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逐与重塑:论“力”与文学的关系

来源 :江汉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y_r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元典关键词“力”与文学的关系,经历了从“放逐”到“重塑”的过程。不同历史时期,“力”与文学的距离是不同的。秦汉时期,“力”作为“劳力”概念出现在文化元典之中,“语德不语力”、“以力制力”的思想以及中国礼乐文化的传统,使得“力”遭到文学的放逐;魏晋以后,“力”开始与其它概念合用,完成对诗文的品评;唐宋以来,“力”开始作为一个独立的批评术语运用在文学批评当中;至近代则兴起“尚力”的风潮。“力”在文学批评中地位的变化,与文学的自觉与独立息息相关。“力”区分了文学作品的不同风格,为文学的多元审美提供了基础;“
其他文献
本文从接受美学角度出发,在认同于鲁迅和"我"二者在一定程度上的一致性基础上,对把<故乡>作为启蒙文本阅读时的闰土定位,利用文本提供的空白,对作者塑造此形象的深层创作心理
丁肃清的散文集<芭蕉雨>是一部平民知识分子的心灵告白书.身为平民知识分子的丁先生站在个人本位立场上观察生活,论说世相人生,张扬个性,表达人性,渲泄了大众情感,是平民思想
苗莉为邢台文坛有成就的女性散文作家,她的散文充满了"情"味,亲情、友情,对祖国河山之情,对人民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情,空灵、柔软、细腻,如云似水,如歌如泣.她的写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