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为了提高国际科技人才的培养水平,中国理工科院校需要与沿线国家进行交流与合作。本文以南京理工大学为例,首先列举了我国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研究现状;然后,分析了中国科技大学交流合作的大局,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最后,在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理工科院校国际合作的发展趋势。
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提出重大举措,共同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促进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与发展,加快各国文明交流,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2015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外交部和商务部联合发布了《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愿景和行动》,提到将“扩大共同学生规模,发展合作教育”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合作项目。高校是各国人才培养的摇篮,高校人才是否具有国际视野和专业的科研素养对更好地实施“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研究以理工科院校作为出发点(以南京理工大学为例),分析中国理工科院校国际交流合作现状,并结合实际情况探索“一带一路”背景下理工科院校国际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院校校国际交流合作研究现状
近年来,随着教育部对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的重视,高校逐渐将国际教育作为重点工作方向,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也在关注高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任宪龙(2019)分析我国地方高校教育国际化要配合国家战略,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化教育道路。孙悦(2019)从宏观层面和具体实施层面研究高校国际教育路径。此外,不同领域的学者就不同专业领域高校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意义的国际化教育发展理论。凌长荣(2018)分析了旅游管理专业人员的素养和能力,并提出了“一带一路”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法。李日葵(2019)等人提出农业高校国际化教育要抓住机遇,不断创新,为祖国的发展壮大输送人才。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理工科院校国际交流合作情况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理工科院校国际交流合作小有成效
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号召,各大院校都开始关注国际交流合作教育。目前理工科院校交流专业涵盖广泛、形式多样,国际交流合作的效果逐渐显现。专业设置包括电子信息类、机械类、材料化工类、经济管理类、农业类等各理工类专业领域;现有的交流合作主要有中外合作办学、中外联合实验室、国际会议研讨会、合作研究项目和人才交流培养等形式。中国理工科院校国际化教育内容形式丰富多彩,随着国际交流合作的水平和层次的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虽然中国的科技水平日新月异,但是仍然存在不足,加大我国理工科院校的国际交流合作学习,能及时取长补短,推进我国成为科技大国的进程。然而,我国国际化教育还处在探索发展阶段,在各大理工科院校国际交流合作时,很多问题就显现出来:教育理念薄弱,缺乏国际化视野;管理师资团队不够专业,语言沟通有障碍;人才培养封闭,形式单一;设备落后,针对留学生的奖励机制不健全等等。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理工科院校国际交流合作发展趋势
南京理工大学是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全国重点大学,坚持创新引领,科技优势突出,以电子信息类专业见长,如机械工程、电子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等等。“一带一路”背景下,国家加大对科技领域的关注,这对理工科院校大力发展国际交流合作项目提供了便利。
(一)重视国际化理念教育,积极落实开放办学思想
“一带一路”建设坚持开放合作、和谐包容、市场运作、互利共赢的原则,这要求我国理工科院校在进行国际化交流合作中要用国际化的包容视野来达到“共赢”的目的。南京理工大学坚持开放办学,为普及国际化理念,学校可以在日常的教学中将这样的理念与传统课程结合起来。另外,在充分了解合作国家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础上,学校应找出与“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国家存在的差异,求同存异,从而降低与各国高校合作交流中的矛盾冲突,使得国际化教育进程更加顺利。
(二)建立交流合作平台,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在“一帶一路”的背景下,理工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机制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能抓住机遇并积极争取国际科技竞争的国际化人才。这就要求理工科院校优化人才培养模式。除了改良传统课程结构之外,理工科院校应积极搭建国际交流合作平台,进而提高理工科院校学生的国际交流能力、开拓国际视野。搭建理工科院校与沿线国家院校的交流合作平台,积极吸收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搭建理工科院校与国内外企业的交流合作平台,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搭建理工科院校与国内外政府的交流合作平台,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国内外政策规定。
