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区的蘑菇

来源 :风流一代·经典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_p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从远方来到城市,带着不寻常的礼物,但只有少数敏感的人才察觉得到,像对花粉过敏的人,就会因为别处飘来的花粉而打喷嚏。
  一天,不知从哪里来了一阵夹带着孢子的风,于是蘑菇在市区街道的花坛上萌芽了。没有人发现,除了小工马可瓦多,他每天早上都在那里等电车。
  马可瓦多对城市的生活不是很适应:广告招牌、红绿灯、橱窗、霓虹灯、海报,装腔作势地想吸引人注意,但是他就像行走在沙漠上从未停驻过目光。相反地,一片高挂在树枝上枯黄的叶子,一根缠悬在红瓦上的羽毛,他却不曾遗漏;马背上的牛虻、桌上的蛀洞、人行道上被压扁的无花果果皮,马可瓦多不会不注意到。四季的变化、心里的欲望和自己微不足道的存在,这些他都能发现。
  一个早上,在等着电车来载他去公司上班时,马可瓦多在站牌附近注意到一些奇特的东西。他弯下身去系鞋带以便看清楚点:是蘑菇,真的蘑菇,正在市中心萌芽!对马可瓦多而言,他周围这个灰色而贫乏的世界,仿佛在一瞬间因为这批不为人知的宝藏而变得丰盛肥沃。原来,生命中除了以小时计酬的雇员薪水、额外的工资补助和家庭津贴外,还是有某些东西可以期待的。
  他在这天工作得比以往都要更心不在焉。他老想着当他在那儿搬卸盒子、箱子的同时,那些只有他知道的蘑菇,在幽暗的土地上寂静地、慢慢地成熟那多孔的果肉,吸取地下的水分,蹭破土地表层。“只要下一晚上的雨,”他自言自语道:“就可以采收了。”并急着让他太太和六个孩子知道这项发现。



  “我跟你们说,”马可瓦多在享用少得可怜的晚饭时宣布,“在一个礼拜之内我们有蘑菇可以吃!很棒的油炸蘑菇喔!我向你们保证!”
  然后对那些较小的、还不知道什么是蘑菇的孩子们激动地解释各品种蘑菇的美丽,讲述它们鲜美的滋味,说明烹煮的方法,这样就可以把他太太朵米娣拉硬拖进来参与讨论。因为她始终是一副怀疑和漠不关心的样子。
  “这些蘑菇在哪里?”孩子们问。
  对于这个问题,马可瓦多的多疑打住了他的兴奋:“哎,我一跟你们说出位置,你们和平日混在一起的野孩子一齐去找,然后消息会传遍整个社区,蘑菇就都到别人的锅里了!”这个推测立刻填满了那原来充满着大爱的心灵,担心、嫉妒及冷漠把心关闭起来,现在他只渴望拥有。“蘑菇的位置我知道,而且只有我知道,你们要是在外头走漏一句话,就该倒霉了。”
  第二天早上,马可瓦多走向电车站时,心里满是挂念。他蹲在花坛上,看到蘑菇长大了,但并不多,几乎还完整地藏在地下,才松了一口气。
  他就这么蹲着,直到察觉有人站在身后。他猛地站起身来并试着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一个清道夫正倚着扫把看着他。管辖这片蘑菇生长区域的清道夫是一个戴眼镜的年轻人,瘦高个儿,叫阿玛弟吉,对马可瓦多一向不太友善。
  那天是星期六,马可瓦多有半天的空当都消磨在花坛附近,魂不守舍地转来转去,眼睛远远地盯着那个清道夫和蘑菇,同时心里盘算着还要多少时间蘑菇才会长大。
  晚上下起雨来:马可瓦多是全市里唯一如同久旱逢甘霖的农民因为雨声而兴奋地跳起来的一个。他爬起来坐在床上,叫醒全家。“下雨,下雨啦。”吸着潮湿的尘土味,还有从外面飘来的新鲜霉味。
