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游泳教学中女生恐惧心理问题分析

来源 :体育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f1986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6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2-000-02
  摘 要 游泳是一项极具健身价值的运动,深受广大大学生的喜爱。为了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普通高校开设游泳课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大学女生在学习游泳时,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产生恐惧心理,这直接影响学生对游泳技术的掌握,最终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本文运用体育教学心理学原理,对高校女生游泳教学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加以分析、讨论,通过对学生学习心理状态的调控,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游泳教学效果。
  关键词 心理学 女生 游泳教学
  游泳是人体在水中改变直立行走及跳跃等正常身体姿势而进行的一种运动项目。由于受水的浮力影响和运动姿势、运动环境等许多因素的改变,使得大部分高校女生在游泳教学中会产生恐惧心理,影响动作的学习和教学效果,严重的甚至会威胁到学生的生命安全。因此,如何正确的把握高校女生的心理,对其恐惧心理因素的消除和正确技术动作的学习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通过本人多年游泳教学,获得的一些经验与体会,特为其他游泳教学者提供一些参考。
  一、女生初学游泳课心理特征
  作为女大学生,她们的心理特征正处于不稳定和不成熟的时期,情感比较内向、含蓄、敏感、自卑,在意志上表现思维经受不起失败的考验等。为了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掌握其规律。因此,对游泳教学中的高校女生来说,其游泳技术的掌握在很大程度上是与克服心理困扰相一致的。所以,对高校女生的心理分析,并能在实际教学中有针对性的加以运用,有助于高校女生较快地掌握与学好游泳的技术动作。
  二、产生恐惧原因分析
  对于掌握游泳技能的人来说,在水中游泳就如在陆地上行走一样自如,而对于大部分的高校女生来说,觉得学会游泳是件很困难的事。究其原因,主要是恐惧心理作怪。
  (一)身体姿势改变,平时站立位头上脚下,游泳则不然,是俯卧或仰卧,这就改变了正常体位,使同学感觉不习惯。
  (二)水中无固定支撑,由于人体的比重和水的比重相近,使得人体在水中因浮力作用产生忽沉忽浮的感觉,而周围又没供抓握的物品,在这种情况下身体体位发生变化,而自己又无法使身体直立起来,恐惧心理又会加剧。
  (三)身体重心位置的变化,人体在陆上重心大约在髋关节与肚脐之间,在此重心附近能使身体保持平衡,当进入水中时,支点的位置就发生变化,移向人体的心窝附近。这是由于在水中人体各部位肌肉产生无意识的紧张进而血液分布发生变化的结果,由于此变化导致身体部分重量的改变,肌肉较多的下半身会比上半身重,由脚开始下沉,越慌张用力越往下沉。如果是在齐腰深的水中,脚触不到底而头又抬不起来就会引起恐惧。
  (四)对身体压力的增加引起的不适感,特别是水对胸廓的压力增加,呼吸不能像陆上一增轻松自如。
  (五)呼吸方法的改变引起的恐惧心理,在空气环境中人们的呼吸是在一种无意识的情况下随意实现的,而在水中,呼吸就变得有意识了,要用嘴吸气,鼻或鼻嘴一起吐气,如果不习惯就容易呛水。
  (六)清澈的池水,适宜的深度、温度、气温,自然给人一种心情舒畅、情绪稳定的心理状态。相反,浑浊的池水,不适宜的深度,会产生某种幻觉与阴影,因此产生恐惧感。同时,过低的水温、气温,造成人体体表温度下降,使人在水中活动出现肌肉僵硬、痉挛、头痛、力不从心等现象,使同学易产生怕溺水心理。
  (七)对游泳运动缺乏认识:像这种类型的学生,一般是那些性格比较内向,不爱说话的学生较多。对体育学科的知道了解、掌握不多,加上体育课程中理论课的内容较少,使学生对游泳这项运动的了解较少,对该项目的领悟简单、肤浅,当自己在具体运动项目中出现问题不能解决时,便容易产生恐惧感。
  三、消除恐惧心理的对策
  (一)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在游泳教学前,应让学生了解游泳运动的意义,使其充分认识到该运动确实有全面锻炼身体和意志品质作用,使她们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进而在游泳训练时敢于克服各种困难,增强学习自信心。
  (二)加强意志品质的培养
  根据游泳项目的技术特点,要求学生必须具有勇敢、顽强、果断等意志品质。因此,在游泳教学中,教师可要求学生在练习时,通过相互鼓励或利用语言自我暗示来发挥其最大潜力去完成练习。例如在开始上游泳课时,来自边远山区和北方地区的女生几乎从来没有下过水。由于担心下水时会呛水,容易产生头晕、肌肉紧张等现象,不敢下水去练习。这时教师应及时发现学生中游泳动作掌握较好者,要求其他学生观摩和学习,通过榜样的作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产生战胜自我、克服恐惧的信心。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身作则,不怕吃苦,不畏艰难,并以此激励学生克服困难,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从而达到预防和消除恐惧心理的目的。
  (三)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
  科学的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不仅能有效地防止恐惧心理的产生,同时还可以利用不同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的练习情绪。因此,在游泳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特点,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选择合理、有效的方法。
  1.水性熟悉法
  水性培养是游泳教学中促进技能掌握的基础阶段,其中心是以戏耍的形式体验了解水的特性。初学游泳时,先让学生水中手拉手站成圆圈,顺时针、逆时针的走动,感受阻力对人体的影响。然后轻轻向上跳,感受浮力对人体的影响,再次微微屈膝,使水淹齐颈部,上体左右摆动感受压力对人体的影响,以此熟悉水性,便于消除学生怕下水的恐惧心理。
  2.分组教学法
  教师在上课时,将女生分成2人一组,可利用打水板、扶池边等方法,这样既可克服恐惧心理,消除不安全感,又可互相帮助、互相借鉴、共同进步,加快掌握技术动作的进程。
  3.联想激发法
  该方法的核心是教授讲解清晰、示范准确到位。由于教师的动作舒展优美并富于感染力,能激发学生学习游泳的热情。例如在教学蛙泳技术时,对其腿部技术动作可用“收、翻、蹬、夹”等来概括,这样既形象,又具体清晰。练习时让学生将感官动作与口令相结合,对其克服和消除恐惧心理十分有利。
  4.自我暗示法
