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种植结构调整,我市玉米种植面积逐处扩大,种植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50%以上,近年来通过田间调查和农户反映,有部分地块发现玉米空秆现象,严重影响了玉米的产量,为此提出产生原因和防止对策。
【关键词】 玉米;空秆现象;原因;措施
[Abstract]As the planting structure adjustment, the corn planting area by expansion of more than 50% of the total area of the city, through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farmers reflected in recent years, some plots found corn stalk empty phenomenon, seriously affected the production of cor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asons and puts forward relative measures.
[Key words]corn; empty stalk phenomenon; reasons; measures
1 玉米空秆的主要原因
1.1种植密度过大
随着栽培密度的增大,果穗分化需要的天数增加,果(雌)穗变小,空秆率增加。密度过大,田间郁闭,通风采光不好,有机营养供给减少,果穗发育和吐丝受阻,所以密度越大,空秆越多。密度试验每公顷7.5~8.25万株,空秆率高达10%以上。
1.2低温阴雨
阴雨天气过多,玉米抽雄散粉期遭受阴雨,光照不足,花粉粒易吸水膨胀而破裂死亡或粘结成团,丧失散粉能力,而雌穗花丝未能及时受精,造成有穗无籽,使得产量骤减,空秆率可达到30%。
1.3高温干旱
玉米需水量大,特别是抽穗前后20d为需水临界期,即喇叭口至抽穗前是玉米需水量最多的时期,此时要求适宜的气温为25℃~28℃,田间持水量为70%~80%,如果此期高温干旱就会形成“卡脖旱”。如果七、八月高温干旱,就会影响雄穗正常开花和雌穗花丝的抽出,造成抽雄提前,吐丝延迟,花粉的生活力弱,花丝容易枯萎,花期不相遇,不能授粉受精,造成玉米大量空秆。
1.4品种原因
随着种子市场的放开,一些纯净度差、未经品种适应性试验的玉米单交种直接进入大田生产,往往因不能适应当地气候,生育期延长,玉米幼苗生长不整齐,出现大小苗分化,小苗生长不良,不能形成正常果穗,造成空秆。
1.5其它原因
如病虫危害、雄穗抑制雌穗生长、营养失调、施肥不合理、补苗不及时等。
2 玉米空秆的防止对策
2.1因地制宜,合理选用良种
选用适合本地区气候条件的良种,并采用种衣剂拌种,确保苗齐、苗匀、苗壮。若土质肥沃及栽培水平较高的地块,选用丰产性能较高的马齿型品种;若土质瘠薄及栽培水平较低的地块,选用适应性强的硬粒型或半马齿型品种;对于发生过缺素症的田块,用相应的微肥拌种,为减少空秆率奠定基础。
2.2合理密植
根据玉米品种的特征特性,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平展叶型的品种,种植密度宜稀;竖叶紧凑型品种,种植密度宜密。另外,肥力差的和施肥少、密度稀的中低产田,采用等行距种植,充分利用光能和地力;在水肥条件好的密植高产田,采用宽行种植(大小垄种植法),对改善群体内光照条件有显著作用,不仅空秆率降低,还可减少因光照不足,造成单株根系少,分布浅,节间长而引起的倒伏。一般晚熟品种生育期长,植株高大,茎叶繁茂,可适当稀植,每亩控制在3000株以内;中熟品种可适当密植,一般品种每亩留苗3800~4500株,早熟品种和竖叶紧凑型品种,密度再大一些,每亩留苗5000株左右,。水肥跟不上的可稀植,土壤肥力较高的,密度可适当大些。行距增大,利于通风透光,提高光合能力,增加果穗营养,促进果穗分化,降低空秆率。
2.3削弱顶端优势
生产上采用的去雄技术能有效削弱顶端优势,减少雄穗对雌穗的抑制,促进养分、水分向雌穗运转,调整养分的合理分配,降低株高,增加群体内部光照,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增加有机物质积累,降低空秆率。当雄穗露尖时(在雄穗露出叶鞘2~3cm时),隔行或隔株将雄穗拔出,切忌带掉功能叶。去雄后,全田只剩一半雄穗。去雄不宜超过总株数的1/3,注意不要损伤叶片。授粉结束后,将剩余的一半雄穗再去掉,以减少养分消耗,提高粒重。
2.4科学运筹肥水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做到底肥和追肥相结合,有机肥和无机肥相结合,氮磷钾合理搭配。具体做法是在拔节、抽穗和灌浆期追施攻秆、攻穗和攻粒肥。当叶龄指数达30%即5叶展开时,普施有机肥,全部追施磷、钾肥;叶龄指数达30%~35%即5~6叶展开时,追肥数量占氮肥总量的60%;叶龄指数达60%~70%即12~13叶展开时,追剩余的40%氮肥。此期如遇高温干旱,还要及时灌溉,以满足雌雄穗发育对水分的需要。
【关键词】 玉米;空秆现象;原因;措施
[Abstract]As the planting structure adjustment, the corn planting area by expansion of more than 50% of the total area of the city, through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farmers reflected in recent years, some plots found corn stalk empty phenomenon, seriously affected the production of cor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asons and puts forward relative measures.
