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抑制通货膨胀 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

来源 :中国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youcunz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今天要发言的题目是“怎样抑制通货膨胀并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这是“十二五”规划中的一个难题。我们知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也经历过通货膨胀,但那时的通货膨胀都是需求拉动性的,主要是由于投资过高,信贷膨胀造成了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进而带动价格全面上涨,于是就采取宏观紧缩政策抑制通货膨胀。然而,这次通货膨胀就不一样了。这次通货膨胀是综合性的,从需求拉动部分讲,这次通货膨胀之前我们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为了应付国内的一些失业问题采取了刺激计划,仅中央有四万亿元投资下去,此外还有地方配套的大量投资,因此信贷随之扩大了,产生了需求拉动这个因素。
  另一个因素方面是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这对中国完全是新的。在世界上也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才出来的。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发生滞胀,大家感到奇怪,理论上讲经济停滞就不会有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就不应有经济停滞,经济停滞要刺激需求,通货膨胀要压缩需求。美国经济学家就研究,滞胀是成本推进型的。这里面有两个势力很大的集团,一个是工会,一个是垄断企业。工会坚持工资刚性,工资只升不降。而垄断集团有价格刚性,因为他们可以操纵价格,只能升,不能降。这两个集团较劲,西方经济学用了一个词“青蛙跳”来形容,工资与价格连续上涨,这是属于成本推进型的。这时的宏观调控政策,松也不行,紧也不行,这种情况下就出现了供给学派,要增加供给。怎么增加供给呢?减税。当下的中国就是这样,尽管中国成本推进的原因比美国复杂的多。
  第三个因素是国际输入型的通货膨胀,这类通货膨胀基本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才有的。二战之前主要是商品经济影响,二战后除了商品渠道国际传递以外,又增加了一个渠道:资本流动渠道。资本向什么地方流动呢?有两个方面。一是利率差别,根据利差,向利率高的方向流动;另一个是利润率的差别,各国发展的远景不一样,向利润率高的地方流动。
  目前,中国需求拉动、国际输入、成本推进三种通货膨胀因素都存在。此外还有石油涨价和国际粮价上涨的影响,石油持续涨价,肯定对中国经济有影响,粮价更是如此。对中国目前而言,要破解这个难题,应主要从治理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入手。中国的成本推进实际上是四个因素造成的。
  第一个因素是原材料短缺引起的价格上涨。原材料和燃料如果供给不足,必然引起价格上涨。煤的价格为什么上涨?由供给不足引起的。而煤是一级企业生产的成本。
  第二个因素是农产品价格上涨引起的。农产品价格上涨有各种原因,气候不好,减产是一个原因。生产者跟消费者之间距离太长,存在很多中间环节,成本自然就上去了。还有人为炒作因素。
  第三个因素是用工成本,用工成本上升是个很复杂的问题。现在的农民跟过去的农民不一样了,八十年代出来的农民工,只要城里工资比农村收入多,就要进城,进城以后赚了钱盖房子,讨老婆,生儿育女。现在是80后、90后的民工出来了,他们跟上一代是不一样的,他不仅在乎收入差别多少,更懂得收入跟成本对比。我花了多大成本出来,旅费、两地分居、孩子的教育。考虑到这些问题他们愿意就近就业或就近创业。什么叫就近创业?因为林地包产到户,七十年不变,林地可以抵押,林木可以抵押,可以发展林业,种蘑菇,种中药材,他们上山创业去了。这样的话,城市农民工供给不足,用工成本自然就上升了。所以中国处在一个非常艰难的阶段,有的经济学家说,这就意味着人口红利时代结束了。有的经济学家就预言,十年之后,中国将招不到蓝领工人。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的,廉价劳动力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第四个因素是房价、地价上涨,房价地价上涨跟需求拉动有关,需求拉动造成影响后,就产生成本推进因素。城市周围土地没有种菜的了,每天菜从哪儿来?少部分是从河北来,大部分是从山东来,远的从海南来。菜价怎么办?北京,我读大学时,那时刚解放,没几栋房子,那时候什么情况?全是菜地,现在你去看,还有菜地吗?四环以内没有了,五环以内很少了。所以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摆在我们面前,怎么抑制通货膨胀?怎么兼顾三种类型的通货膨胀?紧缩政策只对需求拉动型有用,对成本推进是没用的,即便如此,还要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转到稳健的货币政策。
