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高校扩招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高校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和学生社团的发展面临着机遇与挑战。本文探讨了在新形势下在高校学生社团中加强团组织建设的意义和途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学生社团中加强团组织建设过程中值得注意和思考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高校 学生社团 团组织
【中图分类号】D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5-0-02
高校基层团组织是共青团实现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和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总体功能的基础,是高校的重要育人基地,它的地位和作用是团的任何一级组织不可替代的。但是在新时期里,随着社会上价值观多元化以及高校学分制的施行,高校基层团组织的传统工作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原有的组织体系和活动载体功能不断弱化。与此同时,校园内的学生社团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由于其以学生共同的兴趣和需求为纽带而自发组成,凸现了学生自主组织的特点和作用,总体而言, 社团组织的活动规模不断扩大,参与面、受众面不断加大, 影响和效果不断提升。但在学生社团发展过程中暴露出一些严重制约其健康发展的问题。按照团中央对于高校学生组织中“一体两翼”模式的部署,共青团组织引领着学生社团的发展,学生社团是对作为主体的共青团组织的补充,在新形势下,积极探讨引领和补充的新模式意义就显得非常重要。
1 在高校学生社团中加强团组织建设的重要意义
1.1 在高校学生社团中加强团组织建设,能使高校共青团工作不断适应新时期的工作要求
随着高校弹性学分制的实行,尤其是对学生实行社会化管理模式,使共青团的工作对象愈发松散,使共青团的工作面临三大难题:团的改革创新难以满足形势快速发展的需要,团组织凝聚力和号召力下降;团员意识淡漠,团员先进性难以体现;班级团组织概念淡化,团的原有工作体系被打破,需要重新整合团的资源。对于目前高校共青团工作模式而言,学生日常生活学习所依附的班级将变得越来越松散,原来依附于班级建构的共青团组织将变得无从维系。共青团组织作为党的助手、作为团结先进青年的组织,肩负引导青年大学生,保证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重任。因此,共青团组织必须与时俱进,延伸工作平台,更好的服务青年。
1.2 在高校学生社团中加强团组织建设,能扩大思想政治工作覆盖面,引领全体青年学生健康成才
大众化教育导致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文化需求和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为高校学生社团的大量涌现培育了环境,但也对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在2008年8月团中央书记陆昊同志在全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中,谈到团组织建设需注意把握几个重要的原则时强调,要敢于打破团建行政区域,勇于探索联合建团方式,不怕双重或多重覆盖。本着占领学生社团这一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阵地,扩大思想政治工作覆盖面的原则,通过加强学生社团团组织建设,指导帮助学生社团把政治思想教育放在重要位置,根据社团的不同特点,分层次有重点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充分发挥社团团组织的引导、教育、管理作用,扩大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力。
1.3 在高校学生社团中加强团组织建设,能有效监督和规范社团的发展
学生社团把具有共同理想和情趣的个体集合到一起,在相对松散和自由的管理模式中,寻求和实现个人价值,探讨和闯荡成才路径,体验和理解社会观念。同时,学生社团又极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良好校园风尚的形成,得到教育工作者和社会的肯定与扶持。所以,学生社团有着巨大的生命潜力和宽舒的发展环境。但是,学生社团的松散性、随意性和非正式群体性和思想的多元性都将约束社团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在社团中加强团组织建设既有助于保障社团的健康发展,使社团活动更加富有生命力和社会影响,使得社团建设可持续发展,同时,又有助于青年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1.4 在高校学生社团中加强团组织建设,能有效整合多方资源,打造品牌社团活动,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目前高校社团活动已在一定程度上会成为青年学生群体生活的主要形式,也是青年学生主展示特长的主要平台。