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三F”教学模式是分层次教学、分阶段实施、分流向培养教学模式的简称。这种模式充分释放出学生的个人价值,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全面化发展的终极目标,打造就业上岗“零距离”、毕业合格“百分百”的“银领”人才;成为实施学分制、弹性学制、模块教学的有效载体;是实施素质教育、能力教育和订单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三F”教学模式 理论基础 结构 优势
[作者简介]王晓典,男,黑龙江青冈人,黑龙江畜牧兽医职业学院科研处处长,副教授,主要从事高等职业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研究;陈桂香,女,黑龙江明水人,黑龙江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基础部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黑龙江双城150111)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14-0109-01
“分层次教学,分阶段实施,分流向培养”教学模式简称“三F”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针对高职院校学生来源的多向化、基础的多样化、需要的多层化、毕业去向的多元化提出的,旨在构建一条柔性“生产线”,以适应加工不同的“原材料”和生产不同类型“产品”的需要,确保“产品”合格率达到100%。
一、問题的提出
1.高职教育的职业特性决定高职教育不能出“次品”。高等职业教育虽然是一个新兴的教育类型,但是其数量扩张的速度是前所未有的。从理论上讲,这一教育类型应该是高投入、高产出的教育。但现实的高等职业教育则只能是低投入、高产出。这一现象带来的直接问题是教育质量难以达到高等职业教育目标的要求。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也就是说,高职毕业生直接与社会相连接,高职教育的每一位毕业生都应该是符合社会要求的、符合就业岗位标准的,即高职教育不能出“次品”,只能确保“产品”合格率达到100%。
2.高职教育的学生特点决定高职教育人才不能“划一”。随着本科院校扩招、高职院校数量增长和规模扩张,导致生源市场竞争激烈。面对学生个体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社会职业结构的复杂性,人才结构的层次性,职业岗位的可变性,劳动力人才市场需求预测的模糊性,高职教育只有顺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顺应学生和家长对高职教育的要求,遵循高职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规律,构建“三F”教学模式,才能实现培养人才100%合格的目标。
二、“三F”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三F”教学模式,以“把学生的发展放在教育首位”为指导思想,以“因材施教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发展教学理论”“掌握学习教学理论”“教学最优化理论”“差异教学理论”为理论基础,以“职业教育是素质教育,是终身教育,是就业教育”为政策依据,以促进学生个体潜质最大限度地发展、充分释放出学生的个人价值、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和全面化发展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打造就业上岗“零距离”、毕业合格“百分百”的“银领”人才。
三、“三F”教学模式的结构
“三F”教学模式,将三年学制的六个学期,按“231”模式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通识教育阶段,帮助学生学习能适应多种职业的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第二阶段是专业教育阶段,主要进行专业技能的培养与训练;第三阶段是定向教育阶段,主要进行社会实践和专业深化。
1.分层次教学。分层次教学,即学生分层次、目标分层次、内容分层次、训练分层次、考核分层次。学校设置若干个大类专业,每个大专业设立若干个专业,按大专业编班,进行基础课教学,按市场需求和个人兴趣让学生自由选择专业发展方向,进行专业课学习。其中,通识教育阶段按学科分层;专业教育阶段按专修课和选修课分层;定向教育按岗位分层。
通识教育阶段在自然分班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各科学习状况分别进行综合评价,根据专业大类、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需要的职业文件及基本技能选择专业需要的课程,以学科为单位建立起领先层、达标层、希望层三个层次的学科班。把常规班内的差异转化为各分层次班之间的差异,使同一层次班内的差异有所缩小。根据分层次学科班的实际制订教学计划,重组教学内容。
专业教育阶段,根据学生未来就业方向的选择意愿对选修课进行分层次教学,保证学生在完成专业教育的前提下,对就业方向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有重点的掌握。学生在完成某一专业学习的基础上,可以选择选修课程,来提高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并拓展专业面。此项培养可与学生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把选修课的专业类别与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培训相结合,选修某些课程,即视为参加了某一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可直接参加职业技术鉴定,获得这一工种的职业资格证书。
定向教育阶段按就业岗位分层。把学生的就业需要与社会对毕业生的需要分为“真实订单”“虚拟订单”和“自我订单”三类。“真实订单”是指学生在就业前就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虚拟定单”是指学校在进行就业市场调查和人才需求情况分析后,向毕业生提供人才需要方向的蓝皮书,虚拟就业方向和就业岗位;“自我订单”是指毕业生决定不加入就业的竞争之中,而选择自我创业(升学或出国),即与自己签订了订单。通过选修课实现对这三类毕业去向的学生进行定向教育。
