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社会工作是人类文明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是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2020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湖北武汉爆发,致使武汉这座城市被迫按下暂停键。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工作者并未在此次疫病斗争中缺席,相反,他们表现得十分英勇。全国各地近30万名社会工作者响应党中央号召,主动加入抗“疫”社会服务行列,积极投入这场疫情防控战争。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社工采取“线上线下、共同抗“疫””的多元方式,积极配合政府、社区以及医院等工作,坚守在不同“阵地”上,发挥社会工作专业的独特优势。
关键词:社会工作;专业优势;线上异地救援;多元化角色
90年代,中国社会工作者协会以及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相继成立,于宏观及实体层面强有力地推动了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北京大学王思斌教授认为,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助人服务活动。该定义指明社会工作不同于一般的行善活动,其本质是一种科学的助人活动。无论是从灾后重建、重大公共事件,还是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社会工作者在参与过程中始终遵守注重服务的“人情味”以及体现社会发展要求的专业价值观,在心理体系建设和基层社会治理等众多领域发挥着应尽的价值效能。
1 政策广度:政府重视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
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指出“要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支持广大社工、义工和志愿者开展心理疏导、情绪支持、保障支持等服务。”习主席的这番话肯定了社会工作的专业和职业价值,强调发挥社会工作在疫情防控中的专业优势的重要性。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副会长马风芝在“全球疫情下对社会工作的思考”连线专访中指出:“主动作为,服务国家和社会发展,社会工作专业才能确立自己的专业合法性。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政府部门对社会工作重要性的“认可”是整个社会工作专业共同体共同努力的结果。”广东省社会工作学会副会长严书翔评价道:“这是社会工作专业和职业来到我国以来,首次得到国家最高领导的肯定和认可,也是十多年来我国社工届最高和最强的声音!”集美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社会学博士姚进忠评论道,“习近平总书记这个讲话对社会工作的“点将”让社会工作教育界与实务届很是“兴奋”,觉得社会工作的春天又一次要真的来了。”
3月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民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心理援助与社会工作服务的通知》,并制定了《新型肺炎防治集中隔离点心理援助与社会工作服务工作方案》。 4月2日,民政部办公厅发布了一项通知,其中提到,将社会工作、社会救助、社区服务等纳入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支持范围,支持社会组织开展疫后困难救助、心理辅导、综合性社会支持网络构建等社会服务。国家最高领导人和国家部委的文件,都充分认可和肯定了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和职业价值。
2 行动维度:武汉社工“2+3”到“4+1”的模式演变