  前一段为了拉动投资刺激经济,货币流通量很大,至今影响还未完全消失。因此央行一再调高存款准备金率,主要是为了让货币流通量回归到正常水平。这样的话利率提高了,贷款利率相应提高也有抑制流动性作用。采取调整准备金率和利率政策,以促使货币流通量回归到正常水平,仅有这个是不够的,还有采取针对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的对策。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呢?投资结构化。货币政策是总量调控,存款准备金率、基本利率一提高,全国一样,总量调控的缺点在哪?微观千变万化,统一的政策一刀切,对东部、中部、西部的影响就不一样。所以应探索差别存款准备金率。还有利率问题,行业不同,对于产能过剩的行业一种利率,对于平衡的产业一种利率,对产能不足的短板行业又是一种利率,这个当前可以做到的,并且是有效的。
  农产品价格一定要重视。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地价上涨,农产品价格不上涨是不可能的。但农产品价格上涨有合理因素,也有人为炒作的因素。国家只能够控制几种大的农产品,其他农产品是难以控制的。这个要学国外,西方发达国家有两种储备,一个是国家储备,一个是商业储备。法国大型超市都规定商业储备,每种产品,超市得准备一个星期到半个月的供应量。中国只有政府储备,什么都要政府储备。但政府储备品种有限,不像大超市,这样就难以稳定通货膨胀。自然科学跟经济学是不一样的,刮风下雨由不得人,农业产业很难规避自然灾害的影响。此外,社会舆论很重要。传言大米要涨价了,一传十,十传百,于是每家都买一袋大米,大米价格马上就上去。商业储备再加上舆论方面配合,让通货膨胀预期逐渐稳定下来。
  对于用工成本要正确看待。用工成本上升有合理的部分,合理部分是在哪里呢?多年来物价上涨,到广东打工的工资没调。我在广东调查时,农民工反映,十年前我来最低工资990块钱,现在还990块钱。物价涨这么多后,提到1200元、1500元,后来提到2000元。中国在劳动力方面一定要采取另外的政策,即职业技术教育。中国的熟练工人是不足的,甚至严重短缺。广东职业技术高等学校毕业生,百分之九十九点几实现就业,而且工资比较高。机械化是个趋势,纯体力劳动的工作越来越少,所以让更多的民工拥有技术很重要,职业技术教育是重要的。
  去年我到日本,大使馆参赞陪我在日本考察,他说二十年来,东京的城市建设规模没有变化,北京则完全不一样,北京这二十年到处都是工地。但是日本的家庭内部都变了,厨房设备、卫生设备全是智能化的高科技产品,所以说我们也应该注意这方面。每个家庭智能化后,未来家庭服务员的紧张可能缓解。
  房地产价格需要长远考虑,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既要保证经济增长,又要抑制通货膨胀。要大力增加土地的供应,什么土地?廉租房的土地供应。廉租房的问题解决了,中国的住房要求就缓解了一大部分,能租的租,能买的买。
  我们的未来经济增长靠什么保证?靠两个。第一个保证是自主创新。经济增长主要靠企业的竞争力,低价劳动力时代一去不复返,低成本的时期已经过去了,那靠什么竞争?靠的就是自主创新,技术进步,产业升级。这方面国家一定要出台政策,来鼓励民营经济大力发展,让国有企业跟民营企业更好的在自主创新方面合作,让优秀的人才能够进入民营企业。
  第二个保证是扩大内需。扩大内需主要是两个办法。第一是解除老百姓后顾之忧,即社会保障问题。1929年大萧条时期,严重的经济危机,失业大量增加。当时的经济学家主流派是新古典学派。当时两个经济学家,一个叫罗宾斯,一个叫坎南。他们提出这样的对策,一个人的工作两个人做,一个人的工资两个人分,失业问题不就解决了吗?以瑞典尼尔达尔为代表的学者提出,应该建廉租房,建立医疗保险和失业救济制度,这样的话既可以增加社会福利事业就业,更重要的解除人们的后顾之忧。到了1936年,凯恩斯经济学提出,解决就业问题,应增加财政支出,举办公共工程。于是凯恩斯经济学取代了新古典派,当了主流派,之后发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结束后,经济学家开会讨论,当年瑞典学派跟新古典学派争究竟哪个是对的,经过讨论,一致认为新古典派是错的,它误把一个企业内部解决失业的问题应用到全社会了。一个企业内部为了保证我的工人不失业,企业不裁员,一个工作两个人做,一个人的工资两个人分,是可行的。但这不解决社会问题,因为购买力没增加。因此瑞典学派是对的。二战后,西欧国家一方面采取了凯恩斯宏观政策,另一方面吸收瑞典学家观点。中国同样要解决这个问题,老百姓有钱不敢花,担心将来老了怎么办?失业了怎么办?我孩子要读大学怎么办?还要考虑到我没房子住,我得买房子,这钱都不敢花。应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解除老百姓的后顾之忧,进而扩大内需。扩大内需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农民收入,当前最要紧的就是给农民发产权证,住房得有产权证,可是他们没有。我们到农村去调查,农民意见挺大,说城市里土地国有制,房子有房产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房子没房产证,自己盖的房子没房产证,没有产权证就不能抵押,不能转让,连出租都难。我们问为什么出租不行?农民说,租房人不给房租你怎么办?将来他不搬走怎么办?要有房产证保障合法权益。2010年6月5号的《上海文汇报》登了一件事情,农民搬进新村以后,每户人家三套住房,一套110平方米、一套80平方米、一套60平方米,规定了每家住两套,出租一套,而且规定三年以后,房子可以自由买卖。我们带了经济调查组到山东威海考察,威海有几个行政村合并后建社区,叫小城故事社区。农民住了社区后,每家两套住房,每套90到100平之间,住一套、租一套,农民高兴得不得了。我去山西,告诉他山东的做法他们就笑了,说我们这里也有,只是我们没有登报。河南说我们也有,各地都有。扩大内需有什么好处呢?扩大内需以后,我们就不再走以投资依赖为主的路线,也不再那么依赖出口。以内需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可以促使经济保持稳定增长。以上供大家参考,谢谢大家!