从某种程度上说学生社团是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一个学校的学生社团是否发挥作用,社团活动是否丰富,社团刊物是否活跃,是该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标志之一。目前,许多学生社团一方面由于需要依靠社会援助来维持生存和开展活动,很多社团活动已经进入居民社区,另一方面一些社团的生命力需要社会不同领域来激活,而与社会广泛接触。学生社团活动进入社会不同领域除了增加青年学生的社会经验之外,也自然而然地也把社会俚俗文化,庸俗价值观甚至偏颇的政治感觉或思维方式带进了校园,容易使年轻幼稚的青年学生的思想受到侵蚀,使校园文化有日趋商业化、世俗化、边缘化,使校园文化越来越偏离学校主流文化建设的方向。在学生社团中建立共青团组织,可以通过组织的指导、鉴别,有效地防止社团及学生个体在思想意识形态上发生的偏颇,使学生社团健康发展。通过举办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1.5 在高校学生社团中加强团组织建设,为学生党建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高校学生社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活跃着一大批优秀的团员青年,他们大都是有一定兴趣、爱好或特长的同学,他们有着很强的实践能力、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在社团建立共青团组织,有助于及时地发现,并向党组织推荐一批优秀的入党积极分子,一方面拓展了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途径,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了学生社团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建立了思想政治工作进社团的新机制,增加了党组织对学生社团的领导,牢固确立了学生党建工作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体现了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使得学生社团成了党和团的又一个联系纽带。
2 在高校学生社团中加强团组织建设的建议
2.1 在学生社团普遍建立团支部,实现团组织对团员的多重覆盖
在学生社团建立团支部其目的在于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到社团活动中去,延伸共青团的手臂,扩大共青团组织的覆盖面,这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团员的思想政治修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增强团组织的吸引力和亲和力。传统的班级团支部是静态的团支部,其优点是稳定性强。在学生社团建立的团支部是动态的团支部,一个社团为一个团支部,社团联合会设团总支,社团内会长兼任团支书对其成员进行指导和管理,社团内团员同时隶属于班级团支部与其所属的社团团支部,团费交到班级团支部,学生社团一般情况下不收取其成员的团费。学生社团团支部的主要职能包括:一思想教育职能;二实践育人职能;三创新和服务社会的职能;四监督规范职能。
2.2 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优势,实现社团活动精品化,扩大团组织的影响力
通过加强学生社团团建,把学生社团建设纳入团组织的资源体系,除对学生社团发展提供资金、场所、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外,推动精品社团活动。通过团组织生活等形式渗透到传统的班级团组织,也让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社团活动中。实际上,相对于班级团支部而言,社团团支部更容易开展灵活、丰富、新颖的共青团主题活动。校团委,充分利用社团当中团员的工作积极性,开辟多种行之有效的实践渠道,使社团团支部的活动开展得更扎实、更活泼、更有效。结合社团特色,通过与学校各级团组织的沟通合作,形成共建机制,鼓励社团支部参与学校精品团日活动和“活力在基层”主题团日活动的评选,,扩大团建工作的参与面与影响力。
2.3 把学生社团干部纳入团干的培训和考评体系,全面提高社团干部的综合素质
学生社团干部的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社团的建设和发展,他们的思想道德、能力素质对社团的发展非常重要。目前学校有定期以团校、培训班为载体组织团学干部进行理论学习的培训体系,那么共青团组织应该将学生社团干部纳入团学干部的培训体系,通过对他们的培训,提高社团干部的素质和能力,让他们做一名合格的学生干部。另外,在每年学生的学生干部考评中,也要重视社团干部的考评,虽然在制度和要求方面可以区别于其他团干的考评,但在考评过程要与其他的团学干部一视同仁,不能走过场,另外应该让他们享受与其他的团学干部同等的待遇。
