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请不要让法官在流汗的同时再流泪流血。”近年来,随着各地法官被当事人伤害的恶性事件不断见诸报端,这句话已经从越来越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行各业人士口中喊出。
法官权益为何屡受侵害?对法官的保护能否制度化保障,而不仅仅停留在个案操作?法院成立法官权益保障机构后该如何运作?2013年9月,上海高院成立了“维护司法公正、依法保障干警合法权益委员会”(以下简称维权委),是全国第一家成立法官权益保障委员会的法院,短短三年间,上海法院共处置涉侵害法官履职权益案件188件,有效增强了法官认真履职、公正司法的信心和底气。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2013年,上海高院正在为即将来临的司法体制改革紧锣密鼓地做着准备,一场对法官权益保障情况的调研也在有序展开。
“完善法官职业保障制度,健全法官履行法定职责保护机制,保证法官正当履职不受非法干扰和侵害,是审判权依法独立公正行使的重要条件,是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落实法官员额制、司法责任制等其他改革工作的重要保障。”上海高院副院长兼司改办主任郭伟清说。
2次专题调研、300余人次的干警访谈、5000余份的网上问卷调查,调研结果显示,法官们受侵害的类型大致有8种,分别是人身攻击、扰乱审判秩序、恐吓威胁、以自残方式表达不满情绪或施加压力恐吓、网络诽谤、跟踪尾随、破坏财产、投诉举报。被调查对象中,有66.6%希望建立法官权益保障常设机构,75.6%希望有明确的救济途径。
2013年9月,上海高院正式成立维权委,下设专门办公室,配备专职人员,全市各中级、基层法院也纷纷成立专门机构和联络员,形成“各法院维权委直接负责+高院维权委指导督办”的双轨模式,对法官维权工作分级负责、各司其职。
2014年上海高院《法官權益》创刊,先后发布了相关典型案例25起,中级、基层法院根据发布的案例情况加强了保障法官权益的安全预防工作,其中包含组织机构、工作原则、处置流程、维权举措、善后安抚、预防保护等多个方面。
2016年,为全面推进保护司法人员依法履职,上海高院党组正式把建立法官合法权益保护机制列为上海法院司法改革的第117个项目,并作为2016年上海法院全年司改17个重点项目之一。
在这些维权机构和机制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不少法官成了受益者。
2015年12月,上海青浦法院民三庭法官金燕碰到了一件烦心事儿。那天下午,她宣判了一起确认合同无效纠纷案,当事人小唐由于自己的诉求被驳回,当庭对金燕进行谩骂,后被法警及时制止并带离法庭。没想到第二天一早,小唐竟一路尾随前往医院看病的金燕,并在医院大吵大闹起来。无奈的金燕只得打电话给法院本部,维权部门立即启动应急处置流程,小唐被民警带离医院并被训诫,最终表示悔过并承诺不再发生类似行为。
启动1.0“三化”保障体系
个案的解决虽然有示范性,但真正要形成“法律被崇尚、法院有权威、法官受尊重”的司法新格局,只有通过“顶层设计”来制度化推进对法官权益的保障。建立维权委后,上海高院很快着手打造以制度化、标准化、透明化为特点的“1.0法官权益保障体系”。
首先,制度建设。2013年底,上海高院出台《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维护司法公正、依法保障干警合法权益的意见(试行)》。两年后,中办、国办和最高法院先后发布了《保护司法人员依法履行法定职责规定》《人民法院落实<保护司法人员依法履行法定职责规定>的实施办法》,上海高院又根据文件要求进行修订,于今年5月制定了《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保护司法人员依法履行法定职责的意见》。
其次,设立标准。根据《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保护司法人员依法履行法定职责的意见》规定,上海高院明确要求各法院及时启动应对机制,根据侵害行为的严重程度,分为轻微侵害案件、较严重侵害案件和重大侵害案件三个等级,实施分级处置并制定流程图。高院监督指导全市法院的法官权益保障工作,必要时由高院出面协调公安机关等单位争取支持。法院的监督指导结合各法院制定的相关实施细则,形成上下协调的系统化法官权益保障网络。
同时,为了预防可能发生的侵害法官事件,上海高院对全市法院内部安全保卫设施进行了标准化设置,增加安保力量配备,升级安防设施,利用一键报警、网络IP呼叫对讲系统、人脸识别系统、红外区域布防、液体探测仪、鞋底探测仪、执行移动单兵系统等技术手段全方位保护法官人身安全。据统计,2016年,上海全市法院共实施安检256.5万人次,查处各类违禁物品4.5万件。
