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龙山县和永顺县是湘西土家族主要集聚地之一。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土家族人使用的语言情况相对比较复杂。有些地方保留土家族母语,有的地方已丧失母语,有的地方同时使用母语和西南官话,有的地方则完全使用西南官话。语言上的差别必然会导致记录这些语言文字时出现诸多差异。在该地区实施语言文字规范化,既是一项必要的书写规范性工作,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清障”基础性工作。
关键词:湘西民族地区 语言文字 规范化
一、引言
龙山县位于湘西北边陲,地处武陵山脉腹地,连荆楚而挽巴蜀,历史上称之为“湘鄂川之孔道”,全县南北长106公里,东西宽32.5公里,总面积3131平方公里。地势北高南低,东陡西缓,境内群山耸立,峰峦起伏,酉水、澧水及其支流纵横其间。在这片神奇而又美丽的土地上,繁衍生息着土家、苗、回、壮、瑶等16个少数民族。全县辖21个乡镇(街道)。在交通不发达的过去,山门难开,境内交际用土家语。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龙山县人口59万人,少数民族35.97万人,其中说土家语的人口占12万。使用土家语交流的地区主要有靛房镇的坡脚片区、他沙、农车镇、苗儿滩镇、洗车河镇、干溪、猛溪、落塔乡、凤溪、隆头、岩冲、里耶镇、长潭、内溪、贾市等。其中靛房镇居多。该镇总面积177.1平方公里,总人口2.22万,辖22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说土家语的人数为2万人左右[1]。
永顺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北邻桑植县,东连张家界市永定区和沅陵县,南部与古丈县、保靖县接壤,西与龙山县为邻。总面积3811.7平方千米,全县辖12个镇、11个乡。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总人口约54万人。城镇人口16.08万人,农村人口28.77万人;总人口中少数民族49.6万人,少数民族中土家族42.95万人,苗族6.34万人。该县西歧乡、对山乡、首车镇部分村民和灵溪镇双枫村、老司城村部分村民在日常生活中说土家语,其他人平时交流都是使用方言和西南官话。
笔者在调查时了解到,土家语在传承过程中受汉语强势语言的影响,学生、在外务工青年的土家语掌握程度低于他们的父辈、祖辈。
二、调查的内容及具体情况分析
由于龙山县和永顺县是少数民族聚居区,使用的是土家语母语和方言西南官话,因此在使用语言文字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不规范现象。如汉语和土家语混杂、语序颠倒等不规范使用母语和汉语的“乱象”。
(一)土家语的语言特点
土家语是一种原始的古老语言,其词汇丰富,语言生动。土家人世代传承,沿用至今。土家族称自己的语言为“毕兹潵”它有独特的结构模式。(土家语的声母中无舌尖音和卷舌音。如:r声母,不读卷舌音;zh、ch、sh分别读成z、c、s,如“支”的汉语拼音为“zhī”,在土家话中读成“zī”。n声母,只用两个音节ní(你)和niē(捏),其他用“l”替代;增加复韵母“ng”,写作[?]。韵母中无ü,无ang、eng、ing三个后鼻音,如“浪”(làng)读成“烂”(làn)。声调中无明显的214调值,只有21调值,所以音节中的上声,全部得读成21调值。有时z、j不分,如:“毕兹卡”和“毕基卡”语义相同,称土家族;c、q不分,如:cī卡和qī卡,都表示过年;s、x不分,如:sī巴和xī巴,都表示衣服。土家语在构词结构上与汉语有相反的一面,汉语中的动宾结构式词组在土家语中应该变成宾语前置,如:“吃饭”用土家语说应该是“yě gá”(翻译成汉语是“饭吃”。)
