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代:中国高校的大江大河

来源 :金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rq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澜新潮
  栏目主持人:刘思阳
  编者按:
  2021年5月22日13時07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在湖南长沙逝世。恰巧在湖南长沙出差的作者,亲眼目睹了全国各界民众纷纷自发悼念袁隆平院士的场景,深受触动,于是写下了这篇《2021年5月22日·我在长沙》,以此表达自己对这位国家脊梁的深切缅怀。本期栏目中《难以忘却的约定——我、父亲与圌山的故事》、《丈母也是娘》也通过意象的选取或娓娓道来的叙事,抒发了作者对亲人的怀念。
  《1990年代:中国高校的大江大河》作者通过叙述自己的母校在时代变迁中的发展历程,折射出一代代为了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与壮大而努力拼搏的奋斗者们“不尽狂澜走沧海,一拳天与压潮头”,肩负使命,矢志不渝,奋勇向前的决心与气概。
  《被声音吸引着》《人生何处是归隐》《枯萎的花》《合沟:民间的光芒》这几篇则蕴含着作者对历史文明、对生活的无限思考,值得品读回味。
  江澜新潮
  我的母校是江苏大学。我1981年进校时学校叫镇江农业机械学院,一年后更名为江苏工学院,后来升格为江苏理工大学,再后来与镇江医学院和镇江师专合并有了现在“高大上”的校名。
  提起母校,我总会想起蔡兰校长。于我而言,她是体现江苏理工大学精神风貌的具象人物。
  我上学的时候,她担任机制系的副主任,但由于专业不同,我并不认识她。1988年我转行进入教育管理领域。这之后,开始与蔡兰老师和尹家明老师夫妇相识和熟稔。1991年,蔡老师从机制系主任职务升任江苏工学院的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院长,1995年她已经是江苏理工大学的校长。当此时也,中国高等教育正面临发展格局和发展走向被重塑的重大变革。
  新中国成立后,高等教育的重大变革有三次。第一次,以1952 年“院系调整”为标志,新中国高校基本格局得以奠定。彼时,中央政府对高等教育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管理,集中发展与经济建设直接相关的工程和科学技术教育,大力发展独立建制的工科院校,相继新设钢铁、地质、航空、矿业、水利等专门学院和专业,建立了与计划经济、产品经济体制同构的高等教育体系,基本改变了旧中国不能完全培养学科类型比较配套的工程技术人才的落后状况。1959年,毛泽东主席在《党内通信》中提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著名论断。根据他在中共八届八中全会上的建议,农业机械部正式成立,并立即着手整合布局全国农机类高教资源。镇江农机学院应运而生,其远景规划使在校生规模达到1万人。
  第二次,上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后期,高等教育一片凋零,不堪回首。1967—1968 年,农机学院一度改名为工农大学。1969年隆冬,经江苏省革委会批准,学院在宜兴县和桥镇滆湖边围湖造田,创办“五七”农场。1970年青黄不接之际,农机学院副院长、二级教授戴桂蕊在农场“含冤”去世。先生早年在英国皇家学院学习航空机械,被评为该院高等航空学科全能优秀生。抗日战争期间,为冲破日军的物资封锁,他研发了煤气汽车,以煤气取代汽油为燃料。当第一部煤气汽车从贵阳走川黔公路一直开到重庆时,受到政府和市民迎接英雄般的夹道欢迎,在鞭炮声和掌声中,民国政府交通部长为车辆披戴大红花。作为战时紧缺物资,汽车活塞环由美国“飞虎队”经驼峰空运,远不能满足需要。先生用铸铁和战场上收集的钢盔按比例放进坩埚加盐熔化,铸成圆套后用车床加工再切成环,从而解决了活塞环的生产材料和工艺问题。以此为基础,先生在贵州创办了中国最早的活塞环制造企业——正元涨圈制造厂(现湖南正圆动力配件有限公司前身)。先生是中国排灌机械之父,1958年研制出世界上第一部内燃水泵,该泵使用煤气作为燃料,省去传统排灌机组中的活塞、连杆、曲轴等运动件,其吸气、压缩、点火、排气、泵水全靠水在管道中来回摆动实现,完成热能到水位能的一次性能量转换,获全国农业机械展览会特等奖。先生存世有《航空工程学》《水力学》《航空发动机学(英文版)》《农业内燃水泵(俄文版)》《燃水泵的理论分析及其计算方案的锤式线列双缸内燃水泵之研究》等煌煌巨著。
