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高质量的就业。在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形势下,指导和教育大学生自主创业是时代潮流,大势所趋。大学生创业的指导和教育工作要从职(专)业教育与就业指导工作入手,加强创业观念的引导和技巧的培训,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同时,也要注重创业心理的指导,向学生阐明各项创业政策、法规,并切实做好创业后的支持与服务工作。
关键词: 大学生创业 指导 教育
高素质人才应具有独立生存的自信心、不断创新的进取心、广泛关怀的责任心;具有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对文化的整合能力、为理想而奋斗的实践能力。高校应该通过坚持知识能力素质的辩证统一,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等措施来促进大学生独立创业精神的培养。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高质量的就业。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大学毕业生就业社会化阶段。大学毕业生成为社会就业岗位竞争的主要组成部分。据教育部门通报,2010年中国内地有611万的应届毕业生走向就业市场,相对饱和的就业市场已难以承载这庞大的就业大军。
在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形势下,指导和教育大学生自主创业是时代潮流,大势所趋。高校当务之急是建立健全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体系,营造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在大学生中开展全程的创业教育,充分发挥创业教育在就业工作中助推器的作用,努力带动大学毕业生实现充分就业。
结合我院的工作实际,我现就如何做好大学生创业指导和教育工作谈几点意见。
一、创业教育要立足于职(专)业教育与就业指导工作
创业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观念,主要特点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通过各种教育手段,在教育过程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参与意识和实干精神,使学生掌握创业技能,以便能在社会生活中随机应变地进行创业活动。它不但体现出素质教育的内涵,而且突出了教育创新和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
这说明,创业虽然不是“空中楼阁”,但是也不等同于社会上的“做生意”。它需要创业者具备足够的专业理论知识,成为能把兴趣、爱好与自己所学专业及社会生活实际很好结合起来的“一门精,其它通”的“全才”。这一观点,我在与2007、2008届已创业的毕业生座谈时得到了证实,他们总的感受是:如论单纯“做生意”,我们是做不过社会上的“生意人”的,论经营管理经验,我们也比不过“老板们”。但是如果论知识素质、接受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老板们”都甘拜下风了。有的还感慨到:后悔在学校时没好好地多学些专业知识,现在感到知识不够用,真想“回炉重造”。
创业,是高质量的就业。脱离职(专)业教育和就业指导谈创业教育是不可行的,更是不可能的。创业指导与教育应贯穿于职(专)业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的始终。但是,在不同的学习时期,工作的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因而,我认为,各项工作应从学生一入学就开始,可以把学生的四年时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大一、大二年级):侧重于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通过讲座、参观、组织专业知识比赛等,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使学生明白各自专业特点,明确自己将来干什么,应具备哪些素质,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按未来职业的目标去塑造自己,并大力培养学生以后从事职业必须的敬业和进取精神。
第二阶段(大三年级):侧重于就业指导和创业意识培养。就业指导不能仅局限于就业途径、就业方式方法等方面指导,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清楚“就业凭竞争,上岗靠技能”。这是市场经济下实现就业或创业的客观规律。
第三阶段(大四年级):在全面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进行自主创业能力的培养教育。通过对毕业生就业思想、就业或创业意识摸底调查,学生稳定毕业前的情绪。
二、创业教育中要大力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
大学毕业生数量的剧增带来了大学生就业的恐慌,在疏导、分流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呼声中,大学生自主创业已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就业方式。创业教育注重有关内容的体验,通过这种体验使被教育者获得创业的感性认识,是创业教育成功开展的前提条件。因此,对于我们来说创业教育的开展,就是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有效地进行有关创业的体验,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教育对在校学生来讲,还应注重引导其转变就业观念。不仅要使学生将被动的就业观念转变为主动的创业观念,而且要鼓励学生将创业作为自己职业的选择,并将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兴趣特长相结合,创造出自己所期望的价值。同时,我国巨大的市场,无数等待开发的领域,蕴藏着无穷的机会,为毕业生进行创业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天地。但是,现在很多人仍认为创业是找不到工作的学生才去干的不体面的事。在与已创业的毕业生座谈时,当被问及“为什么要创业”时,绝大多数大学生表示,毕业往往就要面对的问题是:找不到工作或是短时间内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创业也是一种无奈之举。
