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人们在产生不道德行为后的道德自我评价特点。方法:通过操控想像启动范式,采用内隐联想测验和诚实-谦逊量表测量被试的道德自我评价。结果:两种实验条件中的相容任务反应时都要显著短于不相容任务反应时(实验组:t=-13.42,P<0.01;控制组:t=-12.85,P<0.01);相较于常规行为组被试,不道德行为组被试表现出更消极的内隐道德自我评价(t=-2.05,P<0.05,d=-0.55),而两组在外显测量上的道德自我评价不存在显著差异(t=-1.03,P=0.31,d=-0.28);两种实验条件中的内隐道德自我评价和外显道德自我评价都不存在显著相关(实验组:r=-0.308,P>0.05;控制组:r=-0.003,P>0.05)。结论:人们的道德自我评价存在积极倾向,即人们总是积极看待自我与道德相关的品质;不道德行为产生后的道德自我评价存在内隐倾向;人们的内隐道德自我评价和外显道德自我评价存在分离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