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建立良好的价值取向具有积极意义,是素质教育在课程结构设置方面的集中体现,可以有效贯彻执行德育培养的任务,推进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习惯运用案例教学法,本文就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案例教学;《道德与法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8)11-0054-01
一、案例教學优势概述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道德与法治》课程以理论内容为主,传统的教学方法以灌输式为主,教学方法过于死板。尽管从理论上看,讲授法便于知识传输,可以在短时间内聚集规模化的信息量。但在实际应用中,完整的讲授法并不适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其抽象的知识内容,容易让学生在长期的被动学习中产生疲劳,无法完全接受教师的讲课内容。采取案例教学法,可以很大程度降低学习难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案例教学时,教师通常配合图片、视频、音频等内容,借助多媒体的辅助功能将完成的案例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掌握案例的全过程,在知识传输过程中,都是与案例相关的内容,实现了学生脑中抽象与形象相结合的效果,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拓展学生视野
案例教学的题材涉及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这对于平时游走于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学生而言,无疑是一个视野上的延伸。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社会,了解平时很少涉及到领域所发生的具体事情,在学习《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的同时,获取更多的知识内容,实现知识的横向迁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案例教学的方向
(一)课堂案例教学
课堂案例教学就是以课堂为主,在教室里,把全班学生作为访问对象,运用案例开展互动。比如在讲“爱岗敬业”时,教师可以举例:大山里的人民教师坚守在工作岗位20年之久,只为山里的孩子可以接受正常教育,坚持就是一种力量,守候就是一种信念,事件背后反应出的就是该教师的“爱岗敬业”精神,在学习案例之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出生活中他们见到的“爱岗敬业”的光荣事迹。
(二)校园案例教学
比起课堂案例教学,校园案例教学形式更加灵活,教育主体既可以是教师,还可以是学校。校园案例教学就是以校园为依托,用分析案例的方式,让学生从中受到道德与法治教育。案例的形式取材多样,比如可以选择热映的爱国主义题材影片,把影片视为教育素材,组织学生集体观影,在观影后结合《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开展演讲、作文、讨论等各类型的活动。
(三)社会案例教学
社会案例教学就是让学生走出学校,融入社会,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习《道德与法治》的相关知识内容。教师可以提前与学校所在地区的优秀企业联系,让学生走出企业,观看企业员工的工作状态,看到他们为了创造社会财富而做出的艰辛付出,学习到《道德与法治》内容中提倡的“爱岗敬业”、“默默奉献”等内容。
三、进行案例选择的技巧
(一)从身边精选案例
案例教学的目的是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不可围绕案例进行过度解读,在案例中不可传递初中生还不能接受的知识内容。在选择案例时,要选择身边的经典案例,合理的选择社会热点事件,将热点事件与《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相融合,达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在举例时,给学生解读“谈房价”、“降低个税”等问题的效果远不如发生在学校的热点事件,原因就在于后者是从学生身边精选的案例,而前者并不在学生的关注范围内,也不是学生身边的事件,所以他们并不感兴趣。
(二)通过网络挑选合适案例
信息技术的发展,有效促进了教育教学的进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从网络中挑选合适的案例进行课堂教学。在挑选时,确保案例的客观性,精心筛选、去伪存真,选择适合初中生学习的案例,比如电影《芳华》上映之后,一些影评者提出了消极观点:好人未必会得到好的结局,做一百件好事很难让人记忆,但是只要出现微小的错误,就会让人铭记。教师就可以此为案例,让学生在观看《芳华》之后,对这种负面的观点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列举案例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案例分析也会带动学生讨论和交流,这使得原本沉闷的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活跃。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究教育教学策略,充分运用案例教学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案例教学;《道德与法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8)11-0054-01
一、案例教學优势概述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道德与法治》课程以理论内容为主,传统的教学方法以灌输式为主,教学方法过于死板。尽管从理论上看,讲授法便于知识传输,可以在短时间内聚集规模化的信息量。但在实际应用中,完整的讲授法并不适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其抽象的知识内容,容易让学生在长期的被动学习中产生疲劳,无法完全接受教师的讲课内容。采取案例教学法,可以很大程度降低学习难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案例教学时,教师通常配合图片、视频、音频等内容,借助多媒体的辅助功能将完成的案例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掌握案例的全过程,在知识传输过程中,都是与案例相关的内容,实现了学生脑中抽象与形象相结合的效果,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拓展学生视野
案例教学的题材涉及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这对于平时游走于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学生而言,无疑是一个视野上的延伸。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社会,了解平时很少涉及到领域所发生的具体事情,在学习《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的同时,获取更多的知识内容,实现知识的横向迁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案例教学的方向
(一)课堂案例教学
课堂案例教学就是以课堂为主,在教室里,把全班学生作为访问对象,运用案例开展互动。比如在讲“爱岗敬业”时,教师可以举例:大山里的人民教师坚守在工作岗位20年之久,只为山里的孩子可以接受正常教育,坚持就是一种力量,守候就是一种信念,事件背后反应出的就是该教师的“爱岗敬业”精神,在学习案例之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出生活中他们见到的“爱岗敬业”的光荣事迹。
(二)校园案例教学
比起课堂案例教学,校园案例教学形式更加灵活,教育主体既可以是教师,还可以是学校。校园案例教学就是以校园为依托,用分析案例的方式,让学生从中受到道德与法治教育。案例的形式取材多样,比如可以选择热映的爱国主义题材影片,把影片视为教育素材,组织学生集体观影,在观影后结合《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开展演讲、作文、讨论等各类型的活动。
(三)社会案例教学
社会案例教学就是让学生走出学校,融入社会,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习《道德与法治》的相关知识内容。教师可以提前与学校所在地区的优秀企业联系,让学生走出企业,观看企业员工的工作状态,看到他们为了创造社会财富而做出的艰辛付出,学习到《道德与法治》内容中提倡的“爱岗敬业”、“默默奉献”等内容。
三、进行案例选择的技巧
(一)从身边精选案例
案例教学的目的是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不可围绕案例进行过度解读,在案例中不可传递初中生还不能接受的知识内容。在选择案例时,要选择身边的经典案例,合理的选择社会热点事件,将热点事件与《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相融合,达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在举例时,给学生解读“谈房价”、“降低个税”等问题的效果远不如发生在学校的热点事件,原因就在于后者是从学生身边精选的案例,而前者并不在学生的关注范围内,也不是学生身边的事件,所以他们并不感兴趣。
(二)通过网络挑选合适案例
信息技术的发展,有效促进了教育教学的进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从网络中挑选合适的案例进行课堂教学。在挑选时,确保案例的客观性,精心筛选、去伪存真,选择适合初中生学习的案例,比如电影《芳华》上映之后,一些影评者提出了消极观点:好人未必会得到好的结局,做一百件好事很难让人记忆,但是只要出现微小的错误,就会让人铭记。教师就可以此为案例,让学生在观看《芳华》之后,对这种负面的观点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列举案例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案例分析也会带动学生讨论和交流,这使得原本沉闷的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活跃。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究教育教学策略,充分运用案例教学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