(二)使用土家语交流的地区语言文字使用中出现的乱象
由于龙山县和永顺县特殊的地域、历史环境以及与众不同的民族性等原因,不同村寨村民在语言交流中区别比较大,特别是古老的土家山寨由于千百年的封闭,与外面的世界接触极少,对于汉语的了解和使用更是少之又少,语言交流中,乱象丛生,出现让人啼笑皆非的现象。比如在龙山县坡脚片区一个小学三年级学生的日记:
原文 标准文章
昨天,吃夜饭的时候,爬普和婆婆在家里争吵了。婆婆指着锅子里的菜说:“波力,你猪血不要就吃bí拉。”爬普听了以后瞪着眼睛吼道:“狗屁不晓得,你不会讲汉话就别讲,听我讲。波力,你miē不要就吃肠子。”我听到后不敢讲话,勾着头吃滿满。 昨天,吃晚饭的时候,爷爷和奶奶在家里争吵了。奶奶指着锅子里的菜说:“孩子,你不要猪血就吃肠子。”爷爷听了以后瞪着眼睛吼道:“狗屁不知道,你不会说汉语就别说,听我讲。孩子,你不要猪血就吃肠子。”我听到后不敢说话,低着头吃饭。
说明:原文段落中划线的内容“夜饭”“婆婆”“晓得”“勾”是地方口头语,“爬普”“波力”“bí拉”“miē”“满满”为土家语。
在调查龙山县靛房镇坡脚片区小学时,该校彭清武校长告诉笔者:全校一至六年级共224名学生,真正按照课本上汉字的标准读音能读准确的不到30人,也就是不到13%。
(三)使用西南官话交流地区语言文字使用中出现的乱象
因为居住地域的原因和先祖交流语言的遗留因素,湘西龙山县、永顺县很多土家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说的西南官话只是近似,在语音上有很大差别。龙山县靛房镇、苗儿滩镇、洗车河镇、落塔乡、干溪、猛溪、凤溪、隆头、岩冲、里耶镇、长潭、内溪、贾市等多个土家语地区,以及永顺县西歧乡、对山乡、首车镇、盐井乡等地区的村民口语中,没有“ang、eng、ing”等后鼻音,所有的前鼻音音节和后鼻音音节皆说成前鼻音音节。前者地区加上永顺县万民乡、毛坝乡、万坪镇等,没有圆唇韵母“ü”音,所有圆唇韵母音节皆说成舌面音“ⅰ”。在永顺县毛坝乡学校调查中,笔者正遇上小学五年级一个班教学《鲸》一文。在朗读文章中“鲸和鱼有什么区别”这句话时,所有学生都成“Jīng hé yí yóu shěn me qī bié”。
龙山县原新隆乡、华塘乡、石羔乡、洗洛乡、民安镇等地区在交流中,没有单韵母“u”音,所有单韵母“u”音音节皆说成圆唇韵母“ü”音。该地区因为民族语言的特点与汉语有许多区别,许多事物的称呼有自己的特色,词汇内容丰富。比如在名词和形容词里,就有许多“ABB”“AABB”等形式,因此村民和学生的语言文字中也涌现出无数与汉语不同的地方特色。如一个小学生的《难忘的一天》习作: 原文 标准文章
“……妈妈给我炒了油炒饭。我吃了尖耸耸一磊碗,肚子胀得圆乃乃的。后来我去找好朋友陈大芒玩。我走到他家院坝外头,看见他在搓泥巴。我慢慢达达地走过去,一脚踢到他的克膝头儿。他一扑趴,就蹭到稀泥巴卡卡头了。陳大芒侧过来,飞飞达达地来撵我……后头,我两个到田坎坎高头玩……” “……妈妈给我炒了油炒饭。我吃了满满一碗,肚子胀得圆滚滚的。后来我去找好朋友陈大芒玩。我走到他家院子外,看见他正在玩泥巴。我慢慢地走过去,一脚踢到他的膝盖上。他一个嘴啃泥。陈大芒站起来,飞快地来追赶我……后来,我两个到田坎上玩……”
说明:原文中画线的内容“尖耸耸一磊碗”“圆乃乃”“院坝外头”“搓泥巴”“慢慢达达”“克膝头儿”“|一扑趴蹭到稀泥巴卡卡头”“侧过来,飞飞达达地来撵我”“后头”“田坎坎高头”等都是充满地方色彩的语言。
永顺县西歧乡、高坪乡、松柏镇的多个村寨的口语中,舌尖中音d、t不分,舌面音j、q不分,如“田”说成“dián”,“钱”说成“jián”。万坪镇多数村寨,没有韵母鼻音“en”“eng”,这两个韵母的音节中韵母全部转变成了后鼻音“ong”。比如学生将“脚盆”说成“juo pong”。