(三)“走出去”“引进来”,完善师资团队建设
院校的教育离不开师资团队的建设。拥有一支具有国际化视野、与时俱进的国际化教育师资力量,能明显提高理工科院校进行国际化教育质量。师资团队的建设首先要支持教师“走出去”,让教师去国内外高校、企业进行实践与考察学习新技能,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加强教师的国际化理念和培养教师的跨文化沟通能力。教师也应该具有自我反思的实践观念,在反思与改进的过程中不断更新自身教育知识库,从而更新理工科院校教育知识库。“引进来”要求理工科高校聘请国外有意愿来华进行教育交流的专家学者为国内理工科专业学生教授专业知识。这不仅让院校内教育师资团队更加专业化,也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双语沟通能力。
(四)完善设备和专业构成,提高软硬件设施水平
提高软硬件设施水平的两个关键点就是基础设施的改善和教育学科专业的构成。2016年教育部印发《推进共建“一带一路” 教育行动》的通知,全方面协调政府、社会和院校之间的合作,大力支持各大院校的国际化教育建设,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开创教育美好明天。中国理工科院校在打造国际化科技院校的同时,需要及时更新人才培养过程中所需要的基础设施,紧跟时代的发展变化,为培养符合“一带一路”建设所需的精英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学科专业设置方面,理工科院校应该具有敏锐的嗅觉,关注国际科研动态,正确捕捉科研热点,顺应就业岗位多元化的趋势,将实践与理论结合起来,丰富并强化各专业的课程设置,争取为学生提供有效的专业课程结构。
(五)尊重留学生文化差异,健全培养和资助机制
2010年,教育部印发的《留学中国计划》的通知中预计到2020年在我国接受高等学历教育的外国留学生达到“15万”人。这就对我国各大院校的有关留学生的培养和资助制度提出了要求。首先,理工科院校需要尊重和接受在华留学生的文化差异,同时为留学生营造了解中国文化的氛围,促进双方交流的顺利进行。其次,健全留学生培养制度,在尊重文化差异的前提下,按照国内学生的教育标准,, 为国际学生创建类似的教育管理模式,使留学生能够更快更好地融入到中国文化当中。最后,政府和理工科院校需要加大对留学生来华交流学习的资助力度,提高奖学金奖励,吸引更多的沿线国家留学生来中国高校学习,促进文化科学的融合,造就理工科院校在科技领域中获得更高的成就。
四、结语
在“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中国理工科院校应该以培养优秀国际化人才为出发点,结合理工科院校特点,制定一整套国际化教育体系。本文结合现有的研究文献和目前中国理工科院校实际发展现状,提出未来我国理工科院校国际交流合作的发展趋势。在全球化的今天,理工科院校应该紧跟时代潮流,抓住机遇发展国际化教育,为实现我国科技强国梦不断努力。(作者单位:南京理工大学国际交流处)
课题项目:2018 年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重点课题“新工科背景下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协同培养研究与实践”、2019年江苏省高教学会评估委员会重点课题“移动互联背景下高校大学生混合学习效度评价研究与实践”、2018年南京理工大学“课题思政”立项课题“‘互联网+课程思政’模式建构的理论研究 ”的阶段研究成果。
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提出重大举措,共同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促进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与发展,加快各国文明交流,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2015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外交部和商务部联合发布了《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愿景和行动》,提到将“扩大共同学生规模,发展合作教育”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合作项目。高校是各国人才培养的摇篮,高校人才是否具有国际视野和专业的科研素养对更好地实施“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研究以理工科院校作为出发点(以南京理工大学为例),分析中国理工科院校国际交流合作现状,并结合实际情况探索“一带一路”背景下理工科院校国际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院校校国际交流合作研究现状
近年来,随着教育部对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的重视,高校逐渐将国际教育作为重点工作方向,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也在关注高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任宪龙(2019)分析我国地方高校教育国际化要配合国家战略,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化教育道路。孙悦(2019)从宏观层面和具体实施层面研究高校国际教育路径。此外,不同领域的学者就不同专业领域高校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意义的国际化教育发展理论。凌长荣(2018)分析了旅游管理专业人员的素养和能力,并提出了“一带一路”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法。李日葵(2019)等人提出农业高校国际化教育要抓住机遇,不断创新,为祖国的发展壮大输送人才。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理工科院校国际交流合作情况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理工科院校国际交流合作小有成效