第三,公开透明。2016年5月,上海法院率先建立了覆盖全市的“法官权益保护信息平台”,该平台设置了保障热线、规章制度、权益动态、典型案例等十余个模块,集成了案件填报、处理跟踪、数据统计、态势分析、政策宣传等多项功能。法官能够在自身权益受侵后及时、便捷地通过内网或热线电话提出维权诉请。上海高院借助平台对相关权益受侵案件的处理实施全流程管理,及时全面掌握案情及案件处理信息,确保法官权益受侵事事有反馈、件件有着落。同时,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实时反映和分析全市法院相关工作动态,为法官权益保障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2016年11月,全国首个法官权益保护微信公众号“上海高院法官权益保护”正式上线,公众号开设了热点评析、数说维权、规章制度、权益动态、权益文苑、典型案例等栏目,每周及时发布法院维权工作的最新资讯。
升级2.0“联动”保障体系
“法官权益保障是个系统性工程,仅靠法院一家单打独斗还力不从心,要加强与法院外部的合作,争取各方支持。”在一次专家座谈会上,上海政法学院教授、上海市法学会副秘书长汤啸天直言。
2016年起,上海高院在原有基础上全线推进以联动、融合为特点的“2.0法官权益保障体系”,高院与社会各部门进行沟通:与上海市公安局协调,共同制定了《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上海市公安局关于保障法院及其工作人员依法正当履职惩治严重扰乱司法秩序行为的若干意见》,明确对侵害法官依法履职行为快速出警、依法打击;与上海市律协沟通,共同签订全国首份有关律师支持法官依法履职的倡议书,提出律师引导当事人充分尊重司法权威的具体倡议;与知名媒体共同策划,深度报道上海法院法官维权保障机制和典型案例,其中,《新民晚报》在“十日谈”栏目内连续十天刊登法官遭遇侵害后的系列心路历程故事,感动了众多读者。
目前在上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理解并支持法院的工作。今年年初,上海徐汇区政协委员提交了一份《谁来保护法官》的提案,提出为法院设置“法官职业保障金”,开发适用于政法行业的职业意外保险产品等建议。
当外界逐渐形成“尊重法官”的氛围时,上海法院又依托法院内部受过专门训练的心理咨询志愿者以及法院外专业机构,为权益受侵法官提供必要的心理疏导服务,帮助其放松心情、舒缓压力,让每一名法官在自己权益受侵时,感到有组织可寻找、有地方可倾诉、有温暖可感受。
据悉,目前上海高院已在积极筹建一支由法院内部具备二级心理咨询资质的法院干警所组成的心理志愿者队伍,创设更加符合司法履职人员心理特点的疏导机制,并为今后的法官权益保障工作提供充实案例和数据研究。
“上海的法官履职权益保障工作尚在路上,我们将通过更加深入扎实的工作,促进全市法院全面完善法官依法履职保护机制,切实提升法官的职业尊荣感、使命感,维护和保障司法人员的合法权益,为建立一支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法院队伍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上海高院党组书记、院长崔亚东表示。
法官权益为何屡受侵害?对法官的保护能否制度化保障,而不仅仅停留在个案操作?法院成立法官权益保障机构后该如何运作?2013年9月,上海高院成立了“维护司法公正、依法保障干警合法权益委员会”(以下简称维权委),是全国第一家成立法官权益保障委员会的法院,短短三年间,上海法院共处置涉侵害法官履职权益案件188件,有效增强了法官认真履职、公正司法的信心和底气。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2013年,上海高院正在为即将来临的司法体制改革紧锣密鼓地做着准备,一场对法官权益保障情况的调研也在有序展开。
“完善法官职业保障制度,健全法官履行法定职责保护机制,保证法官正当履职不受非法干扰和侵害,是审判权依法独立公正行使的重要条件,是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落实法官员额制、司法责任制等其他改革工作的重要保障。”上海高院副院长兼司改办主任郭伟清说。
2次专题调研、300余人次的干警访谈、5000余份的网上问卷调查,调研结果显示,法官们受侵害的类型大致有8种,分别是人身攻击、扰乱审判秩序、恐吓威胁、以自残方式表达不满情绪或施加压力恐吓、网络诽谤、跟踪尾随、破坏财产、投诉举报。被调查对象中,有66.6%希望建立法官权益保障常设机构,75.6%希望有明确的救济途径。
2013年9月,上海高院正式成立维权委,下设专门办公室,配备专职人员,全市各中级、基层法院也纷纷成立专门机构和联络员,形成“各法院维权委直接负责+高院维权委指导督办”的双轨模式,对法官维权工作分级负责、各司其职。
2014年上海高院《法官權益》创刊,先后发布了相关典型案例25起,中级、基层法院根据发布的案例情况加强了保障法官权益的安全预防工作,其中包含组织机构、工作原则、处置流程、维权举措、善后安抚、预防保护等多个方面。
2016年,为全面推进保护司法人员依法履职,上海高院党组正式把建立法官合法权益保护机制列为上海法院司法改革的第117个项目,并作为2016年上海法院全年司改17个重点项目之一。
在这些维权机构和机制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不少法官成了受益者。
2015年12月,上海青浦法院民三庭法官金燕碰到了一件烦心事儿。那天下午,她宣判了一起确认合同无效纠纷案,当事人小唐由于自己的诉求被驳回,当庭对金燕进行谩骂,后被法警及时制止并带离法庭。没想到第二天一早,小唐竟一路尾随前往医院看病的金燕,并在医院大吵大闹起来。无奈的金燕只得打电话给法院本部,维权部门立即启动应急处置流程,小唐被民警带离医院并被训诫,最终表示悔过并承诺不再发生类似行为。
