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材分析
《囚绿记》是我国现代作家、翻译家陆蠡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写的一篇咏物抒情的散文。文章讲述了作者与常春藤绿枝条的一段“交往”的经历。人教版将它放在高一必修②第三课,与《荷塘月色》、《故都的秋》一起组成“阅读鉴赏”的第一单元。本篇课文主要让学生学会抓住景物特点,运用象征手法、拟人修辞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同时让学生明确作者在抒写对绿的热爱之情中,表达对生命的爱,永向光明,顽强抗争精神的歌颂。
二、学情分析
通过《荷塘月色》、《故都的秋》这两篇文章的学习,大部分的学生能够从修辞、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角度去鉴赏、品味语言。但是,对于如何利用这些方法自己去创作还存在疑惑。所以,本节课将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引导学生调动情感和想象,学会描述一种景物。
三、教学目标
(一)深入理解 “拟人”这种写景状物的方法,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二)通过对比分析,启发学生在选对修辞的情况下,还有学会遣词造句,培养学生写景状物的创造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通过鉴赏句子,让学生深入理解写景状物一种方法。(拟人修辞)。
(二)教学难点:
鉴别修辞的艺术效果,让学生学会巧用写景状物的方法,培养学生写景状物的创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 知識承接,直接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通过“囚绿记”这个题目分析出了三个问题:1.囚禁之前 ,“绿”是什么样子?2.囚禁之时 “绿”是什么样子?3.囚禁之后“绿”是什么样子?我们已经解决了前两个问题。现在,我们继续学习第三个问题。
(二)提出问题,直击焦句。
1.老师提问:请同学们仔细阅读 10—11 段,找出囚禁之后“绿”是什么样子? (用原文回答)。
2.学生回答:“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得柔绿,变得嫩黄,枝条变得细瘦,变得娇弱,好像病了孩子”。
3.老师提问:那这句话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绿”的变化的。
4.学生回答:
5.老师分析: (在同学们回答的基础上分析)
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写囚禁之后“绿”的变化。首先是从“颜色”;其次是从“枝条”。颜色变成“柔绿”“嫩黄”,枝条变得“细瘦”“娇弱”。
(三)分析文本,聚焦修辞。
1.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已经是高一的学生了,我们在学《荷塘月色》的时候都学过“通感”这么高难度的修辞了。所以,上面这句话不用老师说,你们都知道是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因此,老师不问你们这个问题。老师想问你们,这里为什么选用“柔绿”“嫩黄”“细瘦”“娇弱”这几个词语来形容?形容人的词语很多。作者为什么偏偏选用它们呢?
2.学生回答:
3.老师分析: (在同学们回答的基础上分析)
因为作者明确告诉了我们,“绿”被囚禁之后变成了“病了的孩子”。同学们,联系你们自己的实际,思考一下,生病的你们是怎么样的?
4.学生回答:
5.老师:( 引导学生说出“面黄肌瘦”这个词语)
6.老师分析:( 对比分析)板书
生病的人 面黄肌瘦
“绿”的颜色(面) “柔绿”“嫩黄”
“绿”的枝干(肌) “细瘦”“娇弱”。
小结: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已经可以回答出刚刚老师所提出的问题了。
之所以选用“柔绿”“嫩黄”“细瘦”“娇弱”这些词语来描写囚禁之后的“绿”,是因为这几个词语把病了的“绿”生动形象的展现在大家面前,能让大家深刻的体会到“绿”被囚禁之后病恹恹的样子。
(四) 鉴赏佳句,感悟创作 。
1.老师: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大家要做到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以上我们着重分析了作者选用拟人修辞这种方法的时候为什么要选用“柔绿”“嫩黄”“细瘦”“娇弱”这几个词语。现在,老师请同学们来鉴赏一句诗,请你们用以上老师讲解的方式来给老师展示一下你们的分析情况。 (小组讨论)
“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
——《绝句漫兴九首》(其一)
2.学生: (分组讨论)
3.老师分析: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分析)
这两句诗的大概意思是:隔壁人家杨柳树上柳枝,就好像十五岁少女腰肢。诗人这里把“柳枝”比作“十五岁的少女的腰”。是因为十五岁的少女柔美纤细,用它来比杨柳枝,能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杨柳枝柔弱细长的特点。
板书:少女的腰 柔美纤细
杨柳枝条 枝柔弱细
(五)课堂总结,小试牛刀。
1.老师:通过以上课内课外的两个例子的学习,你在“写景状物”上有什么启示?