  第三次,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经过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的修生养息和发展壮大,中国高等教育步入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历史阶段。从教育外部看,国家针对经济过热、资源严重错配并引发通货膨胀的宏观调控见到成效,但同时出现有效内需减少、国企大面积亏损、大批职工下岗的问题。从教育内部看,条块分割,部门分割,专业过窄,规模过小,包得过多、统得过死,投入严重不足,许多高校都有过山穷水尽的经历。江苏工学院1987年开工建设的工管大楼(现行政二号楼),因投资缩减于1989年停工,沦为烂尾楼数年。江苏理工大学最困难时,需要蔡校长去银行借钱给教师发年终奖。
  1995年,对高等教育而言,是一个穷则思变的年份,更是一个大江大河、飞砂走石的年份。这一年,中央政府做出两项重大决策:一是加快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步伐,二是正式启动“211工程”建设。
  长期以来,高等教育基本格局是中央一套、地方一套,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由于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中央产业行政管理部门直接负责建设和管理大中型国企,并相继创办并管理了一批为本行业、本部门培养专门人才的单一学科为主的高等院校。中央部委的院校办学是面向全国、面向行业的,地方需要人才不能从部委院校得到满足,就自己办一套。从1993年起,中央政府进行以“共建、调整、合作、合并”为主要内容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继1994年上海会议之后,1995年国办在南昌召开第二次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座谈会,要求统一各方认识,加快改革进程。江苏理工大学面临要不要改制划归江苏省管理的重大抉择。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高校的领导体制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中山大学原党委书记李延保说过:“高校党委书记要从好人中选能人,校长要从能人中选好人。”如果说党委书记的职业特点是沉稳和把握方向,那么校长的职业特点应该是开拓和勇往直行。江苏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先后有两位,1996年3月张弼接金树德;校长也先后有两任,1995年7月蔡兰接高宗英。其他党政班子成员先后有:金瑞琪、李敦昌、黄来生、王德明、宋京章、范明、杨继昌、赵杰文。   在江苏理工大学党政主要领导里,蔡校长任职时间最长。在我看来,校长的行政角色本质是一名工程师。科学家的任务是发现存在的东西,工程师的任务是创造从未出现过的东西。很多事情在做之前就已经有了自己的框架,为了达到目的,工程师需要不停地创造中间连接的部分,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蔡校长的性格特点可以概括为“坚毅果断,纯朴善良”,是她“耕读者的沉毅”精神气质的内核。1939年蔡校长出生在海安县一户家道中落的乡绅之家。1943年闹灾荒,蔡家开仓救济了很多穷人,其父亲创办陈庄小学、捐建“救火龙”和帮助新四军的善举,更是远近闻名。蔡校长回忆,有几位乡贤和亲人对她影响很大。第一位是韩紫石先生,民国时期做过江苏省省长,德政贤明,与张謇先生一同被誉为苏北两大名贤。海安沦陷期间,他避难偏僻乡下时去世,死前嘱咐家人:“死后不要把我的尸体交给日本人,要悄悄安葬,千万不能让日本人知道。”结果日本人闻讯赶来吊唁,与国共两党吊唁代表相遇,三路人马都知道对方底细,不动声色,各行其礼。紫石先生的清廉自守、治事勤恪,所在皆有政声,成为蔡校长终身的道德追求。第二位是魏建功先生,中国现代语言学的早期开拓者之一,自章太炎、钱玄同之后中国音韵学独树一帜之唯一者,《新华字典》的主编。《新华字典》是迄今为止世界发行量最高的字典。