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型城镇化是一项战略性系统工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长时期、各方面共同努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切忌盲目求快,一哄而上,需要统筹规划,稳步推进,分阶段制定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要充分认识推进新型城镇化需要完成的重点工作,谋定而动,稳步快跑,吉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就会行稳致远。
一、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是新型城镇化工作的重点。
新型城镇化需要占用大量土地进行相关产业园区和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居民居住区的建设与开发,要注意土地的集约与高效利用。土地的使用要由数量拓展转向功能拓展,在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农民权益的前提下提供足量的城镇建设用地。同时,合理地利用与开发土地的收益也是新型城镇化投资的重要来源。因此,要集约高效,合理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合理设置城镇建设标准;完善城镇的功能,改善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按照科学的规划以合理的速度进行相关的土地开发,保证土地功能发挥与增值将成为新型城镇化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忌为形象政绩,将土地以较低的价格大量投入市场,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与收益损失。
二、加强政策研究,创新体制机制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有力保障。
新型城镇化工作涉及工作面广,政策性强,需要多部门联手推动。建议在政府层面成立由相关领导任组长的多部门联合的工作办公室,强化政策研究与组织协调,以及试点推进工作。要从户籍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住房政策完善、财税体制改革、地方投融资体制改革以及行政区划调整六大方面着手,为今后的城镇化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体制和政策支持。成功的新型城镇化政策,必然是一方面通过促进效率保持总供给能力一定的增速,同时通过改善分配来拉动总需求增长。因此,新型城镇化需要更广泛的經济体制改革加以配合,改善经济的供给能力。
三、加快推进吉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
1、推进新型城镇化要进一步加快工业园区的布局与发展
国内现有的新型城镇化模式可以总结为:工业向产业园区集中,农地向集约经营集中,村民向新型社区集中和土地有偿转让使用。而工业的发展与集中是新城镇兴起与发展中的基础条件。目前我省的工业园区的规划与建设还没有全部覆盖到乡镇一级,要加大乡镇级工业园区的规划与建设。要在弄清资源和市场、机会和风险的前提下策划、规划、孵化新兴园区、新兴产业、新型社区和新型城镇,要促进生产功能配套、完善和高效,引导生产要素空间集中集聚,要引导工业化从粗放、速度型转向集聚、效益型,促进工业化引领城镇化、城镇化支撑工业化。
2、推进新型城镇化要注重发挥中心城市功能和作用
未来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将遵从“公平共享”、“集约高效”、“可持续”三个原则,按照“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要求,推动城镇化发展由速度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要以大带小,把大中城市和小城镇联接起来产业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构造新型城市圈。
中心城市在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将起到骨架支撑作用。一方面中心城市需要加大力度解决“城中村”和农民工的问题,吸纳大量的农村转移人口成为市民,实现流动人口的真正城市化。另一方面,中心城市将为周边的乡镇提供交通、通信、水电气暖、污水垃圾处理、医疗教育、文体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基础支撑。同时,中心城市也是小城镇产业转移与建设资本的来源。
我省推进新型城镇化要首先推动大城市带大郊区的发展模式。要尽快对土地确权颁证,建立农村土地产权交易市场,设立建设用地增减指标挂钩机制。以发展较好的区域作为起步点,确立优势产业,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产业集群。另外再配以农民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3、推进新型城镇化需要多元化投融资体系作保障
新型城镇化需要大量的投资,要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要创新体制机制,深化城镇投融资体制改革,动员各方力量多渠道、多形式筹集建设资金,要充分利用城市的基础设施、政府资产、自然资源、历史文化、无形资产等各类资源资产,建立融资平台,加强资本、资产、资金运作,解决好城市建设资金瓶颈制约问题。实现城镇建设投入与产出的良性循环。
第一,推动公用工程市场化运作,吸引直接投资。本着“谁投资,谁受益,谁担风险”的原则,合理确定有关各方权益和应承担的义务。对城镇供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推行市场化、产业化运作方式,转变政府职能,集中精力加强对公用事业的数量、质量、价格和服务的宏观监管,探索“以城建城,以城养城、以城兴城”的城市自我增值、自我发展的市场化模式。
第二,搞好土地集中使用与开发,要创新发展房地产业,促进土地增值,带动直接投资与财政收入增长。房地产投资是城镇化的永恒主题。持续的城镇化进程意味着每年都有大量的农业转移人口进入城市或城镇,从而为房地产的发展提供持续的刚性需求。
第三,要充分研究国家宏观政策及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的相关政策,进一步解放思想,放手改革,以经营城镇的理念,努力破解城镇化建设中的难题。以项目为龙头,实施捆绑式开发,争取各级财政和项目资金支持,促进城镇建设快速发展。
第四,要充分开发进城农民的投资潜力,要将新城镇最好的投资机会优先由农民来把握,要制定政策和措施,鼓励农民将从土地集中和转移中所得到的财富变为新城镇建设的投资。
第五,省财政应设立小城镇建设专项扶持资金,用于小城镇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公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道路、排水、绿化等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补助。
参考文献
[1] 人的全面发展视阈下的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思考[J]. 余淑均. 湖北社会科学. 2018(12)
[2] 农民工市民化的问题及政策建议——以四川省成都市为例[J]. 何燕. 农业经济. 2013(11)
