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探讨的是电影《神女》中女主人公神女的塑造,人物神女既借鉴了左翼类型电影人物塑造的特点,又通过深广的文化力量来刻画人物,因而为我们刻画出一个生动、细腻、多层次的女性形象。
关键词:底层;人物;神女
影片《神女》中有一个字幕这样写道,神女——挣扎在生活的旋涡里——在夜之街头,她是一个低贱的神女——当她怀抱起她的孩子,她是一个圣洁的母亲——在两重生活里,她显现了伟大的人格。这是对影片主题的集中表述。从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到神女是具有双面人格的一个女性,一方面她的社会地位底下,为了生计,她屈辱的活着;另一方面在孩子的抚养和教育上又体现了她人格的高尚。笔者认为,这部影片既吸收了左翼电影的特点,同时突破了左翼人物塑造的类型,表达了更深厚的社会文化内涵。
1 人物塑造上借鉴了左翼电影类型人物的特点
《神女》拍摄于上世纪30年代中期,正值中国左翼电影运动方兴未艾,风起云涌的时期,在电影的结构、人物关系、风格、主题及角色刻画方面,《神女》表现出与左翼类型电影相似的一些特征。
当时的左翼电影,创作者通过电影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重大历史事实,比如东北沦陷后流亡青年到南方城市的流亡生活;农村破产后大量人群涌入城市导致劳力过剩的失业情形;上海战事发生后产生的对人们生活境况的影响;城市女工的工作和生活境遇问题;妇女就业问题;下层知识分子的贫穷,以及饥寒交迫的生活等。
当时社会讨论的最热点话题之一是有关妇女出路的问题,《神女》就讲述了一个上海妓女阮嫂的出路问题。她努力通过自己的力量来做事,盼望将儿子抚养成人的故事。这个女人遇到了一个不请自来的流氓恶棍,他成为了她的皮条客。在他们相处的一段时间里,阮嫂试图逃走,到工厂里找一份工作,可是找不到,她只好接受残酷的现实,靠出卖肉体供养儿子上学。
阮嫂的人生遭遇,来自于当时真实的社会状况,在那时大批农村妇女来到都市、在工厂做工,之后工厂倒闭,沦落为妓女,她们被人蹂躏,被人唾弃,被那些流氓鸨母们当作榨取金钱的工具,过着非人的生活,这也是左翼电影反映的主要内容,成为一种类型。
所谓类型指的是,由于不同的题材或拍摄技巧而形成的影片种类、范畴或形式。类型电影作为一种电影,其制作方式常常具有如下特点:电影创作者必须严格遵守制片人为他指定的影片类型的基本规定,即:①公式化的情节设置。②定型化的人物关系。③图解式的视觉形象设计。
在情节方面,《神女》主要讲述了一起妓女杀人案,通过一个求生无门,生存无靠,被逼为娼,最终走投无路的妓女和她孩子的故事,控诉了当时“社会经济制度的病态”。這也正符合左翼电影关怀民众疾苦,传达了反帝反封建精神的主题。
在左翼电影中,城市贫民女性成为银幕上最常见的角色。像《神女》里的私娼阮嫂,是踟蹰街头求生无望的妓女,也是城市贫民形象的代表,最终的命运结局是凶杀犯阮嫂故意杀人,判以凶杀罪十二年徒刑。这是与左翼电影批判锋芒直接指向帝国主义和封建官僚制度相一致的。
此外,反映了阶级对立的思想。与家庭女性不同,左翼电影中的女性没有家庭的呵护,没有亲人,甚至没有丈夫,但是她们需要生存,需要养活自己,活下去,但是当时的社会不给她们活下去的自由和空间,她们的对立面往往来自于社会,是强大的社会恶势力把这些女性逼向绝路,《女神》中的流氓、无赖、地痞、警察、校董事会成员都是这方面的代表。像影片所表现的流氓对神女的霸占和欺压,就是那个社会阶级关系的直接写照。这也是符合当时左翼意识形态的,他们认为当时的中国社会,之所以出现社会的混乱局面,不仅仅是由于家族内部矛盾或者封建宗法制造成的,而是与外敌的入侵和阶级压迫分不开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主要矛盾,比如影片《女神》中流氓叉开的双腿下蜷缩的阮嫂母子,就象征了当时弱势的普通民众受到了恶势力的欺压,人格受到了侮辱和践踏,这也正是中国社会新的阶级矛盾在银幕上生动地反映和真实地写照。
2 通过社会文化力量刻画人物
