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利率市场化给商业银行带来的不仅是机遇,更多的是挑战。本文先从利率市场化中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入手,进而分析了利率风险的来源。在此基础上揭示了商业银行在利率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给出了管理利率风险方面的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 利率市场化 利率风险 金融市场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金融市场越来越完善,同时也越来越复杂。尤其是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国家为了调控市场经济,更加充分地发挥了利率这种金融工具的调控作用。为此我国商业银行逐步开始了利率市场化的改革,人民银行逐步放松和消除对利率的管制,遵循市场价值规律,由市场自主确定利率水平。虽然利率市场化可以使商业银行经营的外部环境有所改观,促使商业银行不断面向市场开展经营,进而加快金融创新的步伐;但是利率市场化给商业银行带来的不仅仅是机遇,同时更多的是挑战。由于资产负债结构性质和负债期限不同,以及利率风险管理体制不健全,商业银行规避利率风险的能力差异很大,使得利率风险成为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之一。因此,在利率市场化的形势下,我国的商业银行加强利率风险管理显得尤为迫切。
一、利率市场化中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
1. 过渡性风险,是指利率放开管制初期,商业银行不能适应市场利率变化而产生的金融风险。过渡性风险产生于由利率管制迈向市场化得转轨阶段,带有系统性、过渡性的特点,但随着转轨阶段的完成会趋于消失。
2. 重新定价风险,也叫到期期限错配风险,是商业银行最主要和最常见的利率风险。它一方面来源于商业银行自身资产负债结构的不对称,另一方面来源于中央银行的利率政策。
3. 收益曲线风险,是指由于收益曲线斜率和形态的变化,即不同到期期限之间收益率变化幅度不同所导致的利率风险。收益曲线风险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指在利率波动幅度不一致的情况下,存贷利差缩小导致银行利息减少的风险;另一种是在短期存贷利差波动与长期存贷利差波动幅度不一致的情况下,由于这种不一致与银行资产负债结构不相协调而导致净利息收入减少的风险。
4. 嵌入期权风险,是指因利率变动产生的客户提前偿还贷款或提前提取存款,导致银行净利息收入变化的利率风险。这种预期之外的提前偿付或提取给商业银行带来巨大的利率风险。
二、利率风险的来源
1. 利率市场化改革,使得利率能在一定的范围内上下波动,是形成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直接原因。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与国际市场的逐步接轨,利率管制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和金融改革中的“瓶颈”,要保持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必须改善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就成为一种必然。利率市场化的着眼点是一种利率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形成机制,是资金价格的市场机制,社会上的资金资源完全按照市场规律在社会上流动,金融市场参与者在市场上融资的利率水平由市场资金供求关系决定。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和改革,我国目前利率市场化的程度较高。《商业银行法》第31条规定“商业银行应当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存款利率上下限,确定存款利率,并予以公告。”这样就会造成利率在一定的范围内随市场的供求变化,利率的变化使得商业银行在筹集资金时所付出的报酬以及在运用资金时所得到的收益不相同,于是商业银行不得不面临利率风险。
2. 银行资产负债结构,也是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重要原因。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中主要是存贷款业务,存贷款都与利率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根据其对利率的敏感程度可分为利率敏感性资产和利率敏感性负债,两者之差就是资金缺口。由于其存款和贷款业务种类与数量的不同,其各自的利率也不相同,所以利率使得银行的长期资产收益、负债成本以及资本价值都受到不同的影响,这就使得商业银行可能面临利率风险。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和发展,利率风险也逐渐变成商业银行面临的最重要的风险。商业银行要保证其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就必须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来降低和避免利率风险,这就是利率的风险管理,它是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内容,对提升其盈利能力是十分重要和必须的。
三、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的商业银行开始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一些银行还效仿国外银行设立了资产负债管理部门,这为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科学化、现代化打下了良好基础。但目前看来,长期处于管制环境下的商业银行管理利率风险的水平还属于起步阶段,存在着诸多问题。