由于新冠病毒的肆意爆发,在自上而下的支援力量到来之前,“如何自救”成为了武汉人最在意的话题。复旦大学顾东辉教授指出,“做可做之事,是社会工作面对“当时当地”的实践智慧。在疫情期间,无论是全国层面和省市层面的社会工作行业组织、大学社会工作学科还是社会工作实务机构,多采用线上服务和间接服务为主。这是社会工作疫情应变的理性选择。”武汉大学社会学系郁之虹老师率先组建“社工共振”团队以及高校社区对接群,召集一批社工专业的高校教师,整合出一套具体方案去支援武汉一线社工的工作。在疫情防控初期,“2+3”方案取得了较好效果,已被武汉市社工联合会纳入社工干预指南。
随着武汉疫情逐渐严重,以社区为本的防御模式不再适用,进而演进为“4+1”线上异地救援模式。郁之虹老师总结道,所谓“4+1”线上异地救援模式,即为在灾难突发的情况下,救援组织通过网络迅速整合各地社工、医务、心理、群助理四类志愿者资源,以即时沟通工作(例如,微信)为依托,与至少一名在地工作人员实现空中对接,立体回应在地服务对象身体、心理、社会三方面需求,从而达到救援效果的工作模式。这种模式强调空中与地面对接,对于新的救援模型(例如方舱医院)有着更广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便于社工快速回应服务者身、心、社全方位的需求。
3 实践深度:公共卫生事件中社会工作者的专业优势
关于社会工作专业优势,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中国社会工作学会和全国MSW教指委在2月24日给“全国社会工作者和高校社会工作学科师生员工”的倡议书中指出,要“积极参与在地抗疫后续工作的顶层设计,继续开展针对病患及各类人员的心理疏导、情绪支持、保障支持及其他实务,勇于承担抗疫行动的行政事务,致力倡导有据可行的后续对策,助力工作对象积极自助,推进场境因素不断改善。”黄匡忠教授结合他多年的灾后社会工作实践经验,深入分析了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社会工作的优势,主要包括规模优势、场域优势、方法优势、价值优势。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冯浩老师认为社会工作专业优势的建立在“以社区为点”、“以服务为线”、“以治理为面”三方面。他认为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仅仅靠“背书”或“自证有效”是无法实现的,唯有实践绩效才是检验社会工作专业优势的唯一标准。
“4+1”线上异地救援模式运用在方舱医院时,由于地面响应机制缺位,社工主要面临以下三个挑战:不了解方舱医院内部情况;医务者不了解、不理解社工工作;社工无法进入实地、服务落地困难。社会稳定与发展往往取决于社会成员的需求是否能得到及时和经常性的满足。因此在构创方案时,“社工共振”志愿团队遵循“以案主需求为导向”,设计了空中对接AB线,A线以服务病人为主,B线以服务医务者为主。该方案的核心在于认识到病人与医务者都是社工的服务对象,其二者的需求和资源是可互补的、可匹配的。团队的总协调人沈尹婧介绍道,“打通AB两线并非件易事,5个护士需要管420个病人,没有时间顾及我们,没有看到社工的价值。”方舱医院内部资源网络构建是关键一环,然而各类资源浮于表面但未被挖掘,社工应及时准确地对这些资源进行梳理、调节和对接。
4 理论高度:疫情下专业服务者扮演的多元化角色
作为一名社会工作者,只有掌握构成社会的基本要素和总体架构,掌握不同的工作方法和模式,才能更好进入工作、服务社会。在这次疫情中,社会工作者充分发挥了其专业优势,根据不同的服务对象、不同的场景以及疫情发展的不同阶段扮演了不同角色,在不同的层面运用对应的专业理论,在提供“助人”的方式时,更促成了对方“自助”。
4.1 紧急支持者——贯穿服务始终
社会工作者面对求助者时不仅要提供直接服务或帮助,更要鼓励受助者在可能的条件下自强自立,克服困难,达到“助人”且“自助”的目的。当社会工作者扮演支持者的角色时,要让服务对象感觉到社会工作者愿意与他一起面对和解决困难。而不是从旁鼓噪。由于此次疫情的特殊性,社工无法深入实地面对面开展个案或者小组工作,通过创新工作模式,培养并指导舱友成为在地志愿者,积极开展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活动,密切跟进服务动态。
4.2 资源链接者——网络整合资源
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副会长马凤芝曾说:“社会工作是社会福利制度的传送系统,社会工作者应该成为资源的链接专家,通过专业能力链接资源提升老百姓幸福感。”在这次疫情中,“社工共振”团队作为引领者,先发行动,通过网络招募救援组织、整合各地社工、醫务、心理、群助理四类志愿者资源;同时利用一切途径联系上医务人员与舱友,成功达成资源对接和需求互补。在微信互助群里,社工也会及时提供并实时更新关于疫情发展状况、生活保障咨询、医疗科普知识等信息资源,以缓解受助者的紧张情绪或者无助状态。
4.3 服务治疗者——以心理辅导和哀伤疏导为主
