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观音瓷塑赏析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eetaci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德化县位于福建省中部,是我国著名瓷都,现称世界陶瓷之都。明清时期德化白瓷制作精细,质地坚密,晶莹如玉,釉面滋润似脂,瓷塑以陈设艺术品为主,多为佛像、观音及人物造型。文章以福建博物院馆藏珍品为例赏析明清及当代德化观音的瓷塑,探讨德化观音瓷塑技艺的传承与创新。
  关键词:古今;观音瓷塑;艺术风格
  1 明代德化窑立云观音瓷塑
  观音为佛教菩萨,自东晋十六国时期由印度传入中国,原译观音自在或者观自在,唐宋以后演变为女相,神化作慈悲、救难送子形象,被芸芸众生崇拜。
  这件明代观音立像(图1)现藏于福建博物院,通高43.5厘米,身宽12.2厘米,底径12.4×11厘米。头绾高髻,饰莲花宝冠,结发垂肩,身着广袖通肩,带风帽披肩长巾,呈俯视状五官的刻画使用精准劲利的线条,简洁勾勒出慈悲温和的相貌。圆肩修身,颈脖及上胸袒露,横贯饰坠珠串,垂挂璎珞。双腕捷钩,右掌向上,左掌向下,和收腹间,起指作法,两袖向下飘展,衣裙下曳,呈“U”形的衣纹以细密流畅的线条描绘了裙子上的衣褶,衣褶随风飘动,可以看见衣服里面的身体轮廓,构成了一种朦胧含蓄而神秘的美感。赤双足立于呈现祥云纹的云层之上,通体施奶黄釉,釉水莹润柔和。
  这件观音衣裙上的“U”形纹饰,受印度笈多王朝时期雕刻艺术中心马图拉样地区出现的“湿衣佛像”的影响。“湿衣佛像”的特点即佛像身穿半透明通肩式僧衣,从双肩垂下一道道平行的“U”形衣纹线条,仿佛微风吹过水面,泛起一层层波动的涟漪。在印度,笈多王朝是印度历史上少有的大一统王朝,它继承印度文化传统,创造了印度的美术模式和美学理想,其艺术创作成了古典美术的高峰。笈多艺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这是中印两大文明间一次宗教、文化与艺术的深远互动,影响了后来的文化艺术,形成德化瓷塑衣纹线条的渊源联系。
  宋应星《天工开物》说:“德化窑,惟以烧造瓷仙精巧人物玩器。”①明代德化窑的雕塑人物造像,惟妙惟肖。在当时涌现出一大批能工巧匠,其代表人物是陶艺家何朝宗,相传他是德化县浔中镇后所村人,祖籍江西抚州,于明初奉命拨军迁入德化屯戍。②何朝宗以陶瓷之生冷表现肌肤之温润,让人望其项背,令德化瓷质朴典雅。
  2 清代德化窑送子观音坐像
  这尊清代的观音坐像(图2),观音头戴风帽,披帛长巾,结高发髻,头上装饰璎珞珠串,面容端庄慈祥,细眉长目,双手怀抱童子于身前右侧,右脚结半跏趺坐,左脚自然垂放,端坐在岩石上。
  “送子观音”纯属中国民间创造。据佛典《普门品》载:“若有女人,设欲求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便生福德智能之男;设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众人爱敬。”①佛教传入中国后,逐渐本土化,因而诞生民间信仰的送子观音。
  16世纪至18世纪期间,为传播基督教教义,西班牙传教士携带圣母马利亚圣像来到中国,在福建等地请本土工匠为其雕刻圣像,同时这些地方也制作地产送子观音的造像。②象牙白的送子观音,与欧洲米开朗琪罗的圣母子雕塑造像非常相似,可能艺术创作都互有借鉴。
  明代何朝宗的雕塑艺术手法成为德化瓷塑艺术流派,俗称“何派”,清代以来德化陶瓷艺术在传承“何派陶瓷”雕塑技艺的基础上,在成型、款式等方面又有所创新,不少艺人在作品上都留有个性化的特征痕迹。康熙五十一年知县殷式训《瑶台陶烟》诗云:“宇内闻声说建窑,坚姿素质似琨瑶。”③说明德化瓷的品质一直保持优秀的传统。
  3 民国苏蕴玉塑青白釉童子拜观音坐像
  这件收藏于福建博物院的观音坐像(图3),通长17.5厘米,宽11厘米,高36.1厘米。白胎细洁,青白釉光亮。观音头发梳分髻,发辫垂落肩下,开脸俊秀,身材较苗条,上身袒胸露肩臂,戴臂钏腕镯,一手扶几,一手弯曲持瓶,下身着长裙曳地,绕缠绶带飘洒,繁缛且有层次感的衣纹线条,使得观音瓷塑显得庄严,整体造型高低错落有致,结构紧凑、张弛有度。底露一赤足悬坐山字形洞上,善财童子站立于右下侧,昂首与观音作呼应状,视觉上形成完美的对角线。背钤“苏蕴玉”制方章。该像于20世纪80年代初由福建博物院于德化民间以70元征集入藏,1990年入选《德化瓷展》赴香港冯平山博物馆展出时曾作为展览广告封面。④
  德化观音珠串、花饰、璎珞的胸饰在明代已出现,清到民国时期更进一步强调装饰美感,追求富贵华丽的装饰风格,这也使得观音在端庄中增添了几分灵巧与华美。