1.银行自身存在的问题
(1)由于受长期利率管制的影响,利率风险管理的观念滞后,加上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渐进模式,商业银行对利率变动反应较为迟钝,对利率风险较为陌生。所以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利率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与风险管理相关的各方面工作进展较慢,从而不利于风险管理水平与利率市场化程度的同步提高。
(2)资本充足率偏低、资产负债管理不平衡
目前,虽然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大多数已经达到了8%警戒线的水平,但通过国际比较来看,资本充足率水平普遍偏低,而且资本结构单一,资本构成不合理,加权风险资产总量过大,盈利能力不强,缺乏正常补充资本金、提高资本充足率的渠道,因此对风险的抵御能力较弱。我国商业银行已经实行了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但资产负债结构失衡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在总量结构上,资产与负债总量之间没有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出现存差或借差缺口过大;在期限结构上,资产与负债也没有建立合理的配比关系;在利率结构上,同期限的存贷款之间没有保持合理利差。
(3)利率风险管理体系尚不健全
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体系的不足之处在于:利率风险识别、测量机制尚未建立,缺乏有效的利率风险管理手段和方法,尚未建立完善的金融产品定价机制,缺乏完备高效的利率管理机构和专业的管理人才,缺乏风险管理的IT基础。
2.外部经营环境的不足
(1)我国现行的利率政策和金融法规存在缺陷,特别是存贷款利率计结息规则不合理。根据《人民币利率管理规定》,各活期类存款都是按照计息日利率计算利息,导致商业银行在计算利率风险缺口时无法确定其重新定价期限,影响了分析的准确性。而贷款年利率折算成日利率时,按年利率除以360天计算,由于利率折算方式的不精确,在按日计息时,实际利率会大于公布利率。对于贷款金额大、提前还贷的客户,在计结息时容易引起争议,存在一定的利率风险。此外,分业经营限制使商业银行利率风险主要集中于借贷业务,缺乏有效的利率风险分散机制,从而利率风险缺口调整的余地缩小。
(2)金融市场不够完善。近些年我国金融市场建设取得了很大进步,货币市场、外汇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等都初具规模,并不断发展。但市场建设仍存在薄弱环节,特别是市场的金融创新能力仍受到束缚,现有交易品种均为即期产品,还没有远期利率协议、利率期货、利率期权和利率互换等衍生工具品种,使商业银行缺少规避利率风险的有效手段。另一方面,由于受金融市场上各种金融资产的发行缺乏连续性、市场交易规模小、交易主体少、市场割裂等因素的限制,市场利率仍缺乏代表性,没有一个合理的基准利率为各商业银行预测利率的变动提供参照。
四、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对策
1. 建立健全利率风险管理体制,包括理顺商业银行内部资金定价机制,提高基层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和应变能力;健全资产负债管理的科学运作机制,增强利率风险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建立健全利率风险内控机制;规范商业银行利率定价授权、执行、监督等各环节的行为;健全利率信息传导机制,增强市场利率信息传导的时效性等等。
2. 健全适合基层特点的利率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提高利率风险管理的科学性。抓紧开发出兼具数据采集、加工处理、动态模拟功能的管理信息系统,提高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为利率风险管理决策质量的改善提供相应的信息支持和技术保障。
3. 适当放松金融管制,鼓励引导商业银行利用衍生金融工具分散和规避利率风险。在抓紧建立健全适合我国国情存款保险体系的同时,积极借鉴国外经验,努力为商业银行利率期货、利率期权、利率互换等衍生金融业务的开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使其能够灵活运用各种衍生金融工具及组合,最大限度地规避利率风险。
4. 搞好对利率风险管理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各商业银行法人机构要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既懂IT系统又懂金融理论,既懂日常经营又懂宏观管理,熟练掌握利率风险管理技巧的高素质人才,为基层利率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智力支持和组织保障。
5. 加强对客户利率违约风险的控制。基层商业银行要尽快树立正确的经营竞争理念,从大局出发,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利率管理规定,自觉抵制客户不合理的利率违约要求,最大限度降低客户利率违约风险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长征. 利率市场化下的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J].金融经济,2009,10.
[2]程培罡.刘郁葱. 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研究[J].浙江金融,2008,2.
[3]郭坤玉. 金融衍生产品与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研究[J]. 商场现代化,2008,10.
[4]武剑. 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银行利率风险管理[J].投资研究,2003,3.