据说,上世纪90年代淮北有的县计划生育超生现象严重,官方不确切掌握出生人口,只能通过每年秋季新华书店《新华字典》的销量来统计小学阶段新增人口。建功先生的沧海历波、器识为先、以人品学养领字,成为蔡校长效法的榜样。第三位是她的大哥蔡正清。蔡家兄弟姊妹6人,蔡校长11岁时父亲早逝,临终前他嘱咐做乡村小学教员的21岁长子:弟弟妹妹还小,你要帮助妈妈撑起这个家;弟弟妹妹结婚可以不给他们置嫁妆家私,但是他们能读书尽量让他们读书,这样好有自食其力的一技之长。就这样,在大哥大嫂的倾心扶持下,全家人相依为命,相濡以沫,过着清贫而知足的日子,5个弟弟妹妹全部接受了比较好的教育,事业有成。聪明是一种天赋,而善良是一种选择。大哥“长兄为父”的责任担当和“宁亏自己,不亏别人”的善良,成为蔡校长为人处世的价值源泉。这也是她和尹家明老师伉俪情深的源头。
  早在担任机制系主任的时候,蔡校长已经崭露锋芒。她对机械类企业的生产和工艺很熟悉,为了让青年教师安心从教,1988年她主导以切削实验室为基础,贷款50万元建厂房、购买滚齿机,举办全校第一个系办春光机械厂,对内保留切削实验室原有教学实验任务,对外承接南京汽车厂的齿轮来料加工任务。1989 年机械厂投产当年实现盈利,解决了教职工的奖金问题,开全校先河,给全系142 名教职工发了运动服和西装,惹得外系教职工羡慕不已。放在今天,这都是些小事情,可那是上世纪80年代!這为当年的蔡主任日后进入院领导班子积累了更为广泛的民意和声望。
  工程教育讲求成果导向。蔡校长力主抓住机遇,主动适应,尽快划转经济发达的江苏省管理。机械部所属高校出身于“多子女家庭”,一碗饭得大家分着吃,只能熬苦日子。江苏工学院一年基本建设经费只有200万元,位于镇江东门的华东船舶工业学院,虽然规模较小,但因为隶属的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富裕,一年基本建设经费有800万元之巨。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由于上世纪80年代后90年代初极度缺乏建筑工程队,学校短绌的年度基建费还用不掉,年底机械部要收回余额。直到江苏工学院党委书记宋亚欣将建筑之乡丹阳县的副县长调来担任基建处长才解决问题。江苏理工大学教职工的住房条件不如船院,也不如镇江医学院、镇江师范专科学校等省属高校,只能采取政府投入与个人集资相结合的办法解决教职工住房建设问题。
  应然的本质是逻辑,实然的本质是权衡。大学内部存在着有组织的无序状态,许多问题都需要经过反反复复的磋商才能形成决议,智慧的领导人必须权衡利弊而动。学校1970年由农机部划归江苏省领导,1977年重新划归一机部主管,1979 年又划归由一机部分出的农机部,1982年再隶属合并农机部的机械部。周折的“上收”“下放”给教师们留下历史阴影,大家对划转心有余悸。因此,相当多的教师对划转持观望心态,少数老教师坚决反对,他们认为,部属高校是“国家队”,下放江苏省管理就成了“地方队”。1995年10月,江苏理工大学在北京举行“九五”规划汇报咨询会,这是学校首次在校外召开此类会议。主政三个月的蔡校长向机械部和国家教委14个司局领导汇报学校“九五”规划设想,争取领导支持,动员可用资源。咨询会大获成功,机械部增进了对学校的了解,“九五”期间投入明显加大,学校教职工危房及筒子楼改造和教学用房、学生宿舍紧张的问题得到解决;另一方面,学校和教师也因机械部“阳光普照”增强了归属感。
  花谢花开,转眼来到1998年。中央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包括机械部在内的国务院9个部门被撤销。皮之不存,毛将焉附?9部委所属的93所普通高校、72所成人高校以及许多中专和技校的管理体制全部调整。同年9月,根据国务院决定,江苏理工大学等21所部委属高校被调整为由江苏省管理为主。省长郑斯林致信学校表示欢迎,明确将学校建设与发展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以及高校体制改革与布局调整的整体规划,积极支持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转制彻底扭转了江苏理工大学长期以来投入不足的窘况。江苏“科教兴省”战略的实施以及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为学校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很快,省委副书记顾浩率副省长金忠青、省政协副主席周桑漪、省检察院检察长张品华和南京大学校长蒋树声等全国人大代表来校考察,调研转制和部省共建事宜。