2.分阶段实施。分阶段实施,即把整个学习过程划分为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定向教育三个阶段。根据专业学生毕业时要实现的培养规格,按照教学过程与环节,以能力为主线,突出应用性,分解阶段。对应阶段培养目标,制订阶段教学实施方案。通识教育阶段是差异教育,其核心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未来专业学习必需的知识,传授学生高职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专业教育阶段是在通识教育的基础上进行专业教育,核心目标是让每一位学生在这一阶段学到自己想学的知识和技术,达到高职学生培养规格。定向教育阶段主要是就业教育,此阶段根据学生就业意愿和社会人才需求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就业前的培训,实现就业上岗“零距离”。
每一个阶段的培养过程有相对独立的培养目标体系,即能力训练体系和能力考核体系。每一个阶段的能力训练体系都是以能力为主线,以便于评估为原则构建的。阶段能力训练体系又由多项能力训练目标构成。以各单一目标完成的积累来保证阶段训练目标乃至总培养目标的完成。这样,就将三年的培养过程置于目标考核和过程考核相结合的过程之中。在每个阶段培养过程中,学生都可以通过教学指导书了解该阶段教学程序和内容,通过考核标准了解该阶段要达到的知识或能力水平。这样,就变教学管理的静态控制为动态控制、终极控制为多极控制,及时修正“教”与“学”的偏差。避免了学生毕业时才算总账的弊端,缩小了教学与生产、管理一线的差距,也促进了教师实践技能的提高,实现了因学划段、因层定教、学教互动。
3.分流向培养。分流向培养是分层教学的基础,分层教学是分流向培养的手段;分阶段实施是分流向培养的基本,分流向培养是分阶段实施的手段。分流向培养,即对学生进行三次分流。第一次分流是在通识教育阶段,根据学生的各文化课基础情况和综合素质情况进行首次分流,实现差异教育,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层次。第二次分流在专业教育阶段,根据学生专业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专业选择,让学生自主选择专业。第三次分流是在定向教育阶段,把学生的毕业就业岗位(方向)划分为真实订单、虚拟订单和自我订单进行培养,实现因需定向、因岗定教、学教互动。
四、“三F”教学模式的优势
“三F”教学模式能够实现培养学生基本素质和能力的基础性;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具有光明前景的全体性;开发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性等特性。此外,也是实施学分制、弹性学制、模块教学的有效载体,是实施素质教育、能力教育和订单教育的有效途径。
当然,“三F”教学模式也存在实际操作难度系数大、教学资源使用数量大、教师教学工作负荷大等不足,有待于在实施中进一步研究和创新。
[参考文献]
[1]高文.现代教学的模式化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2]姜惠.当代国际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概论[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2.
[3]周小山,严先元.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思路与教学模式[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
[4]彭贤智.以学生为主——当代教育改革新思潮[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5]毛景焕.谈针对个体差异的班内分组分层教学的优化策略[J].中小学教育,2001(2).
[6]张雷.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0(16).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三F”教学模式 理论基础 结构 优势
[作者简介]王晓典,男,黑龙江青冈人,黑龙江畜牧兽医职业学院科研处处长,副教授,主要从事高等职业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研究;陈桂香,女,黑龙江明水人,黑龙江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基础部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黑龙江双城150111)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14-0109-01
“分层次教学,分阶段实施,分流向培养”教学模式简称“三F”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针对高职院校学生来源的多向化、基础的多样化、需要的多层化、毕业去向的多元化提出的,旨在构建一条柔性“生产线”,以适应加工不同的“原材料”和生产不同类型“产品”的需要,确保“产品”合格率达到100%。
一、問题的提出
1.高职教育的职业特性决定高职教育不能出“次品”。高等职业教育虽然是一个新兴的教育类型,但是其数量扩张的速度是前所未有的。从理论上讲,这一教育类型应该是高投入、高产出的教育。但现实的高等职业教育则只能是低投入、高产出。这一现象带来的直接问题是教育质量难以达到高等职业教育目标的要求。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也就是说,高职毕业生直接与社会相连接,高职教育的每一位毕业生都应该是符合社会要求的、符合就业岗位标准的,即高职教育不能出“次品”,只能确保“产品”合格率达到100%。
2.高职教育的学生特点决定高职教育人才不能“划一”。随着本科院校扩招、高职院校数量增长和规模扩张,导致生源市场竞争激烈。面对学生个体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社会职业结构的复杂性,人才结构的层次性,职业岗位的可变性,劳动力人才市场需求预测的模糊性,高职教育只有顺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顺应学生和家长对高职教育的要求,遵循高职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规律,构建“三F”教学模式,才能实现培养人才100%合格的目标。
二、“三F”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三F”教学模式,以“把学生的发展放在教育首位”为指导思想,以“因材施教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发展教学理论”“掌握学习教学理论”“教学最优化理论”“差异教学理论”为理论基础,以“职业教育是素质教育,是终身教育,是就业教育”为政策依据,以促进学生个体潜质最大限度地发展、充分释放出学生的个人价值、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和全面化发展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打造就业上岗“零距离”、毕业合格“百分百”的“银领”人才。
