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盈无澜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ut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窗台上的薄荷叶,随手择几片,放入茶水,一股清凉袭来,像在一缕仲夏的晚风里,听一首绝句,静待蝉鸣。
  周末,去湖边听艺术讲座,赏文人画,日子充盈饱满,如同初生婴孩。回来的路上,在湖边逗留一下,无意间在街边的书店翻到一本摄影集,一根轻盈的羽毛带来的极致震撼,幽微之美,在心里烙一下。能被突然间击中的,只有两样东西,一个是艺术,一个是感情。回想起刚才看到的一幅画,暗香盈袖,一股清幽,像一尾鱼,在心间,游移不定。
  午后,借一盏烟雨,煮茶。焚一炷香,袅袅烟雾,徐徐上升,一转头,窗外楼上的爬山虎,风过,如翠碧的手掌,颤颤抖动,静谧无尘。室内,人心安妥,宁静无澜,闭门即是深山。一个人若能守住一种气味,也就守住了静气,从而守住了做人的本色,心远地自偏,大隐于市了。读到张晓风的,当心空无一物,它便无边无涯。伴古琴一曲,虚静高雅,心湖便起了隐隐波澜,一层层地铺垫加深,像山水长卷,年代久远,徐徐打开,古代的僧人,与云的关系倒是密切得很,“万松岭上一间屋,老僧半间云半间。三更云去作行雨,回头方羡老僧闲。”云之飘渺,禅意超脱,在南宋陈居中的《桃源仙居图卷》中淋漓尽现,一面湖水,人云素净,仙逸之气与周边的景物形成反衬,山石树木,在古旧的气息中愈发淡远,悠古的诗意成了一根人与自然的隐秘脐带。如果说起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那么自然想到了倪瓒,从其早期追求实而满的画风,到中期深得董源的“平远式”影响,寂静幽淡,离形去智。而后,一路直往萧散空灵的路子上走。逸笔草草,不求形似间,其一生的痕迹都凝在了“空、静、简”的意蕴里,用空灵之心品读一个“真我”,从无到有,直至忘我之境。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凝视遐想,妙悟自然,物我两忘,离形去智。视觉在无边无际的悠远中,心底的逸气,呼之欲出。达到一种虚静空明,天真幽淡的格调。画中无人物、鸟禽和舟楫,唯树木、空亭及山石。无层峦叠嶂,茂树丛林,而冰痕雪影,一片空灵,残山剩水,全无烟火,足成一代逸品。“画里空疏处,个中尽是诗”,无画处皆成妙境矣。这一点正契合了苏轼诗中“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的空灵之美。留白处不着一笔的空里,皆为湖水,就像人生的得失在自然风景中,渺茫而无痕,在画境中领悟人与自然的融合,心境来一次微妙的浸染,似乎入了不染尘俗之境。仲夏之夜,邈远时光,寻幽归来,不亦乐乎。
  若游離于香气之下,研墨、翻书、写文,或索性什么也不做,心境也会生出一些美感来。香气虚无,无从把握,迷离朦胧,凝成了浮世的一弯梦境,抑或为了某个感动的瞬间吧。一支焚烧中的香,经历了灼热的过程,慢慢地,缓缓地,灰烬落下,悄无声息,每一缕香雾都那么自然随性地飘散,一阵风就走失了自己。不争,自然从容,像一个人走到中年,越走越淡,素心如简,那个山间别墅就成了他的心室,从斑斓到无色,于喧嚣归静寂。于淡淡流年中,闪过一道微光,能烙上心的,少之甚少。
  雨后清晨,蝉声聒耳,路过江边水产集市,人头攒动,那片地面,永远湿湿的,对面教堂整点的钟声,忽儿响起,几个摊主,不约而同地望了一下教堂灰灰的尖顶,继续着自己的叫卖,“新鲜的水产哦”,只有他紧锁着眉头,手里拿着几条海鱼,不自禁地抖动着,泛着冷冷的白光。
  在浮世,寻一日,游走褒禅山间,感受与自然契合的妙处,静心品味禅意。石洞下,隐隐的,有水声传来。三面石佛,真切焕然。千年钟乳石的水滴声响,嘀嗒嘀嗒地落下,像时钟的沙漏,直击吾心。走出洞口,仍在心间,隐约流连。洞口石块上,苔痕处处,藤蔓随意地垂下,不远处的千年古藤,在时空深处缠绕,似乎有着古老而芬芳的神秘。走在静谧无尘的下山小道上,慢时光的节奏,就跟在身后,一抬眼,一低头,都是一次不经意的重逢,鸟儿划过轻盈的幻影,掠过一缕生命的诗痕。
  辽远的浮世,悠悠地,在那里晃动。一抬头,忽儿想起顾城的句子: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恰如此刻,自然在静谧的心湖,一泻千里,无边无澜……
  (常朔摘自《大江晚报》2016年8月17日)
其他文献