启动1.0“三化”保障体系
个案的解决虽然有示范性,但真正要形成“法律被崇尚、法院有权威、法官受尊重”的司法新格局,只有通过“顶层设计”来制度化推进对法官权益的保障。建立维权委后,上海高院很快着手打造以制度化、标准化、透明化为特点的“1.0法官权益保障体系”。
首先,制度建设。2013年底,上海高院出台《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维护司法公正、依法保障干警合法权益的意见(试行)》。两年后,中办、国办和最高法院先后发布了《保护司法人员依法履行法定职责规定》《人民法院落实<保护司法人员依法履行法定职责规定>的实施办法》,上海高院又根据文件要求进行修订,于今年5月制定了《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保护司法人员依法履行法定职责的意见》。
其次,设立标准。根据《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保护司法人员依法履行法定职责的意见》规定,上海高院明确要求各法院及时启动应对机制,根据侵害行为的严重程度,分为轻微侵害案件、较严重侵害案件和重大侵害案件三个等级,实施分级处置并制定流程图。高院监督指导全市法院的法官权益保障工作,必要时由高院出面协调公安机关等单位争取支持。法院的监督指导结合各法院制定的相关实施细则,形成上下协调的系统化法官权益保障网络。
同时,为了预防可能发生的侵害法官事件,上海高院对全市法院内部安全保卫设施进行了标准化设置,增加安保力量配备,升级安防设施,利用一键报警、网络IP呼叫对讲系统、人脸识别系统、红外区域布防、液体探测仪、鞋底探测仪、执行移动单兵系统等技术手段全方位保护法官人身安全。据统计,2016年,上海全市法院共实施安检256.5万人次,查处各类违禁物品4.5万件。
第三,公开透明。2016年5月,上海法院率先建立了覆盖全市的“法官权益保护信息平台”,该平台设置了保障热线、规章制度、权益动态、典型案例等十余个模块,集成了案件填报、处理跟踪、数据统计、态势分析、政策宣传等多项功能。法官能够在自身权益受侵后及时、便捷地通过内网或热线电话提出维权诉请。上海高院借助平台对相关权益受侵案件的处理实施全流程管理,及时全面掌握案情及案件处理信息,确保法官权益受侵事事有反馈、件件有着落。同时,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实时反映和分析全市法院相关工作动态,为法官权益保障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2016年11月,全国首个法官权益保护微信公众号“上海高院法官权益保护”正式上线,公众号开设了热点评析、数说维权、规章制度、权益动态、权益文苑、典型案例等栏目,每周及时发布法院维权工作的最新资讯。
升级2.0“联动”保障体系
“法官权益保障是个系统性工程,仅靠法院一家单打独斗还力不从心,要加强与法院外部的合作,争取各方支持。”在一次专家座谈会上,上海政法学院教授、上海市法学会副秘书长汤啸天直言。
2016年起,上海高院在原有基础上全线推进以联动、融合为特点的“2.0法官权益保障体系”,高院与社会各部门进行沟通:与上海市公安局协调,共同制定了《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上海市公安局关于保障法院及其工作人员依法正当履职惩治严重扰乱司法秩序行为的若干意见》,明确对侵害法官依法履职行为快速出警、依法打击;与上海市律协沟通,共同签订全国首份有关律师支持法官依法履职的倡议书,提出律师引导当事人充分尊重司法权威的具体倡议;与知名媒体共同策划,深度报道上海法院法官维权保障机制和典型案例,其中,《新民晚报》在“十日谈”栏目内连续十天刊登法官遭遇侵害后的系列心路历程故事,感动了众多读者。
目前在上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理解并支持法院的工作。今年年初,上海徐汇区政协委员提交了一份《谁来保护法官》的提案,提出为法院设置“法官职业保障金”,开发适用于政法行业的职业意外保险产品等建议。
当外界逐渐形成“尊重法官”的氛围时,上海法院又依托法院内部受过专门训练的心理咨询志愿者以及法院外专业机构,为权益受侵法官提供必要的心理疏导服务,帮助其放松心情、舒缓压力,让每一名法官在自己权益受侵时,感到有组织可寻找、有地方可倾诉、有温暖可感受。
据悉,目前上海高院已在积极筹建一支由法院内部具备二级心理咨询资质的法院干警所组成的心理志愿者队伍,创设更加符合司法履职人员心理特点的疏导机制,并为今后的法官权益保障工作提供充实案例和数据研究。
“上海的法官履职权益保障工作尚在路上,我们将通过更加深入扎实的工作,促进全市法院全面完善法官依法履职保护机制,切实提升法官的职业尊荣感、使命感,维护和保障司法人员的合法权益,为建立一支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法院队伍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上海高院党组书记、院长崔亚东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