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清末时期,清政府创办了满蒙文高等学堂,颁布了《满蒙文高等学堂章程》,该章程对民族高等学校的学科、学制、课程、招生、学籍、师资等问题做了较为系统的规定。本文通过梳理满蒙文高等学堂的发展过程,并从中总结历史经验。,以期对当代民族教育的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民族高等教育;满蒙文高等学堂;《满蒙文高等学堂章程》
【中图分类号】G75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3-0017-02
1907年6月学部奏请在京师设立满蒙文高等学堂,这是我国第一所民族高等教育学校。清政府派都察院副都御史伊克坦为监督,主要负责凡招生、招聘教员、及审查课程等。 1908年,学部颁布了我国第一个民族高等教育的法令——《满蒙高等学堂章程》。《满蒙高等学堂章程》对民族高等教育学校的学科、学制、课程、招生、学籍以及师资等问题做了较为系统的规定。
满蒙高等学堂的宗旨是以“造就满蒙文通才,以保国粹而裨要政”。学堂设满蒙文科与藏文科,两科分别设预科、正科和别科。其中预科学制2年,正科和别科学制均为3年,预科毕业后才能升入正科学习,预科、正科连续5年制。此外学堂附设别科,但是别科只招收学生一次,毕业后即停办。 设置别科主要是培训在职的人员,使他们能够掌握和应用各种科学。
一、课程设置
满蒙文预科及藏文预科为每周为36课时。开设的课程主要有人伦道德、满蒙语文、中文、法学通论、理财原论、历史、地理、算术、代数、几何、三角、理化、博物、图画及体操等。另外开设马术课程为选修课,每周为3课时。满蒙文正科及藏文正科每周为36课时,在预科课程的基础上增加了满蒙地理、财政学、财政政策、理财政策、满蒙近史、藏卫近史、殖民政策、测量学、用器画法、统计学、制图法、大清律例、实测、行政法、刑法、宪法及国际法等。另外削减了算术、代数、几何、三角、理化、博物及图画等。另外开设英文为选修课,每周为3课时。满蒙文别科及藏文别科每周为36课时,在正科课程的基础上增加了法学通论。
从课程中可以看出,满蒙文高等学堂教学注重民族语言,如在预科课程中,满蒙语文一学年有12课时,但是中文只有4课时,这对于保存和发展民族语言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对当今民族学校中民族语言课程的设置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课程中有满蒙地理、满蒙近史、藏卫地理、藏卫近史等,这些课程加深了学生对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环境的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民族意识。民族语言课程、民族地理及历史课程的设置体现了民族特色。
在预科、正科和别科中都开设人伦道德课程,加强对学生封建伦理道德思想的灌输,以及对人才的思想控制。满蒙文高等学堂的教学内容与其他学堂的教学内容有很大的不同,其他的学堂教学内容以四书五经为主,但是满蒙文学堂的教学内容丰富多样,课程有理财政策、法学、殖民政策、博物、代数、理化、统计学等。在正科和别科的课程中,设置了殖民政策、行政法、刑法、宪法、国际法、理财政策、理财原理等课程,这些课程的设置和清末的时代背景息息相关,清末新政需要培养法政人才,课程的设置也体现了满蒙高等学堂的办学宗旨“造就满蒙文通才,以保国粹而裨要政”。
从预科到正科的课程设置体现了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预科中有算术、代数、几何、图画等课程,在正科中有统计学,测量学,用器画法,制图法等课程。在预科、正科和别科的課程中,都设有体操课程,这是受到近代新式教育的影响,开始开设体操课程,让学生加强锻炼身体。
二、招生
在招生名额上,预科和正科最多招收127名,别科最多招收80名。在招生对象上,以中文通顺,粗解满文或蒙文,年龄在25岁以内为合格。别科学生考取举贡生监及职官,年龄在35岁以内,精通中文、满文和蒙文。从招生对象来看,满汉学生都有机会进入满蒙文高等学堂学习,对于民族没有特殊的限制。要求学生有一定的中文、满文和蒙文的基础,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
三、管理
在学生管理方面,学生进入学堂,不能中途无故退学,如果违反规定,按月罚缴银十元,如果有特殊情况要退学,经许可者可以不交罚款。学生如果逃课一个月以上者,考试成绩屡列下等,违背堂规屡戒不悛,身有锢疾及沾染嗜好者将被除名。
《满蒙文高等学堂章程》规定:“预科、正科及别科学生,概不收取学费及膳费”。 有的地方也做出了对民族学生的优待的规定,比如赵尔丰在藏区兴办学校,学生的衣服、靴、帽、书籍、纸张、笔墨砚等由学校提供,对住校生提供伙食,对成绩优良的学生给以奖金。1908年10月,赵尔丰在《推广关外学务添拨银两折》中说,学校“开办之初,番民不知问学之益,颇滋猜疑,甚有谓入学校为支差学科,愈形畏避”。经过若干年,“该番民等见学校未征学资,不费一钱”,“又见给予冠履衣服”,“始有忻悦信从,愿将子弟送学”。 满蒙文高等学堂对学生免除学费和膳费,为一些家庭困难的学生提供上学的机会,另外免收学费及膳费的政策还可以吸引更多的学生报考满蒙文高等学堂,学堂可以选拔一些优秀的学生进行培养。满蒙文高等学堂对于毕业考试合格者给予文凭,正科毕业者给奖励,嗣后遇有衙门需要通晓此项学科教员,均以本学堂毕业生为上选。 学堂对毕业生不仅进行奖励,而且对于毕业生的工作,政府也给予一定的照顾。