  星期天清晨,带着孩子和一個借来的篮子,马可瓦多冲向花坛。蘑菇都在,站得笔直笔直,小帽子在水汪汪的地上高高扬起。“万岁!”他们立刻埋头开始采摘。
  “爸!你看那位先生摘了多少?”米开尔说。做爸爸的拾起头来看见,站在他们旁边的阿玛弟吉也挽着满满一篮子的蘑菇。
  “啊!你们也来采?”清道夫说,“那么是真的好吃啰?我摘了一些,但是又没有把握……那边大道上还长有更大朵的蘑菇……我得去通知我的亲戚,他们正在讨论要不要摘……”清道夫说完便大踏步走开了。
  马可瓦多一句话都说不出来——还有更大朵的蘑菇,而他竟然不知道。眼睁睁地看着一次意外的收获就这样变成别人的了。他有好一会儿几乎气傻了,然后——有时候会发生——个人情感的崩溃使得他突然慷慨起来。在那个时候,有很多人正在等电车,由于天气仍不稳定而且潮湿,大家手臂上都吊挂着雨伞。“喂!你们这些人,今天晚上想吃油炸蘑菇吗?”马可瓦多对站牌附近拥挤的人群喊道,“在马路上长出了蘑菇!你们跟我来!每个人都有份!”之后他就紧跟着阿玛弟吉,而他身后则紧跟着另一群人。
  大家都找到了蘑菇,没有篮子的,就把蘑菇放在打开的雨伞里。某个人说:“如果我们一起办个午宴一定很棒!”但最后,所有人都带着各自的蘑菇回到自己家里。
  不过他们很快又重新见面了,就在同一天晚上,同一家医院的病房里,由于食物中毒来洗胃:中毒都不严重,因为每个人吃的蘑菇数量并不多。
  马可瓦多和阿玛弟吉正躺在相邻的病床上,怒目相视。
  (刘名远摘自时报文化出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马可瓦多》)
其他文献
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无疑是科学界最重要的奖项,然而,任何评奖都很难做到尽善尽美,诺贝尔奖的评选也会出现争议。  回顾历年诺贝尔奖的评选,1974年,英国女天文学家乔瑟琳·贝尔错失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戏剧性经历,可以说是科学史上最不公平的一次颁奖。如今,诺贝尔奖刚刚颁布,余热未消,乔瑟琳·贝尔的人生故事此时听来,不失为我们理解诺贝尔奖的另一扇窗口。做苦工的博士生  1965年,年轻的乔瑟琳·贝尔从格拉斯哥
期刊
我爱看关于动物的纪录片,特别喜欢看与狮子相关的画面,它们集体行动、狩猎的场面常常令我着迷。虽然爱看狮子,给我留下更深印象的却是羚羊的速度和敏捷。大草原上,狮群虽然非常强大,却喜欢选择捕捉老弱病残的猎物,一旦选中猎物,狮子就会集中精力,尽可能一举猎捕成功。它们的战术是先把猎物群冲散,使其失去集体保护,然后再扑倒个体,在落日的余晖中安详地享用美食。可羚羊也绝非消极被动任由狮群宰割,奋力的挣扎和反抗更加
期刊
马拉松比赛漫长的赛程使运动员汗流浃背、精疲力竭,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哪种动物会像人类一样“傻乎乎”地举行这样的比赛。自然界不但没有这样的比赛,甚至没有哪种动物经得起不间断的长途奔跑,即便是最擅长长跑的赛马,都有可能死在这种高强度比赛的赛场上。死亡的原因是长途奔跑产生的过度熱量散发不掉,大脑受热之后崩溃,内脏功能陷于紊乱,导致应激死亡。  玩不转长时间、长距离的奔跑,是野生动物的一大通病。这一通病的根
期刊