2.学生:
3.老师总结(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
通过本单元《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囚绿记》这三篇“写景状物”散文的学习,老师相信同学们对“写景状物”这一类文章的写作应该不陌生了。结合今天所学,老师想告诉大家:我们在创作的时候,选择恰当的修辞能让我们的文章更上一层楼,但是如果我们在修辞的基础上还能巧妙地遣词,那么我们的文章定会锦上添花。如本节课所学的作者选择了“拟人”的修辞来形容囚禁之后病了的“绿”,在此基础上,他选用了“柔绿”“嫩黄”“细瘦”“娇弱”这几个和人病了之后表现相同特点的词语来形容,让人感觉到了囚禁之后的“绿”在眼前一样,浅显生动。简单来说,“写景状物”的创作方法就是“恰当地使用修辞,巧妙地选用词语”。
4.老师:微写作(200 字)
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写景状物的写作方法,调动情感和想象,描述一种景物,力求写出景物的特征。
《囚绿记》是我国现代作家、翻译家陆蠡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写的一篇咏物抒情的散文。文章讲述了作者与常春藤绿枝条的一段“交往”的经历。人教版将它放在高一必修②第三课,与《荷塘月色》、《故都的秋》一起组成“阅读鉴赏”的第一单元。本篇课文主要让学生学会抓住景物特点,运用象征手法、拟人修辞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同时让学生明确作者在抒写对绿的热爱之情中,表达对生命的爱,永向光明,顽强抗争精神的歌颂。
二、学情分析
通过《荷塘月色》、《故都的秋》这两篇文章的学习,大部分的学生能够从修辞、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角度去鉴赏、品味语言。但是,对于如何利用这些方法自己去创作还存在疑惑。所以,本节课将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引导学生调动情感和想象,学会描述一种景物。
三、教学目标
(一)深入理解 “拟人”这种写景状物的方法,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二)通过对比分析,启发学生在选对修辞的情况下,还有学会遣词造句,培养学生写景状物的创造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通过鉴赏句子,让学生深入理解写景状物一种方法。(拟人修辞)。
(二)教学难点:
鉴别修辞的艺术效果,让学生学会巧用写景状物的方法,培养学生写景状物的创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 知識承接,直接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通过“囚绿记”这个题目分析出了三个问题:1.囚禁之前 ,“绿”是什么样子?2.囚禁之时 “绿”是什么样子?3.囚禁之后“绿”是什么样子?我们已经解决了前两个问题。现在,我们继续学习第三个问题。
(二)提出问题,直击焦句。
1.老师提问:请同学们仔细阅读 10—11 段,找出囚禁之后“绿”是什么样子? (用原文回答)。
2.学生回答:“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得柔绿,变得嫩黄,枝条变得细瘦,变得娇弱,好像病了孩子”。
3.老师提问:那这句话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绿”的变化的。
4.学生回答:
5.老师分析: (在同学们回答的基础上分析)
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写囚禁之后“绿”的变化。首先是从“颜色”;其次是从“枝条”。颜色变成“柔绿”“嫩黄”,枝条变得“细瘦”“娇弱”。
(三)分析文本,聚焦修辞。
1.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已经是高一的学生了,我们在学《荷塘月色》的时候都学过“通感”这么高难度的修辞了。所以,上面这句话不用老师说,你们都知道是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因此,老师不问你们这个问题。老师想问你们,这里为什么选用“柔绿”“嫩黄”“细瘦”“娇弱”这几个词语来形容?形容人的词语很多。作者为什么偏偏选用它们呢?
2.学生回答:
3.老师分析: (在同学们回答的基础上分析)
因为作者明确告诉了我们,“绿”被囚禁之后变成了“病了的孩子”。同学们,联系你们自己的实际,思考一下,生病的你们是怎么样的?
4.学生回答:
5.老师:( 引导学生说出“面黄肌瘦”这个词语)
6.老师分析:( 对比分析)板书
生病的人 面黄肌瘦
“绿”的颜色(面) “柔绿”“嫩黄”
“绿”的枝干(肌) “细瘦”“娇弱”。
小结: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已经可以回答出刚刚老师所提出的问题了。
之所以选用“柔绿”“嫩黄”“细瘦”“娇弱”这些词语来描写囚禁之后的“绿”,是因为这几个词语把病了的“绿”生动形象的展现在大家面前,能让大家深刻的体会到“绿”被囚禁之后病恹恹的样子。
(四) 鉴赏佳句,感悟创作 。
1.老师: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大家要做到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以上我们着重分析了作者选用拟人修辞这种方法的时候为什么要选用“柔绿”“嫩黄”“细瘦”“娇弱”这几个词语。现在,老师请同学们来鉴赏一句诗,请你们用以上老师讲解的方式来给老师展示一下你们的分析情况。 (小组讨论)
“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
——《绝句漫兴九首》(其一)
2.学生: (分组讨论)
3.老师分析: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分析)
这两句诗的大概意思是:隔壁人家杨柳树上柳枝,就好像十五岁少女腰肢。诗人这里把“柳枝”比作“十五岁的少女的腰”。是因为十五岁的少女柔美纤细,用它来比杨柳枝,能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杨柳枝柔弱细长的特点。
板书:少女的腰 柔美纤细
杨柳枝条 枝柔弱细
(五)课堂总结,小试牛刀。
1.老师:通过以上课内课外的两个例子的学习,你在“写景状物”上有什么启示?
2.学生:
3.老师总结(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
通过本单元《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囚绿记》这三篇“写景状物”散文的学习,老师相信同学们对“写景状物”这一类文章的写作应该不陌生了。结合今天所学,老师想告诉大家:我们在创作的时候,选择恰当的修辞能让我们的文章更上一层楼,但是如果我们在修辞的基础上还能巧妙地遣词,那么我们的文章定会锦上添花。如本节课所学的作者选择了“拟人”的修辞来形容囚禁之后病了的“绿”,在此基础上,他选用了“柔绿”“嫩黄”“细瘦”“娇弱”这几个和人病了之后表现相同特点的词语来形容,让人感觉到了囚禁之后的“绿”在眼前一样,浅显生动。简单来说,“写景状物”的创作方法就是“恰当地使用修辞,巧妙地选用词语”。
4.老师:微写作(200 字)
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写景状物的写作方法,调动情感和想象,描述一种景物,力求写出景物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