要等。这些实际的问题和需要,经过调查分析和论证,被确定为该校教师培训的重点和目的。这样,改进和推进学校工作的过程中,也实现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在学校中。校本培训的突出特点是教师本人在本校、本职和本岗,它使培训与教师所从事的工作、所面临的问题紧密地联系和结合在一起,可谓学、做、研、训统一在同一过程中。教师自学,学校组学,同事共学,这样,学校不仅是教师的工作场所,同时也成为教师学习和发展的共同体。
基于学校。无论是培训的课程开设,还是指导教师的确立,学习和研究内容的选择,以及培训的管理和评价,都是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使学校的各种能量得到最大的利用和释放。此时,学校的功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学校不仅要布置和分配教育教学工作方面的任务,也要担负起教师进修和提高方面的责任。学校有权利也有责任开展对教师的培训活动,制订教师培训的任务、方案,加强对教师培训的指导、管理和考核评价。在校本培训的实施过程中,校长是校本培训的主要设计者和第一责任人。
那么,校本培训同院校培训相比,有哪些优势呢?
我国自1999年以来实施的“园丁工程”,就是通过院校培训的模式进行的。虽然它有助于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发挥教师教育机构师资设备等资源优势,尤其是高等学校的学术氛围和研究风气,对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研究的能力具有很强的带动作用。但是这种由专门的教育机构进行集中地培养和培训,随着教师专业化的推进,局限和问题普遍而强烈地显现了出来。比如课程统一化和理想化,往往偏离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需要,造成学用脱节,自上而下的任务驱动,使学校和教师缺乏培训的热情和积极性,往往是走过场现象较为严重;工学矛盾突出,培训经费不易落实;脱离学校实际和教师的工作实际,理论学习难以转化成教师的教育实践行为。
校本培训的优势一:提高了继续教育的效益。校本培训由于是在学校中、由学校来开展的教师培训,在时间上可以与日常工作结合在一起,具有经常性,灵活机动,易于落实,避免了工学矛盾,节约了一定的时间和经费,减轻了教师经济和精力上负担;在内容上,根据学校和教师中存在的问题和实际需要而定,切实可行,富有时效,避免了走过场;在组织上,是自己任职学校开展的,容易管理,避免了自上而下的任务驱动,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为我学”。因此,这种培训比较务实,有利于继续教育的持续有效开展。
校本培训的优势二:有利于学校的发展。校本培训是在实际的教育工作过程中、在学校现实的情境中进行的,培训的目标、内容、实施都立足于学校的实际工作,围绕着学校的改革和发展的目标和规划,能够将学校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资源整合起来,有效地开发、激活和充分利用。这不仅节约了培训经费,而且有利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改进和提高,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也有利于形成学校的优势和特色,深化学校的学习风气、研究风气,促进教师的交流和合作,促进学校的发展。
校本培训的优势三: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校本培训对于参训的教师来说,有很强的针对性,能满足教师多样化需求,避免了院校集中培训“一刀切”、“齐步走”现象。教师可以自主地确立自学的内容、研究的课题。校本培训还有很强的实践性,它不同于那种脱产、离岗的集中式培训,往往偏重于理论,听的时候挺受启发,回到实际工作中却无处下手,学用脱节。
在校本培训的过程中,教师大量经历的是一种实践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以及相互之间的合作交流性学习,这不仅切合实际,学以致用,学用结合,而且使教师们能够获得那种在书本和理论学习中无法得到的实践性知识。这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种十分宝贵的财富。
下面谈一谈新课程与校本培训的关系。
新课程的实施给广大中小学和中小学教师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各类中小学需要重新审视自身的培养目标、办学特点,特别是学校今后发展的方向;对于广大中小学教师而言,学校的发展是个人发展的前提,学校的发展又必须借助全体教师个人发展得以实现。此次校本培训的核心内容就是新课程,因此,每一位教师要自觉接受校本培训,主动参与校本培训,在校本培训中适应新课程的教学。
