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知觉学习,提升儿童理解力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tmdug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追求学生理解力的提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在小学阶段,学生大量采用观察学习和知觉学习。因此,教师应充分顺应学生理解力的发展水平,依托知觉学习,提升学生的理解力。
  一、启动:激活知觉,丰富表象记忆
  知觉具有理解性。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去理解和解释事物,强调已有知识经验对理解的重要性。在语文学习中,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受限于他们已有知识经验的丰富程度,因此,激活学生知觉,丰富表象记忆是提升学生理解力的重要基础。小学第一、第二学段鼓励学生走进自然、感受自然,积累丰富的表象记忆,从而奠定日后理解抽象语言文字的基础。
  建设开放课堂,带领学生走进自然,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法强调“真实学习”。这里的“真”即自然、生活,她强调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在真实世界中自由地探索,将语言文字与自然、生活相连接。笔者对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关“自然、观察”类的“人文主题”进行了梳理。
  通过梳理发现:教材中有关“大自然、观察”类的“人文主题”有很多,且主要集中于第一、第二学段,语文教学偏向引领学生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因为大自然是儿童精神世界的诞生地,也是丰富儿童感觉、知觉的真正泉源。学生通过观察、感受大自然,不断积累和丰富感觉、知觉,在头脑中储备丰富的表象记忆,积累调动多种感官感受文字魅力的阅读经验。当日后理解抽象的语言文字时,学生便会自发地调动这些在头脑中已经积累下来的感觉、知觉,利用已知经验来帮助他们加工、理解抽象的语言文字。因此,教师应设计开放的语文课堂,引领学生走进自然、观察自然、感受自然,积累丰富的表象记忆。
  在课堂实施方面,语文教学主张优化学习情境,促使学生在与生活的融通中理解抽象的语言文字。通过联系生活而积累下来的语言经验,往往是融入了儿童自己的感受与理解的,因此,这也成为儿童日后理解抽象语言文字的重要基础。李吉林老师说:“人为地优化学习情境,并直接作用于儿童的感知时,会引起儿童观察、思维、想象等一系列的智力活动。”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及文本的特点,有意识地优化学习情境;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优化教学环节设计,在课堂上有目的地调动学生的感知觉,从而引发学生提取已有的生活经验,找到理解语言文字的源头活水。
  二、深化:把握起点,发展阅读初感
  “阅读初感”指儿童首次阅读一篇文章,对其产生基本的感觉和看法。学生的阅读初感基于学生已有的感知觉记忆和在头脑中储备的表象记忆,因此,此时学生形成的阅读初感一定是初级的,有缺憾的,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同时,阅读初感正是语文深度学习的重要资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理解力发展的起点。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关注并对儿童的阅读初感进行深加工,从而提升儿童的理解力。
  以特级教师孙双金执教的《景阳冈》一课为例,课堂通过对比探究和实践活动的设计,对儿童的阅读初感进行深加工,以促进学生理解力的提升。
  孙老师在《景阳冈》的教学中,引领学生聚焦武松打虎动作的品析:武松面对老虎的三招为什么都是“一闪”“一躲”“闪在一边”?如果不用这三个词语,你可以改成什么词?学生说可以换成“躲”或者“藏”。此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探究“躲、藏”与“闪”在文中表达含义及表达效果的不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细读文本,在文章中找依据,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学生通过对比探究发现,武松在老虎出现以后,并没有太多准备,“一闪”“一躲”“又一闪”是当时最积极地防御,并且用“闪”这个字更可见武松的机敏和勇敢,而不是胆怯的“躲”,更不是害怕的“藏”。课堂中通过对一个词的对比探究,有效发展了学生的阅读初感,丰富了学生对武松人物形象的认识,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深入理解。