鉴于此类原因,以上列举的这些地区的孩子进入学校后,无论说普通话还是西南官话,都表现出地区不同的性质,学校语言文字教育规范化面临很大困难。特别是学前教育和小学低年段教育中,对学生语音的教学要求更复杂。这种现状,让人不禁忧心下一代成长过程中遇到的语言交流障碍。
(四)翻译和使用母语土家语过程中出现的不规范的现象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越来越受到各级各部门的重视,民族语言的保护和学习交流收到关注,文学作品、音乐作品、其他音影作品等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得到重视。湘西龙山县、永顺县也涌现出了一部分民族文化传承人和爱好者,更有一部分同志从事着汉语、土家语的翻译工作。但是,由于汉语和土家语的不同属性和特点,加上不同翻译者的文化程度、文学修养、艺术造诣等的差距,笔者在调查中发现了一些比较典型的错误翻译和错误理解的现象。比如:永顺县旅游文化广播新闻出版局在请龙山县某土家语传承人,翻译由湘西籍著名歌唱家宋祖英演唱的湘西民歌《家乡有条猛洞河》时,就出现了汉语与土家语的不和谐性,导致歌曲意境散乱,文学性全无。如表1。
表1中“错误翻译土家语”错在翻译者原原本本地把土家语按照汉语语序的排列规律,逐词逐句地死搬硬套,恰恰把土家语的语言结构特点丢弃了。导致歌曲民族味缺失,土家语属性丢失。比如第一句“家乡有条猛洞河”,土家语“xié”为汉语“有”,“lá zi”为“一条”。按照汉语结构规律排列没错,但是按照土家语结构规律排列应该改变为宾语前置“一条有”。而译者也没有把专有名词“猛洞河”也没翻译出来,用一个笼统的“河”代替。又比如“背篓采春波”中“采”土家语为“kú sū”,但是“采春波”的意思联系湘西农俗特点应该为“采茶”。如果单纯从字面理解就会犯违背地域时节的知识性的错误,所以翻译成“背茶叶”(ē tā wò)更贴切。这首歌其他几句歌词的翻译也出现了类似的错误,在此不一一举例。
诸如此类不知变通,不尊重土家语语言结构特点的现象还有很多。比如湘西籍优秀歌手阿朵演唱的歌曲《一人一花》中也出现了违背土家语结构规律的现象。“A Ci Ka Pu Nie Suo lang(汉语意译:爱上一朵花的芬芳),A Ci ka Pu Nie Geng Gang(意译:爱上一朵花的倔强),A Ci ka Pu Nie A Mu(意译:爱上一朵花的姿态),Guo La Yao Lu lang tang tang(意译:它在黑夜中发亮),A Ci Luo Lao Nie Luo Bo(意译:爱上一个人的家乡),A Ci Luo Lao Nie Cuo Chang(意译:爱上一个人的目光),A Ci Luo Lao Nie De Shang Zuo(意译:爱上一个人的伤疤),Guo Nie Die Bo Nie Lang Chang(他在记忆的远方)。……爱上一朵花就伴着她成长。Luo Lao Hei Lie Geng Ni Ka Pu La Pu Li ka,Du Lie Mo Ga Bie Pan(汉语音译:每个人都是一朵花,从地上落到天上)。爱上一朵花就陪她去绽放,爱上一个人就伴着她成长。Ka Pu La Peng Bo Xi Zui Re Zhu Re Mo Die Bo Lie Mo Tu Dang dang(汉语音译:请记得每朵花儿一生最美的霎那)”。其实在这段歌词中,“A Ci Ka Pu Nie Suo lang”“A Ci ka Pu Nie Geng Gang”“A Ci ka Pu Nie A Mu”“A Ci Luo Lao Nie Luo Bo”“A Ci Luo Lao Nie Cuo Chang”“A Ci Luo Lao Nie De Shang Zuo”中所有汉语拼音音节为土家语,其中的“A Ci”是“喜欢”的意思,根据土家语宾语前置的特点,动词“喜欢”必须置后,都必须放在句子的最末尾,如:“Ka Pu Nie Suo lang A Ci”。而翻译者却把动词全部按照汉语语序全部放在句子前面。因此,译者在翻译此首歌曲时犯了常识性错误。