这就要求高校在开展创业指导和教育工作中,要切实加强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日前,对我院大四157名在校大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已有就业去向或准备参加岗位招聘的82人,占52.2%;有创业意愿或想法的26人,占16.6%;考研或观等的40人,占25.5%;其他考虑的9人,占5.7%。在是否愿意接受创业课程指导一项中,有56%的学生填愿意。由此看来,高校应大力开设创业指导课程。其实对于所有的大学生来说,不管是创业,还是不创业,都应该接受创业教育。因为如今的任何工作,都是需要创造力的。而对于毕业后计划自己创业的大学生而言,这种培训更是必不可少的。
三、创业教育中要加强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从字面来看,创业能力是具备开创基业的本领。它是一种极强的把参与社会实践和创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的活动能力;是一种具有进取性的科学利用各种条件、善于捕捉机会并能全面把握国家政策和事物发展主要矛盾的综合协调分析能力。创业能力应包括:创业态度、创造性和革新能力、把握和创造机会的能力、对承担风险进行计算的能力;懂得一些基本的企业经营概念,如生产力、成本和自我创业的技能。
由于学校教学条件和学习时间的限制,要在大学期间成为一名企业家是不现实的;但接受高等教育所积累的知识和技能,却给成为一名企业家奠定了潜在的基础。因此,在对学生创业进行指导和教育工作中,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一定的创业能力。要求学生除了要掌握扎实、通用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外,还要了解企业经营管理的一般过程,了解金融、会计、市场营销等基本的专业知识。随着经济发展,行业日益细分,指导、教育每一个学生最好结合本专业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个或几个有发展空间的创业方向,重点积累专业知识和技能,以便真正创业时能够游刃有余。通过组织各项活动、竞赛等,使学生的技艺娴熟。特别是要通过专题社会实践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四、创业教育中要注重创业心理的指导
市场经济的大潮下,传统就业心理受到冲击的同时,大学生创业的宏观环境很不宽松。可以说,创业这条路是非常之艰难。因此,具有健康成熟的创业心理,保持奋发向上的心态,学会适应社会,对学生的创业成功起着重大作用。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创业需要的是有创新精神、素质优良、抗挫力强、宽专多能的复合性人才。而我们现在的学生阅历浅、经历少,独生子女居多,依赖性较强,普遍缺乏自主能力和开拓精神,心理承受能力、应变能力很差。在一份对毕业生创业调查中发现,不少人的创业理想与实际效果出现了反差。他们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希望和幻想,但对社会并不了解,对职业知之甚少,面对社会市场大潮和竞争压力,他们往往不知所措。因此,我们要对学生进行“自强自立、勇闯市场、艰苦奋斗、四海为家”的思想教育。要培养学生具有顽强的毅力,豁达的性格、健康的情感、健全的个性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使学生明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毕业生想轻而易举地找到满意的工作或创业成功都是不现实的,必须有良好的心态,有“好事多磨”的耐心,克服悲观心理,不等不靠不抱怨,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市场经济之中。应树立正确的创业观,正视社会,学会自我调节、自我激励,具有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的市场意识、创业意识、开拓意识和竞争能力、推销能力、合作能力,做好“不怕失业、不怕转行、不怕失败”的心理和能力准备,尽快适应新的职业环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勇于克服困难,经得起挫折、打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五、创业教育中应重视政策、法规教育和技巧培训
近年来,为支持大学生创业,国家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涉及融资、开业、税收、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等诸多方面。各地政府为了扶持当地大学生创业,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法规,而且更加细化,更贴近实际,营造了创业的宽松环境。例如,由高校毕业生创办的科技小企业,可享受注册、税收等一系列优惠政策;破除了一切部门限制和地区限制,毕业生可以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动;免除了创办企业的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并可提供小额贷款资助;在择业期限方面,不仅毕业前可以找,而且毕业后两年内仍可双向选择;在困难救助方面,毕业后可以登记失业,享受失业人员优惠政策,特别困难的还可以申请临时救助,可以得到比如生活救助、医疗救助、司法救助等方面的支持。可以说,现有政策涵盖了毕业生就业的各个方面,基本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政策框架体系。2008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11个部门《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指导意见》,在完善扶持政策、改善创业环境、针对创业者提高创业能力的要求、推动创业咨询服务工作的开展等诸多方面,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
