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天,某中学一名男生,被学校另一名男生莫名其妙痛打了一顿。打人者除了和该男生同校之外,几乎毫无关系。问他为什么打人,回答令人啼笑皆非:“看不惯他的脸!”
新闻中经常会看到很多类似的校园霸凌事件,霸凌者下手的理由千奇百怪,例如:
他穿这么拉风的衣服,成心气我?撕烂!
她凭什么有这么好看的头发?剪掉!
她怎么能和著名歌星同一个名字?揍她!
你竟然又跟他说话,是想和他谈恋爱吗?毁容!
当然,更多的是尚未发展到这一步,还没有付诸违法行动,只是表现出负面情绪,例如:“鹿X是属于我的,他怎么能有别的女朋友?不粉他了,果断取关!”这种也不是简单的任陛,而是两只脚踩在临界线上,退一步海阔天空,再踏一步则难免与前面那些人为伍了。
产生这些问题,大多数与当事人性格偏执有关。
什么是偏执?
偏执(Paranoid):过分偏重于—边的执着,指自我援引性优势观念或妄想。
这样的观念或妄想可与器质性精神病、中毒、分裂症等有关,或是对应激的反应,还可能是—种人格障碍(偏执型人格障碍)。
一头长发、漂亮衣服、和歌星一样的名字、心仪的人和别人在一起等等,使得性格偏执的人产生了病态的念头,进而采取了一定行动。这诸多的情况,体现了偏执型人格的几种表现特征:多疑、自负、易产生病态嫉妒等。但是仅凭这些,还不能判定当事人有偏执型人格障碍。那么,要如何才能确定呢?
自我诊断,引以为鉴
为了便于诊断,相关《诊断标准》将偏执型人格的特征描述为:
口广泛猜疑,常将他人无意的、非恶意的甚至友好的行为误解为敌意或歧视,或无足够根据,怀疑会被人利用或伤害,因此过分警惕与防卫。
口将周围事物解释为不符合实际情况的“阴谋”,并可成为超价观念。
口易产生病态嫉妒。
口过分自负,若有挫折或失败则归咎于人,总认为自己正确。
口好嫉恨别人,对他人的错不能宽容。
口脱离实际地好争辩与敌对,固执地追求个人不够合理的“权利”或利益。
口忽视或不相信与患者想法不相符合的客观证据。因而很难以说理或事实来改变患者的想法。
口心里存着“宁可我负天下人,不能天下人负我”的心态。
你能打几个“√”?上述项目至少要有三项症状符合,方可诊断为偏执型人格障碍。
处处都有刁民害朕
“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我怕得有理。”——鲁迅《狂人日记》
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中,借“狂人”之口,以看似疯癫的口吻揭示了那个旧社会吃人的本质。主角以“狂人”的视角看待身边的人,怀疑大家吃了人,怀疑他们要合伙吃掉自己,就连赵家的狗看他两眼,都是别有用心……
如果我们抛开文学上的意义,单纯看心理描述,倒很适合偏执症的内心活动呢。
在各大BBS、博客、微博等网络社交平台上,时不时就会出现一些被大量复制粘贴的信息,内容为某人受到某人或者某种势力的迫害,请求关注和援助。
这类信息往往开头的叙述还比较正常,令人替他打抱不平的想法油然而生,可是到后面就会渐渐出现种种匪夷所思的内容,比如:受害者坚信,加害者可以使用某种他自己臆想出来的先进仪器,远距离伤害他的身体;或者认为加害者手眼通天,买通了所有人甚至小孩子对当事人进行精神折磨,诸如此类。
在这类情况中,虽然当事人也表现出偏执型人格常有的广泛猜疑、极度过敏,但其猜疑和过敏的背后,往往有着一定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即当事人确实曾经遭受过伤害。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事人难免会对事物有不同程度的夸大、演绎,逐渐发展出按其逻辑构筑的系统化妄想。
偏执归因:朕天赋异禀、与众不同
偏执之人,看待事物往往偏于一点,不及其余,不能正确、客观地分析形势,有问题易从个人感情出发,主观片面性大。之所以会这样,与他們自视甚高、自命不凡、自以为是,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有关。偏执型人格惯于把失败和责任归咎于他人,但同时往往又很自卑,他们总是过多过高地要求别人,可是又不信任别人的动机和愿望,认为人家存心不良;如果建立家庭,也会经常怀疑自己的配偶不忠等等。这样的人,虽然并没有自己以为的那样优秀,但他们不甘于平庸,不愿意苟且,即使理想与现实生活相去甚远,也不肯轻易妥协。
最后,借用宋末元初的批评家刘壎在《隐居通议》中的一句话作为结语:“毋苟且,毋偏执。”如果发现自己或者亲近的人有偏执的苗头,应该及早接受心理疏导和治疗,不要让自己和亲人的生活变得一团糟。
新闻中经常会看到很多类似的校园霸凌事件,霸凌者下手的理由千奇百怪,例如:
他穿这么拉风的衣服,成心气我?撕烂!
