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能够和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相适应,地方高校作为我国高教机构的主要部分,也需要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从而使得地方高校培养的人才能够和我国发展需要以及当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等方面相配合,培养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所需求的高层次专门人才,需要地方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时,对拔尖人才培养的路径和模式加以探索,并且不断进行完善,培养更多具有实践和创新的拔尖人才。
关键词:地方高校 拔尖创新人才 培养 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11(b)-0145-02
当前社会人才培养的模式已经不再是学生能够得到公平的受教育的机会,而进行人才培养时,需要培养具备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当前的人才观以及质量观出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当前,改革开放和社会的开拓创新等方面都在逐渐推动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现代社会的竞争中主要的竞争内容是人才的竞争,而社会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需要已经逐渐急切。为了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需要地方高校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时候,对学生素质加以全方面提升,不断培养出具有时代精神的创新型人才[1]。
1 地方高校拔尖人才培养的问题
1.1 拔尖人才培养的认识和重视不足
首先,地方高校进行人才培养时,由于其中多数高校受到传统培养观念的影响,在进行教育实施的时候,已经习惯对学生使用大众化高等教育办学和管理的方式。虽然也有部分领导和教师对拔尖人才培养内容具有一定程度上的认识,对地方高校的拔尖人才培养的方式不断加以探索,但是当前,仍然没有在教育决策和管理中达到一致性,对于拔尖人才培养的实施,只有在全校统一认识的过程中得到重视才能够得以有效实施。本科教学是普通高校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后高校在进行教学水平考核时,其考核的相关指标都和高校的“科研水平”具有比较密切的关联,这就使得我国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教学的过程中,更加重视的是科研而不是教学的内容,因此,多数高校以及高校教师在进行人才培养的时候,将人才培养的资源、时间与精力都放到了科研项目中,而忽视了人才的培养需要,使得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无法达到教学预期效果[2]。
1.2 硬标准化教育模式严重
在我国地方高校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在对人才的社会价值进行评价的时候,其相关的价值评判标准具有单一、死板的特点,从而导致了多数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过于关注标准化的内容,使得教育的过程中出现趋同化的现象比较严重,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时候,其培养模式大同小异,而没有真正做到因人而异,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个性的自由独立发展能够促使人才在接受教育的时候具有创新发展的趋势,而处于模式化和标准化下人才培养很难成为创新型人才。
2 地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路径
2.1 多种培养模式结合培养
在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其主要是按照一样的学科专业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划分,使得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所具有的专业意识在逐渐增强,从而使得专业意识能够在学生人文教育以及工程技术教育中得以有效渗透和综合。而专业素质的教育,在很长时间内被应用到高校教学的过程中,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专业化的人才培养,但是这种专业化的培养方式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容易由于通识教育模式培养方面的缺失,使得在对学生教育的时,容易导致其中出现高等教育不均衡的现象发生,对我国社会的发展具有比较严重的制约作用。但是在我国人才发展的模式实施中能够发现,进行专业教育的培养逐渐成为高校教育中长期发展的趋势,这种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优势,同时也会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严重的危机,故而需要在现下的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能够将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结合在一起,对人才进行全面培养。通识教育主要是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共同科目课程的培养教育,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基础性教育实施,使得学生自身具有基本的思维能力,可以具有社会适应能力以及自身的判断能力等能力。通识教育能够促使学生全方面地发展,使得人才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具有博学和专业等多个方面的优势从而促进人才的全方面培养。
2.2 大力发展科研技术
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高校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之间紧密相关。在进行高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高校具有比较独特的优势,在进行学生教育的同时也具有丰富的人力资源,使得学校的科研项目可以顺利进行。在高校老师教学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在对教学内容不断完善的情况下,使得其科研成果质量逐渐提升,教师们也能够将自身研发的科研成果应用到教学中,使学生可以获得最前沿的科学理念与知识,同时也能够促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得以更加全面的提升。教师在教学内容准备的过程中,也可以对科研相关的理论基础知识加以巩固,促使教师的科研内容更加专业。
高校和企业之间的校企合作实施是地方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另一路径,使得教育、科研与生产等方面内容逐渐成为一个整体,也逐渐促使高等教育在社会实践中得以有效融合和必要发展;同时这也使高校对科研与生产的前沿问题更加有效地关注和重视,根据其中相关变化的内容,对高校教学内容逐渐更新和完善,使得学生能够在进行学习专业知识内容的时候,同时对专业前沿的信息内容有效掌握,使得高校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开拓能力的高质量人才的时候,更加具有优势,也促使大学师生的优势得以有效发挥。同时出于自身利益方面的考察,当前的科研人员和高校已经逐渐出现重视科研项目而对教学方面的内容有所忽视的特点,并且近些年来,各个高校都在进行扩招,使得教学质量逐渐出现下滑的现象比较严重。这就需要高校和企业能够进行大学生素质教育实践教学与科研基地建设,对高校教学的过程中所必须的教学实践提供必要的平台,同时也为企业创新和人才培养提供条件,促进双方共同发展和进步[3]。
3 结语
当前国际竞争逐渐发展成为人才竞争,在这种发展趋势下,为了促进人才的培养和经济的发展,地方各个高校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逐渐成为关注的重要内容。为了满足社会发展多方面的需要,在地方高校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素质进行全方面提升。同时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对高校人才培养机制逐渐强化,才能够有效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全面发展,促使人们认识到创新精神的重要作用。而以创新人才和创新能力作为主要内容的创新观念的传播,也促使现代的地方高校必须认识到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并且加快创新人才的培养工作,对人才的工作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加以提升,并且将这些观点加以实践。
参考文献
[1] 安宁.地方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以常州大学为例[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7,34(2):55-59.