新课程激发了广大教师参加校本培训的热情。对广大中小学教师而言,实施基础教育新课程,无论是经验丰富、教育教学成果显著的专家型教师,还是初出校门、缺乏教学经验的新教师,都是一项全新的、极具挑战性的事业,必需要广大教师在原有的观念和实践上来一次脱胎换骨,才能适应新课程。校本培训正好为新课程的改革提供了最适当的基地。因此,新课程的实施改变了教师们被动受训的思想观念,领悟到校本培训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从“要我学”转向“我要学”。从而增强了参加校本培训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新课程为校本培训提供了可借鉴的范式,准备了充分的教育资源。新课程功能、新课程目标、新课程教学、新课程评价等新观念、新方法,对教师校本培训有着极大的启发意义。中小学教师与新课程共同成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与新课程师资培训共同成长。校本培训全面考虑到新课程的特点,采取了针对性强、实效性高的培训形式,使得广大中小学教师对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的吸纳,由过去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建构。可以说,基础教育新课程作为一种范式,不仅是对基础教育改革本身起作用,而且对为基础教育培训师资的中小学教师的校本培训起着引导、借鉴、示范和规范作用。
新课程的实施,不仅在观念上、方式方法上给校本培训的顺利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校本培训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如涉及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有关的课程、教材、教法、评价等方面,有文本的、音像的,也有电子的、网络的。同时,新课程的实施和推广为校本培训提供了丰富的教师资源,进一步促进了校本培训培训者队伍建设,增强了教学力量。
校本培训,就是以学校为中心的教师在职培训和进修模式。具体讲,校本培训是指为了满足学校、教师的发展目标和需求,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统筹和教师教育机构的专业引领下,由教师任职学校组织和管理,以学校为基地,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教师培训模式。这种新理念是上个世纪70年代由发达国家针对数十年的教师进行集中培养、培训的许多局限和问题而提出的。将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重心下移,回到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来,校本培训正是这种重心下移的产物及代表形式。
校本培训的重要性有三点: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
为了学校。校本培训往往是根据学校和教师自身实际问题和需要,针对性地提出本校教师培训的任务、目标、内容和要求。比如学校教学改革的某项需要,学校开展实验研究的某个项目,学校校本开发的某项课题,学生课外活动指导的需要,学校为形成某方面的办学特色的需要等。这些实际的问题和需要,经过调查分析和论证,被确定为该校教师培训的重点和目的。这样,改进和推进学校工作的过程中,也实现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在学校中。校本培训的突出特点是教师本人在本校、本职和本岗,它使培训与教师所从事的工作、所面临的问题紧密地联系和结合在一起,可谓学、做、研、训统一在同一过程中。教师自学,学校组学,同事共学,这样,学校不仅是教师的工作场所,同时也成为教师学习和发展的共同体。
基于学校。无论是培训的课程开设,还是指导教师的确立,学习和研究内容的选择,以及培训的管理和评价,都是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使学校的各种能量得到最大的利用和释放。此时,学校的功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学校不仅要布置和分配教育教学工作方面的任务,也要担负起教师进修和提高方面的责任。学校有权利也有责任开展对教师的培训活动,制订教师培训的任务、方案,加强对教师培训的指导、管理和考核评价。在校本培训的实施过程中,校长是校本培训的主要设计者和第一责任人。
那么,校本培训同院校培训相比,有哪些优势呢?
