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9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1
【摘要】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世界很多国家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目前国内发病率较高的心血管疾病,是最常见的慢性病,其发病率在成人中可达20%,高血压又是心、脑血管及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危险因素,容易并发冠心病。因此,合理应用抗高血压药物, 降低高血压, 控制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命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就近年来高血压药物治疗进展和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关键词】 高血压;心血管疾病;抗高血压药物
前言
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病)和继发高血压(症状性高血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高血压联盟(ISH)的规定,高血压分期如下:理想血壓:收缩压小于120mmHg, 舒张压小于80mmHg;正常血压:收缩压小于130mmHg,舒张压小于85mmHg;临界高血压:收缩压140~149mmHg,舒张压90~94mmHg;高血压I期:收缩压140~159mmHg, 舒张压90~99mmHg,无心脑肾等脏器的器质性损伤; 高血压II期: 收缩压160~179mmHg, 舒张压100~109mmHg,并合并心脑肾脏等脏器的器质性损伤;高血压III期:收缩压超过180mmHg,舒张压超过110mmHg,并合并心、脑、肾脏的器质性一项或多项的损伤。抗高血压药种类繁多,根据其作用部位及作用原理可分为:利尿降压药、中枢性降压药、β受体阻断药、α受体阻断药、钙通道拮抗药、血管扩张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断剂等[11]。
一、抗高血压药物的分类
1、利尿降压药
利尿降压药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降压药,主要通过减少钠和体液潴留,降低血容量而使血压下降。临床上以噻嗪类,有氢氯噻嗪、氯噻嗪、氯噻酮等为主,它们能减轻左心室肥大( L V H) ,其效果比其他常用抗高血压药更明显。对于噻嗪类利尿降压药,其优点是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缺点是影响血糖和血脂代谢,可使血清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含量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含量下降。长期应用或大量服用可引起低血钾症,对心血管系统可产生不利影响,故应适当补钾或与留钾利尿药合用[1]。经过长期的研究表明,在大剂量使用噻嗪类药物时发现它可引起高糖、高血脂、高尿酸及降低胰岛素敏感性等代谢上的副作用。非噻嗪类利尿药吲哒帕胺和托拉塞米除有与氢氯噻嗪相似的降压作用外,且有一定的抗钙作用,对血糖、血脂、血钾和心率,心律的影响很小,是氢氯噻嗪较好的替代药[2]。
2、β-受体阻滞药
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可抑制交感神经,降低心肌收缩力,减少心输出量,增加左室射血分数 (LVEF),改善心率变异性(HRV) , 增加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耐量,适于高血压合并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3]。该类药物的发现和临床应用,是20 世纪药理学和药物治疗学上重大进展的里程碑之一。普萘洛尔,美托洛尔,拉贝洛尔等为脂溶性β- 受体阻断药,在肝脏中代谢,并能透过血脑屏障,可有效降低猝死率。而其他一些β- 受体阻断药为水溶性,他们在肾脏中消除,血浆浓度更加稳定。比索洛尔,思贝洛尔、塞利洛尔等新一代β-受体阻断药,对β-受体具有高度的选择性,直接扩张血管,同时还兼有α-2 受体阻滞和内源性拟交感活性,其减慢心率作用较轻,对老年人及心率偏慢的高血压患者较为适用。还可以扩张支气管,降低呼吸道阻力,可能与其部分激动β-2受体作用有关,因此对患有支气管哮喘的高血压患者也同样适用。该类药物可引起血脂代谢异常,长期使用可升高三酰甘油,降低血清高密度脂蛋白,使总胆固醇与HDL的比值升高[1]。
3、α-受体阻断药
