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院前开展及时、有效的急诊护理,对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文章以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为视阈,结合所收集的相关临床实践资料,对个性化护理在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作一综述。
【关键词】 个性化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急诊护理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护理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广,对护理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这种形势下,具有先进理念的个性化护理模式也逐渐衍生了出来。个性化护理与传统护理模式有很大程度的不同,前者重视患者的个体差异,强调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不同需求制定不同的护理计划[1]。而将个性化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时,能够保证患者安全的入院治疗,为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奠定基础。
1 急性心肌梗死的概述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造成的心肌坏死,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剧烈而持久性的胸骨后疼痛,且通过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治疗无法有效缓解,且患者多伴有进行性心电图变化与血清肌酶活性增高。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起病急骤、病情发展迅速等特点,易并发休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会带来极大的威胁。因此,针对临床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必须进行早期、有效的救护,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挽救患者的心肌功能,恢复心肌血液灌注能力,才能尽可能挽救患者的生命。
2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的重要性
大量临床实践资料证实,约有50%左右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是死于起病2h内。若患者在院前能诊断明确,早期给予安全、有效、到位的抢救护理措施,便能有效地挽救患者的生命,对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救治成功率、改善预后也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由此也可看出,将院前急诊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而将院前急诊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应用时,其基本护理任务如下:
⑴通过院前急诊护理,使患者能够迅速、安全地转运到医院,以便能在医院快速开始再灌注治疗;⑵院前急诊护理时,需要保证能有效缩短患者院前检查、处理、转运所需时间及就诊时间;⑶院前急诊护理还需要能够尽早识别急性心肌梗死的高危患者,以便能将直接、快速送至有条件进行冠状动脉血管重建术的医院,以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3 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
3.1 个性化护理的概述
个性化护理服务是一种整体、个性化、且具有独立创造性的现代化护理模式。该护理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以满意患者的需求为基础,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个性化护理应用于临床时,是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制定出适宜、有效的护理对策,该护理模式不仅能够有效加强护理人员急救操作技能,还能有效促进患者的治疗效果或救治成功率[2]。
3.2 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
基于个性化护理模式的诸多优势,将其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急诊护理中,便也成为必然趋势。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策略如下:
⑴及时出诊。护理人员在接到呼救电话后,先要快速、简要明了地了解患者的病情与症状表现,迅速派遣救护车。待救护车出诊后,及时、主动联系患者家属,通过对患者疾病特点的了解,指导其家属作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确保患者能暂时安全,为救护车的到来争取时间。
⑵急救护理。接收到患者后,立即实施院前急诊护理,护理时尽量保持周围安静,限制患者动作,根据患者的疾病特点不同实施针对性护理。例如,针对存在疼痛剧烈的患者,在救治护理时应多与患者交流、沟通,多安慰患者,使患者能转移注意力,减轻疼痛感;再如,针对因疾病致昏迷的患者,重点是对血压、脉搏、心率等生命体征的监测,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及时报告给急救医生进行处理。在急诊护理时,如有必要,还可建立多条静脉通路,穿刺时操作熟练,保证患者后期治疗的安全性。并通过对患者症状体征的实时、密切监测,了解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做好预防。同时,还需做好对急救护理措施的详细记录工作,以便入院抢救时有资料可查。
⑶转运护理。患者在实施一系列规范、系统、及时的急救护理,病情逐渐缓解后,便需及时转运至医院接受全面治疗。转运时,护理人员要与患者及其家属多沟通,使其明白转运的重要性,以获得家属的积极配合;详细告知患者家属在转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使家属能配合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个体化差异,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转运时,患者必须保持平卧位,保持静脉通路畅通,同时做好并发症预防。
⑷心理护理。个体化的心理护理对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水平有着重要作用,患者由于疾病作用,易产生恐惧、紧张、消极心理。因此,护理人员在急救同时需快速对患者的心理状况作出评估,根据其负面心理的不同给予针对性心理干预。通过不断的心理疏导、鼓励与安抚,使患者能平复情绪,提高救护依从性。
综上所述,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院前急诊护理中应用个性化护理模式,该方案所具有的人性化、个体化优势,不仅能够赢得患者及其家属的肯定,也能尽最大程度地缩短患者的入院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不失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首先护理模式。
参考文献
[1]范艳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护理问题的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9(9):144-145.
[2]吴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个体化心理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3,10(17):252-253.
[3]刘思菊,吴思荣.个性化综合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实施的临床意义[J].吉林医学,2014,35(30):6864-6865.