我国自1999年以来实施的“园丁工程”,就是通过院校培训的模式进行的。虽然它有助于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发挥教师教育机构师资设备等资源优势,尤其是高等学校的学术氛围和研究风气,对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研究的能力具有很强的带动作用。但是这种由专门的教育机构进行集中地培养和培训,随着教师专业化的推进,局限和问题普遍而强烈地显现了出来。比如课程统一化和理想化,往往偏离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需要,造成学用脱节,自上而下的任务驱动,使学校和教师缺乏培训的热情和积极性,往往是走过场现象较为严重;工学矛盾突出,培训经费不易落实;脱离学校实际和教师的工作实际,理论学习难以转化成教师的教育实践行为。
校本培训的优势一:提高了继续教育的效益。校本培训由于是在学校中、由学校来开展的教师培训,在时间上可以与日常工作结合在一起,具有经常性,灵活机动,易于落实,避免了工学矛盾,节约了一定的时间和经费,减轻了教师经济和精力上负担;在内容上,根据学校和教师中存在的问题和实际需要而定,切实可行,富有时效,避免了走过场;在组织上,是自己任职学校开展的,容易管理,避免了自上而下的任务驱动,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为我学”。因此,这种培训比较务实,有利于继续教育的持续有效开展。
校本培训的优势二:有利于学校的发展。校本培训是在实际的教育工作过程中、在学校现实的情境中进行的,培训的目标、内容、实施都立足于学校的实际工作,围绕着学校的改革和发展的目标和规划,能够将学校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资源整合起来,有效地开发、激活和充分利用。这不仅节约了培训经费,而且有利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改进和提高,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也有利于形成学校的优势和特色,深化学校的学习风气、研究风气,促进教师的交流和合作,促进学校的发展。
校本培训的优势三: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校本培训对于参训的教师来说,有很强的针对性,能满足教师多样化需求,避免了院校集中培训“一刀切”、“齐步走”现象。教师可以自主地确立自学的内容、研究的课题。校本培训还有很强的实践性,它不同于那种脱产、离岗的集中式培训,往往偏重于理论,听的时候挺受启发,回到实际工作中却无处下手,学用脱节。
在校本培训的过程中,教师大量经历的是一种实践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以及相互之间的合作交流性学习,这不仅切合实际,学以致用,学用结合,而且使教师们能够获得那种在书本和理论学习中无法得到的实践性知识。这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种十分宝贵的财富。
下面谈一谈新课程与校本培训的关系。
新课程的实施给广大中小学和中小学教师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各类中小学需要重新审视自身的培养目标、办学特点,特别是学校今后发展的方向;对于广大中小学教师而言,学校的发展是个人发展的前提,学校的发展又必须借助全体教师个人发展得以实现。此次校本培训的核心内容就是新课程,因此,每一位教师要自觉接受校本培训,主动参与校本培训,在校本培训中适应新课程的教学。
新课程激发了广大教师参加校本培训的热情。对广大中小学教师而言,实施基础教育新课程,无论是经验丰富、教育教学成果显著的专家型教师,还是初出校门、缺乏教学经验的新教师,都是一项全新的、极具挑战性的事业,必需要广大教师在原有的观念和实践上来一次脱胎换骨,才能适应新课程。校本培训正好为新课程的改革提供了最适当的基地。因此,新课程的实施改变了教师们被动受训的思想观念,领悟到校本培训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从“要我学”转向“我要学”。从而增强了参加校本培训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新课程为校本培训提供了可借鉴的范式,准备了充分的教育资源。新课程功能、新课程目标、新课程教学、新课程评价等新观念、新方法,对教师校本培训有着极大的启发意义。中小学教师与新课程共同成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与新课程师资培训共同成长。校本培训全面考虑到新课程的特点,采取了针对性强、实效性高的培训形式,使得广大中小学教师对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的吸纳,由过去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建构。可以说,基础教育新课程作为一种范式,不仅是对基础教育改革本身起作用,而且对为基础教育培训师资的中小学教师的校本培训起着引导、借鉴、示范和规范作用。
新课程的实施,不仅在观念上、方式方法上给校本培训的顺利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校本培训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如涉及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有关的课程、教材、教法、评价等方面,有文本的、音像的,也有电子的、网络的。同时,新课程的实施和推广为校本培训提供了丰富的教师资源,进一步促进了校本培训培训者队伍建设,增强了教学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