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学教学之壤,育创新思维之花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1234567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新能力是民族竞争力的关键,科学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主阵地。作为科学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科学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兴趣,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与时俱进更新教学内容、改进实验教学等多种有效途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关键词】科学教学;培养;创新思维
  科学课程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主要阵地,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主要舞台。科学课程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尽最大可能在提高每一个学生科学素养的同时,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正如鲁迅所言,“未有天才之前,民众得先做好那培养天才的土壤”。
  创造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生的创造力不再带有虚幻、脱离现实的色彩,而更多地带有现实性,多由现实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激发的。不像成年人那样受思维定势和固化认识的影响变得狭窄、僵化,而是思路开阔、敏捷、灵活,因此,在科学课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具有发展基础和可能性。
  一、激发持久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原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好乐之者。”《初中科学课程标准(7-9年级)》也指出,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是学习科学最直接和持久的内部动力,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课程内容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创设学习科学的情境,激发好奇心与求知欲,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
  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是促使他们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科学文化知识的原动力。瑞士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创始人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浓厚的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迪其智力潜能并使之处于最活跃的状态。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流程和教学内容,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实施兴趣的培养和激发。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在新、奇、趣的氛围中轻松上阵,拓展思维。
  二、营造民主的教学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利条件
  心理学研究表明,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有益于学生创新思维的产生。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营造学生创新思维的启迪氛围,为学生提供一个民主、适度宽松的课堂环境。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积极鼓励他们的创新思维,增强他们的抗压心理。如结合教学内容,介绍古今中外名人轶事,或者科学家创新思维、创造发明的事例。也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事例,如抗洪抢险中“黄豆谷物堵涌洞”,民间艺人制作可载人的风筝等。
  其次,要营造学生创新思维的探索氛围,避免传统的一言堂。教师要抛弃教学是向学生奉送“真理”的偏见,应将教学看作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发现的过程,是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教师只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推动者,鼓励学生不拘形式的、多样化的思维出现。
  再次,要营造学生创新思维的“实战”氛围。让学生在创新性实践活动中体验和发挥创新性思维,这时要特别注意创新思维的发散特点,培养善于对已有事物进行怀疑和思考的习惯,从不同角度进行认识科学知识与原理。如在学习“简单机械”等知识后,学生对杠杆平衡原理有了初步理解,对阿基米德的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有了深刻认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阿基米德真的能做到吗?可以给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我们在学习杠杆原理时知道阿基米德有一句豪言壮语——“给我一根杠杆和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小刚对此产生了疑惑,他查阅了有关资料,知道地球的质量为6 ×1024kg。并且假设支点距地球1m,阿基米德给杠杆的最大压力为600N,则阿基米德需要一根约为______m的轻质杠杆。即使他以100km/h的速度(相当于小汽车在高速公路上的速度)匀速下压杠杆,要将地球撬起lcm,也需要______年(1年约为104小时)。小刚据此指出这一豪言壮语是不可能实现的。你对小刚的做法有何评价____________。
  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学生体会到了——对于课本知识,要充分理解,认真思考,并有自己的个人理解,不盲目相信权威。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养成经常独立思考,创造性思考的习惯。
  创造性思维需要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质疑能力,往往以不随波逐流为标志,它需要有别于众人,有异于常规。学生在进行创新性思维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一种无形的心理压力,教师应该在课堂上与学生建立一种和谐合作的关系,以一种合作、对话和情感交流的态度,努力保持师生交流的畅通,建立一种开放的、探索性的课堂氛围,这样,学生才有可能会有“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意识的存在。