作者简介:闫雪娟 出生年月:1971 12 籍贯:山东省烟台市莱阳市古柳镇左家夼村 性别:女 学历:大专 技术职称:中级 研究方向:护理 工作单位: 山东省烟台市莱阳市冯格庄中心卫生院
【关键词】 个性化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急诊护理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护理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广,对护理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这种形势下,具有先进理念的个性化护理模式也逐渐衍生了出来。个性化护理与传统护理模式有很大程度的不同,前者重视患者的个体差异,强调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不同需求制定不同的护理计划[1]。而将个性化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时,能够保证患者安全的入院治疗,为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奠定基础。
1 急性心肌梗死的概述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造成的心肌坏死,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剧烈而持久性的胸骨后疼痛,且通过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治疗无法有效缓解,且患者多伴有进行性心电图变化与血清肌酶活性增高。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起病急骤、病情发展迅速等特点,易并发休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会带来极大的威胁。因此,针对临床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必须进行早期、有效的救护,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挽救患者的心肌功能,恢复心肌血液灌注能力,才能尽可能挽救患者的生命。
2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的重要性
大量临床实践资料证实,约有50%左右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是死于起病2h内。若患者在院前能诊断明确,早期给予安全、有效、到位的抢救护理措施,便能有效地挽救患者的生命,对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救治成功率、改善预后也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由此也可看出,将院前急诊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而将院前急诊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应用时,其基本护理任务如下:
⑴通过院前急诊护理,使患者能够迅速、安全地转运到医院,以便能在医院快速开始再灌注治疗;⑵院前急诊护理时,需要保证能有效缩短患者院前检查、处理、转运所需时间及就诊时间;⑶院前急诊护理还需要能够尽早识别急性心肌梗死的高危患者,以便能将直接、快速送至有条件进行冠状动脉血管重建术的医院,以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3 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
3.1 个性化护理的概述
个性化护理服务是一种整体、个性化、且具有独立创造性的现代化护理模式。该护理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以满意患者的需求为基础,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个性化护理应用于临床时,是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制定出适宜、有效的护理对策,该护理模式不仅能够有效加强护理人员急救操作技能,还能有效促进患者的治疗效果或救治成功率[2]。
3.2 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
基于个性化护理模式的诸多优势,将其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急诊护理中,便也成为必然趋势。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策略如下:
⑴及时出诊。护理人员在接到呼救电话后,先要快速、简要明了地了解患者的病情与症状表现,迅速派遣救护车。待救护车出诊后,及时、主动联系患者家属,通过对患者疾病特点的了解,指导其家属作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确保患者能暂时安全,为救护车的到来争取时间。
⑵急救护理。接收到患者后,立即实施院前急诊护理,护理时尽量保持周围安静,限制患者动作,根据患者的疾病特点不同实施针对性护理。例如,针对存在疼痛剧烈的患者,在救治护理时应多与患者交流、沟通,多安慰患者,使患者能转移注意力,减轻疼痛感;再如,针对因疾病致昏迷的患者,重点是对血压、脉搏、心率等生命体征的监测,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及时报告给急救医生进行处理。在急诊护理时,如有必要,还可建立多条静脉通路,穿刺时操作熟练,保证患者后期治疗的安全性。并通过对患者症状体征的实时、密切监测,了解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做好预防。同时,还需做好对急救护理措施的详细记录工作,以便入院抢救时有资料可查。
⑶转运护理。患者在实施一系列规范、系统、及时的急救护理,病情逐渐缓解后,便需及时转运至医院接受全面治疗。转运时,护理人员要与患者及其家属多沟通,使其明白转运的重要性,以获得家属的积极配合;详细告知患者家属在转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使家属能配合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个体化差异,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转运时,患者必须保持平卧位,保持静脉通路畅通,同时做好并发症预防。
⑷心理护理。个体化的心理护理对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水平有着重要作用,患者由于疾病作用,易产生恐惧、紧张、消极心理。因此,护理人员在急救同时需快速对患者的心理状况作出评估,根据其负面心理的不同给予针对性心理干预。通过不断的心理疏导、鼓励与安抚,使患者能平复情绪,提高救护依从性。
综上所述,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院前急诊护理中应用个性化护理模式,该方案所具有的人性化、个体化优势,不仅能够赢得患者及其家属的肯定,也能尽最大程度地缩短患者的入院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不失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首先护理模式。
参考文献
[1]范艳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护理问题的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9(9):144-145.
[2]吴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个体化心理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3,10(17):252-253.
[3]刘思菊,吴思荣.个性化综合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实施的临床意义[J].吉林医学,2014,35(30):6864-6865.
作者简介:闫雪娟 出生年月:1971 12 籍贯:山东省烟台市莱阳市古柳镇左家夼村 性别:女 学历:大专 技术职称:中级 研究方向:护理 工作单位: 山东省烟台市莱阳市冯格庄中心卫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