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小学生写作兴趣

来源 :实践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api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堂作文课,能否激发学生写作文的欲望,这与语文教师的引导有直接关系。题目一出,不导则写,对多数学生来说,则是苦差事。因此,导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不可等闲视之。教学中要想真正落实作文要求,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教会学生选择,吸收素材
  所谓“导”,就是启发引导学生认识生活,分析生活,表现生活。“导”就是要解决“写什么”、“怎样写”的问题。从学生的作文实际来看,作文难写的症结就在于不知写什么,所以必须借助教师的疏导,使之文思涌来。文思喷涌的关键是挖掘题材。题材是文章的生命,好题材如山珍海味能馋人。题材过淡,似白菜萝卜,即使巧妇也难成佳肴。因此,如何选材是导的关键。
  1.持续实践体验
  学生自己看到、听到、想到的内容丰富了,亲身经历的事情多了,并掌握良好的积累方法,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作文的素材也就多了起来。然而,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除帮助学生获得足够的素材外,更应教学生主动选择和分析有用的素材并养成习惯,而实现这一目标最有效的途径是持续的实践体验。教师可根据生活实际组织学生持续某项力所能及的劳动、公益劳动、自我服务劳动或饲养、手工艺劳动,这些劳动可以学生个体活动为主体,也可以小组形式出现,教师从旁坚持要求、督促鼓励,并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坚持实践过程中的喜、怒、哀、乐之情。如“帮妈妈拆毛线”、“改造旧衣服”等活动让学生在一针一线中体会父母的辛劳;“做个好邻居”等让学生体味生活之道。教师还可指导学生确定一个事物(人、动植物或景物)目标进行定向观察,让学生在连续一段时间内有意观察来发现其具体表现及显著特点,从而引导学生的认识向纵深发展。如在“垂柳”内容的训练中,我让学生根据春天的特点,观察柳叶从刚长出来到柳叶变长的形状特点和颜色的变化。学生通过自己的持续观察,获取到了许多别人未能发现且富有特点的材料。
  2.以阅读为本
  阅读是“吸收”最主要的方式之一。作文所需要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阅读。“阅读,架起了由模仿到创作的桥梁。”教师借助课本,通过典型课文或片断讲解,不仅是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的真实性以及表达的准确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
  二、作文指导由“扶”到“放”
  有了生活素材,还必须引导学生深化对素材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在其中的指导与其他语文训练一样要经历一段由“扶”到“放”的过程,并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1.问题导向明确
  由于小学生思考问题的逻辑性较差,虽然有时他们经过持续观察后占有的材料十分丰富,且富有生活气息和儿童情趣,但是在他们的头脑里,这些材料是零乱的、分散的,没有大小轻重之分,尤其处于作文起步阶段的小学生,他们不会根据中心思想选取相关的材料进行分析、比较,所以大多数学生写起来思前不想后,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这就难免出现辞不达意、详略不当的毛病。因此,教师有必要采用“问题”导向使目标明确。如在中年级观察一处景物的作文训练中,我组织了学生在学校中重点观察了“大花坛”,要求带着以下问题进行观察:“大花坛”在学校什么地方?花坛里有什么?最显眼的是哪一处?参观后你的感受如何?这些问题是学生进行“看”的目标,目标的明确避免了学生观察的随意性、盲目性,使学生能按照一定的重点和顺序,有意识地在观察中寻找答案,边观察边思考,直到问题弄清为止。
  2.示范结合实际
  示范学习指导在作文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结合学生实际进行一定的示范指导,方能使学生较快地领会取材的思路、写作的方法,并有助于其过渡到半独立和独立的主动习作实践。如在课堂中设计生动的情境让学生练说、练写,并结合学生实践情况进行集体讨论;通过课文及课外读物的阅读,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积累材料、准备表述的,并进行仿写训练;经常有计划地参观、访问;组织班队会等活动后及时练写;指导学生写好生活日记等方法。
  3.练笔循序渐进
  在练笔过程中,教师在学生审题、选材、表达诸方面应进行周全的考虑,分步让学生深入体会。如在一次关于“爸爸”的作文训练中,我采用了多步选择的方法。第一步:在生活日记中寻找关于爸爸的事例。第二步:采用以说为主的形式,让学生说出各自爸爸特点的词语,有些词语不太准确,但经过老师筛选后,让学生选择一个最准确的。第三步:选择能反映爸爸特点的事例。第四步:学生练笔,选出一篇代表性习作评点。第五步:讲解“下水文”,学生将自己习作选择性修改。
  总之作文教学要取得一定成效,教师必须做到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让学生变被动学写为主动学写,逐步使他们乐于写作。
  三、注重作文的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子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记得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平时作文很差的学生在文章中准确地用了一个表示时间过得很快的词“刹那间”,于是我在批语中这样写道:今后能多看点书,认真作好记录,老师相信你的作文会更上一层楼!这样做,能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上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才能于学生有所裨益.
