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这么个题目,多少有些唐突前贤的意思,只是觉得好,就拿来用了。
这个节季,地里麦苗返青,各种野菜也正是颉颃互竞、头角峥嵘的时候。儿时生涯固然清淡,却还不至于贫寒.是以吃野菜的时候,算来,也是有限。有限的记忆在岁月的荡涤中越发清晰突兀,反倒是当日生活的常态,于今回想,总觉得有些模糊暧昧,无从辨识了。生活的主次好坏原无一定,推衍来说,人世的起伏升沉也是一样。这么想着,无论是远处的青山隐隐,还是眼前的屏幕键盘,都是可欢喜的存在,足以让人展眉解颐了。
故乡的野菜名目繁多,大半无从稽考,我的博物知识又从来有限,只能就记忆所及,罗列一些出来:水萝卜棵、面条子棵、荠荠菜、金金菜、银银菜、七七牙、猫儿眼、驴尾巴蒿……
前面五种还算得上野菜,后面三种则确乎只是杂草了,而且是极不招人待见的恶草:七七牙有锯齿易伤手,猫儿眼据说吃了会变瞎,放羊赶牛的都躲着它走,驴尾巴蒿我似乎并没印象,只是在地方电视台的农药广告中,听所谓农业专家者用乡音扯着喉咙说可以除掉这样那样的杂草,驴尾巴蒿是他说得特别抑扬铿锵几近声嘶力竭的一个名目,当时还很有些少年意气,听着只觉鄙俗不堪,很皱了几下眉头,但由此,记得反倒更清楚些。现在想来,倒不失风味十足。
五种野菜,多是下在面条里吃的,只荠荠莱偶作它用。荠荠菜在很多地方只叫做荠菜,上海乃至江南一带的小吃中,荠菜馄饨是很出名的一种,几个月前,秋天的时候吧,北大南门的老上海城隍庙小吃连锁店就打出招牌,说上海地区连日大雨,荠莱供应不上,荠菜馄饨暂停出售,据说还很招致了一些怨言,足证这小吃的风靡了。然而,在我的故乡,荠菜确乎不曾用做馄饨馅,下面条之外,就只是蒸了吃了。做法很简单:择好洗净,切成小段,拌上些面粉,拿到笼上蒸熟,待热气散去,和入油盐调料及蒜泥即可。这最末一步很关键,若热气未散即放蒜泥,不出蒜香不说,还会捂出蒜臭来,乡里谓之“死蒜气”,最是让人吃不消的极冲的一种味道。
下在面条锅里,实在是野菜的正途,最让远方游子念念不忘的也正是这类吃食。儿时乡间还是古风,一日仅两餐,早饭上午十点左右,午饭下午三点左右,恰合“朝食”“晡食”之说。午饭,或者也不妨说是晚饭,通常是面条。面粉和成面团,反复揉摁使富韧性,操一杆长约60厘米大擀杖,将面团擀开来,成圆形,薄薄的,摊满大案板,再对折数次,成一多层不规则长方体,拿刀切成细条,宽窄随各人口味而定,抖散开来,便可入锅了。锅都是大铁锅,固定在灶上,灶膛里燃上些秸杆棍棒,风箱一拉,呼呼火起,不多时水便沸腾了,面条下锅,滚俩来回,洗净的野菜、葱花随即放进去,加些细盐,出锅前再滴上几滴麻油,香味那叫一个扑鼻啊!做这种面条,未经漂白加工的面粉、井水、手擀、铁锅、柴火灶,缺一不可。油盐之外,还不能多放调料,非如此不能得个中真味。下在面条里野菜的味道也很有些不同,面条棵口感滑爽,水萝卜棵和银银菜则有些涩涩的香味。我最爱的,就是银银菜了。
细玩这些野菜的名字,也很有些意思。大约来说,人到非吃野菜不可的时候,定然是没有足够的正经粮食吃的,看见野菜,便每每能生发一些联想:象萝卜缨的叫水萝卜棵,叶片细长的叫面条棵。实在不象什么的,也名之以“金”或“银”,富贵堂皇,讨个口彩。农人生活的艰难与其并不因艰难而沮丧的种种情形,便大致可以见出了。
想来,足有十多年不曾在这春暖花开的时节往田地里徜徉,拿小铲子于田埂垄头剜取野菜了。那些阳光、那些风影、那些乡音、那些食物的味道,却每在这个时候袭上心头,赚我一些感怀与笔墨。