2.4 建立和完善社团团组织管理制度和考核机制,增强团组织对社团的吸引力
首先,要建立科学的奖惩机制,社团团支部也同班级团支部一样,享有“五四”评优的权利,学生享有推优入党的权利,这样培养社团团员的归属感和光荣感;其次,建立有效考核机制,校团委要指派专职团干加强对社团团组织的引导和管理,协助社团负责人把团内各种管理考核机制延伸到社团,使社团团支部的创建活动政策到位,措施得力。但也要注意到学生社团是大学生自愿自发组成的一种学生群体,它们有自己的组织目标与价值理念,组织类型具有多样性,有的组织比较正规严密,有的比较松散,活动方式与时间都有一定的自由度,虽然在社团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有其必要性,但对社团的具体事务不宜参与太多,主要是从政治方向上把握和引导。
3 在高校学生社团中加强团组织建设有待深入探讨的问题
3.1 妥善处理班级团组织与社团团组织的关系问题
基于以班级为单位的高校共青团传统活动阵地概念的逐渐淡化和学生社团团建的不断加强,团员年度团籍注册、“三会一课” (团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团民主生活会和团课)/团员教育评议活动等共青团工作如何实现传统班的团组织与新兴的学生社团团组织的有机衔接。
3.2 在学生社团中有效开展团组织的工作目标管理、工作定期检查和活动考核等问题
从长远来看,学生社团团组织完全推广以后, 学生社团干部和学生社团团干部如何做到各司其职?或者由于团组织对学生社团的全面覆盖,社团团组织与社团内部管理机构在功能上能否重合?如果能,两套组织机构是否可以合二为一,搞“一套机构, 两块牌子”。如果不能,两套机构各自应该发挥什么样的功能?社团型团组织与传统团组织的功能相比,存在哪些差异?
3.3 在学生社团中组建学生党支部的问题
在学生社团团支部中,如果有3名以上学生党员,能否组建学生党支部?若组建学生党支部,如何平衡学生社团的松散性和党组织的严谨性,能否发挥党组织的表率作用和如何发挥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在学生社团中建立党支部,能否得到同学们的认同、接纳和支持,社团党团组织的合理性的根基在哪里?上述问题都有待于在今后的团建工作实践中去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 谭铁军,杨建超.学生社团是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的着力点[J].中国科技信息,2006(1).
[2] 闻羽.高校社团对基层团组织的功能替代[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3] 吴笑兵.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与发展的新思路[J].山东省团校学报,2007(4).
[4] 邵栀兰.高校学生社团运作情况调查报告[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3).
【关键词】高校 学生社团 团组织
【中图分类号】D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5-0-02
高校基层团组织是共青团实现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和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总体功能的基础,是高校的重要育人基地,它的地位和作用是团的任何一级组织不可替代的。但是在新时期里,随着社会上价值观多元化以及高校学分制的施行,高校基层团组织的传统工作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原有的组织体系和活动载体功能不断弱化。与此同时,校园内的学生社团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由于其以学生共同的兴趣和需求为纽带而自发组成,凸现了学生自主组织的特点和作用,总体而言, 社团组织的活动规模不断扩大,参与面、受众面不断加大, 影响和效果不断提升。但在学生社团发展过程中暴露出一些严重制约其健康发展的问题。按照团中央对于高校学生组织中“一体两翼”模式的部署,共青团组织引领着学生社团的发展,学生社团是对作为主体的共青团组织的补充,在新形势下,积极探讨引领和补充的新模式意义就显得非常重要。
1 在高校学生社团中加强团组织建设的重要意义
1.1 在高校学生社团中加强团组织建设,能使高校共青团工作不断适应新时期的工作要求
随着高校弹性学分制的实行,尤其是对学生实行社会化管理模式,使共青团的工作对象愈发松散,使共青团的工作面临三大难题:团的改革创新难以满足形势快速发展的需要,团组织凝聚力和号召力下降;团员意识淡漠,团员先进性难以体现;班级团组织概念淡化,团的原有工作体系被打破,需要重新整合团的资源。对于目前高校共青团工作模式而言,学生日常生活学习所依附的班级将变得越来越松散,原来依附于班级建构的共青团组织将变得无从维系。共青团组织作为党的助手、作为团结先进青年的组织,肩负引导青年大学生,保证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重任。因此,共青团组织必须与时俱进,延伸工作平台,更好的服务青年。
1.2 在高校学生社团中加强团组织建设,能扩大思想政治工作覆盖面,引领全体青年学生健康成才