[5]黄金老. 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风险控制[J].经济研究,2001,1.
[关键词]商业银行 利率市场化 利率风险 金融市场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金融市场越来越完善,同时也越来越复杂。尤其是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国家为了调控市场经济,更加充分地发挥了利率这种金融工具的调控作用。为此我国商业银行逐步开始了利率市场化的改革,人民银行逐步放松和消除对利率的管制,遵循市场价值规律,由市场自主确定利率水平。虽然利率市场化可以使商业银行经营的外部环境有所改观,促使商业银行不断面向市场开展经营,进而加快金融创新的步伐;但是利率市场化给商业银行带来的不仅仅是机遇,同时更多的是挑战。由于资产负债结构性质和负债期限不同,以及利率风险管理体制不健全,商业银行规避利率风险的能力差异很大,使得利率风险成为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之一。因此,在利率市场化的形势下,我国的商业银行加强利率风险管理显得尤为迫切。
一、利率市场化中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
1. 过渡性风险,是指利率放开管制初期,商业银行不能适应市场利率变化而产生的金融风险。过渡性风险产生于由利率管制迈向市场化得转轨阶段,带有系统性、过渡性的特点,但随着转轨阶段的完成会趋于消失。
2. 重新定价风险,也叫到期期限错配风险,是商业银行最主要和最常见的利率风险。它一方面来源于商业银行自身资产负债结构的不对称,另一方面来源于中央银行的利率政策。
3. 收益曲线风险,是指由于收益曲线斜率和形态的变化,即不同到期期限之间收益率变化幅度不同所导致的利率风险。收益曲线风险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指在利率波动幅度不一致的情况下,存贷利差缩小导致银行利息减少的风险;另一种是在短期存贷利差波动与长期存贷利差波动幅度不一致的情况下,由于这种不一致与银行资产负债结构不相协调而导致净利息收入减少的风险。
4. 嵌入期权风险,是指因利率变动产生的客户提前偿还贷款或提前提取存款,导致银行净利息收入变化的利率风险。这种预期之外的提前偿付或提取给商业银行带来巨大的利率风险。
二、利率风险的来源
1. 利率市场化改革,使得利率能在一定的范围内上下波动,是形成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直接原因。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与国际市场的逐步接轨,利率管制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和金融改革中的“瓶颈”,要保持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必须改善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就成为一种必然。利率市场化的着眼点是一种利率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形成机制,是资金价格的市场机制,社会上的资金资源完全按照市场规律在社会上流动,金融市场参与者在市场上融资的利率水平由市场资金供求关系决定。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和改革,我国目前利率市场化的程度较高。《商业银行法》第31条规定“商业银行应当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存款利率上下限,确定存款利率,并予以公告。”这样就会造成利率在一定的范围内随市场的供求变化,利率的变化使得商业银行在筹集资金时所付出的报酬以及在运用资金时所得到的收益不相同,于是商业银行不得不面临利率风险。
2. 银行资产负债结构,也是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重要原因。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中主要是存贷款业务,存贷款都与利率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根据其对利率的敏感程度可分为利率敏感性资产和利率敏感性负债,两者之差就是资金缺口。由于其存款和贷款业务种类与数量的不同,其各自的利率也不相同,所以利率使得银行的长期资产收益、负债成本以及资本价值都受到不同的影响,这就使得商业银行可能面临利率风险。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和发展,利率风险也逐渐变成商业银行面临的最重要的风险。商业银行要保证其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就必须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来降低和避免利率风险,这就是利率的风险管理,它是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内容,对提升其盈利能力是十分重要和必须的。
三、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的商业银行开始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一些银行还效仿国外银行设立了资产负债管理部门,这为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科学化、现代化打下了良好基础。但目前看来,长期处于管制环境下的商业银行管理利率风险的水平还属于起步阶段,存在着诸多问题。
1.银行自身存在的问题
(1)由于受长期利率管制的影响,利率风险管理的观念滞后,加上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渐进模式,商业银行对利率变动反应较为迟钝,对利率风险较为陌生。所以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利率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与风险管理相关的各方面工作进展较慢,从而不利于风险管理水平与利率市场化程度的同步提高。