由于过去是行业办学,省委省政府对江苏理工大学了解不多。顾浩一行听取了蔡校长代表学校所作的汇报,对学校工程学科门类比较齐全留下深刻印象,对学校适应江苏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抓紧进行专业面向调整、推进科研与地方对接尤其感兴趣。顾浩欣然题词寄语学校“当好全省工科院校排头兵”。蒋树声在考察学校基础设施及实验室条件情况时,连称在政府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建设成这样不容易。镇江市委建议接待晚餐由市里安排,蔡校长坚持校内留餐,她亲自给随缘餐厅打电话“约法三章”:不讲排场,菜式简单卫生,主食上荞麦面。她还让厨师做了一道她自己发明的甜点,用赤豆沙和土豆泥在盘中摆放成两条八卦鱼的模样,号称“阴阳鱼”。这顿饭虽然安排得有点不上档次,但满堂生春,举座皆欢。顾浩是南通人,他对学校的务实做派十分满意,称赞蔡校长“小老乡安排得很有乡情味”。回到南京后,他立即向省主要领导汇报,并亲自与省有关部门协调。江苏相继给江苏理工大学投入共建经费5.6亿元。中央七部委在南京召开高校转制协调会时,蔡校长提出,希望国家计委将学校在江苏招收的学生纳入国家招生和拨款计划,得到与会学校代表的共同响应。协调会原则同意扩招的学生按国家计划生标准拨款,经费由财政部统一划拨。事不宜迟,蔡校长马不停蹄赶到北京,费尽心机找出席协调会的财政部副部长张佑才,请他落实会议决定,早日拨款。张佑才在地方工作过,非常欣赏蔡校长这种“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劲头。送蔡校长出门时,他故作“痛惜”地说:“你来一趟,财政部每年要多支出十几个亿啊。”在他推动下,财政部较快地落实了协调会精神,增加了转制学校经费预算额度。后来,蔡校长和顾浩、张佑才、蒋树声等人都交上了朋友。她说:“这样的贵人,江苏理工大学还有很多,永远都不应该忘记他们。”   一位被蔡校长称为贵人的退休老领导说:“我们是被蔡校长感动了,真心支持她的。2000年夏天到她办公室,发现竟然没有装空调。后来听说有校友给校办捐了多台空调,她却让校办将空调送到幼儿园、医院和从国外引进人才的实验室;学校奖金发放标准,是年轻教师60元/月、副处或副教授以上的教职工40元/月。这样的领导,谁不愿意跟她干呢!我们能支持为什么不支持她呢?”这位“贵人”评价,蔡校长格局大、私心少、身段低,绝无学究气。国家部委和省财政、物价、教育等部门的许多人,都在她一次次的沟通中成为江苏理工大学坚定的支持者!
  转制的靴子终于落了地,拥护、反对和观望派都松了一口气。然而,外面的世界已经大变。1978年国务院确定88所全国重点大学,这是改革开放后高校的第一次洗牌。江苏有10所高校进入重点大学方阵,镇江农机学院忝列其中,与有荣焉。1995年中央政府开始高校的第二次洗牌,宣布在高等教育领域正式启动“211工程”建设,其宗旨是:为中国21世纪的发展,培养和积聚各行各业所需的高素质骨干人才和解决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其目标是:使100所左右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进入世界先进水平的行列。这项工程的特别意义,不仅仅因为这是建国以来中央政府直接投资的最大的教育项目,更标志着中国大陆启动研究型大学建设,高校的基本功能由单一的教育教学拓展到科学研究。解放之初,新中国按照苏联模式建立起中科院系统,基本取代和消解了高校的科研功能,高校成为专门的教育教学机构,清华北大皆沦为教学型大学。从这个意义上讲,“211工程”的重要性,远胜其后相继实施的“985工程”“2011计划”“双一流”建设等重点项目。
  “211工程”的遴选,采用国家部委和省份配额制方式。机械部分到2个名额;江苏因地方高教资源比较丰富,经争取分得2个名额。1995年12月和1996 年12月,中央政府分别公布了第一批、第二批共27所高校入选“211工程”行列。这些入选高校,都是众望所归、没有争议的部委属高校。
  时间到了1997年12月,第三批67所“211工程”高校揭晓。这个方阵体量最大,若干具有较强实力的部委和省属高校入选。在机械部管理的25所高校中,共有全国重点大学5所,其中,公认实力最强的吉林工大和湖南大学入选,而江苏理工大学、合肥工大、东北重型机械学院(现燕山大学)落选。2005年,1998年划转教育部的合肥工大,因吉林工大与吉林大学合并、“211工程”名额空缺等原因进入“211工程”行列。当然,这是后話了。若干年后,不止一位老领导告诉我,因缺乏有实力的地方工科院校,当时省里希望江苏理工大学划转江苏省管理;如果划转地方,省里计划推荐江苏理工大学和一所师范类高校(南京师大、苏州大学两所之一)进入“211工程”行列。