α-受体阻断药:可以选择性的与α肾上腺受体结合,并不激动或减弱激动肾上腺素受体,却能阻滞相应的神经递质及药物与α受体结合,从而产生抗肾上腺素作用。这类药物降压明确,不良反应较轻,且口服有效。短效α-受体阻断药哌唑嗪能改善肾流量,降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升高HDL,但在应用过程中会出现首次给药血压下降的现象(首剂效应)[4]。新制剂如特拉唑嗪、乌拉地尔对血脂具有有益的影响,可升高HDL,降低低密度脂蛋白( LDL)、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有益[5]。
4、钙通道拮抗剂
钙通道拮抗剂:主要通过阻断心肌和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能抑制细胞外钙离子内流,使细胞内钙离子水平降低而引起心血管等组织器官功能改变的药物。钙离子拮抗剂是高血压治疗中一类非常重要的药物,我国有一半以上服药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应用钙离子拮抗剂。国际上的重要临床研究显示,亚洲患者对钙离子拮抗剂更敏感,也更容易坚持治疗。将此类药物按结合α亚单位位点的不同,分为3类:(1)Ⅰa类(二氢吡啶类):如硝苯地平、尼群地平、氨氯地平等;(2)Ⅰb类(地尔硫 类);以地尔硫为代表药物。(3)Ⅰc类(苯烷胺类):代表药物有维拉帕米、噻帕米等[6]。二氢吡啶类对心脏的抑制作用最弱。地尔硫 类、苯烷胺类的心功能抑制强而血管扩张作用弱,因此主要作用于心律失常。
5、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 是一种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活性的化合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催化血管紧张素Ⅰ生成血管紧张素Ⅱ,后者是强烈的血管收缩剂和肾上腺皮质类醛固酮释放的激活剂。ACEⅠ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生物合成而控制高血压。它们也抑制包括缓激肽在内的血管扩张剂激肽类的代谢降解,导致这些物质在组织中浓度增高[7]。与大多数血管扩张剂不同ACE2降低血压而不引起心率增加[8]。ACEI有较强的降压作用,适用于各型高血压,在降压的同时,不伴有反射性心率加快,不引起电解质紊乱和脂质代谢障碍,有些药物对肾脏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如依那普利,除了能降低肾血管阻力,增加肾血流外,对肾小管系膜细胞有松弛作用,从而增加基础肾小球滤过率[9]。
【摘要】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世界很多国家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目前国内发病率较高的心血管疾病,是最常见的慢性病,其发病率在成人中可达20%,高血压又是心、脑血管及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危险因素,容易并发冠心病。因此,合理应用抗高血压药物, 降低高血压, 控制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命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就近年来高血压药物治疗进展和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关键词】 高血压;心血管疾病;抗高血压药物
前言
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病)和继发高血压(症状性高血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高血压联盟(ISH)的规定,高血压分期如下:理想血壓:收缩压小于120mmHg, 舒张压小于80mmHg;正常血压:收缩压小于130mmHg,舒张压小于85mmHg;临界高血压:收缩压140~149mmHg,舒张压90~94mmHg;高血压I期:收缩压140~159mmHg, 舒张压90~99mmHg,无心脑肾等脏器的器质性损伤; 高血压II期: 收缩压160~179mmHg, 舒张压100~109mmHg,并合并心脑肾脏等脏器的器质性损伤;高血压III期:收缩压超过180mmHg,舒张压超过110mmHg,并合并心、脑、肾脏的器质性一项或多项的损伤。抗高血压药种类繁多,根据其作用部位及作用原理可分为:利尿降压药、中枢性降压药、β受体阻断药、α受体阻断药、钙通道拮抗药、血管扩张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断剂等[11]。
一、抗高血压药物的分类
1、利尿降压药
