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对370名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价值观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新生代农民工职业价值观各因子得分从高到低依次排列为:职业前景、成就实现、规范道德、家庭维护、福利待遇、兴趣性格、社会促进、地位追求、轻松稳定、薪酬声望;(2)男女性别对手段性职业价值观、福利待遇的影响显著;(3)学历因素对家庭维护、地位追求、成就实现、兴趣性格、职业前景的影响显著;(4)婚姻状况对地位追求、薪酬声望的影响显著;(5)年龄因素对目的性职业价值观、家庭维护、地位追求、薪酬声望的影响显著。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 职业价值观 目的性职业价值观 手段性职业价值观
[作者简介]谭明(1960- ),男,黑龙江哈尔滨人,江苏技术师范学院杂志社社长、职业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编审,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方翰青(1968- ),男,江西崇仁人,江苏技术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职业心理、心理测量。(江苏 常州 21300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心理实证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1SJB190001)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3-0166-03
学界对于职业价值观的定义大多围绕如何进行评价和进行职业选择这一核心内容展开。黄希庭等认为,职业价值观是人对社会职业的需求所表现出来的评价;凌文辁则强调,价值观在职业选择上的体现就是职业价值观;金盛华、李雪将职业价值观定义为个体评价和选择职业的标准。已有职业价值观研究关注职业选择、工作态度、职业行为工作的意义与重要性、性别差异等方面的研究,并注重客位研究和主位研究的结合。新生代农民工是社会弱势群体,关乎他们的职业价值观研究较少。本文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价值观进行定量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为用工单位制定用人决策,为各级劳动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一、研究方法
1.研究工具。此次研究采用金盛华、李雪编制的“职业价值观量表”,该量表由34个条目构成,其中包含16个项目4个维度的目的性职业价值观问卷,18个项目6个维度的手段性职业价值观问卷。目的性职业价值观指个体评价和选择职业的内隐的动机性标准;手段性职业价值观指个体评价和选择职业的外显的条件性标准。目的性职业价值观影响手段性职业价值观,同一目的可以通过多种手段达到。量表采用5级评分法,5为“很重要”、4为“较重要”、3为“一般”、2为“较不重要”、1为“很不重要”。该量表的克龙巴赫α系数分别为0.80(目的性职业价值观问卷),0.86(手段性职业价值观问卷),0.89(总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
2.研究对象。本研究对常州某些新生代农民工共随机发放了500份问卷,回收487份,有效问卷370份,有效回收率为75.98%。被试分布情况为:从性别的角度来看,男性155人,占41.89%,女性215人,占58.11%;从年龄的角度来看,16~22岁194人,占52.43%,23~27岁137人,占37.03%,28~32岁39人,占10.54%;从学历角度来看,初中级以下者101人,占27.29%,高中(职校、中专、技校)155人,占41.89%,大专及以上114,占30.81%;从婚姻状况来看,已婚者78人,占21.08%,未婚者289人,占78.11%,离异者3人,占0.81%;从工作年限的角度来看,一年及以下者95人,占25.68%,1~3年185人,占50%,4~8年75人,占20.27%,8年以上者15人,占4.05%。
3.数据处理。主要使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
二、研究结果
1.新生代农民工职业价值观各因子得分基本情况。新生代农民工职业价值观各个因子的均数及标准差分别是:“目的性职业价值观”3.4856±0.60547。其中“家庭维护”3.5638±0.89635,“地位追求” 3.2328±0.79889,“成就实现”3.8178±0.75008,“社会促进”3.2748±0.83235。“手段性职业价值观”3.4110±0.55913,其中“轻松稳定”3.0825±0.73508,“兴趣性格”3.3664±0.84081,“规范道德”3.6385±0.80165,“薪酬声望”3.0458±0.75997,“职业前景”3.8445±0.76745,“福利待遇”3.4884±0.80885。“职业价值观总量表”3.4461±0.52312。由这些数据资料可知,新生代农民工职业价值观均值为3.45,标准差为0.52;新生代农民工目的性职业价值观均值为3.49,标准差为0.605;手段性职业价值观均值为3.41,标准差为0.56。各因子分由高到低排列为:职业前景、成就实现、规范道德、家庭维护、福利待遇、兴趣性格、社会促进、地位追求、轻松稳定、薪酬声望。
2.人口学业变量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第一,性别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价值观的影响。在手段性职业价值观分量表均分上,男性为3.33±0.56,女性为3.47±0.55(t=-2.239,p=0.026),男女性别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女性新生代农民工在手段性职业价值观方面的均分显著高于男性。而在目的性职业价值观分量表及总量表均分上则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福利待遇