再如,为传承弘扬土家语言,在由龙山县靛房镇坡脚片区万龙村的一位退休教师负责土家语翻译,由龙山县一青年才俊阿硼创建的微信公众号“土家NewMedia”中,也出现了许许多多“一句话‘土汉杂交’”的现象。笔者在这里不一一例举。
三、濒临活力分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法》[3]提出语言活力的六项评估指标将一种语言划分为安全(5级)、不安全(4级)、显露濒危特征(3级)、走向濒危(2级)、已经濒危(1级)和消亡(0级)等6个濒危程度等级。6项指标分别是:1.代际语言传承;2.语言使用者的绝对人数;3.语言使用者占总人口比例;4.现存使用域的走向;5.对新语域和媒体的反应;6.语言教育材料与读写材料。综合田野调查所获取的语料及资料,我们将龙山县、永顺县(2010年以来)土家语使用现状与联合国提出的指标进行比对,得出土家语的濒危程度。具体见表2。
四、结语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民族的交往日益频繁。随着各民族交往的需要,龙山县和永顺县土家族人也逐步接受了普通话,并且对普通话的认可比例也逐渐提高。但是,由于土家族人特殊的生活环境和民族特色,部分土家村寨相对比较封闭,尽管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在日常生产生活中,仍然主要使用土家族母语——土家语和西南官话进行交流。长期交流过程中,由于本民族语言和词汇的固定特点和模式使用,会出现别字、异体字甚至错字等文字“乱象”。因此,在湘西土家族集聚地推广普通话并进行文字规范化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参考文献:
[1]彭英子.土家源[M].龙山县民族事务局,2008:14-15.
[2]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语言活力与语言濒危[J].民族语文,2006,(3):51-61.
(龙仕平 田光宏 湖南吉首 吉首大学民族语言研究基地 416000)
关键词:湘西民族地区 语言文字 规范化
一、引言
龙山县位于湘西北边陲,地处武陵山脉腹地,连荆楚而挽巴蜀,历史上称之为“湘鄂川之孔道”,全县南北长106公里,东西宽32.5公里,总面积3131平方公里。地势北高南低,东陡西缓,境内群山耸立,峰峦起伏,酉水、澧水及其支流纵横其间。在这片神奇而又美丽的土地上,繁衍生息着土家、苗、回、壮、瑶等16个少数民族。全县辖21个乡镇(街道)。在交通不发达的过去,山门难开,境内交际用土家语。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龙山县人口59万人,少数民族35.97万人,其中说土家语的人口占12万。使用土家语交流的地区主要有靛房镇的坡脚片区、他沙、农车镇、苗儿滩镇、洗车河镇、干溪、猛溪、落塔乡、凤溪、隆头、岩冲、里耶镇、长潭、内溪、贾市等。其中靛房镇居多。该镇总面积177.1平方公里,总人口2.22万,辖22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说土家语的人数为2万人左右[1]。
永顺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北邻桑植县,东连张家界市永定区和沅陵县,南部与古丈县、保靖县接壤,西与龙山县为邻。总面积3811.7平方千米,全县辖12个镇、11个乡。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总人口约54万人。城镇人口16.08万人,农村人口28.77万人;总人口中少数民族49.6万人,少数民族中土家族42.95万人,苗族6.34万人。该县西歧乡、对山乡、首车镇部分村民和灵溪镇双枫村、老司城村部分村民在日常生活中说土家语,其他人平时交流都是使用方言和西南官话。