首先,影片《神女》的主人公阮嫂是个妓女,靠出卖肉体维持生活。妓女这一职业本身就是作为家庭形态的异已力量而存在的,无论什么时代都是被看不起的,受到社会的排挤,神女作为一个无其它方法谋生的母亲,势必受到别人的冷眼,这种被侮辱、被歧视的状况甚至波及到他的唯一的亲人——孩子身上,从这里也反映了社会对于她作为人的生存权利的一种畸型的蔑视和否定。其次,影片《神女》从人道主义立场对当时的社会做出了控诉。它没有直接描写30年代那些社会动荡和社会事件。那些歧视神女母子的人们大都是生活在他们周围的普通市民。他们大多是同龄孩子的母亲,同时他们的孩子也经常欺负她的儿子。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神女》体现的不仅是一个社会阶级矛盾的主题,而且是文化伦理中存在的主题。它表现了社会伦理道德作为一种文化力量对女主人公人格和生存权利的否定。最后,通过孩子在学校的遭遇体现了作品的社会意义和文化意义。神女想通过让孩子受教育来改变母子的命运。但是生活在自己的国家,旁边的人却不给他们这样生存、受教育的机会,孩子在学校不断受到歧视和欺侮,甚至要被赶出校门。老校长虽然亲自家访,对神女的生活和人生态度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和理解,并在校董事会上以“不能否定她和孩子的人格”为理由,力争继续收留孩子上学。
但校董事会成员担心丑闻影响学校的声誉,否决了校长的建议,不允许孩子留在学校。孩子在没有任何过错的情况下,不能再去学校。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世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多么的冷漠和生疏。神女母子的命运悲剧,也是一幕人心、文化历史的悲剧。
总之,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神女》主人公形象的塑造,不仅体现了左翼类型电影的特点,同时具有深广的社会文化特点,因而具有很强的概括力和深远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黄倩.题材在现实主义电影的架构解读——简析中国无声电影《神女》[J].今传媒,2013-06-05.
[2]罗岗.左翼思潮与上海电影文化——以《神女》为例[J].江西社会科学,2008-06-25.
[3]杨渊.浅谈字幕在民国电影中的功能——以《神女》为例[J].文学界(理论版),2012-08-25.
作者简介:雷丽平,1971年8月,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传播系副教授,中央戏剧学院博士,研究方向:戏剧美学。
关键词:底层;人物;神女
影片《神女》中有一个字幕这样写道,神女——挣扎在生活的旋涡里——在夜之街头,她是一个低贱的神女——当她怀抱起她的孩子,她是一个圣洁的母亲——在两重生活里,她显现了伟大的人格。这是对影片主题的集中表述。从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到神女是具有双面人格的一个女性,一方面她的社会地位底下,为了生计,她屈辱的活着;另一方面在孩子的抚养和教育上又体现了她人格的高尚。笔者认为,这部影片既吸收了左翼电影的特点,同时突破了左翼人物塑造的类型,表达了更深厚的社会文化内涵。
1 人物塑造上借鉴了左翼电影类型人物的特点
《神女》拍摄于上世纪30年代中期,正值中国左翼电影运动方兴未艾,风起云涌的时期,在电影的结构、人物关系、风格、主题及角色刻画方面,《神女》表现出与左翼类型电影相似的一些特征。
当时的左翼电影,创作者通过电影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重大历史事实,比如东北沦陷后流亡青年到南方城市的流亡生活;农村破产后大量人群涌入城市导致劳力过剩的失业情形;上海战事发生后产生的对人们生活境况的影响;城市女工的工作和生活境遇问题;妇女就业问题;下层知识分子的贫穷,以及饥寒交迫的生活等。
当时社会讨论的最热点话题之一是有关妇女出路的问题,《神女》就讲述了一个上海妓女阮嫂的出路问题。她努力通过自己的力量来做事,盼望将儿子抚养成人的故事。这个女人遇到了一个不请自来的流氓恶棍,他成为了她的皮条客。在他们相处的一段时间里,阮嫂试图逃走,到工厂里找一份工作,可是找不到,她只好接受残酷的现实,靠出卖肉体供养儿子上学。
阮嫂的人生遭遇,来自于当时真实的社会状况,在那时大批农村妇女来到都市、在工厂做工,之后工厂倒闭,沦落为妓女,她们被人蹂躏,被人唾弃,被那些流氓鸨母们当作榨取金钱的工具,过着非人的生活,这也是左翼电影反映的主要内容,成为一种类型。
所谓类型指的是,由于不同的题材或拍摄技巧而形成的影片种类、范畴或形式。类型电影作为一种电影,其制作方式常常具有如下特点:电影创作者必须严格遵守制片人为他指定的影片类型的基本规定,即:①公式化的情节设置。②定型化的人物关系。③图解式的视觉形象设计。