在大多数人眼里,袋鼠是一种充满灵气的萌物,拥有亮晶晶的眼睛和滑稽搞笑的动作。然而网红袋鼠“罗杰”却颠覆了这种印象。  “罗杰”身高超过2米,体重超过100公斤,虽然它时常抱着毛绒兔玩,看起来颇具少女心,但人们站在它的面前依旧会胆战心惊,因为“罗杰”不仅满身肌肉,目露凶光,而且战斗力惊人——它把爪子一挥,厚实的铁桶就会瘪下去。此外,“罗杰”跳跃时可以一步跨越9米,奔跑时速超过60公里。  这种袋鼠颠
期刊
像离家出走般地离开日本,是第一次去美国的时候。当时在美国完全没有可以依靠的人,甚至连英文都不太会讲。但由于乐天的个性,我根本不在乎。  我的缺点就是太过乐观,因此,经常会贸然做决定。虽然有时候乐观可算是长处,不过,加上年轻时的莽莽撞撞,经常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困扰。现在回想起来,真是替自己捏把冷汗。  在美国记住的第一句话是“Please”。之前我连句打招呼的英语都没学过,更不知道该怎么跟美国人沟通
期刊
安德森先生说:“亲爱的,吉米在哪里?”  “在外面的环形山上,”安德森太太回答道,“他没事的,罗伯特和他在一起。——它到了吗?”  “到了。正在火箭站通过那些烦人的检查呢。事实上,我自己都等不及想看见它了。从十五年前离开地球后,如果不算上电影或者电视的话,我还再也没有见到过一只呢。”  “吉米才根本没有见过呢。”安德森太太仿佛有些遗憾似的。  “因为他是月生人,又不能去地球看看,因此我才带了一个过
期刊
我何其幸运,因为我不是气象学家,不用知道云彩如何形成或气流里有什么成分,但我却可以用我的眼采集天边的流云,放在心里细品那份最抽象的唯美。  我何其幸运,因为我也不是动物学家,我不清楚鸟到底靠什么飛翔,我只知道阳光下那对神奇的羽翼,常常让我感应到蓝天白云之间有天使飞过的痕迹。  我何其幸运,因为我也不是植物学家,我至今都不太明了光合作用的原理,只是会近乎固执地钟情于那最简单的绿,坚信再小的林子里也会
期刊
在谈业务的时候,很多人会有这样的疑惑:“一场业务谈下来,明明感觉不错,以为稳操胜券,可为什么事实正好相反?对方明明对我很和善、有礼貌,我提出的件件事情,他们都答应得干脆利落,可为何真到了签约时就全盘推倒说‘拒绝’呢?”说白了,这并不是因为对方出尔反尔,或者故意耍你,而是因为你没有读懂对方的“拒绝”。  拒绝一个人有很多种方式,不是只有冷冰冰地说“不”才代表他不赞同你。当端坐在你对面的他(她),不假
期刊
画家黄永玉28岁即被安排在中央美术学院教书,院长是徐悲鸿,徐院长提议:“所有的教授、讲师都画一画素描。”有些老师不高兴,说:“什么话,学生画素描还差不多。”不少教授认为自己应该画宏伟巨作了,对徐院长的提议很不以为然。  一天上人体素描课,徐院长来观摩,他一眼就发现黄永玉画得有些问题,便说:“靠里的脚踝骨比外边的高。”黄永玉一惊,没想到徐院长对素描如此精通,对素描的结构如此到位。  休息时,徐院长与
期刊
有一個年轻人跟我抱怨,说他在团队里犯了一个错误,他道歉了,当众反省了,毛病也改了,其他人也表示原谅他了,但他就是感觉大家还是在排斥他。他不禁感慨:“这个时代的人怎么这么不宽容呢?”  我说:“可能是你自己没有搞清楚状况。”  人们常说错了不要紧,改了就是好同志。没错,在是非对错这个维度上,世界确实变得越来越宽容,大家不会揪住你的小辫子不放。但是你别忘了,这个世界还有另外一个维度,叫信任。这跟对错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