  在课堂实施方面,设计富有深意的语言实践活动有利于促进儿童理解力的提升。孙老师在教学中设计了一个辩论活动:武松真的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吗?学生被分为正反两方进行辩论,辩论前明确要求:论据必须从文本理解入手,在文章中找到依据,这也就强调了学生的阅读初感,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是本次辩论活动的起点。辩论过程是不断提高学生阅读初感,不断加深文本理解的学习过程。因为在辩论中,学生需要不断地细读文本、深入理解文本,从而在文章中找到支撐自己论点的新的依据。随着对文本的理解逐步深入,在这个板块的阅读学习后,学生再次丰富了对武松人物形象的认识——武松机敏、勇敢之外,还是鲁莽、急躁、爱面子的。学生通过辩论推理对文本有了更深一层的认知,这是提升学生理解力的有效途径。
  因此,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引领学生不断地潜入文字内核,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帮助儿童实现从“阅读初感”到“理想阅读”的一个转变,提升理解力。
  三、融通:连接读写,提升知觉学习
  “知觉学习”是个体对感觉材料的加工方式因经验的积累或练习而得到改变或提高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时可以依托“知觉学习”,通过设计有效的练习,连接读写,促进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经历加工、推论和理解的过程,融通学生的知觉与理解,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理解力,发展语文素养。
  1.课堂提问。以四年级上册《蟋蟀的住宅》教学片段为例。
  师:结合第5自然段中描写蟋蟀住宅外部特点的语句,画一画蟋蟀的住宅。请两位同学在黑板上画一画。(设计意图:检验学生是否真正理解该段语言文字,因为画得正确的前提,一定是学生对该段语言文字的正确理解。)
  师:(巡视)我发现几乎所有同学都画错了,并且错误的原因几乎集中在“隧道”。找一找这一段关于“隧道”的语句。
  生:“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九寸深,一指宽。”
  师:请同学们自主对照着文字和刚刚所画的隧道进行比较,想象一下如果现在下雨了,你画的蟋蟀的住宅能否立刻就会干呢。   (学生在画的图中加上骤雨,立刻发现了自己的错误。)
  师:现在再读一读,比一比,你觉得画错是因为对哪个关键词不理解?
  生:“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
  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實际,理解关键词“顺着地势”)平时人们在骑自行车时会出现上坡、下坡的情况,人们骑着自行车上坡、下坡就是“顺着地势”的,只不过我们是在地面上方,而蟋蟀洞穴里的隧道是在——
  生:地面以下的。
  师:现在请大家再结合着文字,对刚刚画的蟋蟀住宅进行修改。
  2.课后练笔。以四年级上册《蝴蝶的家》为例,设计如下练习:蝴蝶的家究竟在哪儿?它们的家会是怎样的呢?围绕这两个问题,合理想象,展开推论,以《蝴蝶的家》为题,完成一次练笔。
  结合学生的练笔,可得出以下结论:学生的“推论”基于对课文的理解、平时获得的知识经验和细致的观察。
  【片段一】
  蝴蝶的家是美丽而香甜的。
  一下雨,蝴蝶就躲到家里。她的家在一棵树上。门前有一个小亭子,是她用树皮搭成的,朴素又低调。一进门,装修一定让你大吃一惊。首先是墙,她的墙全是用花瓣铺成的,既美丽,又让整个房子充满迷人的芳香。接着是床,床是她的朋友蚕儿给她织的。不会让翅膀黏在床上,更不会不舒服,这种床既省料又保暖。最后是她最爱吃的这一桶糖浆,喝上一口满嘴都是甜甜的,蝴蝶还经常用它做“糖浆拌花蜜”和“糖浆拌菠菜叶”。
  在思考如何回答问题时,学生需要联系前面的文本信息,自己设想还会存在哪些可能。即正确理解文章内容是合理推论的基础,进行推论前学生需要对课文内容进行整体把握,并理清文章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理解力的提升与演绎思维能力的培养。
  【片段二】
  蝴蝶的家在洞穴里吗?不可能呀,大城市里没有洞穴。在草丛里吗?也不可能,风把草吹摇晃,会不会打着蝴蝶呀?在蘑菇底下吗?这倒说得过去,可蘑菇实在太矮了,积水都可以把它淹没。树洞里也有可能,但在有风有雨的情况下,雨还是会打进来。
  学生的推论基于自身原有的知识经验,如“大城市里没有洞穴”“蘑菇太矮,有积水淹没”“风会把雨打进树洞”等。此时,学生不仅在做推论,而且在做证明,而推论和证明都需要学生的知识经验做支撑。因此,丰富学生的知识经验是促进学生思维的必要保证。
  【片段三】
  我想着想着,发现来到了一棵茂密的大树旁,叶子之间几乎密不透风,我仔细一看,叶子的背后有一只美丽的蝴蝶。啊!多么奇特,多么神秘!