  人生之路没有彩排,高校的命运也一样。
  日头照样升起。1978年确定的全国88所重点大学中,最终有12所没有入选“211工程”大学。一开始,江苏理工大学不少人对落选“211工程”并无切肤之痛。相反,由于转制后财政投入增加,学校的教学用房及教师住房基本上得到了解决,教师中洋溢着一片安居乐业的气氛。这时,一个残酷的传说袭来:一位本科毕业生去德国读研,被德国驻沪领馆拒签,原因是其毕业院校是非“211工程”大学。
  这不是江苏理工大学第一次受伤。1993年,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第五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及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名单上,除了农产品加工工程学科被学位委员会特批为博士点外,当时的江苏工学院其他项目尽数落马。消息传来,后官庄霜重鼓寒,一片消沉;教职工胸中垒块,浊酒难浇。真相绝不纯粹,也不简单。全院上下对“埋头拉车,但问耕耘不问收获”的文化传统进行反思,对江苏乡镇企业踏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历经“千难万险”的奋斗精神有了深刻的理解。对标上海机械学院、陕西机械学院等同类院校的做法,江苏工学院积极争取机械部和教育部的理解和资源。江苏理工大学的校名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申请获批的。最初,学校提出改名“江苏工业大学”的申请,在国家教委发规司的同志点拨下重新提交更名申请。不是因为有希望才有坚持,而是坚持了才有希望;不是因为有了机会才努力,而是努力了才有机会。1994年农历正月十一,金树德书记和高宗英校长主持举行更名江苏理工大学隆重揭牌仪式。是晚,皓月当空,专家楼餐厅、芙蓉餐厅、随缘餐厅乃至学生宿舍灯火通明,多少师生不醉不归!
  适应高校社会功能的拓展,江苏理工大学领导班子提出“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师队伍建设为突破口”的改革思路和“内涵充实与外延扩大并重,基础加强与特色创建并重,实力提升与服务社会并重”的办学思想,以图东山再起。这是一份痛的领悟。蔡校长深知,学校教学和学科建设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教师素质和积极性的发挥。她确信,制度和结构比单纯的努力更重要。为此,她主导了一套“组合拳”。一是全面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大幅度提高优秀青年教师教学和科研奖励,培养好“儿子”。蔡校长的得意之作,是为了改善教师队伍学历结构、提高学科科研水平,于2000年开始启动的“百名博士工程”。她亲自带队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南京理工大学请求专项指标,并请他们选派教师为在江苏理工大学本校举办的博士班讲授流形上的微积分和矩阵论等基础课程。这批学员已经有60多人成为教授、博导、学术带头人。我所熟识的孙玉坤、姚冠新、许友谊、陈龙、全力、路正南诸君便是从这个项目走出来的。二是采取优惠政策,吸引高层次人才来校任教或从事科研,招聘好“女婿”。三是强化教师的考核和聘任制度,制定好规矩,给教师动力、压力和活力。很多教师都认为,这是学校发展最好的时期之一。陈宜周教授从事断裂力学的理论研究,据说课题和实验都很少,但先生雍容中正,笃定闲笔,连续4年列SCI论文检索全国前十名,成为江苏理工大学黄金发展时期的代表性人物。
