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小学英语教育创新研究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tca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语
   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很多行业都面临着巨大的改变,教育工作作为社会建设中的基础工作,也必须要以全面、创新的改革来应归时代发展的需求。随着新课改要求的颁布与实施,全国范围内的教育改革工作逐渐展开来,而在此过程中我们需要总结经验与教训,以期尽快到达改革的目的。
  
   一、新课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新课改认识还不够明确。一是部分学校校长、教师对课改还存在模糊的认识,对课改的重要性,作用还是认识不清,以至在教学实践中课改的理念落实不到位或落实少,引领作用不够;二是一些教师有畏难情绪和抵触情绪,穿新鞋走老路,课堂老师讲的多,学生自学生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少,还处在一个消极、被动的应付状态;一些教师的课程改革还停留观念的层面上,课堂教学形似而神不似,表演的成分多,合作交流有余,实效性不强,表面化,形式化的东西多;教学活动、内容不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处于两难境地。
   (二)课改工作整体发展不平衡。城乡之间、学校之间乃至学科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农村有些小学教师课头多,疲于应付写教案、改作业,研究课改的时间很难得到保证;有些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结构不平衡,特别一些教学点,教师年龄偏大,学习的主动性不强,不能适应新的教学方式;城区学校班额过大,课堂教学分组过大或分组过多,教师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时有困难,对学生个别辅导顾及不到,或顾此失彼,课堂得不到有效的监控,在具体操作上还不能得心应手。有的属于客观因素,但有些主观努力不够,还有些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实施不力。有些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缺乏整体规划,对课程的实施有名无实(上了课表,但没有落实),或者是以课外活动取而代之;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上,有的学校脱离学校实际和学生需要,重形式轻内容,重教材编写轻实施过程,有的甚至只是当作摆设,装潢门面,应付检查。学校领导的点子少,也是个认识上的问题。
  
   二、新课改对小学英语教师的要求
   新课程改革给予了小学英语教师十分广大的发展空间,给予教师开发课程的权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课程改革的成败在教师。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学校要更加注重教师培养和发展。教师要更加注重自我的成长。
   一要重学习,养成读书的习惯。勤于学习,乐于读书,这是成为一名优秀教育工作者的基础。当前,在小学英语教师和校长队伍中普遍存在学习不足,理论水平不高的状况,教研工作在低水平的层次上重复运作。在座的各位都工作在一线,是教学的行家里手,面对不断发展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观念,新方法层出不穷,进一步推动新课程工作,学习一定要走在前头,在学习中研究,在教学研究中学习。
   二要重总结,养成反思的习惯。课改重在实践,但离不开对实践经验的理论升华。没有对实践经验的批判性总结和深刻反思,改革就只能停留在经验层次上,难以实现质的飞跃,形成影响力的教育方法。六年多的课改实践,给我们提供了不少教育教学的经验,显示了新课程的魅力。新的理念,新的标准,新的教材,带来了面貌一新、充满活力和激情的课堂教学,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积累了一些经验。
   三要重研究,树立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在课改研究中,要树立形成“问题即课题,行动即研究,改进即成果”的共识。树立小问题,大研究;小现象,大问题的课题研究意识。及时发现教学当中动态生成的实际问题,发现制约学校发展的问题,力求小课题、短周期,重实效;要用敏锐的嗅觉捕捉先进的理论帮助我们破解教育难题;要用科学的思维总结经验,推广成果。
  
   三、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英语教育创新方案
   课程改革的主要场所是课堂。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也在课堂。深入推进课程改革,需要我们把更多的注意力转向课堂,以课堂作为基点,扎实开展工作。
   (一)进一步转化角色,提高小学英语课堂的实效性。
   一是由实践者转化为研究者。现在许多英语教师把自己定位在实践的角色上,按照教参或者他人的设计和谋划按部就班地进行操作。新课程给教师教学留有很大的空间,使得教师不能固有原先的角色定位,既要做实施者,又要做设计者,研究者,要在实践中研究,通过实践研究,为了实践研究。二是管理者转向引导者。在实际教学中,英语教师有意无意间将自己定位在管理者的角色,新课程改革发展到今天,要求教师要把管理者这一身份意识转向为引导者身份意识,“俯下身来倾听学生的声音”。引导是门艺术,需要教师潜心研究,仔细揣摩,倾心打造。三是由课程的实施者转向课程的开发者。有些英语教师在理解新课程所提出的课程开发理念时,仅仅把课程开发的职责定位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上,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在教学中,仍然有大量未开发的资源,对教材不进行二次开发,当你拿着教材走进课堂,教学可能失去针对性和有效性;开发不到位。当你拿者教案到课堂,教学可能缺乏效益。最丰富的课程资源是教师本身,不要舍本取末,要把第二次开发当作教学的日常自觉行为。
   (二)注重导疑启思,激活创新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除设疑外,还须积极引导学生开启思维的源泉。常用的方法有:
   1、设置悬念:单纯的讲解操练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如果注入一丝悬念,便会引发想象力,激活思维力,诱发创造力。如在复习介词的用法时,老师向学生介绍:I have a good friend. Its a lovely dog. Where is Bobby now? Please guess! Is it behind the door?等。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寻找各种可能的答案。
   2、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发现、归纳总结有关知识内容也不失为培养创造思维的好方法。如在要求学生回答“Thank you.”时,学生分别答出了“Not at all.”“It’s a pleasure.”“You are welcome.”然后,引导学生弄明白哪些句子属于正式用法,哪些属于非正式用法,哪些是英国人的说法,哪些是美国人的说法。
  