大众化教育导致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文化需求和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为高校学生社团的大量涌现培育了环境,但也对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在2008年8月团中央书记陆昊同志在全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中,谈到团组织建设需注意把握几个重要的原则时强调,要敢于打破团建行政区域,勇于探索联合建团方式,不怕双重或多重覆盖。本着占领学生社团这一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阵地,扩大思想政治工作覆盖面的原则,通过加强学生社团团组织建设,指导帮助学生社团把政治思想教育放在重要位置,根据社团的不同特点,分层次有重点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充分发挥社团团组织的引导、教育、管理作用,扩大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力。
1.3 在高校学生社团中加强团组织建设,能有效监督和规范社团的发展
学生社团把具有共同理想和情趣的个体集合到一起,在相对松散和自由的管理模式中,寻求和实现个人价值,探讨和闯荡成才路径,体验和理解社会观念。同时,学生社团又极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良好校园风尚的形成,得到教育工作者和社会的肯定与扶持。所以,学生社团有着巨大的生命潜力和宽舒的发展环境。但是,学生社团的松散性、随意性和非正式群体性和思想的多元性都将约束社团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在社团中加强团组织建设既有助于保障社团的健康发展,使社团活动更加富有生命力和社会影响,使得社团建设可持续发展,同时,又有助于青年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1.4 在高校学生社团中加强团组织建设,能有效整合多方资源,打造品牌社团活动,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目前高校社团活动已在一定程度上会成为青年学生群体生活的主要形式,也是青年学生主展示特长的主要平台。从某种程度上说学生社团是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一个学校的学生社团是否发挥作用,社团活动是否丰富,社团刊物是否活跃,是该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标志之一。目前,许多学生社团一方面由于需要依靠社会援助来维持生存和开展活动,很多社团活动已经进入居民社区,另一方面一些社团的生命力需要社会不同领域来激活,而与社会广泛接触。学生社团活动进入社会不同领域除了增加青年学生的社会经验之外,也自然而然地也把社会俚俗文化,庸俗价值观甚至偏颇的政治感觉或思维方式带进了校园,容易使年轻幼稚的青年学生的思想受到侵蚀,使校园文化有日趋商业化、世俗化、边缘化,使校园文化越来越偏离学校主流文化建设的方向。在学生社团中建立共青团组织,可以通过组织的指导、鉴别,有效地防止社团及学生个体在思想意识形态上发生的偏颇,使学生社团健康发展。通过举办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1.5 在高校学生社团中加强团组织建设,为学生党建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高校学生社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活跃着一大批优秀的团员青年,他们大都是有一定兴趣、爱好或特长的同学,他们有着很强的实践能力、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在社团建立共青团组织,有助于及时地发现,并向党组织推荐一批优秀的入党积极分子,一方面拓展了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途径,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了学生社团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建立了思想政治工作进社团的新机制,增加了党组织对学生社团的领导,牢固确立了学生党建工作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体现了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使得学生社团成了党和团的又一个联系纽带。
2 在高校学生社团中加强团组织建设的建议
2.1 在学生社团普遍建立团支部,实现团组织对团员的多重覆盖