因此,在创业教育工作中,学校要组织学生系统地学习领会相关的政策法规,并对创业的方式方法、途径与渠道进行指导和研讨,使学生对适合社会市场经济需求的可创业项目有所了解。通过“请进来、送出去”方式,聘请由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及政府工作人员共同组成的创业服务指导专兼职队伍,为拟创业者提供项目推介、方案设计、风险评估、开业指导、融资等“一条龙”创业服务;并积极动员和组织学生利用节假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特别是组织学生走入中小型企业或公司进行实践实习。让他们在工作实际中提高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同时,培训创业技巧,使他们能了解怎样获得和分析市场信息,怎样防止在市场经营中受骗上当,怎样把握商机,怎样推销自己,在创业中怎样对待竞争对手等,做到胸有成竹,沉着应战,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六、不容忽视的创业支持、服务工作
做好毕业生创业后的支持、服务工作,是提高毕业生创业效果的关键所在。创业后的支持服务是否到位,直接影响到他们创业后的工作自信心和积极性,对鼓励在校学生走创业之路和树立院校的社会形象有很大作用。对于高校而言,为学生创业提供的支持主要是技术支持与硬件支持。创业技术支持主要是为学生创业提供知识和技术的支撑与指导。我院建立的“机器人研究所”在这方面所起的作用就很明显。从创业硬件支持来看,宿迁科技创业园与我院实训中心的建设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环境。
自主创业“万事开头难”,要处理的事情面广量重,靠一个人的力量很难有效地处理各类情况。一个初期开办的公司,往往需要得到各方面的帮助才能发展。“天时、地利、人和”,创业者需要在社会环境中调动一切有利的因素。就学生创业者而言,他们比社会创业者欠缺的是广泛的科会关系,竞争中也常常处于不利地位。这就表明:能否组建优势互补创业团队和具有广泛有效的社会关系是自主创业能否成功的基础和保障。地方高校是当地知识密集、学科齐全、人才荟萃的组织,在组建创业团队和充分利用广泛的社会关系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参考文献:
[1]胡锦涛.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7-10-15.
[2]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08〕111号(2008年9月26日).
[3]2003—2007年教育行动振新计划.教育部,2004.
2.10.
[4]孙强.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5,(3).
[5]程新平.新形势下提高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就业能力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9月下).
[6]王新文主编.大学生全程就业指导.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7.
课题项目:2008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社会实践对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效用》之阶段性成果(编号:08SJD7100087)。
关键词: 大学生创业 指导 教育
高素质人才应具有独立生存的自信心、不断创新的进取心、广泛关怀的责任心;具有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对文化的整合能力、为理想而奋斗的实践能力。高校应该通过坚持知识能力素质的辩证统一,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等措施来促进大学生独立创业精神的培养。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高质量的就业。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大学毕业生就业社会化阶段。大学毕业生成为社会就业岗位竞争的主要组成部分。据教育部门通报,2010年中国内地有611万的应届毕业生走向就业市场,相对饱和的就业市场已难以承载这庞大的就业大军。
在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形势下,指导和教育大学生自主创业是时代潮流,大势所趋。高校当务之急是建立健全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体系,营造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在大学生中开展全程的创业教育,充分发挥创业教育在就业工作中助推器的作用,努力带动大学毕业生实现充分就业。
结合我院的工作实际,我现就如何做好大学生创业指导和教育工作谈几点意见。
一、创业教育要立足于职(专)业教育与就业指导工作
创业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观念,主要特点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通过各种教育手段,在教育过程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参与意识和实干精神,使学生掌握创业技能,以便能在社会生活中随机应变地进行创业活动。它不但体现出素质教育的内涵,而且突出了教育创新和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
这说明,创业虽然不是“空中楼阁”,但是也不等同于社会上的“做生意”。它需要创业者具备足够的专业理论知识,成为能把兴趣、爱好与自己所学专业及社会生活实际很好结合起来的“一门精,其它通”的“全才”。这一观点,我在与2007、2008届已创业的毕业生座谈时得到了证实,他们总的感受是:如论单纯“做生意”,我们是做不过社会上的“生意人”的,论经营管理经验,我们也比不过“老板们”。但是如果论知识素质、接受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老板们”都甘拜下风了。有的还感慨到:后悔在学校时没好好地多学些专业知识,现在感到知识不够用,真想“回炉重造”。