  苏学金(1869—1919),名光铨,号蕴玉,德化县城关宝美村人,作品大多为传统题材,作品背部盖有“蕴玉”或“苏蕴玉”或“博及渔人”等印记。民国四年(1915),苏学金所作瓷梅花入选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展出,获得金奖,是清末民初德化瓷塑的杰出代表。此件是他的典型上乘之作。
  4 20世纪下半叶许兴泰制建白瓷塑捻珠观音
  此像(图4)色乳白,观音束髻,长耳垂目,身着长袍,胸佩璎珞,双手藏于袖内,手腕挂捻佛珠,赤脚立于莲花座上,给人以观音菩萨普渡慈航、救济苍生的艺术形象。这尊观音像与明代瓷塑大师的渡海观音像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对比两尊观音都是裸足踏立于浪花中,浪花的翻卷的线条和纹理十分相似,观音都身着长袍,右边下垂的衣角上翘,仿佛被海浪吹起,给人栩栩如生的灵动美,双手藏于袖内,置于左前侧,方便在贸易往来的运输过程中保存完整。不同的是,何朝宗的观音,双手完全包裹其中,只能透过衣纹看到骨骼和肌力,而许兴泰这尊观音,做了一点细节上的变化,右边的袖子被海风吹起,可以看见观音的右手臂及挂在手腕上的念珠,虽然两件观音长袍的右下角都被风吹起,但许兴泰的这件观音衣角向上翘起的幅度扬起的幅度更大一些,从视觉上让人感觉巨大的风浪把观音的风帽都吹开,体现观音菩萨听闻人间有难,立即显灵,救苦救难。何朝宗的渡海观音面颊微向右后方,目光斜向下,头戴风帽,给人感觉面容目光更加柔和静穆,有几分画中走来佛陀的意味,感觉亲切温暖,颇有几分柔和的含蓄美。许兴泰塑的这件观音面庞几乎是正面对着观赏者,目光朝前方俯视,双眼微开,凛然端庄、迎风踏浪、救济苍生的气息扑面而来。
  许兴泰(1941—2007),德化县城关湖前村人,1956年夏进德化瓷厂雕塑组,正式步入陶瓷艺术生涯。他的作品,以传统题材为主,并有神仙佛像及木兰、关羽等历史人物,四美人,赏花女、嫦娥奔月、天女散花等侍女、故事人物。此像是他艺术高峰时期的作品。
  5 结语
  温润细腻、如同肌肤般的质感是德化白瓷最大的特点,用当地白瓷雕刻的观音像,被西方人称作“东方的维纳斯”。德化白瓷杂质少,烧出来洁白细腻,摸起来还有白玉的质感,一件瓷塑从原料到最后的成品至少要经历十几道工序。自17世纪起法国人称德化瓷为中国白。
  因为德化瓷不染一絲杂色,正好符合佛家清净空灵的思想,所以创造出了大量的佛教人物瓷塑。①在艺术风格上,德化窑陶瓷既继承传统陶瓷雕塑精致细腻、传神写意的风格,又与西方雕塑瓷塑互动,加快了陶瓷艺术的发展。本文介绍的这四件瓷塑观音,反映德化工艺的传承与创新。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博物馆陈列不断引入新技术,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新型陈列。现代化的声、光、电技术以及音响系统已经在各类博物馆陈列中普遍运用,传统的博物馆展厅设计主要侧重于“视觉”和“听觉”,这类单一化的展示展出方式缺少创意,已经不能吸引住观众们目光。文章通过研究生命周期理论推算出博物馆基本陈列更换的周期为10~15年;学习借鉴精品陈列经验,对标精品找差距,透过回顾各大博物馆的优秀基本陈列来体
期刊
摘 要:文章以平凉市博物馆馆藏新石器时代相关文物为中心,结合考古调查、发掘及研究成果,对平凉地区新石器时代的农业文化做一系统梳理,建构这一时期平凉地域农业文明的基本面貌。  关键词:新石器时代;平凉地区;农业文化;磨制石器;彩陶;玉器;住宅石灰面标本  平凉是我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发祥地之一。①早在距今七八千年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平凉地区先民就已经开始了原始的农业生产,开启了这一地区人类文明的曙光。  
期刊
摘 要:在文物保护修复领域,古代铁质文物因金属铁的化学性质活泼,所以在出土、流传以及保存过程中易受各类致腐蚀因素的侵蚀。铁质刀剑、剪刀文物因形制、工艺方面的特点,往往是铁质文物中受腐蚀程度最深的一类,保存状态普遍极不理想。文章以中国刀剪剑博物馆馆藏中比较典型的此类文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有针对性的检测分析及保护修复,采集相关数据,对铁质刀剑、剪刀文物的受腐蚀机制进行了对照分析,总结腐蚀过程与文物形制、
期刊