社会工作者作为治疗者的角色已有很长的历史,而且在一个时期内这是社会工作者扮演的主要角色。治疗的目的是为了系统影响服务对象的人际互动或内在心理功能,帮助服务对象消除情绪困扰,从而使他们增强抗击困难的能力,或实现他们所追求的改变。由于疫情的突然发生,很多服务对象需要承受病痛的折磨或亲人离世的悲痛,他们的心理需求被忽略,被无视。社工在开展线上服务时协助他们修补人际关系,及时提供哀伤疏导、情绪安抚和意见咨询等工作。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关键词:社会工作;专业优势;线上异地救援;多元化角色
90年代,中国社会工作者协会以及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相继成立,于宏观及实体层面强有力地推动了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北京大学王思斌教授认为,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助人服务活动。该定义指明社会工作不同于一般的行善活动,其本质是一种科学的助人活动。无论是从灾后重建、重大公共事件,还是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社会工作者在参与过程中始终遵守注重服务的“人情味”以及体现社会发展要求的专业价值观,在心理体系建设和基层社会治理等众多领域发挥着应尽的价值效能。
1 政策广度:政府重视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
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指出“要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支持广大社工、义工和志愿者开展心理疏导、情绪支持、保障支持等服务。”习主席的这番话肯定了社会工作的专业和职业价值,强调发挥社会工作在疫情防控中的专业优势的重要性。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副会长马风芝在“全球疫情下对社会工作的思考”连线专访中指出:“主动作为,服务国家和社会发展,社会工作专业才能确立自己的专业合法性。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政府部门对社会工作重要性的“认可”是整个社会工作专业共同体共同努力的结果。”广东省社会工作学会副会长严书翔评价道:“这是社会工作专业和职业来到我国以来,首次得到国家最高领导的肯定和认可,也是十多年来我国社工届最高和最强的声音!”集美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社会学博士姚进忠评论道,“习近平总书记这个讲话对社会工作的“点将”让社会工作教育界与实务届很是“兴奋”,觉得社会工作的春天又一次要真的来了。”
3月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民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心理援助与社会工作服务的通知》,并制定了《新型肺炎防治集中隔离点心理援助与社会工作服务工作方案》。 4月2日,民政部办公厅发布了一项通知,其中提到,将社会工作、社会救助、社区服务等纳入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支持范围,支持社会组织开展疫后困难救助、心理辅导、综合性社会支持网络构建等社会服务。国家最高领导人和国家部委的文件,都充分认可和肯定了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和职业价值。
2 行动维度:武汉社工“2+3”到“4+1”的模式演变
由于新冠病毒的肆意爆发,在自上而下的支援力量到来之前,“如何自救”成为了武汉人最在意的话题。复旦大学顾东辉教授指出,“做可做之事,是社会工作面对“当时当地”的实践智慧。在疫情期间,无论是全国层面和省市层面的社会工作行业组织、大学社会工作学科还是社会工作实务机构,多采用线上服务和间接服务为主。这是社会工作疫情应变的理性选择。”武汉大学社会学系郁之虹老师率先组建“社工共振”团队以及高校社区对接群,召集一批社工专业的高校教师,整合出一套具体方案去支援武汉一线社工的工作。在疫情防控初期,“2+3”方案取得了较好效果,已被武汉市社工联合会纳入社工干预指南。
