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和平奖为何颁给三位女性

来源 :廉政瞭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dy_l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月7日,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在挪威奥斯陆宣布:2011年和平奖颁给利比里亚女总统埃伦•約翰逊•瑟利夫、利比里亚女活动家莱伊曼•古博薇,以及也门记者兼妇女权益活动家塔瓦库•卡曼。巧合的是,3名获奖者都是女性。
  
  妇女们的“战争与和平”
  挪威首位女首相、前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布伦特兰曾说过:“政治需要妇女的见解。”其实换句话说,和平事业也需要妇女的见解。
  3名女士共享和平奖,这在诺奖历史上尚属首次。在充斥着雄性荷尔蒙的“战争与和平”的语境中,诺奖多数归于超人似的男士和影响力巨大的非政府组织。自致力于慈善事业的特雷莎修女于1979年获得诺奖后,一直到2004年,诺奖才再次垂青女士——致力于环保事业的肯尼亚妇女马塔伊。
  根据诺贝尔的遗嘱,和平奖应该授予那些“为促进民族团结友好、取消或裁减常备军队以及为举行和平会议尽最大努力或做出最大贡献的人。”这就是诺奖设立的初衷。随着时间的流逝,世界和平事业有了新的内涵。疾病、饥饿、自然灾难等,往往成为诱发战争之根由,而恐怖主义、全球变暖、环境保护等非传统威胁,也逐渐成为“和平”新定义中的主要因素。
  这次3名女性“因坚持非暴力方式致力于和平”而获奖,应算是诺奖内涵的又一次放大。专家认为,这一颁奖决定,提升了女性在和平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此平衡世界力量,或平抑战乱、内乱,为人类打造一个安稳而和平的家园。
  
  女总统的名望“剪刀差”
  与南非的曼德拉一样,瑟利夫是非洲政治一个活标签:非洲首位民选女总统。
  处于几内亚湾的西非国家利比里亚,曾陷入14年战乱。这是一帮从美国跑回来的美国黑人建立起来的国家,是一块少见的“美国不殖民的殖民地”。这里的人们都拥有不属于非洲族姓的奇怪的欧化名字,如现在关押在海牙受审的该国前总统就名叫查尔斯•泰勒。
  同时,利比里亚也是最早接受西方文明洗礼的非洲国家,它的成败,关乎于“制度竞争”。现在,利比里亚被视为非洲最和平的国家。瑟利夫曾是利比里亚驻联合国官员,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任过职,也在美国花旗银行驻肯尼亚的分支机构工作过,有着丰富的金融管理经验。
  更重要的是,她拥有美国哈佛大学的学位。在2005年总统大选时,曾与她一起竞争总统之位的足球巨星维阿,就是因为没有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学历”而遭人嘲笑,最后落败。据说,今年维阿再度归来,而且在这几年里他苦读“经书”,并拿到一个硕士学位,不再是以前的“文盲”球星。
  2005年,瑟利夫以利比里亚联盟党领袖的身份,在国际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里,在众多国际友好人士的注目下,顺利当选总统。6年后,获知自己有望折桂诺奖,今年已经72岁高龄的瑟利夫,宣布争取连任。
  但这位年逾古稀的女总统却处于尴尬的名望“剪刀差”:在国外,她被塑造成一头“非洲狮”,明星效应还在不断扩大;但在国内,她的名望一日不如一日,人们指责她这么多年几乎毫无建树,没有减轻这个国家令人窒息的贫穷。
  利比里亚之穷,从数据上看是令人震惊的:80%的失业率!每3个利比里亚人就有一个养不活自己!利比里亚产妇死亡率也是全球最高,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同样不例外。“他们连饭都吃不饱,才不会在乎和平奖!”一名反对党总统候选人忿忿不平地说道,“国内和国外对她的看法是断裂的。她顶多能在大选中获得10%的选票!”
  没人否认,瑟利夫6年前接过来的国家是个山河破碎、百业凋落的国家。而现在,国家面貌没有多大改观,法院大门被炮弹炸掉半截,今天依然还是半截残存,学生们依然在被子弹打穿了孔的破旧校舍中上课。
  不过,瑟利夫的最大贡献,是被认为成功使国际社会免去了利比里亚所负的50亿美元外债。债务从账本上消除,并不等于这个国家流入了新的资金。甚至连她的支持者也抱怨说,她自称的“成就”,多是无形的,而利比里亚与过去一样,仍是深陷极度贫困。6年的治理,仅仅让利比里亚从联合国发展指数排名中,从处于末尾位置的164名“微进”到162名。
  且瑟利夫面临一项指控,就是她曾在14年内乱中扮演过“不光彩角色”。她也承认,在查尔斯•泰勒率领其叛乱部队入侵利比里亚之时,她捐过款给这个杀人不眨眼的军阀。不过瑟利夫辩解,在她认清了“泰勒不是好朋友”后,就不再资助这个残暴的窃国者。
  反对党人士对挪威诺奖委员会决定把和平奖颁给女总统表示遗憾。该党领袖图布曼说:“瑟利夫即将离开权力,她将会被选民抛弃。这样也好,临走时拿个和平奖,算是安慰奖吧。”
  