笔者在调查时了解到,土家语在传承过程中受汉语强势语言的影响,学生、在外务工青年的土家语掌握程度低于他们的父辈、祖辈。
二、调查的内容及具体情况分析
由于龙山县和永顺县是少数民族聚居区,使用的是土家语母语和方言西南官话,因此在使用语言文字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不规范现象。如汉语和土家语混杂、语序颠倒等不规范使用母语和汉语的“乱象”。
(一)土家语的语言特点
土家语是一种原始的古老语言,其词汇丰富,语言生动。土家人世代传承,沿用至今。土家族称自己的语言为“毕兹潵”它有独特的结构模式。(土家语的声母中无舌尖音和卷舌音。如:r声母,不读卷舌音;zh、ch、sh分别读成z、c、s,如“支”的汉语拼音为“zhī”,在土家话中读成“zī”。n声母,只用两个音节ní(你)和niē(捏),其他用“l”替代;增加复韵母“ng”,写作[?]。韵母中无ü,无ang、eng、ing三个后鼻音,如“浪”(làng)读成“烂”(làn)。声调中无明显的214调值,只有21调值,所以音节中的上声,全部得读成21调值。有时z、j不分,如:“毕兹卡”和“毕基卡”语义相同,称土家族;c、q不分,如:cī卡和qī卡,都表示过年;s、x不分,如:sī巴和xī巴,都表示衣服。土家语在构词结构上与汉语有相反的一面,汉语中的动宾结构式词组在土家语中应该变成宾语前置,如:“吃饭”用土家语说应该是“yě gá”(翻译成汉语是“饭吃”。)
(二)使用土家语交流的地区语言文字使用中出现的乱象
由于龙山县和永顺县特殊的地域、历史环境以及与众不同的民族性等原因,不同村寨村民在语言交流中区别比较大,特别是古老的土家山寨由于千百年的封闭,与外面的世界接触极少,对于汉语的了解和使用更是少之又少,语言交流中,乱象丛生,出现让人啼笑皆非的现象。比如在龙山县坡脚片区一个小学三年级学生的日记:
原文 标准文章
昨天,吃夜饭的时候,爬普和婆婆在家里争吵了。婆婆指着锅子里的菜说:“波力,你猪血不要就吃bí拉。”爬普听了以后瞪着眼睛吼道:“狗屁不晓得,你不会讲汉话就别讲,听我讲。波力,你miē不要就吃肠子。”我听到后不敢讲话,勾着头吃滿满。 昨天,吃晚饭的时候,爷爷和奶奶在家里争吵了。奶奶指着锅子里的菜说:“孩子,你不要猪血就吃肠子。”爷爷听了以后瞪着眼睛吼道:“狗屁不知道,你不会说汉语就别说,听我讲。孩子,你不要猪血就吃肠子。”我听到后不敢说话,低着头吃饭。
说明:原文段落中划线的内容“夜饭”“婆婆”“晓得”“勾”是地方口头语,“爬普”“波力”“bí拉”“miē”“满满”为土家语。
在调查龙山县靛房镇坡脚片区小学时,该校彭清武校长告诉笔者:全校一至六年级共224名学生,真正按照课本上汉字的标准读音能读准确的不到30人,也就是不到13%。
(三)使用西南官话交流地区语言文字使用中出现的乱象
因为居住地域的原因和先祖交流语言的遗留因素,湘西龙山县、永顺县很多土家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说的西南官话只是近似,在语音上有很大差别。龙山县靛房镇、苗儿滩镇、洗车河镇、落塔乡、干溪、猛溪、凤溪、隆头、岩冲、里耶镇、长潭、内溪、贾市等多个土家语地区,以及永顺县西歧乡、对山乡、首车镇、盐井乡等地区的村民口语中,没有“ang、eng、ing”等后鼻音,所有的前鼻音音节和后鼻音音节皆说成前鼻音音节。前者地区加上永顺县万民乡、毛坝乡、万坪镇等,没有圆唇韵母“ü”音,所有圆唇韵母音节皆说成舌面音“ⅰ”。在永顺县毛坝乡学校调查中,笔者正遇上小学五年级一个班教学《鲸》一文。在朗读文章中“鲸和鱼有什么区别”这句话时,所有学生都成“Jīng hé yí yóu shěn me qī bié”。