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号召,各大院校都开始关注国际交流合作教育。目前理工科院校交流专业涵盖广泛、形式多样,国际交流合作的效果逐渐显现。专业设置包括电子信息类、机械类、材料化工类、经济管理类、农业类等各理工类专业领域;现有的交流合作主要有中外合作办学、中外联合实验室、国际会议研讨会、合作研究项目和人才交流培养等形式。中国理工科院校国际化教育内容形式丰富多彩,随着国际交流合作的水平和层次的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虽然中国的科技水平日新月异,但是仍然存在不足,加大我国理工科院校的国际交流合作学习,能及时取长补短,推进我国成为科技大国的进程。然而,我国国际化教育还处在探索发展阶段,在各大理工科院校国际交流合作时,很多问题就显现出来:教育理念薄弱,缺乏国际化视野;管理师资团队不够专业,语言沟通有障碍;人才培养封闭,形式单一;设备落后,针对留学生的奖励机制不健全等等。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理工科院校国际交流合作发展趋势
南京理工大学是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全国重点大学,坚持创新引领,科技优势突出,以电子信息类专业见长,如机械工程、电子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等等。“一带一路”背景下,国家加大对科技领域的关注,这对理工科院校大力发展国际交流合作项目提供了便利。
(一)重视国际化理念教育,积极落实开放办学思想
“一带一路”建设坚持开放合作、和谐包容、市场运作、互利共赢的原则,这要求我国理工科院校在进行国际化交流合作中要用国际化的包容视野来达到“共赢”的目的。南京理工大学坚持开放办学,为普及国际化理念,学校可以在日常的教学中将这样的理念与传统课程结合起来。另外,在充分了解合作国家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础上,学校应找出与“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国家存在的差异,求同存异,从而降低与各国高校合作交流中的矛盾冲突,使得国际化教育进程更加顺利。
(二)建立交流合作平台,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在“一帶一路”的背景下,理工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机制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能抓住机遇并积极争取国际科技竞争的国际化人才。这就要求理工科院校优化人才培养模式。除了改良传统课程结构之外,理工科院校应积极搭建国际交流合作平台,进而提高理工科院校学生的国际交流能力、开拓国际视野。搭建理工科院校与沿线国家院校的交流合作平台,积极吸收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搭建理工科院校与国内外企业的交流合作平台,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搭建理工科院校与国内外政府的交流合作平台,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国内外政策规定。
(三)“走出去”“引进来”,完善师资团队建设
院校的教育离不开师资团队的建设。拥有一支具有国际化视野、与时俱进的国际化教育师资力量,能明显提高理工科院校进行国际化教育质量。师资团队的建设首先要支持教师“走出去”,让教师去国内外高校、企业进行实践与考察学习新技能,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加强教师的国际化理念和培养教师的跨文化沟通能力。教师也应该具有自我反思的实践观念,在反思与改进的过程中不断更新自身教育知识库,从而更新理工科院校教育知识库。“引进来”要求理工科高校聘请国外有意愿来华进行教育交流的专家学者为国内理工科专业学生教授专业知识。这不仅让院校内教育师资团队更加专业化,也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双语沟通能力。
(四)完善设备和专业构成,提高软硬件设施水平
提高软硬件设施水平的两个关键点就是基础设施的改善和教育学科专业的构成。2016年教育部印发《推进共建“一带一路” 教育行动》的通知,全方面协调政府、社会和院校之间的合作,大力支持各大院校的国际化教育建设,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开创教育美好明天。中国理工科院校在打造国际化科技院校的同时,需要及时更新人才培养过程中所需要的基础设施,紧跟时代的发展变化,为培养符合“一带一路”建设所需的精英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学科专业设置方面,理工科院校应该具有敏锐的嗅觉,关注国际科研动态,正确捕捉科研热点,顺应就业岗位多元化的趋势,将实践与理论结合起来,丰富并强化各专业的课程设置,争取为学生提供有效的专业课程结构。
(五)尊重留学生文化差异,健全培养和资助机制
2010年,教育部印发的《留学中国计划》的通知中预计到2020年在我国接受高等学历教育的外国留学生达到“15万”人。这就对我国各大院校的有关留学生的培养和资助制度提出了要求。首先,理工科院校需要尊重和接受在华留学生的文化差异,同时为留学生营造了解中国文化的氛围,促进双方交流的顺利进行。其次,健全留学生培养制度,在尊重文化差异的前提下,按照国内学生的教育标准,, 为国际学生创建类似的教育管理模式,使留学生能够更快更好地融入到中国文化当中。最后,政府和理工科院校需要加大对留学生来华交流学习的资助力度,提高奖学金奖励,吸引更多的沿线国家留学生来中国高校学习,促进文化科学的融合,造就理工科院校在科技领域中获得更高的成就。
四、结语
在“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中国理工科院校应该以培养优秀国际化人才为出发点,结合理工科院校特点,制定一整套国际化教育体系。本文结合现有的研究文献和目前中国理工科院校实际发展现状,提出未来我国理工科院校国际交流合作的发展趋势。在全球化的今天,理工科院校应该紧跟时代潮流,抓住机遇发展国际化教育,为实现我国科技强国梦不断努力。(作者单位:南京理工大学国际交流处)
课题项目:2018 年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重点课题“新工科背景下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协同培养研究与实践”、2019年江苏省高教学会评估委员会重点课题“移动互联背景下高校大学生混合学习效度评价研究与实践”、2018年南京理工大学“课题思政”立项课题“‘互联网+课程思政’模式建构的理论研究 ”的阶段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