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英语教学管理中存在一些具体问题,制约着教学质量的提高。文章列举以下三点:听说课程课时量安排过少,平时成绩占总成绩份额太少,教学任务安排过细,根据笔者教学实践,分析上述问题并尝试性提出改进意见。
【关键词】大学英语 教学管理 听说能力
大学英语是一门特殊性课程,进入大学,英语由高中时期的三大主科之一变为一门普通的公共课,学校对大学英语的教学管理方式也应作出调整,既能够保障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教育才能的发挥,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下面从三个方面详细谈谈。
听说课程课时量安排过少
在中国学习英语,学生们只有通过拼命地做题背单词来提高考试成绩,学习的重点主要是阅读和写作,这样的方法可以勉强应付国内的四六级考试等,而随着四六级的改革,听力部分进一步加大分值并增加难度,学生们的英语学习就显得更加吃力了。国家教育部早在2007年下达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就明确提出“大学英语课程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听说能力培养的要求,并给予足够的学时和学分”,但是时至今日,这一要求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以笔者所在的省份为例,一般大学的非英语专业开设两年基础英语课程,课程分为精读和听力,每学期共64课时,其中精读48课时,占总课时的四分之三,而听力却只有16课时,占总课时的四分之一。如此一来,由于缺少语言环境,听说能力本来就弱,课程安排没有加强这一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心中造成听说不重要的错误印象,循环往复,弱项更弱,教育参与者想改善这一现状都无从下手了。
要改进这一问题,首先要调整课程设置,增加听力课的课时量,和精读课保持一致,听读两个方面都要抓。其次是调整班级结构,在大学扩招的大背景下,一个班级往往有五六十个学生,教师在课堂上无法开展有效的听说训练,从而没有机会得到老师的指导。所以不仅要增加听力课课时量,同时也应注意到语言教学的特殊性,尽量安排小班授课,外教授课。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份额太少
大学时期,英语被很明确地划出了“主课”或“专业课”的范围,成绩的计算也不同于专业课。笔者所在的大学,英语成绩大致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期末成绩,是学期末进行的一次百分制的考试,另一部分是平时成绩,平时成绩又细分为出勤、作业、测试等几个小项,期末和平时成绩各占70%和30%,公共课在学生心目中和他们的专业课完全不是一个档次,所以学生对这门课平时不努力,考试靠小抄,60分万岁。平时成绩所占比例太少,导致一些学生平时学习不重视。个别学生甚至非常极端,不要平时成绩,而寄希望于期末考试一次性过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考试作弊的行为。
要改变这一现状,可以通过提高平时成绩比例的办法,从30%提高到50%,甚至更高,或者也可以参考国外大学课程分数计算方法,除了出勤和课堂发言,在每个学期的不同时间段根据教学进度完成相应的作业,每一份作业根据工作量的大小和重要性分别给予5%到25%不等分数比例,期末测试只占25%到30%的分数,虽然不多但却是所有作业测试中占份额最大的一项。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平时的英语学习,而到了期末也不会给学生太大的复习压力,这样均衡各项分数,也可以避免学生的某个单项作业没有做好而影响整体成绩,打击其学习积极性。
教学任务安排过细
现在的大学对英语教学的规定过多过细,比如,教务部门会对大学英语规定统一的教材,统一的课程进度,统一的考试方式和考试内容。虽然高校会根据各自情况选择不同教材,但是在同一所高校里,不同老师面对不同学生,要教授几乎完全一样的英语知识。有些高校的大学英语部甚至给教师们规定了从某个课文语法点到课后题哪几道必须讲解的细节,并明确告诉教师,这些内容会在期末考试中考查,要求学生一定要掌握。这样的统一化和事无巨细的规定导致了教师们在备课授课的时候,疲于应付,在价值有限的习题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无法给学生多讲授拓展内容。某些高校还把学生的成绩和教师的奖金挂钩,学生成绩不好,教师的报酬就会受到影响。这样一来学生因为担心分数,不得不选择较为忠于课本的教师,而这样的课堂,教师讲课方式死板,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率低下的情况。教师和学生仅仅是为了通过期末考试,而没有真正地提高语言技能。所以在平时的授课中,也不得不遵照规定,95%以上的课堂时间用于讲授规定内容。长此以往,教学无法创新,很多教师的才能被限制,而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被扼杀。
如何纠正这一问题。首先,应该承认教学的统一规划在总体上并没有错,可以保障完成最基本的授课内容,而且学生并不仅仅学习英语一门课程,所以这门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必须服从统一教学安排,来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综合能力的提高。但也应意识到,统一的规定不需要做到事无巨细,大可由教师去自行备课,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与之相配合的,期末考试也不应再死板地局限于课本,而应全面考查语言能力,将听说读写分项列入考试,加入对英语文学文化方面深层次知识的考查等。
结 语
综上所述,要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教学管理中的问题是首当其冲要解决的。大学英语教学管理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管理者面临着许多非常细小又十分具体的问题,这就要求管理者既要有智慧还要有魄力。本文所提到的三个问题绝不是大学英语教学管理中仅有的问题,更多的问题等待着被发现被解决,只有教学管理模式服务于教学而非管制教学,创造出良好开放的大环境,英语教学才能更加良性健康地发展。
(注:本文所讲述的内容主要针对非英语专业的大学英语,专业英语教学不在所谈范围之内。)
参考文献:
[1]金耀基.大学之理念[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2]教育部办公厅.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唐兴萍.近代中国大学英语教育特色及其现实意义[J].兰台世界,2013.
