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现代教育教学中,校长作为学校教育的领军人物,是人们品评的焦点,综合素质好的校长能调动学校的积极因素,组织、调控学校整体结构,挖掘各种潜力,产生积极效应。因此,对于学校管理而言教育科研素养就变得十分必要,本文以此为出发点,从校长具备教育科研素养的重要性、特征、具体表现三个方面来论述,为校长管理好学校来建言献策。
【关键词】学校管理校长素养教育科研
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特别是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强烈冲击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人们不再为物质生活过多的奔波劳碌,而是强烈追求精神上的满足,情感上的愉悦,一句话,人们的思维层面已从物性上升到理性,形成了一种潜在的人文素质。有位教师专家说过:成功校长管理学校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校长管理学校的能力的大小。成功校长驾驭一所学校,其目标应使学校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造就出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培养出合格的学生,达到学校预期发展的目标。如果一个校长能“知彼知己”、“察古知今”,便能“百战不殆”、“鉴往知来”。校长是学校的中心,是全校师生的垂范,综合素质强的校长能使学生产生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当今社会不需“教书匠”,而需要学者型的教师,需要教师的科研能力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学校的品位,而校长的科研能力是调动教师科研兴趣的重要因素。因此,笔者认为,科研能力是校长管理学校的必要条件。
教育的改革与深化,要求校长必须成为教育科学研究的带头人,校长必须提高自己的教育科研素养,使自己逐步成为科研型校长,这不仅对校长顺利开展教育科学研究话动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也是管理学校的必要条件之一。
1.校长具备教育科研素养的重要性
校长的教育科研素养,即校长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时在道德、理论、能力等方面所应当达到的基本要求。校长的教育科研素养,是在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并不断得到提高的,不同的校长具有不同的个性差别,但都离不开科学的教育理论的学习,离不开教育教学及管理实践,离不开教学研究,校长勤励刻苦,笃志办学,将管理与教研有机结合起来,无形中就提高了教研素养。可见,教育科研素养是校长成熟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志,有人说: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一句话,校长的素质就是学校的晴雨表。
2.校长教育科研素养的特征
2.1内隐性。一般情况下,人的素养是以“内隐”的形态存在于人类个体的潜在能量之中,校长的教育科研素养实际上就是校长进行教育科研的一种潜在能力。一个人的素养高低,常常有意无意不自觉的外显,不可能“隐而不露”,更不可能“紧锁深宫”,总要通过一定的方式显示出来,实现由潜在向现实的转化,年长月久,便形成个性特色——即校长特质。
2.2稳定性。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个性一旦形成,则具有相对稳定性。校长的教育科研素养是在长期的理论学习、教育教学管理实践及教育科学研究中逐步形成的,它是不断内化的结果。因此,教育科研素养一径形成,就不会轻易丧失,而在持久的教育教学特别是在教育科研实践中不断得到强化和提高,从而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教育科研素养的稳定性是发展性的基础,教育科研素养逐步发展与提高的过程,也是不断积累的过程,唯有积累,才备能源,方能发展,稳定性与发展性,在校长的教育教学、管理实践和教研实践中得到了有机的统一。
2.3实践性。实践是人类有目的地认识社会,改造现实,探索世界的社会活动,教育科研是以教育对象为研究对象,以教育对象身心发展为基础进行的探知活动,属于探索现实世界未知领域的客观实践。离开了教育科学研究实践,校长的教育科研素养,不但难以形成、发展和提高,而且也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校长教育科研的实践是校长教育科研素养的源泉和生命力。
2.4创新性。《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精神”。因此,我们要把培养高素质人才,尤其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摆到突出位置。面对新世纪的要求,校长在教育科研上要带头进行创新实践,明确育人目标,摆正教育理念.有具体的教风、学风要求,办出自己的特色,积极营造欢乐、和谐、宽松的教研环境,带头探索创新,鼓励教师积极投入教育改革,协助教师排除教育科研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障碍,培养一支科研型的教师队伍,以适应新世纪教育发展的需要。可见,校长的教育科研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学校教研工作的指南针。
3.校长教育科研素养的具体表现
3.1教育科研理论素养。校长要加强理论学习,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以及教育管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统计学、教育经验学、教育文化学等,提高理论素养,便于指导工作实践。此外,还要掌握教育科研方法,对教育科研的对象、过程、方法乃至成果,要有特定的研究规范和要求,保证教育科研的规范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3.2教育科研能力素养。有人说,领导的眼睛既是“放大镜”,又是“显微镜”,有些东西应该“视而不见”,有些工作应该“明察秋毫”。校长要有发现问题的能力,对学校教学工作中的每一个课题要有预见性,超前发现,方能规范管理。校长要有组织科研能力,有目的地配备教师和培养骨干,造就一支“英勇善战”的科研队伍。校长要有信息处理能力,包括信息获取、识别、分类、编码,并及时评估,作出决策。校长要有开拓创新能力,努力做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努力探索新领域,探索新模式。校长要有文字表达能力,将潜心研究的新认识、新思想、新办法等诉诸文字,写成教研报告或科研论文,更好地指导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
3.3教育科研道德素养。校长的职业道德,既指校长作为教育教学及管理者所必备的职业道德,又指校长作为研究者必备的职业道德。具体表现在:坚持真理,敢于探索;实事求是,严谨治学;发扬学术民主,坚持百家争鸣;尊重别人劳动,密切配合协作;虚心好学,大胆创新;博采众长,充满自信。
总之,校长的教育科研过程是一个潜移默化、逐步积累的过程,要求校长要虚心学习,广征博采,持之以恒,把教育科研同日常教学结合起来,同教学管理结合起来,要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加强教育科研实践,提高教育科研能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一支学者型的教师队伍,管好学校,办出特色,这是时代的需求,也是时代的挑战。我们坚信,我们能顺应时代的发展,勇于迎接时代的挑战!
