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又是一年蟹黄肥。上千年前的西周时期,螃蟹已经爬上国人的餐桌。古人喜爱螃蟹的鲜美,作诗咏赞者颇多。清代文学家、戏剧家李渔说:“蟹之鲜而肥,甘而腻,白似玉,而黄似金,已达色、香、味三者之至极,更无一物可以上之。”
第一个吃螃蟹的中国人是谁,我国目前又有多少种螃蟹?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鲁迅先生曾写过:“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自古以来,中华民族是较早掌握吃蟹技巧的民族。
传奇的蟹文化
螃蟹被誉为百鲜之尊,有“一蟹上桌百味淡”的赞语。相传在大禹治水时,河蟹被称为“夹人虫”,有一位叫巴解的督工,为了防止“夹人虫”的侵袭,在驻地开深沟,待其大批进入沟中后,用沸水烫死。被烫死的“夹人虫”散发出一股奇特的香味,从此“夹人虫”就成了国人桌上的美味佳肴。因为巴解而把“夹人虫”更名为蟹。《周礼》中载有蟹胥,据考证是一种螃蟹酱,可见早在二千多年前,螃蟹已作为食物出现在我们祖先的筵席上了。
北魏的农业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介绍了腌制螃蟹的藏蟹法,把吃蟹的方法又提高了一步。后来陆龟蒙的《蟹志》,傅肱的《蟹谱》,高似孙的《蟹略》,都是有关蟹的专著,中国人对蟹的知识更丰富了。这个时期的文人墨客们对于吃蟹,已上升到精神文明范畴,品蟹与饮酒密不可分,蟹文化与酒文化相互交融,成为一种享受。
《世说新语》记载:出身东晋官宦世家的毕世茂就曾经说过:“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鳌,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后来,吃蟹、饮酒、赏菊、赋诗四位一体发展成为秋天的风流韵事。从唐代的皮日休、宋代的黄庭坚的《咏蟹》和苏轼的“一蟹不如一蟹”,到元代李祁有《讯蟹说》,明代王世贞的《题蟹》,清代李渔的《蟹赋》,直到《红楼梦》的《螃蟹咏》,文人雅客从各个角度赞美了螃蟹的美味。
食蟹影响生活
明清时期,文人雅士品蟹乃是文化享受,赏菊吟诗啖蟹时,人皆备有一套专用工具,苏沪杭俗称蟹八件。另根据明代美食指南《考吃》记载,明初食蟹工具有“锤、镦、钳、铲、匙、叉、刮、针”8种,故称之为“蟹八件”。据有关资料记载,明代最初发明食蟹餐具的人,名为漕书,为了减少吃蟹麻烦,他提出了锤、刀、钳三种工具来对付蟹硬壳,后来逐渐发展到8件。食蟹又分“文吃”和“武吃”,前者吃的是快意,后者吃的是工具。
墩,将螃蟹置于墩上;锤,轻轻敲打蟹壳背面;斧,斩去腹部像尾巴的那块并撬开背壳;刮,出蟹壳里靠近眼睛的胃,酌调味汁等待入味;剪,剪去蟹脚注意不要保留关节;叉,叉掉蟹腮,也可用于叉出蟹脚里的肉;镊,用于夹出蟹肉;匙,用于吃背壳内的部分。将蟹置于镦之上,用锤轻敲蟹壳,滤掉关节处剪断蟹脚,用斧撬开蟹脐、开蟹壳,吃完把蟹壳拼回去。这才是真正会吃的人。古时苏沪一带有身份地位的人嫁女,这蟹八件必是嫁妆之一。
这一方面是食蟹习俗的流行,另一方面是文人雅士有目的对蟹文化的建构。这源自国人具备了审美生活化的胸襟和自觉的生命意识,使日常生活变得富有生气和美感。
不食螃蟹辜负腹
中国吃蟹历史悠久,各个时期都有不同的螃蟹名菜肴,也有不同的喜好种类。时下,常见的螃蟹品种有大闸蟹(河蟹、毛蟹、清水蟹)、梭子蟹、花蟹、帝王蟹等。
江苏省阳澄湖、固城湖的大闸蟹个体肥壮,天津的河蟹虽然个体小但蟹黄味道非常鲜美,河北省白洋淀的河蟹则凭肉质肥厚取胜。
梭子蟹,俗称海螃蟹。在我国较为有名的梭子蟹产于浙江舟山、辽宁兴城、山东莱州等地。像兴城的梭子蟹具有肉色洁白、肉质细嫩、膏似凝脂等特点,被认为是海蟹上品。
青蟹又称为黄甲蟹。一年四季都有产,但以每年的农历八月初三到廿三这段期间最为肥美健壮。福建省云霄县东山湾海域的浮游生物、魚虾、贝类资源很丰富,所以此地的青蟹以个大、肉细、膏肥满而闻名。广东省潮汕的青蟹腿粗肉满,膏满脂丰,清蒸之后味道鲜美异常,也是非常有名的。
大闸蟹讲究吃得精细,角角落落都要吃,细嚼慢咽有江南韵致;梭子蟹则吃得豪放,尤其是食完蟹黄后,将蟹身一掰为二,那半只蟹拎在手里简直就像一只多肉的鸡腿,吃北方的蟹竟可以吃出梁山好汉们“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境界来。