  我一边想着一边低头擦了擦鞋,却意外发现脚旁边的花上有一个鲜艳的东西。我仔细看了看——居然是一只蝴蝶在避雨!我又一看,咦?旁边的花上也有一只蝴蝶,正紧闭着翅膀躲在花瓣下面。原来下雨的时候,蝴蝶们都躲到了花的怀里!花瓣就是它们的秘密小屋啊!
  片段中“发现”“仔细一看”等动词都体现出该推论来自学生平时的细致观察。通过亲近自然、观察自然从而丰富自身的观察知觉,积累知识经验。
  课堂提问、课后练笔这样读写结合的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掌握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关键词句的阅读方法,经过知觉的加工、推论和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理解力。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其他文献
数据驱动科学研究范式下,学术影响力预测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科学学预测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术影响力预测研究旨在对论文、学者、期刊、机构等学术实体未来的科学影响力进行预测,从而指导科学研究和科研管理。本文系统地梳理了论文、学者、机构、期刊、项目、专利等不同学术实体影响力预测研究的进展;在概括各类预测研究以及相关特征基础上,总结了学术影响力预测研究的指标体系、方法体系和特征体系。在数据生产要素化、数据开放与数据共享的进一步推动下,有望形成新的综合性影响力指标,随着新的特征提取技术和时间序列预测模型的发
统编教材在原有习作训练编排的基础上增加了特殊的习作单元,一改习作教学隐性、模糊、单一,无处落地、无法可循、无序可教的面貌,可谓用心良苦,需要教师用心研读,加以落实.本
期刊
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之间的竞争,如何在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是教育界重点关注的话题.如今,各国都在致力于将高校学生培养成为具有“未来
仪式感使某个时间具备了特殊意义,它有时庄重,有时肃穆,有时神圣。学生的身心成长需要一定的仪式感,在这种强烈的自我暗示下,他们会产生明确的目标,在因目标而生出的责任感驱使下,会更加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在语文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内在驱动力,也可以让“仪式感”发挥作用,为此,我做了一些尝试。  一、写字中的仪式感  席殊老师曾经说过:“写字的过程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
期刊
[目的/意义]旨在为促进公共图书馆志愿者服务提供参考.[方法/过程]以广东省公共图书馆志愿者为调研对象,利用SWOT分析法,了解公共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的现状,分析其内部优势和劣
[目的/意义]旨在探讨高校图书馆员开展嵌入式服务的新机遇。[方法/过程]阐述知识合成的内涵、分类以及步骤,分析图书馆员在嵌入知识合成研究团队承担的角色和作用,介绍国外高校图书馆开展知识合成服务的案例。[结果/结论]图书馆员在嵌入知识合成团队中能承担文献源选择、文献检索、问题界定或提出问题、文献分析、文献信息管理、(知识合成研究)项目管理、文献或数据的评价、数据提取、数据合成、数据管理、合成方法确定、(知识合成协议框架)引文库维护等12种角色,发挥核心作用。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rn1.同学们,你们一定游玩过或者了解过不少地方,见多识广.我们来玩个小游戏,看图片,猜城市.(出示:北京、上海、广州、南京、三亚等城市图片)感受着这样
期刊
白石老人画虾堪称经典,一张白纸变成了一溪清水,透明感的虾身似乎永远是湿淋淋的,虾的进退、跳跃,游的急缓,甚至打斗等情态统统出于笔下.原来,齐白石老家有个星斗塘,塘内有很
期刊
目的:调查校园半封闭环境下体育锻炼与高校学生紧张、愤怒、疲劳、抑郁、精力、慌乱、自我感等7项心境水平的相关情况,为高校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加强学生心理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0年9月10~14日向上海中医药大学、南京体育学院、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3所高校18~28岁的在校大学生、研究生共1023人发放自定义问卷及简明心境量表(brief profile of mood states,BPOMS),其中有效问卷1006份,回收率约为98.3%。结果:被调查者简明心境量表得分为:紧张(12.83±4.
叶圣陶说过:“诵读全文,在知道文章大概;可是要能够通读下去没有错误,非先把每一个生字生语弄清楚不可.”可见,对低年级学生来说,识字教学是他们学习语言文字至关重要的第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