龙山县原新隆乡、华塘乡、石羔乡、洗洛乡、民安镇等地区在交流中,没有单韵母“u”音,所有单韵母“u”音音节皆说成圆唇韵母“ü”音。该地区因为民族语言的特点与汉语有许多区别,许多事物的称呼有自己的特色,词汇内容丰富。比如在名词和形容词里,就有许多“ABB”“AABB”等形式,因此村民和学生的语言文字中也涌现出无数与汉语不同的地方特色。如一个小学生的《难忘的一天》习作: 原文 标准文章
“……妈妈给我炒了油炒饭。我吃了尖耸耸一磊碗,肚子胀得圆乃乃的。后来我去找好朋友陈大芒玩。我走到他家院坝外头,看见他在搓泥巴。我慢慢达达地走过去,一脚踢到他的克膝头儿。他一扑趴,就蹭到稀泥巴卡卡头了。陳大芒侧过来,飞飞达达地来撵我……后头,我两个到田坎坎高头玩……” “……妈妈给我炒了油炒饭。我吃了满满一碗,肚子胀得圆滚滚的。后来我去找好朋友陈大芒玩。我走到他家院子外,看见他正在玩泥巴。我慢慢地走过去,一脚踢到他的膝盖上。他一个嘴啃泥。陈大芒站起来,飞快地来追赶我……后来,我两个到田坎上玩……”
说明:原文中画线的内容“尖耸耸一磊碗”“圆乃乃”“院坝外头”“搓泥巴”“慢慢达达”“克膝头儿”“|一扑趴蹭到稀泥巴卡卡头”“侧过来,飞飞达达地来撵我”“后头”“田坎坎高头”等都是充满地方色彩的语言。
永顺县西歧乡、高坪乡、松柏镇的多个村寨的口语中,舌尖中音d、t不分,舌面音j、q不分,如“田”说成“dián”,“钱”说成“jián”。万坪镇多数村寨,没有韵母鼻音“en”“eng”,这两个韵母的音节中韵母全部转变成了后鼻音“ong”。比如学生将“脚盆”说成“juo pong”。
鉴于此类原因,以上列举的这些地区的孩子进入学校后,无论说普通话还是西南官话,都表现出地区不同的性质,学校语言文字教育规范化面临很大困难。特别是学前教育和小学低年段教育中,对学生语音的教学要求更复杂。这种现状,让人不禁忧心下一代成长过程中遇到的语言交流障碍。
(四)翻译和使用母语土家语过程中出现的不规范的现象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越来越受到各级各部门的重视,民族语言的保护和学习交流收到关注,文学作品、音乐作品、其他音影作品等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得到重视。湘西龙山县、永顺县也涌现出了一部分民族文化传承人和爱好者,更有一部分同志从事着汉语、土家语的翻译工作。但是,由于汉语和土家语的不同属性和特点,加上不同翻译者的文化程度、文学修养、艺术造诣等的差距,笔者在调查中发现了一些比较典型的错误翻译和错误理解的现象。比如:永顺县旅游文化广播新闻出版局在请龙山县某土家语传承人,翻译由湘西籍著名歌唱家宋祖英演唱的湘西民歌《家乡有条猛洞河》时,就出现了汉语与土家语的不和谐性,导致歌曲意境散乱,文学性全无。如表1。
表1中“错误翻译土家语”错在翻译者原原本本地把土家语按照汉语语序的排列规律,逐词逐句地死搬硬套,恰恰把土家语的语言结构特点丢弃了。导致歌曲民族味缺失,土家语属性丢失。比如第一句“家乡有条猛洞河”,土家语“xié”为汉语“有”,“lá zi”为“一条”。按照汉语结构规律排列没错,但是按照土家语结构规律排列应该改变为宾语前置“一条有”。而译者也没有把专有名词“猛洞河”也没翻译出来,用一个笼统的“河”代替。又比如“背篓采春波”中“采”土家语为“kú sū”,但是“采春波”的意思联系湘西农俗特点应该为“采茶”。如果单纯从字面理解就会犯违背地域时节的知识性的错误,所以翻译成“背茶叶”(ē tā wò)更贴切。这首歌其他几句歌词的翻译也出现了类似的错误,在此不一一举例。