  (作者单位:长春市第二实验小学净月分校)
  责编/齐鲁青
其他文献
高尔基曾说过:“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托尔斯泰说:“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颜真卿的诗句里有“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赵树理写到“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  通过阅读书籍,学生便进入了一扇扇文学的窗口,文化的窗口、文明的窗口。他们与大师对话,与书本为友,与伟人交流,久而久之,人类的思想精华便积淀成了学生的精神底蕴。更重要的是,
期刊
音乐教育是面向所有学生敞开大门、陶冶学生性情、滋养学生心灵的一副良药。正如美国著名作曲家、教育家赫伯特、齐佩尔博士所说:“学习音乐不仅是为了艺术、为了娱乐,更是为了训练头脑,发展身心的培养,在这方面,音乐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在小学阶段音乐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创作能力,更好地学习音乐技能,提高音乐素质,是当前音乐教育中体现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因此,在教学中我大胆地将学生心目中
期刊
读完作家王旭东写的《成长的疼痛》这本书我感到无比的震惊与感动。我为书中主人公感到深深的刺痛。《成长的疼痛》是一部反映中小学生生活的长篇小说,主人公刘亮坎坷不幸的成长经历,深深地揭示了当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存在的弊端和问题。在深深地被这本书感染的同时也引发了我对教育的一点点思考。  “爱”之心似冬日里的暖阳  品读这本书,我深刻认识到教师与学生构成了教育的主体,教师是施教者,学生是受教者,两者并不是
期刊
最近,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汉字听写大会》节目掀起了一股收视热潮。节目形式单纯、质朴,主持人读出字音,说出词义,选手根据读音和词义写出汉字。该节目之所以受到如此关注,一方面是因为节目的内容引人入胜;另一方面,也显露出了当前国人对“汉字书写能力”状况的隐忧。  随着电脑、手机的普遍应用,国人电子版排文、电子版写信、手机短信成为时下免于手写的文字“输出式”。无论是专做文字工作的新闻、出版行业的记者、编辑,
期刊
新课程背景下的英语课堂教学,如何才叫“有效”,历来是见仁见智。常言道“教无定法”,但我认为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关键是如何调控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要把握这一技巧,教师必须掌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精心组织,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一)创设有效教学情境  在英语教学中要想达到预设的教学效果,还得创设逼真的教学情境,尤其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来模拟生活情景,通过录像、动画
期刊
一、课堂教学改革提出背景  现在的社会现状不容我们忽视: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希望越来越高;对学校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教育的期待越来越高。更多家长希望孩子能够接受高等教育。有研究发现,现在的九成家长早就对孩子的教育程度有期待,八成家长希望孩子受高等教育;五成希望孩子拿到大专文凭,近四分之一的家长希望孩子拿到研究生文凭。那么作为基础教育的初中,家长最看重的就是教育教学质量。我们都知道,质量是学校的生命之线
期刊
学生是一种特殊的课程资源,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生活经历,乃至对事物的不同体验,都决定了学生是一种亟待开发的动态的课程资源。盘活学生资源,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也是盘活课堂的关键。语文教师要想真正地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就不仅要认真研究教材,更要投入较多的精力去研究学生,要充分开发并有效利用学生资源,使之服务于教学。  一、再现生活,激活体验  语文教材来源于生活,教材中
期刊
(一)形成和发展聋哑学生的语言是矫正和补偿他们心里缺陷的重要途径。耳聋学生由于听觉障碍和缺乏语言,所以感知过程很不完善,语言逻辑思维无法得到发展,直观形象思维的发展也受到影响。由于这些缺陷,导致他们缺少一个正常的社会成员所必须掌握的起码的知识和技能,这又影响到他们个性心理特点的发展,形成了一些不同于正常儿童的性格、情感和意志等方面的特点。要克服上述缺陷,必须从根本上做起——培养聋哑学生掌握语言的能
期刊
教学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最重要环节之一,它是指以现代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师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合理组合和安排各种教学要素而制定实施方案的系统的计划过程。教学设计是对课程的二次开发,是一个指导性的动态方案。评价教学是否有效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学生是否取得了预期的、应有的进步和发展。我们认为优质的课堂教学必须是“教得有
期刊
尚崇华同志现任长春市第四十五中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1977年毕业于长春师范学院,1979年参加教育工作,历任朝阳区进修学校幼教部主任,进修学校党支部副书记,朝阳实验中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  尚校长在三十多年的教育生涯中,始终以陶行知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句名言为座右铭,敬业爱岗,执著追求,为党的教育事业,迈出了一串串坚实的脚步,抒写了一首首壮丽的诗篇,不断开创基础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