其他文献
语文作业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所学知识的巩固与延伸。  传统的作业一般是让学生抄写生字词、背诵课文、完成思考与练习,单调枯燥,缺乏弹性,脱离生活和学生实际,这种机械的书写已达不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在作业设计上进行了改革,在巩固一些必备知识的基础上,设计趣味性作业。归纳一下,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朗读朗读是最重要的阅读手段,它不仅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可以陶
期刊
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和学生的交流,很多学生认为高中最难学的科目就是物理。学生认为物理难学的根本原因,主要是对基本概念难以理解,或难以理解透彻,以至于听不懂或不会用,更不要说灵活运用。因此我个人认为:要使学生学好物理、灵活地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复杂的物理问题,抓好物理概念的教学是关键。  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的思维方式,是物理事实的抽象。它不仅是物理基础理论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期刊
【摘要】要推进时代的发展,满足人才的需求,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就必须重视一切教育的基础——学前教育。而学前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家庭教育。因此,要求每个家庭都要与社会、教育部门共同承担起教育下一代的艰巨任务。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父母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等都对儿童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这就要求家长高度重视对儿童的正确的启蒙教育,让儿童能够健康的成长和发展。  【关键词】学前教育,幼儿教育  谈起幼儿教
期刊
各位来宾,同志们:  今天,我们相聚在美丽的北京大学,以“展望‘十二五’,破解发展难题”为主题,召开第二届紫光阁论坛。本届论坛是在“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召开的,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谋划发展思路、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我们相信,大家一定会畅所欲言。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美好蓝图,关键是
期刊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农村金融改革也就是县域金融改革。十几年前,在亚洲金融危机背景下很多大型金融机构纷纷撤离县域,而今又在纷纷涌入县域,这个现象值得探讨。从中国经济发展的长远趋势来讲,未来县域经济是中国经济的主要增长点,也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领域。从这个角度来说,县域经济发展可能最有潜力,其中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发展和创新性企业的发展以及中国农业的转型,将给县域经济注入很大的活力。因此,现在很多金融机构重新
期刊
继往开来——成就与现状    义乌市被誉为全国改革开放十八个典型地区之一,地处浙江省东部,市域面积1105平方公里,现有户籍人口74万,常住义乌外来人口143.3万。义乌自古就有经商传统,改革开放后,在义乌市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义乌兴商建市,产业联动,创新提升,走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区域发展道路,实现了从马路市场到全球最大小商品批发市场,从传统的农业小县到全国经济强市,从工业小县到工业强市,从内陆小县
期刊
【摘要】教学方法对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具有重大意义,它是关系着教学成败的重要问题,而富有成效的教学方法是一堂高效课堂的关键所在。签于此,在学习尝试教学理论的基础上,运用教学过程中的成功案例,对教学方法进行了一定的尝试研究,选出布局流程、过渡设问、点拨收尾为主要关注点,探究出适合思想品德课“活课”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对布局流程的精心设计,可以使教学活动有章可循;对过渡、设问的巧用、妙用,能促进
期刊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给我国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对原有的课程体系和课程观念进行了彻底变革,同时对教师的思想观念和教学实践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在以往的教学中,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没有自主选择权,教师是权威。教师讲什么,怎样讲,讲的深、广、多、少以及对学生的要求等,主动权都掌握在教师的手里,而在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把课堂交给学生,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可持续
期刊
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我国的必然选择和既定目标。我国“人多地少水更少,经济社会不平衡”的国情决定了必须通过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提高农产品的单产水平和总体产出能力,保障我国整个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多年来我们对现代农业进行了形态、概念、路径、产业、技术、政策等多方面的研究,但针对国情和时代特点开展的发展动力考量却明显不足。笔者抛砖引玉,以求讨论。  观察发现: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动力来源于B(效益be
期刊
从2009年开始,我国科技部就启动了“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会同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在加强与国家“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衔接的基础上,围绕强化科技工作的整体布局和提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积极推进规划的战略研究和文本编制工作,先后组织完成了中央规划建议中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科技研究,成立了规划领导小组和专家顾问组,组织开展了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的检查评估,部署了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