因子均分上,男性3.34±0.79,女性3.60±0.81,(t=-3.035,p=0.003)女性新生代农民工得分显著高于男性新生代农民工。其他因子均分之间不存在性别差异。
第二,学历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价值观的影响。由表1可知,学历在对家庭维护、地位追求、成就实现、兴趣性格、职业前景的影响显著。学历对目的性职业价值观、手段性职业价值观、职业价值观总体均具有显著性影响。 经事后q检验发现,在“家庭维护”“地位追求”“兴趣性格”“职业前景”因子上,“大专及以上”学历组得分显著地高于其他两个学历组,而且其他两组得分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成就实现”因子上,“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得分显著地高于其他两个学历组,而“高中”学历者得分则显著地高于“初中及以下”学历者;“目的性职业价值观”“手段性职业价值观”和“职业价值观总分”都体现共同的特征,即“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得分显著地高于另两个学历组,而且其他两组得分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第三,婚姻状况对职业价值观的影响。由于离异者人数太少,不具有统计分析意义,该组数据舍弃不计。在地位追求因子均分上,已婚者3.406±0.741,3.181±0.810,(t=2.222,p=0.027);在薪酬声望因子均分上,已婚者3.197±0.672,2.997±0.778,(t=2.063,p=0.040),可见,婚姻状况对地位追求、薪酬声望有显著影响,“已婚者”得分都显著地高于“未婚者”。
第四,年龄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价值观的影响。由168页表2可知,年龄对目的性职业价值观、家庭维护、地位追求、薪酬声望有显著影响。
经事后q检验发现,在“家庭维护”“地位追求”因子上,“28~33岁”组得分显著地高于“22~27岁”组和“16~21岁”组,而“22~27岁”组得分则显著地高于“16~21岁”组;在“薪酬声望”因子上,“28~33岁”组和“22~27岁”组得分显著地高于“16~21岁”组,其他组别得分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目的性职业价值观”分量表上,“28~33岁”组得分显著地高于“22~27岁”组和“16~21岁”组,“22~27岁”组和“16~21岁”组之间则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三、分析讨论
1.新生代农民工职业价值观总体状况分析。本研究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价值观各因子分由高到低排列为:职业前景、成就实现、规范道德、家庭维护、福利待遇、兴趣性格、社会促进、地位追求、轻松稳定、薪酬声望。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结论,和郑全全、王宏伟等前人的研究结果有很大的不同。本研究发现,新生代农民工最看重的因素是职业前景,然后依次是成就实现、规范道德、家庭维护,福利待遇和薪酬声望则排在第五和第十位。这不能不说是很大的进步,说明新生代农民工在职业价值观方面,更注重自己的职业前程,寻求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尊重职业道德规范,具有强烈的家庭责任感,而薪酬福利不再是他们重点考虑的因素。由此,我们认为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价值观由功利性价值取向逐步转向为非功利性价值取向,即越来越注重内在精神追求。
2.性别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价值观的影响分析。本研究结果表明,在“手段性职业价值观”分量表和“福利待遇”因子上,女性新生代农民工得分显著高于男性新生代农民工,说明女性新生代农民工在职业选择和评价职业时,比男性新生代农民工更看重福利待遇。这和前人的研究结果完全相反。究其原因,我们认为,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男女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基本一致,新生代女性农民工也许更注重同工同酬,追求经济独立,以此来体现自己的价值,谋求更高的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
3.学历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价值观的影响分析。本研究结果表明,学历在对家庭维护、地位追求、成就实现、兴趣性格、职业前景的影响显著。学历越高,这几方面职业价值观的水平也越高。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新生代农民工不仅注重事业的发展,追求职业成就感,追求更高的社会地位,注重自己的职业前程,注重内在价值和社会声望,希望通过获得成就体现自身价值,而且他们也更愿意担当家庭的责任,注重自己的兴趣爱好与从事的职业岗位相统一。此外,高层次的学校教育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价值观有较大影响,因此,对于学历层次较低的新生代农民工,在进行学历补偿教育、岗位培训和职业技术培训的同时,要加强其职业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促进其更高层次的职业心理需要得以满足。
4.婚姻状况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价值观的影响分析。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地位追求、薪酬声望两个因子上,已婚的新生代农民工的得分显著高于未婚的新生代农民工。已婚的新生代农民工的家庭重担,经济负担是未婚者所无法比拟的。因此,就不难理解已婚者对于“薪酬声望”的渴望和追求。社会地位是人们衡量配偶、选择婚姻的重要标准,“围墙”内的男女都试图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能带来经济上更大的实惠,还能带来更高层次需要的满足感,从而使得自己的家庭生活更幸福,夫妻关系更和谐。