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文学院 陕西西安
【关键词】大学英语 教学管理 听说能力
大学英语是一门特殊性课程,进入大学,英语由高中时期的三大主科之一变为一门普通的公共课,学校对大学英语的教学管理方式也应作出调整,既能够保障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教育才能的发挥,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下面从三个方面详细谈谈。
听说课程课时量安排过少
在中国学习英语,学生们只有通过拼命地做题背单词来提高考试成绩,学习的重点主要是阅读和写作,这样的方法可以勉强应付国内的四六级考试等,而随着四六级的改革,听力部分进一步加大分值并增加难度,学生们的英语学习就显得更加吃力了。国家教育部早在2007年下达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就明确提出“大学英语课程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听说能力培养的要求,并给予足够的学时和学分”,但是时至今日,这一要求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以笔者所在的省份为例,一般大学的非英语专业开设两年基础英语课程,课程分为精读和听力,每学期共64课时,其中精读48课时,占总课时的四分之三,而听力却只有16课时,占总课时的四分之一。如此一来,由于缺少语言环境,听说能力本来就弱,课程安排没有加强这一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心中造成听说不重要的错误印象,循环往复,弱项更弱,教育参与者想改善这一现状都无从下手了。
要改进这一问题,首先要调整课程设置,增加听力课的课时量,和精读课保持一致,听读两个方面都要抓。其次是调整班级结构,在大学扩招的大背景下,一个班级往往有五六十个学生,教师在课堂上无法开展有效的听说训练,从而没有机会得到老师的指导。所以不仅要增加听力课课时量,同时也应注意到语言教学的特殊性,尽量安排小班授课,外教授课。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份额太少
大学时期,英语被很明确地划出了“主课”或“专业课”的范围,成绩的计算也不同于专业课。笔者所在的大学,英语成绩大致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期末成绩,是学期末进行的一次百分制的考试,另一部分是平时成绩,平时成绩又细分为出勤、作业、测试等几个小项,期末和平时成绩各占70%和30%,公共课在学生心目中和他们的专业课完全不是一个档次,所以学生对这门课平时不努力,考试靠小抄,60分万岁。平时成绩所占比例太少,导致一些学生平时学习不重视。个别学生甚至非常极端,不要平时成绩,而寄希望于期末考试一次性过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考试作弊的行为。
要改变这一现状,可以通过提高平时成绩比例的办法,从30%提高到50%,甚至更高,或者也可以参考国外大学课程分数计算方法,除了出勤和课堂发言,在每个学期的不同时间段根据教学进度完成相应的作业,每一份作业根据工作量的大小和重要性分别给予5%到25%不等分数比例,期末测试只占25%到30%的分数,虽然不多但却是所有作业测试中占份额最大的一项。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平时的英语学习,而到了期末也不会给学生太大的复习压力,这样均衡各项分数,也可以避免学生的某个单项作业没有做好而影响整体成绩,打击其学习积极性。
教学任务安排过细
现在的大学对英语教学的规定过多过细,比如,教务部门会对大学英语规定统一的教材,统一的课程进度,统一的考试方式和考试内容。虽然高校会根据各自情况选择不同教材,但是在同一所高校里,不同老师面对不同学生,要教授几乎完全一样的英语知识。有些高校的大学英语部甚至给教师们规定了从某个课文语法点到课后题哪几道必须讲解的细节,并明确告诉教师,这些内容会在期末考试中考查,要求学生一定要掌握。这样的统一化和事无巨细的规定导致了教师们在备课授课的时候,疲于应付,在价值有限的习题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无法给学生多讲授拓展内容。某些高校还把学生的成绩和教师的奖金挂钩,学生成绩不好,教师的报酬就会受到影响。这样一来学生因为担心分数,不得不选择较为忠于课本的教师,而这样的课堂,教师讲课方式死板,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率低下的情况。教师和学生仅仅是为了通过期末考试,而没有真正地提高语言技能。所以在平时的授课中,也不得不遵照规定,95%以上的课堂时间用于讲授规定内容。长此以往,教学无法创新,很多教师的才能被限制,而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被扼杀。
如何纠正这一问题。首先,应该承认教学的统一规划在总体上并没有错,可以保障完成最基本的授课内容,而且学生并不仅仅学习英语一门课程,所以这门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必须服从统一教学安排,来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综合能力的提高。但也应意识到,统一的规定不需要做到事无巨细,大可由教师去自行备课,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与之相配合的,期末考试也不应再死板地局限于课本,而应全面考查语言能力,将听说读写分项列入考试,加入对英语文学文化方面深层次知识的考查等。
结 语
综上所述,要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教学管理中的问题是首当其冲要解决的。大学英语教学管理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管理者面临着许多非常细小又十分具体的问题,这就要求管理者既要有智慧还要有魄力。本文所提到的三个问题绝不是大学英语教学管理中仅有的问题,更多的问题等待着被发现被解决,只有教学管理模式服务于教学而非管制教学,创造出良好开放的大环境,英语教学才能更加良性健康地发展。
(注:本文所讲述的内容主要针对非英语专业的大学英语,专业英语教学不在所谈范围之内。)
参考文献:
[1]金耀基.大学之理念[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2]教育部办公厅.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唐兴萍.近代中国大学英语教育特色及其现实意义[J].兰台世界,2013.
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文学院 陕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