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剂量的毒物对生物有益?——比较毒物的单相剂量效应理论和双相剂量效应理论(2)

来源 :生物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867200WX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外源性和内源性的各种伤害性因素(统称为毒物)的攻击,生物有2种反应方式.在毒害作用超出生物应对能力的情况下,伤害程度与毒物的剂量成正比,可用毒物的单相剂量效应(linear no-threshold,LNT)理论来描述.然而在低剂量下,由于生物防御和修复机制的作用,不仅毒物的伤害作用可被大大降低,而且由于刺激了生物的主动反应,还可导致对生物有益的结果,其效应可用毒物的双相剂量效应(Hormesis)理论描述.毒物的双相剂量效应在生物界中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在细菌、真菌、植物和动物(包括人)中都被发现
其他文献
人的生命活动时刻离不开氧气,在低氧环境或者高氧环境中,机体不断对代谢过程进行调节,以适应环境。缺氧条件下,机体可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美国塞门扎教授发现了可对EPO
高等数学是一门专业性和普及性极强的公共基础课程,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思政元素,可以深入思考、挖掘和提炼并且融入到课堂教学。比如从极限定义的引入中挖掘民族自豪感;
2008年既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里程碑之年,又是世界经济剧烈动荡的一年。金融海啸愈演愈烈,全球经济越陷越深,美、欧、日纷纷褪去往昔浮华,新必经济体景气度从顶峰跌落,拖累航运市场和
通过用电炉加热消解法测定水中总磷,研究表明:该方法在0.08~1.20mg/L范围内线性良好,当取样体积为8.0mL时,方法检出限为0.006mg/L,标准溶液平行测定的RSD≤0.06%,水样加标回收
本文围绕辽宁省高职院校学生和中小企业创新的现状,开展高职院校与中小企业合作模式下学生创新机制研究,寻求提升中小型企业创新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途径,构建高职院校与中小型
趋同与平行演化是演化生物学中较难区分的一对概念,二者都演化出同型异源(homoplasy)结构.不同的是,趋同演化的2个独立物种的祖先特征是不同的,而平行演化的祖先特征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