在情节方面,《神女》主要讲述了一起妓女杀人案,通过一个求生无门,生存无靠,被逼为娼,最终走投无路的妓女和她孩子的故事,控诉了当时“社会经济制度的病态”。這也正符合左翼电影关怀民众疾苦,传达了反帝反封建精神的主题。
在左翼电影中,城市贫民女性成为银幕上最常见的角色。像《神女》里的私娼阮嫂,是踟蹰街头求生无望的妓女,也是城市贫民形象的代表,最终的命运结局是凶杀犯阮嫂故意杀人,判以凶杀罪十二年徒刑。这是与左翼电影批判锋芒直接指向帝国主义和封建官僚制度相一致的。
此外,反映了阶级对立的思想。与家庭女性不同,左翼电影中的女性没有家庭的呵护,没有亲人,甚至没有丈夫,但是她们需要生存,需要养活自己,活下去,但是当时的社会不给她们活下去的自由和空间,她们的对立面往往来自于社会,是强大的社会恶势力把这些女性逼向绝路,《女神》中的流氓、无赖、地痞、警察、校董事会成员都是这方面的代表。像影片所表现的流氓对神女的霸占和欺压,就是那个社会阶级关系的直接写照。这也是符合当时左翼意识形态的,他们认为当时的中国社会,之所以出现社会的混乱局面,不仅仅是由于家族内部矛盾或者封建宗法制造成的,而是与外敌的入侵和阶级压迫分不开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主要矛盾,比如影片《女神》中流氓叉开的双腿下蜷缩的阮嫂母子,就象征了当时弱势的普通民众受到了恶势力的欺压,人格受到了侮辱和践踏,这也正是中国社会新的阶级矛盾在银幕上生动地反映和真实地写照。
2 通过社会文化力量刻画人物
首先,影片《神女》的主人公阮嫂是个妓女,靠出卖肉体维持生活。妓女这一职业本身就是作为家庭形态的异已力量而存在的,无论什么时代都是被看不起的,受到社会的排挤,神女作为一个无其它方法谋生的母亲,势必受到别人的冷眼,这种被侮辱、被歧视的状况甚至波及到他的唯一的亲人——孩子身上,从这里也反映了社会对于她作为人的生存权利的一种畸型的蔑视和否定。其次,影片《神女》从人道主义立场对当时的社会做出了控诉。它没有直接描写30年代那些社会动荡和社会事件。那些歧视神女母子的人们大都是生活在他们周围的普通市民。他们大多是同龄孩子的母亲,同时他们的孩子也经常欺负她的儿子。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神女》体现的不仅是一个社会阶级矛盾的主题,而且是文化伦理中存在的主题。它表现了社会伦理道德作为一种文化力量对女主人公人格和生存权利的否定。最后,通过孩子在学校的遭遇体现了作品的社会意义和文化意义。神女想通过让孩子受教育来改变母子的命运。但是生活在自己的国家,旁边的人却不给他们这样生存、受教育的机会,孩子在学校不断受到歧视和欺侮,甚至要被赶出校门。老校长虽然亲自家访,对神女的生活和人生态度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和理解,并在校董事会上以“不能否定她和孩子的人格”为理由,力争继续收留孩子上学。
但校董事会成员担心丑闻影响学校的声誉,否决了校长的建议,不允许孩子留在学校。孩子在没有任何过错的情况下,不能再去学校。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世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多么的冷漠和生疏。神女母子的命运悲剧,也是一幕人心、文化历史的悲剧。
总之,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神女》主人公形象的塑造,不仅体现了左翼类型电影的特点,同时具有深广的社会文化特点,因而具有很强的概括力和深远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黄倩.题材在现实主义电影的架构解读——简析中国无声电影《神女》[J].今传媒,2013-06-05.
[2]罗岗.左翼思潮与上海电影文化——以《神女》为例[J].江西社会科学,2008-06-25.
[3]杨渊.浅谈字幕在民国电影中的功能——以《神女》为例[J].文学界(理论版),2012-08-25.
作者简介:雷丽平,1971年8月,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传播系副教授,中央戏剧学院博士,研究方向:戏剧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