诸如此类不知变通,不尊重土家语语言结构特点的现象还有很多。比如湘西籍优秀歌手阿朵演唱的歌曲《一人一花》中也出现了违背土家语结构规律的现象。“A Ci Ka Pu Nie Suo lang(汉语意译:爱上一朵花的芬芳),A Ci ka Pu Nie Geng Gang(意译:爱上一朵花的倔强),A Ci ka Pu Nie A Mu(意译:爱上一朵花的姿态),Guo La Yao Lu lang tang tang(意译:它在黑夜中发亮),A Ci Luo Lao Nie Luo Bo(意译:爱上一个人的家乡),A Ci Luo Lao Nie Cuo Chang(意译:爱上一个人的目光),A Ci Luo Lao Nie De Shang Zuo(意译:爱上一个人的伤疤),Guo Nie Die Bo Nie Lang Chang(他在记忆的远方)。……爱上一朵花就伴着她成长。Luo Lao Hei Lie Geng Ni Ka Pu La Pu Li ka,Du Lie Mo Ga Bie Pan(汉语音译:每个人都是一朵花,从地上落到天上)。爱上一朵花就陪她去绽放,爱上一个人就伴着她成长。Ka Pu La Peng Bo Xi Zui Re Zhu Re Mo Die Bo Lie Mo Tu Dang dang(汉语音译:请记得每朵花儿一生最美的霎那)”。其实在这段歌词中,“A Ci Ka Pu Nie Suo lang”“A Ci ka Pu Nie Geng Gang”“A Ci ka Pu Nie A Mu”“A Ci Luo Lao Nie Luo Bo”“A Ci Luo Lao Nie Cuo Chang”“A Ci Luo Lao Nie De Shang Zuo”中所有汉语拼音音节为土家语,其中的“A Ci”是“喜欢”的意思,根据土家语宾语前置的特点,动词“喜欢”必须置后,都必须放在句子的最末尾,如:“Ka Pu Nie Suo lang A Ci”。而翻译者却把动词全部按照汉语语序全部放在句子前面。因此,译者在翻译此首歌曲时犯了常识性错误。
再如,为传承弘扬土家语言,在由龙山县靛房镇坡脚片区万龙村的一位退休教师负责土家语翻译,由龙山县一青年才俊阿硼创建的微信公众号“土家NewMedia”中,也出现了许许多多“一句话‘土汉杂交’”的现象。笔者在这里不一一例举。
三、濒临活力分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法》[3]提出语言活力的六项评估指标将一种语言划分为安全(5级)、不安全(4级)、显露濒危特征(3级)、走向濒危(2级)、已经濒危(1级)和消亡(0级)等6个濒危程度等级。6项指标分别是:1.代际语言传承;2.语言使用者的绝对人数;3.语言使用者占总人口比例;4.现存使用域的走向;5.对新语域和媒体的反应;6.语言教育材料与读写材料。综合田野调查所获取的语料及资料,我们将龙山县、永顺县(2010年以来)土家语使用现状与联合国提出的指标进行比对,得出土家语的濒危程度。具体见表2。
四、结语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民族的交往日益频繁。随着各民族交往的需要,龙山县和永顺县土家族人也逐步接受了普通话,并且对普通话的认可比例也逐渐提高。但是,由于土家族人特殊的生活环境和民族特色,部分土家村寨相对比较封闭,尽管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在日常生产生活中,仍然主要使用土家族母语——土家语和西南官话进行交流。长期交流过程中,由于本民族语言和词汇的固定特点和模式使用,会出现别字、异体字甚至错字等文字“乱象”。因此,在湘西土家族集聚地推广普通话并进行文字规范化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参考文献:
[1]彭英子.土家源[M].龙山县民族事务局,2008:14-15.
[2]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语言活力与语言濒危[J].民族语文,2006,(3):51-61.
(龙仕平 田光宏 湖南吉首 吉首大学民族语言研究基地 41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