5.年龄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价值观的影响分析。本研究结果表明,年龄对目的性职业价值观、家庭维护、地位追求、薪酬声望有显著影响。年龄越大,家庭责任感越强,对地位追求、薪酬声望就越看重。新生代农民正处于职业生涯的初始阶段,他们的社会阅历和个人经验往往比较贫乏,在择业时往往比较理想化,更愿意承担一定程度的风险。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逐渐担负起来自家庭、生活等各方面的责任,残酷的社会经历、城市体验也使他们趋于现实和追求稳定,在职业价值观上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理想变得更加讲求实际。
新生代农民工并不是被动的教育培训接受者,在接受他人服务和向他人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他们发挥自身潜能,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发展自己的职业价值观,主动抗衡社会对他们的排斥。具体而言,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推进。第一,开展职业教育,使新生代农民工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端正就业思想,正确进行职业生涯自我设计,处理好个人职业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同时,企业要培养新生代农民工的核心技能,以提高其职业竞争力。第二,采取激励措施,调动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积极性。营造新生代农民工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文化氛围,培养新生代农民工的自我发展能力,帮助他们充分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建立公平、合理的绩效薪酬体系和福利制度。采用弹性管理制度,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使新生代农民工在工作中获得更多的乐趣。第三,提倡属地培训,共建学习型社会。
[参考文献]
[1]黄雪娜.职业价值观研究述评与反思[J].学习与探索,2011(2).
[2]金盛华,李雪.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手段与目的[J].心理学报,2005(5).
[3]马昕.“80后”员工职业价值观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1(10).
[4]王宏伟.北京市职工职业价值观及职业选择状况分析[J].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2010(3).
[5]郑全全,赵立.当代农民职业价值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6(1).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 职业价值观 目的性职业价值观 手段性职业价值观
[作者简介]谭明(1960- ),男,黑龙江哈尔滨人,江苏技术师范学院杂志社社长、职业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编审,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方翰青(1968- ),男,江西崇仁人,江苏技术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职业心理、心理测量。(江苏 常州 21300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心理实证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1SJB190001)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3-0166-03
学界对于职业价值观的定义大多围绕如何进行评价和进行职业选择这一核心内容展开。黄希庭等认为,职业价值观是人对社会职业的需求所表现出来的评价;凌文辁则强调,价值观在职业选择上的体现就是职业价值观;金盛华、李雪将职业价值观定义为个体评价和选择职业的标准。已有职业价值观研究关注职业选择、工作态度、职业行为工作的意义与重要性、性别差异等方面的研究,并注重客位研究和主位研究的结合。新生代农民工是社会弱势群体,关乎他们的职业价值观研究较少。本文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价值观进行定量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为用工单位制定用人决策,为各级劳动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一、研究方法
1.研究工具。此次研究采用金盛华、李雪编制的“职业价值观量表”,该量表由34个条目构成,其中包含16个项目4个维度的目的性职业价值观问卷,18个项目6个维度的手段性职业价值观问卷。目的性职业价值观指个体评价和选择职业的内隐的动机性标准;手段性职业价值观指个体评价和选择职业的外显的条件性标准。目的性职业价值观影响手段性职业价值观,同一目的可以通过多种手段达到。量表采用5级评分法,5为“很重要”、4为“较重要”、3为“一般”、2为“较不重要”、1为“很不重要”。该量表的克龙巴赫α系数分别为0.80(目的性职业价值观问卷),0.86(手段性职业价值观问卷),0.89(总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
