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核心素养;小学高年级;自我管理能力;成长记录袋;家校合作
【中图分类号】 G6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21—0047—01
一、学生集体制定班级制度,唤醒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
俗话说“没规矩不成方圆。”要想形成良好的班集体,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班级制度,班規班约在班集体建设发展中尤为重要。因此,作为班主任应当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鼓励指导他们紧紧围绕《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根据学校的规章制度,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人人为班规班约制定建言,最后充分吸纳每个同学的意见,制定出具有本班特色,涵盖学生学习、生活等方面,操作性强的制度,包括早操纪律、自习纪律、上课纪律、考勤制度、卫生制度、德育积分办法等方方面面。这样的班级制度是大家制定的,不是班主任或者少数班干部制定的,必然能够获得学生的心理认同,学生自然会自觉地去执行、维护和遵守,如此一来,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一定会充分唤醒。
二、全体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实现学生由被管理到管理再到自我管理的飞跃
班主任不能“一言堂”,应该让全体学生尝试参与集体管理。在班级建立初期,首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尽可能将具有音乐、体育、美术、书法等特长的学生平均分配到每个小组中;其次,学生共同推选出一名组织协调能力强的常务班长,由他设置班级管理所需的岗位,明确各个岗位应当履行的义务和责任,并将岗位交给班级第一个小组,然后由小组内部的成员自己分配工作;最后,每个小组可以实行班长竞选,由竞选出的班长全权负责建立班委会,并将班委会每个人的职务在班会上公布给所有同学,接受监督。每个小组作为新一届的班委会,在常务班长的提示协助下、在班主任的支持指导下,负责做好两个周的所有班级工作,依次轮流执行。在整个过程中,班主任要因材施教,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包括那些后进生,也要扬长避短,让其担任恰当的角色,使其得到锻炼与提升。在人人都有平等的管理和被管理的机会下,全体学生必然能够实行角色的自然转换,必定会朝着“自我管理”的道路上发展,一个团结向上的班集体一定会形成。
三、设立“值日班长”,激发学生的自我管理潜能
在原有的班委会成员及其职责分工不变的前提下,设立一个“值日班长”,所有学生可以按座位顺序或者学号顺序轮流担任,轮到了谁,谁就负责整天的班级所有事务,包括监督执行集体当天的学习、卫生、安全、纪律等各项常规管理工作,用心发现和解决班级的违纪违规事件,专心安排组织好班级的主题活动,及时发现、记录、宣传班级中涌现出的好人好事,能自己完成的自己独立完成,完成不了的同班干部商量完成,或者请示班主任协助完成。设立“值日班长”,让学生在履行“班长”职责的过程中,体验到主人翁的责任感,意识到只有自我约束、以身作则,才有资格管理别人,才能让其他同学信服。学生自我管理潜能得到了激发,自立和自律能力也得到加强。“值日班长”和班委会相互配合、分工合作,通过协助监督保障班级工作做得更好。
四、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水平
成长记录袋记录学生每个时期的成长过程,内容可包括个人基本情况、计划、努力、活动、亮点、设想、成绩、老师的评价、家长的评价等内容,学生坚持客观真实原则,自己填写,自己保管,能够根据自身的发展成长,随时对记录袋中的资料进行修正、充实。要求每周把自己的记录情况向所在小组进行展示,定期组织评选、交流、展示,可以在小组内进行分散式展示,或在班级中进行集中展示,或在家长会上进行统一展示。通过成长记录袋的记录、评价、激励、鞭策,帮助学生不断对自己的学习、生活进行反思和评价,对自己的发展负责,逐渐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自我约束、自我调控能力,提升他们的组织纪律性,促进了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不断进步。
五、学校与家庭携手,巩固学生的自我管理成果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育力量是最直接、最亲切、最可信赖的。学校培养的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如果缺乏家庭的有效指导和巩固,往往就会付诸东流。因此,学校应该通过问卷调查、班主任信箱等方式,多方面了解学生在家自我管理的情况和能力,收集学生自我管理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整理分类,采取有效方式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并切实加以解决。在此过程中,使家长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性,扭转家长一味强调学习而忽略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落后观念;还应适时地指导家长如何延续学校教育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家庭教育,保证孩子学习环境与学习过程的连贯性,家校相互配合补充,逐渐实现学校与家庭教育目标趋同,确保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稳健提升,巩固学生的自我管理成果。