冯海涛的故乡在安徽宿州,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他出身农商家庭,童年生活读书之余或陪父母下地干活,或趕集做生意。每当他在田里劳作时,总是祈盼家人能过上好日子。  2005年,冯海涛只身赴福州求学。起初,他不敢同他人交往,每每精神不振时,冯海涛不由地思念家乡,想起自己的理想、父亲的期待,就会重新振作精神。为了改变现状,冯海涛开始学生干部的竞选,也开始创业的操练。每天利用课余时间,摆地摊、跑宿舍、
7岁的蒂娜总是在期待秋天的到来,因为母亲卡蕾说:“爸爸会在秋天回来。”  终于,秋天到了。蒂娜特意做了一个窗户的框架,在框架上贴满了爸爸的照片,拎着窗户跑到枫叶林里。她笑眯眯地对卡蕾说:“妈妈,这是一个挂在秋天的窗户,真希望爸爸会从窗户钻进来。”卡蕾苦涩一笑,没有说话,喊蒂娜坐在自制的窗边,帮她与红枫合影。  蒂娜戴着一条精美的项链,上面有一颗红宝石和多颗钻石。蒂娜很喜欢这条项链,拿它和红枫作比较
动物世界每年都要评选一位“见多识广先生”。“见多识广先生”评选委员会要求参评动物必须走的路要多,见的事物要广,而且能将所见所闻讲出来。每年都有一大批动物报名参加此项评选。近两年,白马和骆驼均夺得了“见多识广先生”的荣誉称号。  白马介绍说,它在一年的时间里,去了许多新奇的地方,令它大开眼界。它去了角马的领地,与许多角马结成了朋友。它来到一条大河的岸边,见到了从前从未见过的河马和鳄鱼。它光顾了孔雀的
漫步于加拿大花園城市温哥华的街头,不经意间就会邂逅一个街心花岛或是街角花园。最能打动你心的不是“绿影披拂,花色润眼”,而是在花畔挺立着一个清秀的记录性标牌:此处,是被某位志愿者承包种植的花园,是他向生活递交的一份“城市作业本”。  1994年,温哥华市政府为了促使过往车辆减速,在快乐山居住区的许多十字路口,修建了一些交通圆环和街危拐弯弧线地。  约翰是曼尼托巴街和14街交叉路口处的街道园艺工人,一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记忆里豫南的冬天很是寒冷,每年大雪迎门、河湖结着厚厚的冰、房檐下悬吊着一两尺长的冰条,是常见的事。那时家家生活清贫,没有暖气,也不烧炕,更没有空调和其他电器驱寒,整个冬天室内和室外几乎一样冰冷,每到天寒地冻让人难耐的日子,为了抵御严寒,人们就会想些办法生火取暖。  那时受条件限制,生活稍好的家庭会购置一只生铁炭盆搁在木架上,烧木炭来烤火取暖,木炭没有烟、火又旺,关紧门窗,即使门外
我带孩子回了一趟老家,半个月后返回时发现,那些被我精心侍候过的花草,因为天气炎热导致严重缺水,很多已经成了“干柴”,不由得心生伤感。虽然心知疏于照料,失去在所难免,但忆起十多天前它们枝繁叶茂、花朵繁盛的样子,还是非常感伤!  清理掉枯死的花草,我对着一堆空花盆发呆,男主人安慰我:“你不是总说没花盆再种其他的花吗?现在有大把了。你可以重新把土翻一翻,种一些一直想种却没有种的花。”  听了他的一番话,
常常听到一句“人在屋檐下,不得不弯腰”,道出的无疑是万般的无奈。不过细细琢磨,能做到顶天立地,自然最好不过,但弯腰倒也未必都是无奈。  走在秋天的原野上,一不小心就会看到举不胜举的“弯腰”景象。成熟的稻子在弯腰,还未熟透的果子也压得果树弯腰,盛开的花朵多半在弯腰,这样的弯腰在表明什么?草木因为葳蕤而弯腰,农人为了劳动而弯腰,这些弯腰,使人联想到的可能只有自然界的和顺以及人们对于生活的付出。没有风调
篱笆,是村庄粗布衣衫的一块补丁,还是乡村秀发上一枚发卡。  旧时,乡村的庭院和乡野,篱笆是很常见的。  篱笆,其实也是一种墙,只是它不能承重,只起隔离作用。那时,砖墙极少,大多是砖石根基的土坯墙。土坯墙厚实,但筑起来太耗费人力钱财。庄户人家日子紧巴,奢侈不起,他们只好扎起篱笆。费些力气,不用花钱的。那年头,力气也不值钱。  材料嘛,当然是就地取了,树枝、玉米杆、高粱杆,逮谁是谁。南方的篱笆用竹片,
自我解嘲  在香港科技大学第二十一届学位颁授典礼上,马云穿着一件极为宽松的红色荣誉博士袍,上台获颁工商管理学荣誉博士头衔。授衔仪式结束之后,主持人请马云发表演讲,一开场马云就幽默地说:“我从来就没有想过,在我的生命中,能够像今天一样,穿上这件美丽的学位服。不过很显然,这个学位服的大小不是为我这种身材设计的。”惹得全场大笑。  宽松的学位袍穿在瘦小的马云身上,显然不够得体协调,与其让人吐槽,不如自我
老婆大人性格外向,风风火火的,总是坐不住。为这我那老泰山说她像“旗花”。  儿子不明就里,问我:“老爸,什么是‘旗花’?”我嘿嘿一乐,引导他:“过年那会儿燃放烟花爆竹,记不记得有一种炮仗,手持长长的杆儿,点燃屁股后的炮捻子,‘刺溜儿’一声蹿上了天?”儿子一点就透,连声道:“记得,不就是蹿天猴儿吗?嘿嘿,形容妈妈太形象了!”老婆气得脸儿都绿了,对我却还算客气:“滚一边儿去!”  (木头摘自《北京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