在学生社团建立团支部其目的在于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到社团活动中去,延伸共青团的手臂,扩大共青团组织的覆盖面,这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团员的思想政治修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增强团组织的吸引力和亲和力。传统的班级团支部是静态的团支部,其优点是稳定性强。在学生社团建立的团支部是动态的团支部,一个社团为一个团支部,社团联合会设团总支,社团内会长兼任团支书对其成员进行指导和管理,社团内团员同时隶属于班级团支部与其所属的社团团支部,团费交到班级团支部,学生社团一般情况下不收取其成员的团费。学生社团团支部的主要职能包括:一思想教育职能;二实践育人职能;三创新和服务社会的职能;四监督规范职能。
2.2 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优势,实现社团活动精品化,扩大团组织的影响力
通过加强学生社团团建,把学生社团建设纳入团组织的资源体系,除对学生社团发展提供资金、场所、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外,推动精品社团活动。通过团组织生活等形式渗透到传统的班级团组织,也让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社团活动中。实际上,相对于班级团支部而言,社团团支部更容易开展灵活、丰富、新颖的共青团主题活动。校团委,充分利用社团当中团员的工作积极性,开辟多种行之有效的实践渠道,使社团团支部的活动开展得更扎实、更活泼、更有效。结合社团特色,通过与学校各级团组织的沟通合作,形成共建机制,鼓励社团支部参与学校精品团日活动和“活力在基层”主题团日活动的评选,,扩大团建工作的参与面与影响力。
2.3 把学生社团干部纳入团干的培训和考评体系,全面提高社团干部的综合素质
学生社团干部的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社团的建设和发展,他们的思想道德、能力素质对社团的发展非常重要。目前学校有定期以团校、培训班为载体组织团学干部进行理论学习的培训体系,那么共青团组织应该将学生社团干部纳入团学干部的培训体系,通过对他们的培训,提高社团干部的素质和能力,让他们做一名合格的学生干部。另外,在每年学生的学生干部考评中,也要重视社团干部的考评,虽然在制度和要求方面可以区别于其他团干的考评,但在考评过程要与其他的团学干部一视同仁,不能走过场,另外应该让他们享受与其他的团学干部同等的待遇。
2.4 建立和完善社团团组织管理制度和考核机制,增强团组织对社团的吸引力
首先,要建立科学的奖惩机制,社团团支部也同班级团支部一样,享有“五四”评优的权利,学生享有推优入党的权利,这样培养社团团员的归属感和光荣感;其次,建立有效考核机制,校团委要指派专职团干加强对社团团组织的引导和管理,协助社团负责人把团内各种管理考核机制延伸到社团,使社团团支部的创建活动政策到位,措施得力。但也要注意到学生社团是大学生自愿自发组成的一种学生群体,它们有自己的组织目标与价值理念,组织类型具有多样性,有的组织比较正规严密,有的比较松散,活动方式与时间都有一定的自由度,虽然在社团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有其必要性,但对社团的具体事务不宜参与太多,主要是从政治方向上把握和引导。
3 在高校学生社团中加强团组织建设有待深入探讨的问题
3.1 妥善处理班级团组织与社团团组织的关系问题
基于以班级为单位的高校共青团传统活动阵地概念的逐渐淡化和学生社团团建的不断加强,团员年度团籍注册、“三会一课” (团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团民主生活会和团课)/团员教育评议活动等共青团工作如何实现传统班的团组织与新兴的学生社团团组织的有机衔接。
3.2 在学生社团中有效开展团组织的工作目标管理、工作定期检查和活动考核等问题
从长远来看,学生社团团组织完全推广以后, 学生社团干部和学生社团团干部如何做到各司其职?或者由于团组织对学生社团的全面覆盖,社团团组织与社团内部管理机构在功能上能否重合?如果能,两套组织机构是否可以合二为一,搞“一套机构, 两块牌子”。如果不能,两套机构各自应该发挥什么样的功能?社团型团组织与传统团组织的功能相比,存在哪些差异?
3.3 在学生社团中组建学生党支部的问题
在学生社团团支部中,如果有3名以上学生党员,能否组建学生党支部?若组建学生党支部,如何平衡学生社团的松散性和党组织的严谨性,能否发挥党组织的表率作用和如何发挥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在学生社团中建立党支部,能否得到同学们的认同、接纳和支持,社团党团组织的合理性的根基在哪里?上述问题都有待于在今后的团建工作实践中去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 谭铁军,杨建超.学生社团是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的着力点[J].中国科技信息,2006(1).
[2] 闻羽.高校社团对基层团组织的功能替代[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3] 吴笑兵.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与发展的新思路[J].山东省团校学报,2007(4).
[4] 邵栀兰.高校学生社团运作情况调查报告[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