2.研究对象。本研究对常州某些新生代农民工共随机发放了500份问卷,回收487份,有效问卷370份,有效回收率为75.98%。被试分布情况为:从性别的角度来看,男性155人,占41.89%,女性215人,占58.11%;从年龄的角度来看,16~22岁194人,占52.43%,23~27岁137人,占37.03%,28~32岁39人,占10.54%;从学历角度来看,初中级以下者101人,占27.29%,高中(职校、中专、技校)155人,占41.89%,大专及以上114,占30.81%;从婚姻状况来看,已婚者78人,占21.08%,未婚者289人,占78.11%,离异者3人,占0.81%;从工作年限的角度来看,一年及以下者95人,占25.68%,1~3年185人,占50%,4~8年75人,占20.27%,8年以上者15人,占4.05%。
3.数据处理。主要使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
二、研究结果
1.新生代农民工职业价值观各因子得分基本情况。新生代农民工职业价值观各个因子的均数及标准差分别是:“目的性职业价值观”3.4856±0.60547。其中“家庭维护”3.5638±0.89635,“地位追求” 3.2328±0.79889,“成就实现”3.8178±0.75008,“社会促进”3.2748±0.83235。“手段性职业价值观”3.4110±0.55913,其中“轻松稳定”3.0825±0.73508,“兴趣性格”3.3664±0.84081,“规范道德”3.6385±0.80165,“薪酬声望”3.0458±0.75997,“职业前景”3.8445±0.76745,“福利待遇”3.4884±0.80885。“职业价值观总量表”3.4461±0.52312。由这些数据资料可知,新生代农民工职业价值观均值为3.45,标准差为0.52;新生代农民工目的性职业价值观均值为3.49,标准差为0.605;手段性职业价值观均值为3.41,标准差为0.56。各因子分由高到低排列为:职业前景、成就实现、规范道德、家庭维护、福利待遇、兴趣性格、社会促进、地位追求、轻松稳定、薪酬声望。
2.人口学业变量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第一,性别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价值观的影响。在手段性职业价值观分量表均分上,男性为3.33±0.56,女性为3.47±0.55(t=-2.239,p=0.026),男女性别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女性新生代农民工在手段性职业价值观方面的均分显著高于男性。而在目的性职业价值观分量表及总量表均分上则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福利待遇
因子均分上,男性3.34±0.79,女性3.60±0.81,(t=-3.035,p=0.003)女性新生代农民工得分显著高于男性新生代农民工。其他因子均分之间不存在性别差异。
第二,学历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价值观的影响。由表1可知,学历在对家庭维护、地位追求、成就实现、兴趣性格、职业前景的影响显著。学历对目的性职业价值观、手段性职业价值观、职业价值观总体均具有显著性影响。 经事后q检验发现,在“家庭维护”“地位追求”“兴趣性格”“职业前景”因子上,“大专及以上”学历组得分显著地高于其他两个学历组,而且其他两组得分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成就实现”因子上,“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得分显著地高于其他两个学历组,而“高中”学历者得分则显著地高于“初中及以下”学历者;“目的性职业价值观”“手段性职业价值观”和“职业价值观总分”都体现共同的特征,即“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得分显著地高于另两个学历组,而且其他两组得分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第三,婚姻状况对职业价值观的影响。由于离异者人数太少,不具有统计分析意义,该组数据舍弃不计。在地位追求因子均分上,已婚者3.406±0.741,3.181±0.810,(t=2.222,p=0.027);在薪酬声望因子均分上,已婚者3.197±0.672,2.997±0.778,(t=2.063,p=0.040),可见,婚姻状况对地位追求、薪酬声望有显著影响,“已婚者”得分都显著地高于“未婚者”。
第四,年龄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价值观的影响。由168页表2可知,年龄对目的性职业价值观、家庭维护、地位追求、薪酬声望有显著影响。
经事后q检验发现,在“家庭维护”“地位追求”因子上,“28~33岁”组得分显著地高于“22~27岁”组和“16~21岁”组,而“22~27岁”组得分则显著地高于“16~21岁”组;在“薪酬声望”因子上,“28~33岁”组和“22~27岁”组得分显著地高于“16~21岁”组,其他组别得分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目的性职业价值观”分量表上,“28~33岁”组得分显著地高于“22~27岁”组和“16~21岁”组,“22~27岁”组和“16~21岁”组之间则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三、分析讨论
1.新生代农民工职业价值观总体状况分析。本研究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价值观各因子分由高到低排列为:职业前景、成就实现、规范道德、家庭维护、福利待遇、兴趣性格、社会促进、地位追求、轻松稳定、薪酬声望。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结论,和郑全全、王宏伟等前人的研究结果有很大的不同。本研究发现,新生代农民工最看重的因素是职业前景,然后依次是成就实现、规范道德、家庭维护,福利待遇和薪酬声望则排在第五和第十位。这不能不说是很大的进步,说明新生代农民工在职业价值观方面,更注重自己的职业前程,寻求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尊重职业道德规范,具有强烈的家庭责任感,而薪酬福利不再是他们重点考虑的因素。由此,我们认为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价值观由功利性价值取向逐步转向为非功利性价值取向,即越来越注重内在精神追求。