她凭什么有这么好看的头发?剪掉!
她怎么能和著名歌星同一个名字?揍她!
你竟然又跟他说话,是想和他谈恋爱吗?毁容!
当然,更多的是尚未发展到这一步,还没有付诸违法行动,只是表现出负面情绪,例如:“鹿X是属于我的,他怎么能有别的女朋友?不粉他了,果断取关!”这种也不是简单的任陛,而是两只脚踩在临界线上,退一步海阔天空,再踏一步则难免与前面那些人为伍了。
产生这些问题,大多数与当事人性格偏执有关。
什么是偏执?
偏执(Paranoid):过分偏重于—边的执着,指自我援引性优势观念或妄想。
这样的观念或妄想可与器质性精神病、中毒、分裂症等有关,或是对应激的反应,还可能是—种人格障碍(偏执型人格障碍)。
一头长发、漂亮衣服、和歌星一样的名字、心仪的人和别人在一起等等,使得性格偏执的人产生了病态的念头,进而采取了一定行动。这诸多的情况,体现了偏执型人格的几种表现特征:多疑、自负、易产生病态嫉妒等。但是仅凭这些,还不能判定当事人有偏执型人格障碍。那么,要如何才能确定呢?
自我诊断,引以为鉴
为了便于诊断,相关《诊断标准》将偏执型人格的特征描述为:
口广泛猜疑,常将他人无意的、非恶意的甚至友好的行为误解为敌意或歧视,或无足够根据,怀疑会被人利用或伤害,因此过分警惕与防卫。
口将周围事物解释为不符合实际情况的“阴谋”,并可成为超价观念。
口易产生病态嫉妒。
口过分自负,若有挫折或失败则归咎于人,总认为自己正确。
口好嫉恨别人,对他人的错不能宽容。
口脱离实际地好争辩与敌对,固执地追求个人不够合理的“权利”或利益。
口忽视或不相信与患者想法不相符合的客观证据。因而很难以说理或事实来改变患者的想法。
口心里存着“宁可我负天下人,不能天下人负我”的心态。
你能打几个“√”?上述项目至少要有三项症状符合,方可诊断为偏执型人格障碍。
处处都有刁民害朕
“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我怕得有理。”——鲁迅《狂人日记》
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中,借“狂人”之口,以看似疯癫的口吻揭示了那个旧社会吃人的本质。主角以“狂人”的视角看待身边的人,怀疑大家吃了人,怀疑他们要合伙吃掉自己,就连赵家的狗看他两眼,都是别有用心……
如果我们抛开文学上的意义,单纯看心理描述,倒很适合偏执症的内心活动呢。
在各大BBS、博客、微博等网络社交平台上,时不时就会出现一些被大量复制粘贴的信息,内容为某人受到某人或者某种势力的迫害,请求关注和援助。
这类信息往往开头的叙述还比较正常,令人替他打抱不平的想法油然而生,可是到后面就会渐渐出现种种匪夷所思的内容,比如:受害者坚信,加害者可以使用某种他自己臆想出来的先进仪器,远距离伤害他的身体;或者认为加害者手眼通天,买通了所有人甚至小孩子对当事人进行精神折磨,诸如此类。
在这类情况中,虽然当事人也表现出偏执型人格常有的广泛猜疑、极度过敏,但其猜疑和过敏的背后,往往有着一定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即当事人确实曾经遭受过伤害。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事人难免会对事物有不同程度的夸大、演绎,逐渐发展出按其逻辑构筑的系统化妄想。
偏执归因:朕天赋异禀、与众不同
偏执之人,看待事物往往偏于一点,不及其余,不能正确、客观地分析形势,有问题易从个人感情出发,主观片面性大。之所以会这样,与他們自视甚高、自命不凡、自以为是,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有关。偏执型人格惯于把失败和责任归咎于他人,但同时往往又很自卑,他们总是过多过高地要求别人,可是又不信任别人的动机和愿望,认为人家存心不良;如果建立家庭,也会经常怀疑自己的配偶不忠等等。这样的人,虽然并没有自己以为的那样优秀,但他们不甘于平庸,不愿意苟且,即使理想与现实生活相去甚远,也不肯轻易妥协。
最后,借用宋末元初的批评家刘壎在《隐居通议》中的一句话作为结语:“毋苟且,毋偏执。”如果发现自己或者亲近的人有偏执的苗头,应该及早接受心理疏导和治疗,不要让自己和亲人的生活变得一团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