  江苏理工大学以工为主、文理经管法并重的多科性格局起步于宋亚欣时期。1984年宋亚欣书记主持制定学院“七五”规划,明确工、管结合的发展思路,着力提高机械系学科,加强电气、电子类学科,发展管理类学科。进入“九五”,江苏理工大学出现学科综合性的端倪。学校在保持农机、汽车、动力、流体等传统学科在全国优势地位的同时,生物医学工程、材料工程、环境工程和生药学等新兴学科脱颖而出。1997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江苏理工大学成为全国首批54家具有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2000年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举办的第八批学位授予点评审中,江苏理工大学4个博士点和10个硕士点一举获得通过。至此,学校拥有博士学位授权点10个、硕士学位授权点3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此外还增加了一批部省级重点学科。   时来天地皆同力。1996年,乘江苏率先实行高校大扩招的东风,江苏理工大学开始圆“万人大学”之梦。江苏提出,以1995年招生计划为基数,每年在上一年基础上增加一万本科生计划,比全国提前3年启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这是决定江苏、影响全国高等教育格局和走向的重大探索。为加大高等教育资源供给,1998年东南大学举办全国第一个民办二级学院——中大学院(现东南大学成贤学院的前身),按民办机制收取学费。此举很快成为高校挽救自身于穷困潦倒的风尚。接着,1993年个别高校试行的“选择性招生政策”成为高校吸收社会资金投入的集体选择。这是江苏高等教育发展的狂欢时代。大扩招前的1995 年,江苏高校在校生规模为21万人,到2007年达到74万人,建成全国最大的高等教育体。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江苏理工大学顺应潮流扩大招生,并于 1999年创办京江学院。1995年,江苏理工大学全日制在校生规模为6201人,到1999年达到10752人,实现1960年远景规划“万人大学”设想。
  过去100年,世界工程教育呈现5个主要转变:从注重实践转向注重工程科学和分析,转向以成果为导向的教育和认证,转向强调工程设计,转向应用教育、学习和社会行为科学研究的新成果,将信息、计算和通信技术整合到教育中。大扩招后,蔡校长敏锐地觉察到,适应新兴科技進步、工程形态和商业模式变革和高等教育大众化,必须改革过度科学化的工程教育体系,使工程教育回归到工程实际。1997年,她组织力量研究借鉴麻省理工学院的“大工程观”,在机械部部属高校中率先开展融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和实验室建设为一体的综合教学改革实践。学校先后扩建基础工程训练基地和现代工程训练、综合与创新训练基地,着力构建高等工程教育开放型工程训练体系。以本科教学为主体,同时兼备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服务社会功能的工程训练中心(工业中心)的雏形由此形成。“高等工程教育开放型训练体系的研究与实践”项目获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和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实现学校教学成果省级特等奖和国家奖两个零的突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期间,农机学院不少青年教师参加学生的大串联,蔡校长却主动扎进附属工厂当学徒。她先在职工食堂帮厨,与工人师傅建立感情后便拜师进车间劳动,用两年时间将车铣刨磨钳等5个工种研修一遍。知识源于实践,归于实践,所以要付诸实践来检验所学,她基于实践智慧的较为系统的工程教育思想就此萌芽。工科人有“做的比说的好”的特点,而蔡校长说唱做打功夫齐备,能够把工程教育的现象、问题、构想、检验、实施等作浑然一体的处理,实现打通任督二脉之功效。
  成为万人大学的江苏理工大学面临重新规划校园的重要抉择。1997年南京师范大学走出随园校区,率先到南京东郊仙林举办新校区,为还是生地的仙林地区聚集了人气、提升了品质、拉动了经济。江苏理工大学成为万人大学后,出于拉动经济发展的考虑,镇江市政府也希望江苏理工大学另辟新校区,并为此提供了优厚条件。蔡校长在校领导专题讨论会上冷静分析,一校多区存在高昂的管理和运营成本,且不利于校园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目前学校所在地后官庄周围皆是农村,不仅有拓展空间,而且土地成本较低,权衡利弊还是立足当前的校园发展为宜。校领导班子形成共识,决定就地建设发展,未来江苏大学主校区3045 亩的框架由此确定。