(2)资本充足率偏低、资产负债管理不平衡
目前,虽然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大多数已经达到了8%警戒线的水平,但通过国际比较来看,资本充足率水平普遍偏低,而且资本结构单一,资本构成不合理,加权风险资产总量过大,盈利能力不强,缺乏正常补充资本金、提高资本充足率的渠道,因此对风险的抵御能力较弱。我国商业银行已经实行了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但资产负债结构失衡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在总量结构上,资产与负债总量之间没有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出现存差或借差缺口过大;在期限结构上,资产与负债也没有建立合理的配比关系;在利率结构上,同期限的存贷款之间没有保持合理利差。
(3)利率风险管理体系尚不健全
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体系的不足之处在于:利率风险识别、测量机制尚未建立,缺乏有效的利率风险管理手段和方法,尚未建立完善的金融产品定价机制,缺乏完备高效的利率管理机构和专业的管理人才,缺乏风险管理的IT基础。
2.外部经营环境的不足
(1)我国现行的利率政策和金融法规存在缺陷,特别是存贷款利率计结息规则不合理。根据《人民币利率管理规定》,各活期类存款都是按照计息日利率计算利息,导致商业银行在计算利率风险缺口时无法确定其重新定价期限,影响了分析的准确性。而贷款年利率折算成日利率时,按年利率除以360天计算,由于利率折算方式的不精确,在按日计息时,实际利率会大于公布利率。对于贷款金额大、提前还贷的客户,在计结息时容易引起争议,存在一定的利率风险。此外,分业经营限制使商业银行利率风险主要集中于借贷业务,缺乏有效的利率风险分散机制,从而利率风险缺口调整的余地缩小。
(2)金融市场不够完善。近些年我国金融市场建设取得了很大进步,货币市场、外汇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等都初具规模,并不断发展。但市场建设仍存在薄弱环节,特别是市场的金融创新能力仍受到束缚,现有交易品种均为即期产品,还没有远期利率协议、利率期货、利率期权和利率互换等衍生工具品种,使商业银行缺少规避利率风险的有效手段。另一方面,由于受金融市场上各种金融资产的发行缺乏连续性、市场交易规模小、交易主体少、市场割裂等因素的限制,市场利率仍缺乏代表性,没有一个合理的基准利率为各商业银行预测利率的变动提供参照。
四、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对策
1. 建立健全利率风险管理体制,包括理顺商业银行内部资金定价机制,提高基层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和应变能力;健全资产负债管理的科学运作机制,增强利率风险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建立健全利率风险内控机制;规范商业银行利率定价授权、执行、监督等各环节的行为;健全利率信息传导机制,增强市场利率信息传导的时效性等等。
2. 健全适合基层特点的利率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提高利率风险管理的科学性。抓紧开发出兼具数据采集、加工处理、动态模拟功能的管理信息系统,提高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为利率风险管理决策质量的改善提供相应的信息支持和技术保障。
3. 适当放松金融管制,鼓励引导商业银行利用衍生金融工具分散和规避利率风险。在抓紧建立健全适合我国国情存款保险体系的同时,积极借鉴国外经验,努力为商业银行利率期货、利率期权、利率互换等衍生金融业务的开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使其能够灵活运用各种衍生金融工具及组合,最大限度地规避利率风险。
4. 搞好对利率风险管理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各商业银行法人机构要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既懂IT系统又懂金融理论,既懂日常经营又懂宏观管理,熟练掌握利率风险管理技巧的高素质人才,为基层利率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智力支持和组织保障。
5. 加强对客户利率违约风险的控制。基层商业银行要尽快树立正确的经营竞争理念,从大局出发,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利率管理规定,自觉抵制客户不合理的利率违约要求,最大限度降低客户利率违约风险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长征. 利率市场化下的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J].金融经济,2009,10.
[2]程培罡.刘郁葱. 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研究[J].浙江金融,2008,2.
[3]郭坤玉. 金融衍生产品与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研究[J]. 商场现代化,2008,10.
[4]武剑. 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银行利率风险管理[J].投资研究,2003,3.
[5]黄金老. 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风险控制[J].经济研究,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