第一个吃螃蟹的中国人是谁,我国目前又有多少种螃蟹?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鲁迅先生曾写过:“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自古以来,中华民族是较早掌握吃蟹技巧的民族。
传奇的蟹文化
螃蟹被誉为百鲜之尊,有“一蟹上桌百味淡”的赞语。相传在大禹治水时,河蟹被称为“夹人虫”,有一位叫巴解的督工,为了防止“夹人虫”的侵袭,在驻地开深沟,待其大批进入沟中后,用沸水烫死。被烫死的“夹人虫”散发出一股奇特的香味,从此“夹人虫”就成了国人桌上的美味佳肴。因为巴解而把“夹人虫”更名为蟹。《周礼》中载有蟹胥,据考证是一种螃蟹酱,可见早在二千多年前,螃蟹已作为食物出现在我们祖先的筵席上了。
北魏的农业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介绍了腌制螃蟹的藏蟹法,把吃蟹的方法又提高了一步。后来陆龟蒙的《蟹志》,傅肱的《蟹谱》,高似孙的《蟹略》,都是有关蟹的专著,中国人对蟹的知识更丰富了。这个时期的文人墨客们对于吃蟹,已上升到精神文明范畴,品蟹与饮酒密不可分,蟹文化与酒文化相互交融,成为一种享受。
《世说新语》记载:出身东晋官宦世家的毕世茂就曾经说过:“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鳌,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后来,吃蟹、饮酒、赏菊、赋诗四位一体发展成为秋天的风流韵事。从唐代的皮日休、宋代的黄庭坚的《咏蟹》和苏轼的“一蟹不如一蟹”,到元代李祁有《讯蟹说》,明代王世贞的《题蟹》,清代李渔的《蟹赋》,直到《红楼梦》的《螃蟹咏》,文人雅客从各个角度赞美了螃蟹的美味。
食蟹影响生活
明清时期,文人雅士品蟹乃是文化享受,赏菊吟诗啖蟹时,人皆备有一套专用工具,苏沪杭俗称蟹八件。另根据明代美食指南《考吃》记载,明初食蟹工具有“锤、镦、钳、铲、匙、叉、刮、针”8种,故称之为“蟹八件”。据有关资料记载,明代最初发明食蟹餐具的人,名为漕书,为了减少吃蟹麻烦,他提出了锤、刀、钳三种工具来对付蟹硬壳,后来逐渐发展到8件。食蟹又分“文吃”和“武吃”,前者吃的是快意,后者吃的是工具。
墩,将螃蟹置于墩上;锤,轻轻敲打蟹壳背面;斧,斩去腹部像尾巴的那块并撬开背壳;刮,出蟹壳里靠近眼睛的胃,酌调味汁等待入味;剪,剪去蟹脚注意不要保留关节;叉,叉掉蟹腮,也可用于叉出蟹脚里的肉;镊,用于夹出蟹肉;匙,用于吃背壳内的部分。将蟹置于镦之上,用锤轻敲蟹壳,滤掉关节处剪断蟹脚,用斧撬开蟹脐、开蟹壳,吃完把蟹壳拼回去。这才是真正会吃的人。古时苏沪一带有身份地位的人嫁女,这蟹八件必是嫁妆之一。
这一方面是食蟹习俗的流行,另一方面是文人雅士有目的对蟹文化的建构。这源自国人具备了审美生活化的胸襟和自觉的生命意识,使日常生活变得富有生气和美感。
不食螃蟹辜负腹
中国吃蟹历史悠久,各个时期都有不同的螃蟹名菜肴,也有不同的喜好种类。时下,常见的螃蟹品种有大闸蟹(河蟹、毛蟹、清水蟹)、梭子蟹、花蟹、帝王蟹等。
江苏省阳澄湖、固城湖的大闸蟹个体肥壮,天津的河蟹虽然个体小但蟹黄味道非常鲜美,河北省白洋淀的河蟹则凭肉质肥厚取胜。
梭子蟹,俗称海螃蟹。在我国较为有名的梭子蟹产于浙江舟山、辽宁兴城、山东莱州等地。像兴城的梭子蟹具有肉色洁白、肉质细嫩、膏似凝脂等特点,被认为是海蟹上品。
青蟹又称为黄甲蟹。一年四季都有产,但以每年的农历八月初三到廿三这段期间最为肥美健壮。福建省云霄县东山湾海域的浮游生物、魚虾、贝类资源很丰富,所以此地的青蟹以个大、肉细、膏肥满而闻名。广东省潮汕的青蟹腿粗肉满,膏满脂丰,清蒸之后味道鲜美异常,也是非常有名的。
大闸蟹讲究吃得精细,角角落落都要吃,细嚼慢咽有江南韵致;梭子蟹则吃得豪放,尤其是食完蟹黄后,将蟹身一掰为二,那半只蟹拎在手里简直就像一只多肉的鸡腿,吃北方的蟹竟可以吃出梁山好汉们“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境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