[2] 范锋.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活动的动力机制分析与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17,38(11):47-50.
[3] 张应春,熊薇.地方高校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运行机制研究[J].大学教育,2016(1):50-51.
关键词:地方高校 拔尖创新人才 培养 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11(b)-0145-02
当前社会人才培养的模式已经不再是学生能够得到公平的受教育的机会,而进行人才培养时,需要培养具备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当前的人才观以及质量观出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当前,改革开放和社会的开拓创新等方面都在逐渐推动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现代社会的竞争中主要的竞争内容是人才的竞争,而社会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需要已经逐渐急切。为了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需要地方高校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时候,对学生素质加以全方面提升,不断培养出具有时代精神的创新型人才[1]。
1 地方高校拔尖人才培养的问题
1.1 拔尖人才培养的认识和重视不足
首先,地方高校进行人才培养时,由于其中多数高校受到传统培养观念的影响,在进行教育实施的时候,已经习惯对学生使用大众化高等教育办学和管理的方式。虽然也有部分领导和教师对拔尖人才培养内容具有一定程度上的认识,对地方高校的拔尖人才培养的方式不断加以探索,但是当前,仍然没有在教育决策和管理中达到一致性,对于拔尖人才培养的实施,只有在全校统一认识的过程中得到重视才能够得以有效实施。本科教学是普通高校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后高校在进行教学水平考核时,其考核的相关指标都和高校的“科研水平”具有比较密切的关联,这就使得我国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教学的过程中,更加重视的是科研而不是教学的内容,因此,多数高校以及高校教师在进行人才培养的时候,将人才培养的资源、时间与精力都放到了科研项目中,而忽视了人才的培养需要,使得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无法达到教学预期效果[2]。
1.2 硬标准化教育模式严重
在我国地方高校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在对人才的社会价值进行评价的时候,其相关的价值评判标准具有单一、死板的特点,从而导致了多数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过于关注标准化的内容,使得教育的过程中出现趋同化的现象比较严重,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时候,其培养模式大同小异,而没有真正做到因人而异,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个性的自由独立发展能够促使人才在接受教育的时候具有创新发展的趋势,而处于模式化和标准化下人才培养很难成为创新型人才。
2 地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路径
2.1 多种培养模式结合培养
在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其主要是按照一样的学科专业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划分,使得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所具有的专业意识在逐渐增强,从而使得专业意识能够在学生人文教育以及工程技术教育中得以有效渗透和综合。而专业素质的教育,在很长时间内被应用到高校教学的过程中,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专业化的人才培养,但是这种专业化的培养方式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容易由于通识教育模式培养方面的缺失,使得在对学生教育的时,容易导致其中出现高等教育不均衡的现象发生,对我国社会的发展具有比较严重的制约作用。但是在我国人才发展的模式实施中能够发现,进行专业教育的培养逐渐成为高校教育中长期发展的趋势,这种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优势,同时也会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严重的危机,故而需要在现下的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能够将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结合在一起,对人才进行全面培养。通识教育主要是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共同科目课程的培养教育,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基础性教育实施,使得学生自身具有基本的思维能力,可以具有社会适应能力以及自身的判断能力等能力。通识教育能够促使学生全方面地发展,使得人才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具有博学和专业等多个方面的优势从而促进人才的全方面培养。
2.2 大力发展科研技术
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高校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之间紧密相关。在进行高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高校具有比较独特的优势,在进行学生教育的同时也具有丰富的人力资源,使得学校的科研项目可以顺利进行。在高校老师教学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在对教学内容不断完善的情况下,使得其科研成果质量逐渐提升,教师们也能够将自身研发的科研成果应用到教学中,使学生可以获得最前沿的科学理念与知识,同时也能够促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得以更加全面的提升。教师在教学内容准备的过程中,也可以对科研相关的理论基础知识加以巩固,促使教师的科研内容更加专业。
高校和企业之间的校企合作实施是地方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另一路径,使得教育、科研与生产等方面内容逐渐成为一个整体,也逐渐促使高等教育在社会实践中得以有效融合和必要发展;同时这也使高校对科研与生产的前沿问题更加有效地关注和重视,根据其中相关变化的内容,对高校教学内容逐渐更新和完善,使得学生能够在进行学习专业知识内容的时候,同时对专业前沿的信息内容有效掌握,使得高校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开拓能力的高质量人才的时候,更加具有优势,也促使大学师生的优势得以有效发挥。同时出于自身利益方面的考察,当前的科研人员和高校已经逐渐出现重视科研项目而对教学方面的内容有所忽视的特点,并且近些年来,各个高校都在进行扩招,使得教学质量逐渐出现下滑的现象比较严重。这就需要高校和企业能够进行大学生素质教育实践教学与科研基地建设,对高校教学的过程中所必须的教学实践提供必要的平台,同时也为企业创新和人才培养提供条件,促进双方共同发展和进步[3]。
3 结语
当前国际竞争逐渐发展成为人才竞争,在这种发展趋势下,为了促进人才的培养和经济的发展,地方各个高校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逐渐成为关注的重要内容。为了满足社会发展多方面的需要,在地方高校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素质进行全方面提升。同时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对高校人才培养机制逐渐强化,才能够有效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全面发展,促使人们认识到创新精神的重要作用。而以创新人才和创新能力作为主要内容的创新观念的传播,也促使现代的地方高校必须认识到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并且加快创新人才的培养工作,对人才的工作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加以提升,并且将这些观点加以实践。
参考文献
[1] 安宁.地方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以常州大学为例[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7,34(2):55-59.
[2] 范锋.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活动的动力机制分析与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17,38(11):47-50.
[3] 张应春,熊薇.地方高校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运行机制研究[J].大学教育,2016(1):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