创业,是高质量的就业。脱离职(专)业教育和就业指导谈创业教育是不可行的,更是不可能的。创业指导与教育应贯穿于职(专)业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的始终。但是,在不同的学习时期,工作的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因而,我认为,各项工作应从学生一入学就开始,可以把学生的四年时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大一、大二年级):侧重于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通过讲座、参观、组织专业知识比赛等,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使学生明白各自专业特点,明确自己将来干什么,应具备哪些素质,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按未来职业的目标去塑造自己,并大力培养学生以后从事职业必须的敬业和进取精神。
第二阶段(大三年级):侧重于就业指导和创业意识培养。就业指导不能仅局限于就业途径、就业方式方法等方面指导,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清楚“就业凭竞争,上岗靠技能”。这是市场经济下实现就业或创业的客观规律。
第三阶段(大四年级):在全面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进行自主创业能力的培养教育。通过对毕业生就业思想、就业或创业意识摸底调查,学生稳定毕业前的情绪。
二、创业教育中要大力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
大学毕业生数量的剧增带来了大学生就业的恐慌,在疏导、分流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呼声中,大学生自主创业已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就业方式。创业教育注重有关内容的体验,通过这种体验使被教育者获得创业的感性认识,是创业教育成功开展的前提条件。因此,对于我们来说创业教育的开展,就是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有效地进行有关创业的体验,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教育对在校学生来讲,还应注重引导其转变就业观念。不仅要使学生将被动的就业观念转变为主动的创业观念,而且要鼓励学生将创业作为自己职业的选择,并将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兴趣特长相结合,创造出自己所期望的价值。同时,我国巨大的市场,无数等待开发的领域,蕴藏着无穷的机会,为毕业生进行创业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天地。但是,现在很多人仍认为创业是找不到工作的学生才去干的不体面的事。在与已创业的毕业生座谈时,当被问及“为什么要创业”时,绝大多数大学生表示,毕业往往就要面对的问题是:找不到工作或是短时间内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创业也是一种无奈之举。
这就要求高校在开展创业指导和教育工作中,要切实加强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日前,对我院大四157名在校大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已有就业去向或准备参加岗位招聘的82人,占52.2%;有创业意愿或想法的26人,占16.6%;考研或观等的40人,占25.5%;其他考虑的9人,占5.7%。在是否愿意接受创业课程指导一项中,有56%的学生填愿意。由此看来,高校应大力开设创业指导课程。其实对于所有的大学生来说,不管是创业,还是不创业,都应该接受创业教育。因为如今的任何工作,都是需要创造力的。而对于毕业后计划自己创业的大学生而言,这种培训更是必不可少的。
三、创业教育中要加强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从字面来看,创业能力是具备开创基业的本领。它是一种极强的把参与社会实践和创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的活动能力;是一种具有进取性的科学利用各种条件、善于捕捉机会并能全面把握国家政策和事物发展主要矛盾的综合协调分析能力。创业能力应包括:创业态度、创造性和革新能力、把握和创造机会的能力、对承担风险进行计算的能力;懂得一些基本的企业经营概念,如生产力、成本和自我创业的技能。
由于学校教学条件和学习时间的限制,要在大学期间成为一名企业家是不现实的;但接受高等教育所积累的知识和技能,却给成为一名企业家奠定了潜在的基础。因此,在对学生创业进行指导和教育工作中,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一定的创业能力。要求学生除了要掌握扎实、通用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外,还要了解企业经营管理的一般过程,了解金融、会计、市场营销等基本的专业知识。随着经济发展,行业日益细分,指导、教育每一个学生最好结合本专业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个或几个有发展空间的创业方向,重点积累专业知识和技能,以便真正创业时能够游刃有余。通过组织各项活动、竞赛等,使学生的技艺娴熟。特别是要通过专题社会实践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四、创业教育中要注重创业心理的指导