2.性别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价值观的影响分析。本研究结果表明,在“手段性职业价值观”分量表和“福利待遇”因子上,女性新生代农民工得分显著高于男性新生代农民工,说明女性新生代农民工在职业选择和评价职业时,比男性新生代农民工更看重福利待遇。这和前人的研究结果完全相反。究其原因,我们认为,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男女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基本一致,新生代女性农民工也许更注重同工同酬,追求经济独立,以此来体现自己的价值,谋求更高的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
3.学历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价值观的影响分析。本研究结果表明,学历在对家庭维护、地位追求、成就实现、兴趣性格、职业前景的影响显著。学历越高,这几方面职业价值观的水平也越高。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新生代农民工不仅注重事业的发展,追求职业成就感,追求更高的社会地位,注重自己的职业前程,注重内在价值和社会声望,希望通过获得成就体现自身价值,而且他们也更愿意担当家庭的责任,注重自己的兴趣爱好与从事的职业岗位相统一。此外,高层次的学校教育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价值观有较大影响,因此,对于学历层次较低的新生代农民工,在进行学历补偿教育、岗位培训和职业技术培训的同时,要加强其职业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促进其更高层次的职业心理需要得以满足。
4.婚姻状况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价值观的影响分析。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地位追求、薪酬声望两个因子上,已婚的新生代农民工的得分显著高于未婚的新生代农民工。已婚的新生代农民工的家庭重担,经济负担是未婚者所无法比拟的。因此,就不难理解已婚者对于“薪酬声望”的渴望和追求。社会地位是人们衡量配偶、选择婚姻的重要标准,“围墙”内的男女都试图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能带来经济上更大的实惠,还能带来更高层次需要的满足感,从而使得自己的家庭生活更幸福,夫妻关系更和谐。
5.年龄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价值观的影响分析。本研究结果表明,年龄对目的性职业价值观、家庭维护、地位追求、薪酬声望有显著影响。年龄越大,家庭责任感越强,对地位追求、薪酬声望就越看重。新生代农民正处于职业生涯的初始阶段,他们的社会阅历和个人经验往往比较贫乏,在择业时往往比较理想化,更愿意承担一定程度的风险。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逐渐担负起来自家庭、生活等各方面的责任,残酷的社会经历、城市体验也使他们趋于现实和追求稳定,在职业价值观上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理想变得更加讲求实际。
新生代农民工并不是被动的教育培训接受者,在接受他人服务和向他人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他们发挥自身潜能,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发展自己的职业价值观,主动抗衡社会对他们的排斥。具体而言,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推进。第一,开展职业教育,使新生代农民工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端正就业思想,正确进行职业生涯自我设计,处理好个人职业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同时,企业要培养新生代农民工的核心技能,以提高其职业竞争力。第二,采取激励措施,调动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积极性。营造新生代农民工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文化氛围,培养新生代农民工的自我发展能力,帮助他们充分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建立公平、合理的绩效薪酬体系和福利制度。采用弹性管理制度,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使新生代农民工在工作中获得更多的乐趣。第三,提倡属地培训,共建学习型社会。
[参考文献]
[1]黄雪娜.职业价值观研究述评与反思[J].学习与探索,2011(2).
[2]金盛华,李雪.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手段与目的[J].心理学报,2005(5).
[3]马昕.“80后”员工职业价值观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1(10).
[4]王宏伟.北京市职工职业价值观及职业选择状况分析[J].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2010(3).
[5]郑全全,赵立.当代农民职业价值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