(责编:康红辉)
这个节季,地里麦苗返青,各种野菜也正是颉颃互竞、头角峥嵘的时候。儿时生涯固然清淡,却还不至于贫寒.是以吃野菜的时候,算来,也是有限。有限的记忆在岁月的荡涤中越发清晰突兀,反倒是当日生活的常态,于今回想,总觉得有些模糊暧昧,无从辨识了。生活的主次好坏原无一定,推衍来说,人世的起伏升沉也是一样。这么想着,无论是远处的青山隐隐,还是眼前的屏幕键盘,都是可欢喜的存在,足以让人展眉解颐了。
故乡的野菜名目繁多,大半无从稽考,我的博物知识又从来有限,只能就记忆所及,罗列一些出来:水萝卜棵、面条子棵、荠荠菜、金金菜、银银菜、七七牙、猫儿眼、驴尾巴蒿……
前面五种还算得上野菜,后面三种则确乎只是杂草了,而且是极不招人待见的恶草:七七牙有锯齿易伤手,猫儿眼据说吃了会变瞎,放羊赶牛的都躲着它走,驴尾巴蒿我似乎并没印象,只是在地方电视台的农药广告中,听所谓农业专家者用乡音扯着喉咙说可以除掉这样那样的杂草,驴尾巴蒿是他说得特别抑扬铿锵几近声嘶力竭的一个名目,当时还很有些少年意气,听着只觉鄙俗不堪,很皱了几下眉头,但由此,记得反倒更清楚些。现在想来,倒不失风味十足。
五种野菜,多是下在面条里吃的,只荠荠莱偶作它用。荠荠菜在很多地方只叫做荠菜,上海乃至江南一带的小吃中,荠菜馄饨是很出名的一种,几个月前,秋天的时候吧,北大南门的老上海城隍庙小吃连锁店就打出招牌,说上海地区连日大雨,荠莱供应不上,荠菜馄饨暂停出售,据说还很招致了一些怨言,足证这小吃的风靡了。然而,在我的故乡,荠菜确乎不曾用做馄饨馅,下面条之外,就只是蒸了吃了。做法很简单:择好洗净,切成小段,拌上些面粉,拿到笼上蒸熟,待热气散去,和入油盐调料及蒜泥即可。这最末一步很关键,若热气未散即放蒜泥,不出蒜香不说,还会捂出蒜臭来,乡里谓之“死蒜气”,最是让人吃不消的极冲的一种味道。
下在面条锅里,实在是野菜的正途,最让远方游子念念不忘的也正是这类吃食。儿时乡间还是古风,一日仅两餐,早饭上午十点左右,午饭下午三点左右,恰合“朝食”“晡食”之说。午饭,或者也不妨说是晚饭,通常是面条。面粉和成面团,反复揉摁使富韧性,操一杆长约60厘米大擀杖,将面团擀开来,成圆形,薄薄的,摊满大案板,再对折数次,成一多层不规则长方体,拿刀切成细条,宽窄随各人口味而定,抖散开来,便可入锅了。锅都是大铁锅,固定在灶上,灶膛里燃上些秸杆棍棒,风箱一拉,呼呼火起,不多时水便沸腾了,面条下锅,滚俩来回,洗净的野菜、葱花随即放进去,加些细盐,出锅前再滴上几滴麻油,香味那叫一个扑鼻啊!做这种面条,未经漂白加工的面粉、井水、手擀、铁锅、柴火灶,缺一不可。油盐之外,还不能多放调料,非如此不能得个中真味。下在面条里野菜的味道也很有些不同,面条棵口感滑爽,水萝卜棵和银银菜则有些涩涩的香味。我最爱的,就是银银菜了。
细玩这些野菜的名字,也很有些意思。大约来说,人到非吃野菜不可的时候,定然是没有足够的正经粮食吃的,看见野菜,便每每能生发一些联想:象萝卜缨的叫水萝卜棵,叶片细长的叫面条棵。实在不象什么的,也名之以“金”或“银”,富贵堂皇,讨个口彩。农人生活的艰难与其并不因艰难而沮丧的种种情形,便大致可以见出了。
想来,足有十多年不曾在这春暖花开的时节往田地里徜徉,拿小铲子于田埂垄头剜取野菜了。那些阳光、那些风影、那些乡音、那些食物的味道,却每在这个时候袭上心头,赚我一些感怀与笔墨。
(责编:康红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