  江苏理工大学迎来了大兴土木的基建高峰。从1995年到2001年的6年时间,江苏理工大学新建22.6万平方米的校舍,占建校40年来校舍总面积的52%。校园扩建一期工程实施时,蔡校长对新校园规划能否成为传世精品忐忑不安。高校面临的很多问题,都源自超高速发展、快速发展,蓄之既久,其发必速。有的新校园外面看起来很漂亮,走进去一看,不像一所大学,而像一个产业园;有的新校园辽阔疏朗,组团规整对仗,建筑高度、色彩、形态缺少变化起伏,缺少温暖感和亲切感;更有的新校园当年立项,当年设计,当年施工,当年搬迁,当年维修。她提出要站在未来,思考现在。校长办公会反复与江苏城乡规划设计院讨论研究设计方案,比较好地解决了新校园对接学科要求、尺度适合、空间异质、环境营造等几个主要问题。
  蔡校长担心“大楼竖起来,干部倒下去”。她提出“人不倒,墙不倒”的目标,要求基建处梳理风险点、建章立制,同时频繁找干部谈话提醒,要求基建管理人员与施工单位人员保持距离,加强建筑的质量监控,不得在家中接待施工单位人员、不得与施工单位人员聚餐,“委任是信任,监控是爱护”,“教授要有教授的样子,干部要有干部的样子”。蔡校长的家乡海安县是著名的建筑之乡。她当校长后,家乡建筑公司几次三番来找她,希望承建几幢学生宿舍,她每次端茶倒水热情接待,但每次都婉转而坚定地表态:这事校长也做不了主,必须按规矩办。
  知识分子从政,必须练就能受气、受委屈的“内春功”。蔡校长的担忧未消,机械部开始担忧起她来。有人给机械部领导写信举报她借基建大发横财,家中装修奢华,博古架上尽是古玩奇石。分管部长要人劳司调查。司长汇报说:“蔡兰有句名言,说有两个错误她不会犯:一个是经济问题,一个是生活作风问题;她每次到部里来汇报工作都穿的同一套正装,据说还是在北京买的。”人劳司一位处长说:“我前不久到学校去过她家,虽说也铺了木地板,但装潢实在是寒碜,而且也没有博古架。”调查核实后,机械部对蔡校长更加信任,说一查查出一位优秀领导干部。爱惜羽毛是蔡校长的软肋,她欣慰之余怅然若失,直到晚年都难以释怀。确实,那些冤枉你的人,比你更清楚你有多冤枉。相传李鸿章曾经以楹帖“受尽天下百官气,养就心中一段春”自嘲。天地不平之气,可托之风雷;圣贤不白之衷,且托之日月。
  普通教职工并不知道蔡校长的这些烦恼,他们只感受到校园在一天天变大变新变美。松风袅袅,花雨纷纷,老教师抚今追昔,感慨学校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东郊公园”。虽然基础课楼、物理楼等历史建筑在大家的惋惜声中被拆除,但是代之以崭新的三山楼、三江楼和体育馆;虽然校友们回校多找不到激情燃烧岁月的记忆旧址和当时的感觉,但是在新的校园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中,仍然有漫游者诗意沉醉的场所,有追忆者哲思梦回的场景,更有年轻学生谈情说爱的空间。大学校园不是设计师定义的,而是由生活在其中的师生共同营造的,且用足够的时间和耐心让新的文化遗存和掌故慢慢地积淀和醇化。   现在,蔡校长迎来校长任上最后的历史使命:组建江苏大学。2001年6月,李岚清副总理在省委书记回良玉、省长季允石陪同下莅临江苏理工大学视察,在学校图书馆二楼会议室听取学校领导班子关于改革发展情况的汇报。1992年,在李岚清副总理的倡导和推动下,同处扬州的扬州师范学院、江苏农学院等6所高校合并组建而成扬州大学,在经历了“邦联”“联邦”和“共和”三个阶段后,得到迅猛发展,这给江苏理工大学领导班子深刻的启迪。会上,蔡校长代表学校郑重提出与镇江医学院和镇江师范专科学校合并成立江苏大学的申请。李岚清听了击节称赞,当即俯允支持。李岚清出生在镇江,民国时期曾就读于位于镇江北固山下的江苏医学院(后来的南京医科大学)。会议结束出门时,正全神贯注与李岚清交流的蔡校长,在台阶上一脚踩空,踉跄了一下,李岚清连忙止步关切询问。蔡校长朗声笑道:“这是为江苏大学的未来倾倒啊!”众皆抚掌而笑,遂成一段佳话。
  历史的答案早已写就,它只是在等待揭晓的时刻。2001年8月,江苏理工大学、镇江医学院、镇江师范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江苏大学。至此,江苏大学以工为主、理工医教相结合的综合性大学的学科板块和框架体系全面构建。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苏大学成立后,新的领导班子组建。到龄的蔡校长卸任行政职务,她谢绝众多社会聘任,回归教师角色,成就了另外一段学术上的辉煌。