   [作者单位:平顶山市体育路小学 河南 467000 ]
其他文献
摘要:在汽车挡风玻璃的涂胶过程中,涂胶系统需要完成玻璃运输、定位、玻璃辨识、涂胶及仿形作业。因此,在涂胶系统中必须包涵玻璃运输设备、定位装置、玻璃辨识装置、机器人仿形设备、供胶系统设备、胶料保压系统等。本文根据现场使用经验,对涂胶系统中的设备配置以及PLC对设备间的连锁控制进行研究总结,并提出优化配置及控制方案,以满足汽车挡风玻璃涂胶装配的质量要求。  关键词:机器人仿形;涂胶系统;挡风玻璃;PL
机械设备是工程的物质技术保证,作业质量的加快以及作业质量的提高,以及消耗和成本的降低,以及工程效益的提高等,都和机械设备的综合管理水平有关。本文结合多年港口机械的工作经
高校后勤社会化给高校的安全管理带来了一个全新的课题,如何适应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建立新形势下的高校安全管理机制,维护高校的稳定,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建立新的
我国民营中小型制造企业渡过了高速发展期,也将朝着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竞争力的发展轨道上来。现存于我国民营中小型制造企业的创新能力提升方面的问题主要有国家缺少支持技术创
摘 要:通过使用MATLAB GUI的可视化编程功能,对通风机实验数据进行最小二乘法曲线拟合,从而可得到精确的风机性能曲线。为风机的合理选型和使用提供可靠的参考,使风机的运行更稳定、更经济。  关键词:MATLAB GUI;通风机;最小二乘法;性能曲线  引言  通风机是通风除尘系统的一个重要设备,它的作用是输送空气,为系统提供所需的风量,并克服空气在系统流动时所产生的阻力损失。其广泛用于工厂、矿
摘要:伴随着机械密封技术的不断发展,高压机械密封的设计与应用逐渐成为众多机械专家研究的重点。这一技术也是进行自动化以及文明生产必要的环节。文章主要就高压机械密封的设计以及应用进行探讨,通过介绍高压机械密封的概况,介绍了机械密封的种类、主要类型等,还分析了目前高压机械密封的现状,着重介绍了结构设计方面的内容。同时,对影响高压机械密封设计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还对高压机械密封的应用情况
现在的孩子们,他们生活中充满着丰富的视觉刺激和感官刺激,简单的教学已经不能够调动起孩子们的积极性。这就对我们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使用、利用现有的科技方法和手段来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据相关数据统计,人类获得知识的途径,有75%到90%来自眼睛,有10%到15%来自耳朵,其余的部分来自触觉、嗅觉和味觉。而另一项研究的数据则表明,在学习过程中,看过一遍的的内容学生能记住达60%左右,而听过一遍的内容
摘要:在如今的工业时代中,电气自动化无疑是现代工业的主要标志与先进的核心力量,而本文就影响因素与发展前景探讨的两个方面对我国的电气自动化现状进行了一个整体的分析,从基础出发,对电气自动化的未来发展前景做出了全面的探讨。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现状;探讨;发展趋势  当下的工业领域中,电气自动化已经成为了如今高新技术产业中最主要的组成,它是工业现代化的一项主要标志与核心力量。对于一些应用电气自动化的
在未来的世界里,将是高素质创新人才之间的较量。因此,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必将成为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小学语文教育责无旁贷的承担起这一职责。习作教学作为语文教育的重中
没有问题,思维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爱因斯坦也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由此可见,“质疑”应成为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呢?    一、创设情境,培养质疑兴趣  古人说:“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问,才有学习的内驱力。因此,要使学生在课堂上乐于提问题,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并自然地引导学生带着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