  三、创新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主要途径
  经常有教师抱怨学生“不会思考,不肯思考”。殊不知,很多时候,我们教师常常在人云亦云、墨守成规。如课堂教学程序千“堂”一律,教学内容枯燥乏味,设计陈旧老套,实验设计依葫芦画瓢,这样的教师怎能奢求他的学生能有创造性思维火花闪现。所以,要学生创新,教师应先行。
  (一)与时俱进,随时更新和丰富教学内容。
  教师应该加强自身学习,经常关心科技热点事件,将最新、最热的事件创造性地整合到教学内容之中,避免教材中有什么教什么,有多少教多少的“死”教书。应该经常将最新科技进展引入新课讲授中,开展与时俱进的科学课堂。这就要求教师每天晚上大量浏览科技新闻,与第二天教学内容进行联系,整合融入课堂教学之中。
  (二)创造性处理教材,提高课堂有效性。
  教师可将多个知识点进行整合,创造性地进行处理,也可以将科学内容与其他学科知识进行整合。如将寓言故事进行新编引入科学教学之中,既能很好地组织教学内容,又可提高学习趣味,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将教学内容更好地向学生展示。
  如在进行光学复习用“井底之蛙”故事新编呈现,进行改编。新编故事中涉及到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以及光的折射。一改传统复习课平淡无奇的现象,学生学习兴趣极高,通过复习,对光的三种传播现象有了清晰的认识。
  (三)改进实验教学,达到最佳状态。
  教材上的有些实验设计方案过于理想化,演示效果却并不明显,不利于全班观察。如研究物体浮、沉、悬三种状态时,书本上设计的乒乓球的悬浮很难达到效果。可改进为在小矿泉水瓶中装入部分细沙,通过挤出部分空气来调节自身体积大小来展示物体浮、沉、悬三种状态。这种改进不仅取材易、效果佳,更重要的是能引导学生探索,在进行实验时,可以寻求寻求不同的、更佳的途径和方法。
  有些实验,可能有多种操作方案。如测圆柱体的周长和直径的实验、测物质的密度的实验、测导体电阻的实验等,除了书本上的方法外,都还有多種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为学生创设、提供探索其他方法的机会和条件,有意引导学生探索,寻求不同的方法,则学生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现新的途径及方法。
  (四)原创习题和变式训练,让作业设计锦上添花。
  解题教学及习题训练是科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原创习题一般与时下热点、焦点密切联系,需要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灵活处理社会事件,将两者巧妙融合。体现了教师创新、整合的能力,也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引导与开发。如下列原创习题:
  “保佑考试成功”的五角橙:日本松山市一位农民经过5年的尝试,成功培育出五角形的橙子。它的原理跟方形西瓜一样,也是通过将模具套在生长的果实上,来改变果实的形状。因为在日语中这种橙子的名字与“考试成功”读音相近,因此在即将走入考试的学生中颇有市场。(1)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看,我们平常吃的橙子果实属于层次的结构。
  (2)橙子植株内能促进植株生长和果实发育的物质是。
  (3)若从“五角橙”中取出种子播种,使其自然生长,则会结出橙子。(选填“圆形”或“五角形”)
  也可对现有习题进行改编,一题多变,引导学生对知识巩固和深化的同时,多角度、多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开拓解题思路。
  在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是一个既艰巨却又刻不容缓的课题。科学教师可以利用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只要我们用心利用好科学教学这块“土壤”,勤于耕作,努力钻研,就一定能培育出学生最美最炫的创新思维之花。
其他文献
对放置ICU1~8年异常子宫出血的病例450例,采用口服益母草膏配伍止血芳酸和抗生素的综合治疗并与对照组100例的治疗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为93.78%,对照组为55.67%,经统计学处理疗效有明显所差异(P〈
【摘 要】积极探索思维导图作用与优势,了解掌握思维导图的制作方法,结合当下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在不同的英语教学内容当中积极应用思维导图教学法,探寻思维导图在不同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当中的应用方式、主要效果。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急需改革,而思维导图作为比较形象、简便的教学模式,受到了广大教师群体的研究与应用。因此,高中英语教师也应该在课堂当中积极探索,了解学生的认知特性,寻求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让思维导图帮
【摘 要】不论是先贤还是古哲亦或是今人,都强调读书须有“疑”,方能有“悟”。而处于课堂主体地位的学生却因为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对“疑”无所知,不会“疑”的现象也很严重。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疑”的方法,指导学生从文章的课题、词句、矛盾处、留白处以及标点等方面进行“疑”并学会“疑”进而达到“悟”的效果。  【关键词】疑;悟;方法  清人郑板桥先生有联云:“书从疑处翻成悟,文到穷时自有神”。这联的意思是要
期刊
1994年11月~1999年1月共收治78例肝外伤,其中20例属严重肝外伤,2例合并肝后下腔静脉、门静脉破裂,术后死亡。其中12例采用不规则肝切除治愈。术后并发症少,疗效可靠。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当前在职业教育领域盛行DACUM和BAG两种课程开发技术,在进行整理后能够让其具有合理性。主要针对的是传递碎片化知识的课程,以此来构建“完整知识”的概念,并在本科的课程开发中进行应用,并解释和说明相关的设计原理。  【关键词】完整知识;应用型本科;课程开发  目前,本科院校都进入了转型期。在开展试点工作以来,对于课程的开发成为了应用
【摘 要】英语教学属于第二语言教学,在小学阶段开设英语课程教学,需要让学生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提高听说读写思的诸多能力,以期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作为小学英语教学,需要研究具体的实施策略,一线教师虽然不能完全上升到理论层面去研究,但实践性的研究还是可以和势在必行的。  【关键词】课堂情境;学生听力;影响分析  《优化课堂情境提高学生英语课堂听力的研究》是如东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之立项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