  蔡校長卸任后特别是生病以来,我常常去镇江看望她,他们两口子很高兴地称之为“话疗”。闲窗品茗,绿荫洒落,天地何其寥廓也。我们议高校领导者教育与管理思想之形成,谈荆广生、顾雏军、钟沛、陈宜周、钱坤喜等“老江工”的奇人逸事,说她的家史、家事及两个孙子的成长故事,也谈因果、说宗教、论得失。松际月来,踏树影驾车而归,此日便非虚度。回首担任校长的过往,她总说自己不会当官,“谋事多,谋人少”,对在校长岗位上的作为不无遗憾,这每每令我感慨。袁枚有诗云:“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我确信,江苏理工大学已经与蔡校长的名字紧紧联系在一起,成为相互成就的传奇。
  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在历史的三峡里,曾经湍流不息的江水,已经奋力挣脱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阻拦,蜿蜒突破连绵群山的封锁,浩浩荡荡辗转奔向大海。
  当年的镇江农机学院,进入江苏大学的新时代。
   (袁靖宇,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党委书记、院长,研究员,南京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
其他文献
狗崽从16岁起,就干上了龟奴的差事,负责背着小脚的姑娘们去嫖客家里。  这日午后,狗崽背着如烟去钱老爷家。一出门,如烟就在狗崽背上哭泣起来。  柳香园近百个姑娘,没有一个愿意伺候钱老爷的。他原是宫里的太监,后来带着一大笔银子告老还乡,置办了房产和田产,还娶了几房妻妾。这个老太监无亲无故,平日里足不出户,也不与人交往,只喜欢窝在家里折腾女人,接连折腾死了好几个妻妾后,就再也娶不到女人了。后来,他又迷
我出生在四面环长江的扬中市新坝镇新坝村,从小记得父亲常年在很远的外地工作,但他只要回来都喜欢带我们去长江大堤看百舸争流、风吹浪涌之景,听惊涛拍岸、江水奔腾之声,感滚滚长江东逝水、奔流到海不复回之境,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长江对岸巍峨耸立的圌山,永远忘不了父亲曾经讲过的一个又一个关于圌山的故事。父亲早年在无锡丝织一厂工作,后到河南省创办固始县丝织厂,不久母亲也去工作。幼年,我特别盼望父亲回来,很多次问奶奶:“爸爸怎么还不回来?”
期刊
期刊
期刊
学生打架住院的事儿终于处理完了,安排好学生,安抚好家长,走出卫生院的大门,看一看表已经是夜里十点多了。天空的星星和月亮可能已经困了,躲到云里打瞌睡去了。初冬的夜里,风是那么的刺骨,他不由得紧了紧身上的大衣,犹豫着是回家还是回宿舍,但是想到妻子和母亲肯定还在等着他的消息,于是他决定还是回家吧。戴好头盔,骑上他的弯梁小摩托,向着家的方向驶去。  从卫生院到家,大约有十多里的路程,中途没有一个村庄,乡下
天天看微信,新冠疫情形势严峻,小区封闭了,社区要求全体居民都在家隔离,门上贴着“居家休息,祝您健康”八个大字。  程远长长舒了一口气。前些日子王丽缠他缠得紧,三天两头约会,逼着他表态,各自和妻子、丈夫离婚,然后她与他重新组合家庭,把他的头都搞成天山这么大啦。  说实在的,他根本就没有想与妻子离婚。他与妻子结婚七年,却没有七年之痒,还生了一个很快就要上小学的宝贝女儿,怎么可能与妻子分手呢?  都怨自
圣诞节的前一天,雪下得铺天盖地,没完没了。校园里又和往年一样刮起了一阵风儿,送苹果送平安,师生争着抢着相互送苹果。教室里办公室里到处都是花花绿绿纸袋包裹的苹果。  我对班里的孩子三令五申:“一个中国人,过什么西方的节日!”孩子都说,苹果已经买了,没办法退了,往我办公桌上一丢,转身就走。我望着一桌子“平安”无可奈何。  我收拾完办公桌上的东西,刚要走,看见门缝里夹着一个孩子半张脏兮兮的脸,张嘴想喊“
旧年的荷塘退入画里  乘着朱自清的月色  我赶往明年的荷塘  身边的这柄老荷披起褐黄袈裟  手拈蓮花在塘中替我解经  轻风由东往西摊开一圈圈月亮  莲蓬卷起毛边册页  莲子一句句读糯白偈语  读着读着,心的深处  站起一芽绿玉佛  在秋的边缘  遇见起身赶路的春
期刊
上世纪30年代,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来到陕甘宁边区,采访期间发现了一种“独特的力量”,惊叹“那种精神,那种力量,那种欲望,那种热情……是人类历史本身丰富而灿烂的精华”。今天,我们凝望百年党史,缅怀先辈和先烈的红色足迹,也可以发现并品悟他们的信仰之真纯、忠诚之可贵,从而凝聚起复兴之路上奋勇向前的磅礴力量。  历史是我们回不去的时光,但历史并不模糊,有时候走得越远,反而愈加清晰。在我的家中,有一本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