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联合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对左束支起搏术后早期室间同步性进行评价,比较两种方法评价室间同步性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于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行左束支起搏的患者30例作为病例组,行右室流出道起搏的患者24例作为对照组.术后1个月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采集至少三个心动周期的心尖四腔切面二维及组织多普勒动态图像,通过二维斑点追踪技术绘制左室侧壁、右室游离壁应变-时间曲线,记录基底段2个节段纵向应变达峰时间;通过组织多普勒技术绘制左室侧壁、右室游离壁基底段速度-时间
【机 构】
:
西南交通大学附属医院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成都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3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联合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对左束支起搏术后早期室间同步性进行评价,比较两种方法评价室间同步性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于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行左束支起搏的患者30例作为病例组,行右室流出道起搏的患者24例作为对照组.术后1个月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采集至少三个心动周期的心尖四腔切面二维及组织多普勒动态图像,通过二维斑点追踪技术绘制左室侧壁、右室游离壁应变-时间曲线,记录基底段2个节段纵向应变达峰时间;通过组织多普勒技术绘制左室侧壁、右室游离壁基底段速度-时间曲线,记录基底段2个节段收缩速度达峰时间.两种方法均采用两侧室壁基底段达峰时间差值的绝对值作为室间同步性参数.比较两种起搏方式的室间同步性和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 两组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法室间同步性参数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的室间同步性参数存在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0.392,P<0.05).两种方法对左束支起搏组的室间同步性检测阳性率结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束支起搏术后早期室间同步性优于右室流出道起搏.使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可对左束支起搏室间同步性做出快速评价,且优于组织多普勒技术.
其他文献
心力衰竭(心衰)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为当今社会常见的严重疾病,具有发病率高和死亡率高的特点.铁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之一,以离子形式存在于肝、脾、肾、心、骨骼肌和脑等组织中,广泛参与人体的多种生理活动,而铁的代谢平衡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部分.多项研究发现铁的代谢与心衰存在一定关系,影响心衰患者的疾病进展及预后情况,现就铁代谢与心衰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从铁代谢方向为心衰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血栓性疾病是导致全球人口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现阶段,血栓的临床影像学检查仅能识别陈旧性血栓,无法筛查急性新发血栓,更无法检测血栓的生理活动状态,严重制约着血栓性疾病的精准诊断及合理有效抗血栓疗法的管理决策.近期,微纳米材料靶向血栓形成中特异性标志物的分子探针发展迅速,其有望实现体内血栓的快速诊断和类型鉴别,并进一步增进人们对血栓性疾病病因及发病机制的了解,给血栓性疾病的早期个性化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机遇.现综述分子影像学探针在血栓诊断领域的研究进展,并讨论其现存的问题及未来的临床转化前景
脓毒症是急危重症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脓毒性心肌病是脓毒症的严重并发症,并与脓毒症高死亡率直接相关.铁死亡是最近才发现的一种调节性细胞死亡形式.迄今为止,铁死亡已被证明参与了许多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如阿尔茨海默病、癌症、帕金森病和肾脏退化.目前有相关研究报道铁死亡可能参与了脓毒性心肌病的发生.现总结铁死亡在脓毒性心肌病中心肌细胞死亡的相关证据,为脓毒性心肌病进一步的研究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N6-甲基腺苷(m6 A)修饰是一种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的转录后RNA修饰,涉及多种类型的RNA.在信使RNA中,m6 A修饰可以影响包括二级结构、亚细胞定位、核转运、翻译和降解等信使RNA的加工和代谢.m6 A修饰在疾病诊断、疗效评估和预后判断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现总结当前文献对于m6 A修饰的认识,简述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最新研究进展.
白介素(IL)-1家族是一类发现较早且作用广泛的炎症细胞因子,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IL-1家族成员包括IL-1α、IL-1β、IL-1Ra、IL-18、IL-33、IL-36α、IL-36β、IL-36γ、IL-36Ra、IL-37和IL-38.它们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展现出各自的抗炎及促炎作用.目前已有研究探索将其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治疗并取得良好效果.现对IL-1家族参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生和发展的机制及治疗现状进行综述.
既往大量研究表明炎症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抗炎治疗一直是冠心病研究领域的热点.近年几项大型临床研究发现秋水仙碱可预防冠心病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但同时秋水仙碱在临床应用中也存在诸多争议.现就秋水仙碱在冠心病防治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存在的争议做一综述.
目的 系统评价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死亡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在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数据库中检索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死亡风险预测模型,检索时限为2000年1月1日—2021年2月1日.由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和提取数据,再采用PROBAST工具对纳入文献中的模型进行质量评价.结果 共纳入14项研究,其中11项为前瞻性队列研究,3项为回顾性研究;12个模型进行了内部或外部验证,3个模型未验证;
超重或肥胖与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和高血压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密切相关.但近年的观察研究表明,已确诊心血管疾病的肥胖患者与患相同心血管疾病的正常体重和消瘦患者相比,具有生存优势.早期肥胖悖论研究主要集中于心力衰竭和冠心病,但最近的数据也表明肥胖悖论还涉及其他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心房颤动、肺动脉高压和先天性心脏病.尽管许多研究结果都显示出肥胖悖论,然而关于肥胖悖论的依据以及它是否能让肥胖的心血管疾病患者获益,仍存在大量争论.本综述旨在整理支持和反对肥胖悖论的依据,回顾关于心血管疾病肥胖悖论的假定机制和最新证
表观遗传学参与心血管疾病进展的过程.近年研究表明,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HFpEF)患者的多个基因转录本存在N6-甲基腺苷(m6 A)水平的改变.现介绍m6 A及其调节因子(甲基化酶、去甲基化酶和甲基化阅读蛋白)与HFpEF的关系,说明m6 A可能通过影响心肌肥厚与纤维化、细胞自噬、炎症与氧化应激、糖脂代谢参与HFpEF的发生和发展,以期为HFpEF的治疗靶点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目的 运用meta分析对比药物涂层球囊(DCB)与药物洗脱支架(DES)在细小冠状动脉疾病中的应用.方法 计算机全面检索CNKI、CBM、PubMed和Embase.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21年5月1日,搜集DCB与DES治疗细小冠状动脉疾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3名研究者独立进行筛选和提取数据,依据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进行偏倚风险评价,以RevMan 5.4软件进行异质性检验及直接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6项随机对照研究,涉及155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最终结果和同期随访第2年:DCB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