  莱伊曼•古博薇:比总统更名望所归
  与瑟利夫同台获奖的是利比里亚著名女活动家莱伊曼•古博薇。一个国家,同时有两人获奖,这也是和平奖历史上罕见的。
  古博薇有句名言:“是普通的利比里亚人让国家重生和获得和平。”2003年春天,一群妇女表示,要用自己的方式,结束利比里亚无止境的战乱。她们人数上百,身穿白色衣裳,每天坐在当权者查尔斯•泰勒必经的路边。
  当权者招摇的车队呼啸而来,每次路过白色海洋那静默的抗议时,肯定会心生震撼。无论是暴雨还是晴天,她们唱着歌,向上帝祈祷。她们实践着“捍卫被看见、被听到和被尊重的权利”。越来越多的人们公开声援她们。古博薇说:“我们无法容忍施加在我们孩子身上的暴行。今天我们站在这里,因为我们知道明天孩子们会问‘妈媽,在这场危机里你们在干什么?’”
  白衣妇女会最大胆的一种示威就是冲进各路军阀头子会商的屋里,堵住门口。有个当年参与军阀谈判的当事人回忆称:“她们跟我们讲,在和平协议签署之前,没有人可以走出来。”
  有人想冲出屋外,被妇女们挡了回去。其他人尝试从窗口逃走,同样徒劳。泰勒最后同意放权走人,流亡尼日利亚,这推动和平的力量中,重重地写了这群女性活动家的功绩。诺贝尔和平奖颁给古博薇,众望所归。与女总统相比,她的获奖更令利比里亚人骄傲。
  
  塔瓦库•卡曼的阿拉伯因素
  今年32岁的塔瓦库•卡曼,是3个孩子的妈妈。她在2005年创立无锁链女记者组织并任主席。这几乎是庞杂纷纭的非政府组织中一个不起眼的小组织,没人注意到它的存在,更没有注意到远在亚丁湾和阿拉伯海之滨的也门还有这样一个女记者。
  2007年,卡曼的名气开始上升。她每周二都要来到位于国家首都的萨那大学门前进行抗议。她坚持用和平方法进行社会改革。
  她被捕过7次。今年席卷北非马格里布平原和中东的“阿拉伯之春”,给予了这位女士更多的名望。卡曼说:“我们的目标就是利用向突尼斯学习而来的呐喊来改变政权,这个呐喊就是‘人民想要政权颠覆’。”尽管心向和平,也门却陷入了暴力对抗。总统萨利赫被一发炮弹炸伤了脸,紧急送到沙特治疗。被炸伤的,还有他的副总统、总理等。
  卡曼的获奖,赋予了与瑟利夫和古博薇不一样的意义。利比亚战火、埃及抗议者被军车碾死、叙利亚军方炮轰反对派,“阿拉伯之春”染上了血腥味。卡曼的获奖,重申了非暴力的价值,也算是对西方鼓动阿拉伯人造反后面对血腥场面的一种反省与救赎。
其他文献
丈夫频频受贿,妻子百般劝阻却无效。最终,妻子不得不使出“杀手锏”……    丈夫升官受贿乱了家    1995年5月,26岁的中学语文教师胡玉婷和大她两岁的郭晨结为夫妻。郭晨是某部属机关的公务员。婚后,他们住在郭晨单位的宿舍楼中,与另一对夫妇合住两室一厅,生活非常不方便。  不久,胡玉婷与合住的两口子产生摩擦,胡玉婷委屈得哭了。郭晨感到很内疚,升官的念头第一次如此强烈地撞击他的心,他认为只有升官才
郭晨第一次深切地感觉到这个家对他来说多么重要。如果没有了妻子和儿子,有再多的钱、当再大的官、住再大的房子,又有什么意义呢?  59岁的河南新任省委书记卢展工,体验应聘一家广告公司的媒体发展员,被对方以“年龄过大”拒绝,即使“有一定的社会关系,能拉来一定的项目”也不行。“看得出,卢书记还是有点失望。”  书记“微服私访”体现出了亲民的作风,应该为之叫好。但且让我善意地“批评”一下,那就是书记的体验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