【关键词】学校管理校长素养教育科研
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特别是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强烈冲击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人们不再为物质生活过多的奔波劳碌,而是强烈追求精神上的满足,情感上的愉悦,一句话,人们的思维层面已从物性上升到理性,形成了一种潜在的人文素质。有位教师专家说过:成功校长管理学校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校长管理学校的能力的大小。成功校长驾驭一所学校,其目标应使学校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造就出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培养出合格的学生,达到学校预期发展的目标。如果一个校长能“知彼知己”、“察古知今”,便能“百战不殆”、“鉴往知来”。校长是学校的中心,是全校师生的垂范,综合素质强的校长能使学生产生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当今社会不需“教书匠”,而需要学者型的教师,需要教师的科研能力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学校的品位,而校长的科研能力是调动教师科研兴趣的重要因素。因此,笔者认为,科研能力是校长管理学校的必要条件。
教育的改革与深化,要求校长必须成为教育科学研究的带头人,校长必须提高自己的教育科研素养,使自己逐步成为科研型校长,这不仅对校长顺利开展教育科学研究话动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也是管理学校的必要条件之一。
1.校长具备教育科研素养的重要性
校长的教育科研素养,即校长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时在道德、理论、能力等方面所应当达到的基本要求。校长的教育科研素养,是在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并不断得到提高的,不同的校长具有不同的个性差别,但都离不开科学的教育理论的学习,离不开教育教学及管理实践,离不开教学研究,校长勤励刻苦,笃志办学,将管理与教研有机结合起来,无形中就提高了教研素养。可见,教育科研素养是校长成熟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志,有人说: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一句话,校长的素质就是学校的晴雨表。
2.校长教育科研素养的特征
2.1内隐性。一般情况下,人的素养是以“内隐”的形态存在于人类个体的潜在能量之中,校长的教育科研素养实际上就是校长进行教育科研的一种潜在能力。一个人的素养高低,常常有意无意不自觉的外显,不可能“隐而不露”,更不可能“紧锁深宫”,总要通过一定的方式显示出来,实现由潜在向现实的转化,年长月久,便形成个性特色——即校长特质。
2.2稳定性。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个性一旦形成,则具有相对稳定性。校长的教育科研素养是在长期的理论学习、教育教学管理实践及教育科学研究中逐步形成的,它是不断内化的结果。因此,教育科研素养一径形成,就不会轻易丧失,而在持久的教育教学特别是在教育科研实践中不断得到强化和提高,从而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教育科研素养的稳定性是发展性的基础,教育科研素养逐步发展与提高的过程,也是不断积累的过程,唯有积累,才备能源,方能发展,稳定性与发展性,在校长的教育教学、管理实践和教研实践中得到了有机的统一。
2.3实践性。实践是人类有目的地认识社会,改造现实,探索世界的社会活动,教育科研是以教育对象为研究对象,以教育对象身心发展为基础进行的探知活动,属于探索现实世界未知领域的客观实践。离开了教育科学研究实践,校长的教育科研素养,不但难以形成、发展和提高,而且也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校长教育科研的实践是校长教育科研素养的源泉和生命力。
2.4创新性。《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精神”。因此,我们要把培养高素质人才,尤其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摆到突出位置。面对新世纪的要求,校长在教育科研上要带头进行创新实践,明确育人目标,摆正教育理念.有具体的教风、学风要求,办出自己的特色,积极营造欢乐、和谐、宽松的教研环境,带头探索创新,鼓励教师积极投入教育改革,协助教师排除教育科研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障碍,培养一支科研型的教师队伍,以适应新世纪教育发展的需要。可见,校长的教育科研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学校教研工作的指南针。
3.校长教育科研素养的具体表现
3.1教育科研理论素养。校长要加强理论学习,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以及教育管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统计学、教育经验学、教育文化学等,提高理论素养,便于指导工作实践。此外,还要掌握教育科研方法,对教育科研的对象、过程、方法乃至成果,要有特定的研究规范和要求,保证教育科研的规范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3.2教育科研能力素养。有人说,领导的眼睛既是“放大镜”,又是“显微镜”,有些东西应该“视而不见”,有些工作应该“明察秋毫”。校长要有发现问题的能力,对学校教学工作中的每一个课题要有预见性,超前发现,方能规范管理。校长要有组织科研能力,有目的地配备教师和培养骨干,造就一支“英勇善战”的科研队伍。校长要有信息处理能力,包括信息获取、识别、分类、编码,并及时评估,作出决策。校长要有开拓创新能力,努力做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努力探索新领域,探索新模式。校长要有文字表达能力,将潜心研究的新认识、新思想、新办法等诉诸文字,写成教研报告或科研论文,更好地指导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
3.3教育科研道德素养。校长的职业道德,既指校长作为教育教学及管理者所必备的职业道德,又指校长作为研究者必备的职业道德。具体表现在:坚持真理,敢于探索;实事求是,严谨治学;发扬学术民主,坚持百家争鸣;尊重别人劳动,密切配合协作;虚心好学,大胆创新;博采众长,充满自信。
总之,校长的教育科研过程是一个潜移默化、逐步积累的过程,要求校长要虚心学习,广征博采,持之以恒,把教育科研同日常教学结合起来,同教学管理结合起来,要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加强教育科研实践,提高教育科研能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一支学者型的教师队伍,管好学校,办出特色,这是时代的需求,也是时代的挑战。我们坚信,我们能顺应时代的发展,勇于迎接时代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