编辑:蔡扬宗
【中图分类号】 G6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21—0047—01
一、学生集体制定班级制度,唤醒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
俗话说“没规矩不成方圆。”要想形成良好的班集体,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班级制度,班規班约在班集体建设发展中尤为重要。因此,作为班主任应当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鼓励指导他们紧紧围绕《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根据学校的规章制度,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人人为班规班约制定建言,最后充分吸纳每个同学的意见,制定出具有本班特色,涵盖学生学习、生活等方面,操作性强的制度,包括早操纪律、自习纪律、上课纪律、考勤制度、卫生制度、德育积分办法等方方面面。这样的班级制度是大家制定的,不是班主任或者少数班干部制定的,必然能够获得学生的心理认同,学生自然会自觉地去执行、维护和遵守,如此一来,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一定会充分唤醒。
二、全体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实现学生由被管理到管理再到自我管理的飞跃
班主任不能“一言堂”,应该让全体学生尝试参与集体管理。在班级建立初期,首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尽可能将具有音乐、体育、美术、书法等特长的学生平均分配到每个小组中;其次,学生共同推选出一名组织协调能力强的常务班长,由他设置班级管理所需的岗位,明确各个岗位应当履行的义务和责任,并将岗位交给班级第一个小组,然后由小组内部的成员自己分配工作;最后,每个小组可以实行班长竞选,由竞选出的班长全权负责建立班委会,并将班委会每个人的职务在班会上公布给所有同学,接受监督。每个小组作为新一届的班委会,在常务班长的提示协助下、在班主任的支持指导下,负责做好两个周的所有班级工作,依次轮流执行。在整个过程中,班主任要因材施教,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包括那些后进生,也要扬长避短,让其担任恰当的角色,使其得到锻炼与提升。在人人都有平等的管理和被管理的机会下,全体学生必然能够实行角色的自然转换,必定会朝着“自我管理”的道路上发展,一个团结向上的班集体一定会形成。
三、设立“值日班长”,激发学生的自我管理潜能
在原有的班委会成员及其职责分工不变的前提下,设立一个“值日班长”,所有学生可以按座位顺序或者学号顺序轮流担任,轮到了谁,谁就负责整天的班级所有事务,包括监督执行集体当天的学习、卫生、安全、纪律等各项常规管理工作,用心发现和解决班级的违纪违规事件,专心安排组织好班级的主题活动,及时发现、记录、宣传班级中涌现出的好人好事,能自己完成的自己独立完成,完成不了的同班干部商量完成,或者请示班主任协助完成。设立“值日班长”,让学生在履行“班长”职责的过程中,体验到主人翁的责任感,意识到只有自我约束、以身作则,才有资格管理别人,才能让其他同学信服。学生自我管理潜能得到了激发,自立和自律能力也得到加强。“值日班长”和班委会相互配合、分工合作,通过协助监督保障班级工作做得更好。
四、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水平
成长记录袋记录学生每个时期的成长过程,内容可包括个人基本情况、计划、努力、活动、亮点、设想、成绩、老师的评价、家长的评价等内容,学生坚持客观真实原则,自己填写,自己保管,能够根据自身的发展成长,随时对记录袋中的资料进行修正、充实。要求每周把自己的记录情况向所在小组进行展示,定期组织评选、交流、展示,可以在小组内进行分散式展示,或在班级中进行集中展示,或在家长会上进行统一展示。通过成长记录袋的记录、评价、激励、鞭策,帮助学生不断对自己的学习、生活进行反思和评价,对自己的发展负责,逐渐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自我约束、自我调控能力,提升他们的组织纪律性,促进了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不断进步。
五、学校与家庭携手,巩固学生的自我管理成果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育力量是最直接、最亲切、最可信赖的。学校培养的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如果缺乏家庭的有效指导和巩固,往往就会付诸东流。因此,学校应该通过问卷调查、班主任信箱等方式,多方面了解学生在家自我管理的情况和能力,收集学生自我管理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整理分类,采取有效方式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并切实加以解决。在此过程中,使家长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性,扭转家长一味强调学习而忽略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落后观念;还应适时地指导家长如何延续学校教育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家庭教育,保证孩子学习环境与学习过程的连贯性,家校相互配合补充,逐渐实现学校与家庭教育目标趋同,确保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稳健提升,巩固学生的自我管理成果。
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