[Key words]corn; empty stalk phenomenon; reasons; measures
1 玉米空秆的主要原因
1.1种植密度过大
随着栽培密度的增大,果穗分化需要的天数增加,果(雌)穗变小,空秆率增加。密度过大,田间郁闭,通风采光不好,有机营养供给减少,果穗发育和吐丝受阻,所以密度越大,空秆越多。密度试验每公顷7.5~8.25万株,空秆率高达10%以上。
1.2低温阴雨
阴雨天气过多,玉米抽雄散粉期遭受阴雨,光照不足,花粉粒易吸水膨胀而破裂死亡或粘结成团,丧失散粉能力,而雌穗花丝未能及时受精,造成有穗无籽,使得产量骤减,空秆率可达到30%。
1.3高温干旱
玉米需水量大,特别是抽穗前后20d为需水临界期,即喇叭口至抽穗前是玉米需水量最多的时期,此时要求适宜的气温为25℃~28℃,田间持水量为70%~80%,如果此期高温干旱就会形成“卡脖旱”。如果七、八月高温干旱,就会影响雄穗正常开花和雌穗花丝的抽出,造成抽雄提前,吐丝延迟,花粉的生活力弱,花丝容易枯萎,花期不相遇,不能授粉受精,造成玉米大量空秆。
1.4品种原因
随着种子市场的放开,一些纯净度差、未经品种适应性试验的玉米单交种直接进入大田生产,往往因不能适应当地气候,生育期延长,玉米幼苗生长不整齐,出现大小苗分化,小苗生长不良,不能形成正常果穗,造成空秆。
1.5其它原因
如病虫危害、雄穗抑制雌穗生长、营养失调、施肥不合理、补苗不及时等。
2 玉米空秆的防止对策
2.1因地制宜,合理选用良种
选用适合本地区气候条件的良种,并采用种衣剂拌种,确保苗齐、苗匀、苗壮。若土质肥沃及栽培水平较高的地块,选用丰产性能较高的马齿型品种;若土质瘠薄及栽培水平较低的地块,选用适应性强的硬粒型或半马齿型品种;对于发生过缺素症的田块,用相应的微肥拌种,为减少空秆率奠定基础。
2.2合理密植
根据玉米品种的特征特性,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平展叶型的品种,种植密度宜稀;竖叶紧凑型品种,种植密度宜密。另外,肥力差的和施肥少、密度稀的中低产田,采用等行距种植,充分利用光能和地力;在水肥条件好的密植高产田,采用宽行种植(大小垄种植法),对改善群体内光照条件有显著作用,不仅空秆率降低,还可减少因光照不足,造成单株根系少,分布浅,节间长而引起的倒伏。一般晚熟品种生育期长,植株高大,茎叶繁茂,可适当稀植,每亩控制在3000株以内;中熟品种可适当密植,一般品种每亩留苗3800~4500株,早熟品种和竖叶紧凑型品种,密度再大一些,每亩留苗5000株左右,。水肥跟不上的可稀植,土壤肥力较高的,密度可适当大些。行距增大,利于通风透光,提高光合能力,增加果穗营养,促进果穗分化,降低空秆率。
2.3削弱顶端优势
生产上采用的去雄技术能有效削弱顶端优势,减少雄穗对雌穗的抑制,促进养分、水分向雌穗运转,调整养分的合理分配,降低株高,增加群体内部光照,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增加有机物质积累,降低空秆率。当雄穗露尖时(在雄穗露出叶鞘2~3cm时),隔行或隔株将雄穗拔出,切忌带掉功能叶。去雄后,全田只剩一半雄穗。去雄不宜超过总株数的1/3,注意不要损伤叶片。授粉结束后,将剩余的一半雄穗再去掉,以减少养分消耗,提高粒重。
2.4科学运筹肥水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做到底肥和追肥相结合,有机肥和无机肥相结合,氮磷钾合理搭配。具体做法是在拔节、抽穗和灌浆期追施攻秆、攻穗和攻粒肥。当叶龄指数达30%即5叶展开时,普施有机肥,全部追施磷、钾肥;叶龄指数达30%~35%即5~6叶展开时,追肥数量占氮肥总量的60%;叶龄指数达60%~70%即12~13叶展开时,追剩余的40%氮肥。此期如遇高温干旱,还要及时灌溉,以满足雌雄穗发育对水分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