  教师应根据女生的不同个性,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调节,以稳定其心理状态。如让学生在游泳练习时不断重复“我一定能行”、“坚持住”、“马上就游到了”、“再来一次”等语句,这样能有效控制情结,使她们增强必胜的信念,消除紧张心理,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四)优化教学环境,创造良好气氛
  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条件,既能保证教学的正常,也能避免学生形成劣性条件反射和恐惧心理。例如干净、清澈的池水,适宜水温和深度,会带给学生愉快、稳定的情绪。相反,浑浊的池水和过低的水温会给学习者的心理带来不适,在水中练习时会产生肌肉僵硬、痉挛和头疼等现象,从而感到恐惧。还可以设计练习情境,即游戏情境、竞赛情境、讨论情境等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和参与意识,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寓教于乐、以乐促思、以思促想、以想促练,让学生在良好的心理认知情绪下参与学习。此外,在教学开始前应做好课前准备活动。同时,教师要努力营造一种学生之间相互关心、团结友爱的和谐气氛,以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
  四、结束语
  总之,要想提高女生游泳教学质量,教师必须提高自身专业水平,了解女生的心理差异,注意他们的心理变化,要根据女生心理特点,使他们掌握有关教材的感性认识,提高概括能力,发展抽象思维水平。努力消除女生不良心理状态,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使心理素质得到健康的发展,才能提高女生游泳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丽.浅析普通高校女生游泳课恐惧心理的成因及对策[J].体育科技.2004.25(2):42-43.
  [2] 陈伟霖,龚海.影响普通高校游泳课教学质量的因素分析与对策[J].福建体育科技.2001(4).
  [3] 李鸿飞.游泳教学中产生恐惧心理的成因及对策[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6(5):37-39.
  [4] 付剑鹏.初学游泳的大学生消除恐惧心理的训练方法[J].体育心理探索.2009.3(1):67-68.
其他文献
摘要:动态生成式教学是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一种教学模式,强调教学问题和动态生成性,强调教学结构的动态生成性。总体上而言,高中化学动态生成式教学具有动态性、生成性、情境性、开放性,在教学中实施,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提升课堂效果。  关键词:高中化学;动态生成式教学;特征  建构主义理论特别强调信息生成,即强调学生在与自身之外的事物接触作用过程中会生成信息理解并发展智能,从中构建起自己的“经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2-000-02  摘 要 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我国主要运动项目初级选材适宜年龄和教练员对运动员初级选材适宜年龄的了解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搜集了零散的初级选材适宜年龄的数据汇总成我国主要运动项目初级选材年龄范围参照表,同时发现对于初级选材适宜年龄的相关科学研究仍然存在不足、部分教练员不能准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2-000-02  摘 要 运动性疲劳是运动生理学和运动医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就运动性疲劳产生的诊断方法和标准及恢复手段进行阐述,着重从教育学、营养学、物理学、药理学、心理学的角度对疲劳后的恢复手段进行初步探讨。以期待找到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为运动性疲劳的深入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2-000-02  摘 要 本文搜集资料对运动技能学习理论进行分析,发现在运动技能学习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运动技能训练的基本要求、影响运动技能形成的因素以及运动技能教学这几个方面。  关键词 运动技能 学习 综述  运动技能学在指导体育教育方面,为学生正确掌握动作要领,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具有积极的指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2-000-02  摘 要 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和神经生物学研究的发展,中枢因素对疲劳的影响已经成为运动疲劳研究的重点领域,运动性中枢疲劳的研究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现已提出几种解释中枢疲劳的机制,其中脑内5-羟色胺(5-hydroxytryptaine,5-HT)是中枢疲劳产生的重要介质。文章通过检索相关文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2-000-02  摘 要 生理负荷的大小在中长跑教学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和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在中长跑过程中怎样的运动负荷才是最适合的生理负荷?本文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索和分析,供同行在教学中参考。  关键词 中长跑 生理负荷 运动负荷 强度  女子800m跑和男子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2-000-02  摘 要 篮球运动朝着速度、力量、耐力等多方面素质的延伸,运动员除了具备强壮的身体,扎实的基本功和技战术能力,还要有饱满的情绪、必胜的信心,自我的控制能力结合自身的技术、技战术水平,才能超长的发挥。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情绪是影响篮球比赛成绩诸多心理因素的中最重要的因素。本文试图对天津部分高
行政人格作为一种现实的伦理存在,具备令人心悦诚服的感召力。它源于人格的力量,拥有其一般特性的基础上,又延伸出公共性、服务性、法定性、伦理性和发展性的特点。健全的、适宜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2-000-02  摘 要 以研究补服支链氨基酸后人体最大吸氧量及有氧耐力的变化为目的,探讨补服支链氨基酸对人体最大吸氧量的影响。方法:被试为忻州师范学院体育系12名健康男性大学生,采用单盲实验法,被试每次(共2次)补服不同的补剂,然后在无氧功率自行车上进行3个连续三分钟的递增负荷运动。测试前半小时补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