[3] 吉林省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金融支持路径研究[J]. 郑立文. 长春大学学报. 2019(09)
[4]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金融创新研究[J]. 仲德涛.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7(11)
一、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是新型城镇化工作的重点。
新型城镇化需要占用大量土地进行相关产业园区和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居民居住区的建设与开发,要注意土地的集约与高效利用。土地的使用要由数量拓展转向功能拓展,在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农民权益的前提下提供足量的城镇建设用地。同时,合理地利用与开发土地的收益也是新型城镇化投资的重要来源。因此,要集约高效,合理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合理设置城镇建设标准;完善城镇的功能,改善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按照科学的规划以合理的速度进行相关的土地开发,保证土地功能发挥与增值将成为新型城镇化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忌为形象政绩,将土地以较低的价格大量投入市场,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与收益损失。
二、加强政策研究,创新体制机制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有力保障。
新型城镇化工作涉及工作面广,政策性强,需要多部门联手推动。建议在政府层面成立由相关领导任组长的多部门联合的工作办公室,强化政策研究与组织协调,以及试点推进工作。要从户籍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住房政策完善、财税体制改革、地方投融资体制改革以及行政区划调整六大方面着手,为今后的城镇化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体制和政策支持。成功的新型城镇化政策,必然是一方面通过促进效率保持总供给能力一定的增速,同时通过改善分配来拉动总需求增长。因此,新型城镇化需要更广泛的經济体制改革加以配合,改善经济的供给能力。
三、加快推进吉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
1、推进新型城镇化要进一步加快工业园区的布局与发展
国内现有的新型城镇化模式可以总结为:工业向产业园区集中,农地向集约经营集中,村民向新型社区集中和土地有偿转让使用。而工业的发展与集中是新城镇兴起与发展中的基础条件。目前我省的工业园区的规划与建设还没有全部覆盖到乡镇一级,要加大乡镇级工业园区的规划与建设。要在弄清资源和市场、机会和风险的前提下策划、规划、孵化新兴园区、新兴产业、新型社区和新型城镇,要促进生产功能配套、完善和高效,引导生产要素空间集中集聚,要引导工业化从粗放、速度型转向集聚、效益型,促进工业化引领城镇化、城镇化支撑工业化。
2、推进新型城镇化要注重发挥中心城市功能和作用
未来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将遵从“公平共享”、“集约高效”、“可持续”三个原则,按照“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要求,推动城镇化发展由速度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要以大带小,把大中城市和小城镇联接起来产业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构造新型城市圈。
中心城市在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将起到骨架支撑作用。一方面中心城市需要加大力度解决“城中村”和农民工的问题,吸纳大量的农村转移人口成为市民,实现流动人口的真正城市化。另一方面,中心城市将为周边的乡镇提供交通、通信、水电气暖、污水垃圾处理、医疗教育、文体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基础支撑。同时,中心城市也是小城镇产业转移与建设资本的来源。
我省推进新型城镇化要首先推动大城市带大郊区的发展模式。要尽快对土地确权颁证,建立农村土地产权交易市场,设立建设用地增减指标挂钩机制。以发展较好的区域作为起步点,确立优势产业,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产业集群。另外再配以农民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3、推进新型城镇化需要多元化投融资体系作保障
新型城镇化需要大量的投资,要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要创新体制机制,深化城镇投融资体制改革,动员各方力量多渠道、多形式筹集建设资金,要充分利用城市的基础设施、政府资产、自然资源、历史文化、无形资产等各类资源资产,建立融资平台,加强资本、资产、资金运作,解决好城市建设资金瓶颈制约问题。实现城镇建设投入与产出的良性循环。
第一,推动公用工程市场化运作,吸引直接投资。本着“谁投资,谁受益,谁担风险”的原则,合理确定有关各方权益和应承担的义务。对城镇供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推行市场化、产业化运作方式,转变政府职能,集中精力加强对公用事业的数量、质量、价格和服务的宏观监管,探索“以城建城,以城养城、以城兴城”的城市自我增值、自我发展的市场化模式。
第二,搞好土地集中使用与开发,要创新发展房地产业,促进土地增值,带动直接投资与财政收入增长。房地产投资是城镇化的永恒主题。持续的城镇化进程意味着每年都有大量的农业转移人口进入城市或城镇,从而为房地产的发展提供持续的刚性需求。
第三,要充分研究国家宏观政策及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的相关政策,进一步解放思想,放手改革,以经营城镇的理念,努力破解城镇化建设中的难题。以项目为龙头,实施捆绑式开发,争取各级财政和项目资金支持,促进城镇建设快速发展。
第四,要充分开发进城农民的投资潜力,要将新城镇最好的投资机会优先由农民来把握,要制定政策和措施,鼓励农民将从土地集中和转移中所得到的财富变为新城镇建设的投资。
第五,省财政应设立小城镇建设专项扶持资金,用于小城镇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公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道路、排水、绿化等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补助。
参考文献
[1] 人的全面发展视阈下的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思考[J]. 余淑均. 湖北社会科学. 2018(12)
[2] 农民工市民化的问题及政策建议——以四川省成都市为例[J]. 何燕. 农业经济. 2013(11)
[3] 吉林省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金融支持路径研究[J]. 郑立文. 长春大学学报. 2019(09)
[4]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金融创新研究[J]. 仲德涛.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