三、“三F”教学模式的结构
“三F”教学模式,将三年学制的六个学期,按“231”模式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通识教育阶段,帮助学生学习能适应多种职业的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第二阶段是专业教育阶段,主要进行专业技能的培养与训练;第三阶段是定向教育阶段,主要进行社会实践和专业深化。
1.分层次教学。分层次教学,即学生分层次、目标分层次、内容分层次、训练分层次、考核分层次。学校设置若干个大类专业,每个大专业设立若干个专业,按大专业编班,进行基础课教学,按市场需求和个人兴趣让学生自由选择专业发展方向,进行专业课学习。其中,通识教育阶段按学科分层;专业教育阶段按专修课和选修课分层;定向教育按岗位分层。
通识教育阶段在自然分班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各科学习状况分别进行综合评价,根据专业大类、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需要的职业文件及基本技能选择专业需要的课程,以学科为单位建立起领先层、达标层、希望层三个层次的学科班。把常规班内的差异转化为各分层次班之间的差异,使同一层次班内的差异有所缩小。根据分层次学科班的实际制订教学计划,重组教学内容。
专业教育阶段,根据学生未来就业方向的选择意愿对选修课进行分层次教学,保证学生在完成专业教育的前提下,对就业方向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有重点的掌握。学生在完成某一专业学习的基础上,可以选择选修课程,来提高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并拓展专业面。此项培养可与学生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把选修课的专业类别与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培训相结合,选修某些课程,即视为参加了某一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可直接参加职业技术鉴定,获得这一工种的职业资格证书。
定向教育阶段按就业岗位分层。把学生的就业需要与社会对毕业生的需要分为“真实订单”“虚拟订单”和“自我订单”三类。“真实订单”是指学生在就业前就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虚拟定单”是指学校在进行就业市场调查和人才需求情况分析后,向毕业生提供人才需要方向的蓝皮书,虚拟就业方向和就业岗位;“自我订单”是指毕业生决定不加入就业的竞争之中,而选择自我创业(升学或出国),即与自己签订了订单。通过选修课实现对这三类毕业去向的学生进行定向教育。
2.分阶段实施。分阶段实施,即把整个学习过程划分为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定向教育三个阶段。根据专业学生毕业时要实现的培养规格,按照教学过程与环节,以能力为主线,突出应用性,分解阶段。对应阶段培养目标,制订阶段教学实施方案。通识教育阶段是差异教育,其核心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未来专业学习必需的知识,传授学生高职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专业教育阶段是在通识教育的基础上进行专业教育,核心目标是让每一位学生在这一阶段学到自己想学的知识和技术,达到高职学生培养规格。定向教育阶段主要是就业教育,此阶段根据学生就业意愿和社会人才需求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就业前的培训,实现就业上岗“零距离”。
每一个阶段的培养过程有相对独立的培养目标体系,即能力训练体系和能力考核体系。每一个阶段的能力训练体系都是以能力为主线,以便于评估为原则构建的。阶段能力训练体系又由多项能力训练目标构成。以各单一目标完成的积累来保证阶段训练目标乃至总培养目标的完成。这样,就将三年的培养过程置于目标考核和过程考核相结合的过程之中。在每个阶段培养过程中,学生都可以通过教学指导书了解该阶段教学程序和内容,通过考核标准了解该阶段要达到的知识或能力水平。这样,就变教学管理的静态控制为动态控制、终极控制为多极控制,及时修正“教”与“学”的偏差。避免了学生毕业时才算总账的弊端,缩小了教学与生产、管理一线的差距,也促进了教师实践技能的提高,实现了因学划段、因层定教、学教互动。
3.分流向培养。分流向培养是分层教学的基础,分层教学是分流向培养的手段;分阶段实施是分流向培养的基本,分流向培养是分阶段实施的手段。分流向培养,即对学生进行三次分流。第一次分流是在通识教育阶段,根据学生的各文化课基础情况和综合素质情况进行首次分流,实现差异教育,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层次。第二次分流在专业教育阶段,根据学生专业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专业选择,让学生自主选择专业。第三次分流是在定向教育阶段,把学生的毕业就业岗位(方向)划分为真实订单、虚拟订单和自我订单进行培养,实现因需定向、因岗定教、学教互动。
四、“三F”教学模式的优势
“三F”教学模式能够实现培养学生基本素质和能力的基础性;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具有光明前景的全体性;开发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性等特性。此外,也是实施学分制、弹性学制、模块教学的有效载体,是实施素质教育、能力教育和订单教育的有效途径。
当然,“三F”教学模式也存在实际操作难度系数大、教学资源使用数量大、教师教学工作负荷大等不足,有待于在实施中进一步研究和创新。
[参考文献]
[1]高文.现代教学的模式化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2]姜惠.当代国际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概论[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2.
[3]周小山,严先元.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思路与教学模式[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
[4]彭贤智.以学生为主——当代教育改革新思潮[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5]毛景焕.谈针对个体差异的班内分组分层教学的优化策略[J].中小学教育,2001(2).
[6]张雷.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