利尿降压药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降压药,主要通过减少钠和体液潴留,降低血容量而使血压下降。临床上以噻嗪类,有氢氯噻嗪、氯噻嗪、氯噻酮等为主,它们能减轻左心室肥大( L V H) ,其效果比其他常用抗高血压药更明显。对于噻嗪类利尿降压药,其优点是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缺点是影响血糖和血脂代谢,可使血清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含量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含量下降。长期应用或大量服用可引起低血钾症,对心血管系统可产生不利影响,故应适当补钾或与留钾利尿药合用[1]。经过长期的研究表明,在大剂量使用噻嗪类药物时发现它可引起高糖、高血脂、高尿酸及降低胰岛素敏感性等代谢上的副作用。非噻嗪类利尿药吲哒帕胺和托拉塞米除有与氢氯噻嗪相似的降压作用外,且有一定的抗钙作用,对血糖、血脂、血钾和心率,心律的影响很小,是氢氯噻嗪较好的替代药[2]。
2、β-受体阻滞药
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可抑制交感神经,降低心肌收缩力,减少心输出量,增加左室射血分数 (LVEF),改善心率变异性(HRV) , 增加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耐量,适于高血压合并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3]。该类药物的发现和临床应用,是20 世纪药理学和药物治疗学上重大进展的里程碑之一。普萘洛尔,美托洛尔,拉贝洛尔等为脂溶性β- 受体阻断药,在肝脏中代谢,并能透过血脑屏障,可有效降低猝死率。而其他一些β- 受体阻断药为水溶性,他们在肾脏中消除,血浆浓度更加稳定。比索洛尔,思贝洛尔、塞利洛尔等新一代β-受体阻断药,对β-受体具有高度的选择性,直接扩张血管,同时还兼有α-2 受体阻滞和内源性拟交感活性,其减慢心率作用较轻,对老年人及心率偏慢的高血压患者较为适用。还可以扩张支气管,降低呼吸道阻力,可能与其部分激动β-2受体作用有关,因此对患有支气管哮喘的高血压患者也同样适用。该类药物可引起血脂代谢异常,长期使用可升高三酰甘油,降低血清高密度脂蛋白,使总胆固醇与HDL的比值升高[1]。
3、α-受体阻断药
α-受体阻断药:可以选择性的与α肾上腺受体结合,并不激动或减弱激动肾上腺素受体,却能阻滞相应的神经递质及药物与α受体结合,从而产生抗肾上腺素作用。这类药物降压明确,不良反应较轻,且口服有效。短效α-受体阻断药哌唑嗪能改善肾流量,降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升高HDL,但在应用过程中会出现首次给药血压下降的现象(首剂效应)[4]。新制剂如特拉唑嗪、乌拉地尔对血脂具有有益的影响,可升高HDL,降低低密度脂蛋白( LDL)、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有益[5]。
4、钙通道拮抗剂
钙通道拮抗剂:主要通过阻断心肌和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能抑制细胞外钙离子内流,使细胞内钙离子水平降低而引起心血管等组织器官功能改变的药物。钙离子拮抗剂是高血压治疗中一类非常重要的药物,我国有一半以上服药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应用钙离子拮抗剂。国际上的重要临床研究显示,亚洲患者对钙离子拮抗剂更敏感,也更容易坚持治疗。将此类药物按结合α亚单位位点的不同,分为3类:(1)Ⅰa类(二氢吡啶类):如硝苯地平、尼群地平、氨氯地平等;(2)Ⅰb类(地尔硫 类);以地尔硫为代表药物。(3)Ⅰc类(苯烷胺类):代表药物有维拉帕米、噻帕米等[6]。二氢吡啶类对心脏的抑制作用最弱。地尔硫 类、苯烷胺类的心功能抑制强而血管扩张作用弱,因此主要作用于心律失常。
5、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 是一种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活性的化合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催化血管紧张素Ⅰ生成血管紧张素Ⅱ,后者是强烈的血管收缩剂和肾上腺皮质类醛固酮释放的激活剂。ACEⅠ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生物合成而控制高血压。它们也抑制包括缓激肽在内的血管扩张剂激肽类的代谢降解,导致这些物质在组织中浓度增高[7]。与大多数血管扩张剂不同ACE2降低血压而不引起心率增加[8]。ACEI有较强的降压作用,适用于各型高血压,在降压的同时,不伴有反射性心率加快,不引起电解质紊乱和脂质代谢障碍,有些药物对肾脏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如依那普利,除了能降低肾血管阻力,增加肾血流外,对肾小管系膜细胞有松弛作用,从而增加基础肾小球滤过率[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