市场经济的大潮下,传统就业心理受到冲击的同时,大学生创业的宏观环境很不宽松。可以说,创业这条路是非常之艰难。因此,具有健康成熟的创业心理,保持奋发向上的心态,学会适应社会,对学生的创业成功起着重大作用。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创业需要的是有创新精神、素质优良、抗挫力强、宽专多能的复合性人才。而我们现在的学生阅历浅、经历少,独生子女居多,依赖性较强,普遍缺乏自主能力和开拓精神,心理承受能力、应变能力很差。在一份对毕业生创业调查中发现,不少人的创业理想与实际效果出现了反差。他们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希望和幻想,但对社会并不了解,对职业知之甚少,面对社会市场大潮和竞争压力,他们往往不知所措。因此,我们要对学生进行“自强自立、勇闯市场、艰苦奋斗、四海为家”的思想教育。要培养学生具有顽强的毅力,豁达的性格、健康的情感、健全的个性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使学生明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毕业生想轻而易举地找到满意的工作或创业成功都是不现实的,必须有良好的心态,有“好事多磨”的耐心,克服悲观心理,不等不靠不抱怨,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市场经济之中。应树立正确的创业观,正视社会,学会自我调节、自我激励,具有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的市场意识、创业意识、开拓意识和竞争能力、推销能力、合作能力,做好“不怕失业、不怕转行、不怕失败”的心理和能力准备,尽快适应新的职业环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勇于克服困难,经得起挫折、打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五、创业教育中应重视政策、法规教育和技巧培训
近年来,为支持大学生创业,国家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涉及融资、开业、税收、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等诸多方面。各地政府为了扶持当地大学生创业,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法规,而且更加细化,更贴近实际,营造了创业的宽松环境。例如,由高校毕业生创办的科技小企业,可享受注册、税收等一系列优惠政策;破除了一切部门限制和地区限制,毕业生可以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动;免除了创办企业的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并可提供小额贷款资助;在择业期限方面,不仅毕业前可以找,而且毕业后两年内仍可双向选择;在困难救助方面,毕业后可以登记失业,享受失业人员优惠政策,特别困难的还可以申请临时救助,可以得到比如生活救助、医疗救助、司法救助等方面的支持。可以说,现有政策涵盖了毕业生就业的各个方面,基本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政策框架体系。2008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11个部门《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指导意见》,在完善扶持政策、改善创业环境、针对创业者提高创业能力的要求、推动创业咨询服务工作的开展等诸多方面,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
因此,在创业教育工作中,学校要组织学生系统地学习领会相关的政策法规,并对创业的方式方法、途径与渠道进行指导和研讨,使学生对适合社会市场经济需求的可创业项目有所了解。通过“请进来、送出去”方式,聘请由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及政府工作人员共同组成的创业服务指导专兼职队伍,为拟创业者提供项目推介、方案设计、风险评估、开业指导、融资等“一条龙”创业服务;并积极动员和组织学生利用节假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特别是组织学生走入中小型企业或公司进行实践实习。让他们在工作实际中提高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同时,培训创业技巧,使他们能了解怎样获得和分析市场信息,怎样防止在市场经营中受骗上当,怎样把握商机,怎样推销自己,在创业中怎样对待竞争对手等,做到胸有成竹,沉着应战,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六、不容忽视的创业支持、服务工作
做好毕业生创业后的支持、服务工作,是提高毕业生创业效果的关键所在。创业后的支持服务是否到位,直接影响到他们创业后的工作自信心和积极性,对鼓励在校学生走创业之路和树立院校的社会形象有很大作用。对于高校而言,为学生创业提供的支持主要是技术支持与硬件支持。创业技术支持主要是为学生创业提供知识和技术的支撑与指导。我院建立的“机器人研究所”在这方面所起的作用就很明显。从创业硬件支持来看,宿迁科技创业园与我院实训中心的建设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环境。
自主创业“万事开头难”,要处理的事情面广量重,靠一个人的力量很难有效地处理各类情况。一个初期开办的公司,往往需要得到各方面的帮助才能发展。“天时、地利、人和”,创业者需要在社会环境中调动一切有利的因素。就学生创业者而言,他们比社会创业者欠缺的是广泛的科会关系,竞争中也常常处于不利地位。这就表明:能否组建优势互补创业团队和具有广泛有效的社会关系是自主创业能否成功的基础和保障。地方高校是当地知识密集、学科齐全、人才荟萃的组织,在组建创业团队和充分利用广泛的社会关系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参考文献:
[1]胡锦涛.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7-10-15.
[2]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08〕111号(2008年9月26日).
[3]2003—2007年教育行动振新计划.教育部,2004.
2.10.
[4]孙强.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5,(3).
[5]程新平.新形势下提高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就业能力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9月下).
[6]王新文主编.大学生全程就业指导.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7.
课题项目:2008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社会实践对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效用》之阶段性成果(编号:08SJD710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