摘 要:当前,全国各地博物馆越来越重视留存当代家国记忆,不断加大对改革开放历史见证物的征藏和利用。深圳博物馆利用自身特点,自建馆之始便以改革开放历史见证物的征藏展示工作作为其坚持不懈努力的目标之一,依托于丰富的馆藏资源,已成功举办多次重要展览。经过四十年持续不断的探索,深圳博物馆改革开放历史见证物征藏工作经验相对成熟,其实践经验的归纳总结和研究对其他城市博物馆在征藏当代物证方面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摘 要:博物馆的功能之一是为社会提供文化服务,但许多地方性中小型博物馆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没有能力更换展览,难以发挥其特有的社会功能。如何在重视基本陈列的同时,不断地推出有时代气息、有质量、有特色的临时展览,是地方性中小型博物馆陈列展览职能唤醒的必由之路,也是充分利用馆藏资源,提升社会影响力,培养研究、展览人才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地方性中小型博物馆;晋国博物馆;临展  博物馆是指以教育、研究和
期刊
摘 要:文章主要研究场景复原在广西地区的革命纪念馆陈列展览中的作用。广西地区规模不等的革命纪念馆(含纪念堂、陈列馆)有100所左右,笔者深入调研百色起义纪念馆、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纪念馆、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等广西地区多家革命纪念馆。经过对比分析,选取了广西革命纪念馆、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纪念馆、全州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邓颖超纪念馆、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这5所具有代表性的纪念馆进行实例分析,重点阐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随着国家非遗保护制度的完善,中国文化软实力增强,城乡居民生活品质提升,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向往越来越强烈,促使人们对新的文化知识有了更多、更高、更新的需求,这必然对博物馆的宣传讲解工作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文章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为例,对宣讲工作数据化管理的重要性、当前现状及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促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宣讲工作数据化管理迈向新台阶,符合新要求。  
期刊
摘 要:随着博物馆事业和博物馆学理论的发展,博物馆的社会职能重心已经从收藏、研究转变为公共文化服务。如何使博物馆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职能,成为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博物馆从业人员需要研究的课题。文章分析了博物馆社会教育活动开展的必要性和意义,并以上海市青浦区博物馆为例,在开展社会教育活动的途径和方法上进行探讨。  关键词:博物馆教育;社教活动;文化传播;未成年人教育;活动品牌  进入21世纪以
期刊
摘 要:傩面具是傩戏的活化石,被称为民间的艺术瑰宝。它通过独特的制作工艺和蕴含的文化艺术底蕴,映射出灿烂无比的傩文化。为了更加深入和直观地了解武安傩面具,通过在武安市的持续调研,并对手工艺者马增祥进行深入采访,总结出傩面具在制作和使用过程中都透露着质朴的艺术美感和美好的文化寓意。  关键词:武安傩戏;傩面具;制作工艺;面具特征  0 引言  傩文化作为原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傩戏的表现形式将其
期刊
摘 要:教育一直是社会谈论的热点话题,研学是这几年比较热门的话题。鼓励学生走出校园,以实践的方式参与学习,成为教育部、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呼声。白鹤梁题刻具有重要水文科学、文学艺术、历史价值,白鹤梁水下博物馆是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2018年白鹤梁水下博物馆荣获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以白鹤梁题刻为载体,开展了丰富多样的研学活动,成为学生研学活动的重要阵地。文章以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开展的独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