随着武汉疫情逐渐严重,以社区为本的防御模式不再适用,进而演进为“4+1”线上异地救援模式。郁之虹老师总结道,所谓“4+1”线上异地救援模式,即为在灾难突发的情况下,救援组织通过网络迅速整合各地社工、医务、心理、群助理四类志愿者资源,以即时沟通工作(例如,微信)为依托,与至少一名在地工作人员实现空中对接,立体回应在地服务对象身体、心理、社会三方面需求,从而达到救援效果的工作模式。这种模式强调空中与地面对接,对于新的救援模型(例如方舱医院)有着更广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便于社工快速回应服务者身、心、社全方位的需求。
3 实践深度:公共卫生事件中社会工作者的专业优势
关于社会工作专业优势,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中国社会工作学会和全国MSW教指委在2月24日给“全国社会工作者和高校社会工作学科师生员工”的倡议书中指出,要“积极参与在地抗疫后续工作的顶层设计,继续开展针对病患及各类人员的心理疏导、情绪支持、保障支持及其他实务,勇于承担抗疫行动的行政事务,致力倡导有据可行的后续对策,助力工作对象积极自助,推进场境因素不断改善。”黄匡忠教授结合他多年的灾后社会工作实践经验,深入分析了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社会工作的优势,主要包括规模优势、场域优势、方法优势、价值优势。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冯浩老师认为社会工作专业优势的建立在“以社区为点”、“以服务为线”、“以治理为面”三方面。他认为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仅仅靠“背书”或“自证有效”是无法实现的,唯有实践绩效才是检验社会工作专业优势的唯一标准。
“4+1”线上异地救援模式运用在方舱医院时,由于地面响应机制缺位,社工主要面临以下三个挑战:不了解方舱医院内部情况;医务者不了解、不理解社工工作;社工无法进入实地、服务落地困难。社会稳定与发展往往取决于社会成员的需求是否能得到及时和经常性的满足。因此在构创方案时,“社工共振”志愿团队遵循“以案主需求为导向”,设计了空中对接AB线,A线以服务病人为主,B线以服务医务者为主。该方案的核心在于认识到病人与医务者都是社工的服务对象,其二者的需求和资源是可互补的、可匹配的。团队的总协调人沈尹婧介绍道,“打通AB两线并非件易事,5个护士需要管420个病人,没有时间顾及我们,没有看到社工的价值。”方舱医院内部资源网络构建是关键一环,然而各类资源浮于表面但未被挖掘,社工应及时准确地对这些资源进行梳理、调节和对接。
4 理论高度:疫情下专业服务者扮演的多元化角色
作为一名社会工作者,只有掌握构成社会的基本要素和总体架构,掌握不同的工作方法和模式,才能更好进入工作、服务社会。在这次疫情中,社会工作者充分发挥了其专业优势,根据不同的服务对象、不同的场景以及疫情发展的不同阶段扮演了不同角色,在不同的层面运用对应的专业理论,在提供“助人”的方式时,更促成了对方“自助”。
4.1 紧急支持者——贯穿服务始终
社会工作者面对求助者时不仅要提供直接服务或帮助,更要鼓励受助者在可能的条件下自强自立,克服困难,达到“助人”且“自助”的目的。当社会工作者扮演支持者的角色时,要让服务对象感觉到社会工作者愿意与他一起面对和解决困难。而不是从旁鼓噪。由于此次疫情的特殊性,社工无法深入实地面对面开展个案或者小组工作,通过创新工作模式,培养并指导舱友成为在地志愿者,积极开展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活动,密切跟进服务动态。
4.2 资源链接者——网络整合资源
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副会长马凤芝曾说:“社会工作是社会福利制度的传送系统,社会工作者应该成为资源的链接专家,通过专业能力链接资源提升老百姓幸福感。”在这次疫情中,“社工共振”团队作为引领者,先发行动,通过网络招募救援组织、整合各地社工、醫务、心理、群助理四类志愿者资源;同时利用一切途径联系上医务人员与舱友,成功达成资源对接和需求互补。在微信互助群里,社工也会及时提供并实时更新关于疫情发展状况、生活保障咨询、医疗科普知识等信息资源,以缓解受助者的紧张情绪或者无助状态。
4.3 服务治疗者——以心理辅导和哀伤疏导为主
社会工作者作为治疗者的角色已有很长的历史,而且在一个时期内这是社会工作者扮演的主要角色。治疗的目的是为了系统影响服务对象的人际互动或内在心理功能,帮助服务对象消除情绪困扰,从而使他们增强抗击困难的能力,或实现他们所追求的改变。由于疫情的突然发生,很多服务对象需要承受病痛的折磨或亲人离世的悲痛,他们的心理需求被忽略,被无视。社工在开展线上服务时协助他们修补人际关系,及时提供哀伤疏导、情绪安抚和意见咨询等工作。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