学校的教员、管理员职务明确,学堂设监督、教务长、满蒙语文教员、藏语藏文教员、各种科学教员、俄文英文东文教员、庶务长、文案官、收支官、杂务官、斋务长、监学官及检察官等。监督由学部委派,其他的教员由监督延聘委用。
满蒙文高等学堂是近代中国教育史上出现的第一所专门的少数民族高等学校。它的创办填补了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空白,改变了民族地区主要依靠宗教教育培养上层人才的状况。它不仅吸收了近代学校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又注重民族地区的实际,体现了民族教育的特色。满蒙文高等学堂培养了一批具有近代科学知识文化的民族人才。
【关键词】民族高等教育;满蒙文高等学堂;《满蒙文高等学堂章程》
【中图分类号】G75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3-0017-02
1907年6月学部奏请在京师设立满蒙文高等学堂,这是我国第一所民族高等教育学校。清政府派都察院副都御史伊克坦为监督,主要负责凡招生、招聘教员、及审查课程等。 1908年,学部颁布了我国第一个民族高等教育的法令——《满蒙高等学堂章程》。《满蒙高等学堂章程》对民族高等教育学校的学科、学制、课程、招生、学籍以及师资等问题做了较为系统的规定。
满蒙高等学堂的宗旨是以“造就满蒙文通才,以保国粹而裨要政”。学堂设满蒙文科与藏文科,两科分别设预科、正科和别科。其中预科学制2年,正科和别科学制均为3年,预科毕业后才能升入正科学习,预科、正科连续5年制。此外学堂附设别科,但是别科只招收学生一次,毕业后即停办。 设置别科主要是培训在职的人员,使他们能够掌握和应用各种科学。
一、课程设置
满蒙文预科及藏文预科为每周为36课时。开设的课程主要有人伦道德、满蒙语文、中文、法学通论、理财原论、历史、地理、算术、代数、几何、三角、理化、博物、图画及体操等。另外开设马术课程为选修课,每周为3课时。满蒙文正科及藏文正科每周为36课时,在预科课程的基础上增加了满蒙地理、财政学、财政政策、理财政策、满蒙近史、藏卫近史、殖民政策、测量学、用器画法、统计学、制图法、大清律例、实测、行政法、刑法、宪法及国际法等。另外削减了算术、代数、几何、三角、理化、博物及图画等。另外开设英文为选修课,每周为3课时。满蒙文别科及藏文别科每周为36课时,在正科课程的基础上增加了法学通论。
从课程中可以看出,满蒙文高等学堂教学注重民族语言,如在预科课程中,满蒙语文一学年有12课时,但是中文只有4课时,这对于保存和发展民族语言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对当今民族学校中民族语言课程的设置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课程中有满蒙地理、满蒙近史、藏卫地理、藏卫近史等,这些课程加深了学生对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环境的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民族意识。民族语言课程、民族地理及历史课程的设置体现了民族特色。
在预科、正科和别科中都开设人伦道德课程,加强对学生封建伦理道德思想的灌输,以及对人才的思想控制。满蒙文高等学堂的教学内容与其他学堂的教学内容有很大的不同,其他的学堂教学内容以四书五经为主,但是满蒙文学堂的教学内容丰富多样,课程有理财政策、法学、殖民政策、博物、代数、理化、统计学等。在正科和别科的课程中,设置了殖民政策、行政法、刑法、宪法、国际法、理财政策、理财原理等课程,这些课程的设置和清末的时代背景息息相关,清末新政需要培养法政人才,课程的设置也体现了满蒙高等学堂的办学宗旨“造就满蒙文通才,以保国粹而裨要政”。
从预科到正科的课程设置体现了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预科中有算术、代数、几何、图画等课程,在正科中有统计学,测量学,用器画法,制图法等课程。在预科、正科和别科的課程中,都设有体操课程,这是受到近代新式教育的影响,开始开设体操课程,让学生加强锻炼身体。
二、招生
在招生名额上,预科和正科最多招收127名,别科最多招收80名。在招生对象上,以中文通顺,粗解满文或蒙文,年龄在25岁以内为合格。别科学生考取举贡生监及职官,年龄在35岁以内,精通中文、满文和蒙文。从招生对象来看,满汉学生都有机会进入满蒙文高等学堂学习,对于民族没有特殊的限制。要求学生有一定的中文、满文和蒙文的基础,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
三、管理
在学生管理方面,学生进入学堂,不能中途无故退学,如果违反规定,按月罚缴银十元,如果有特殊情况要退学,经许可者可以不交罚款。学生如果逃课一个月以上者,考试成绩屡列下等,违背堂规屡戒不悛,身有锢疾及沾染嗜好者将被除名。
《满蒙文高等学堂章程》规定:“预科、正科及别科学生,概不收取学费及膳费”。 有的地方也做出了对民族学生的优待的规定,比如赵尔丰在藏区兴办学校,学生的衣服、靴、帽、书籍、纸张、笔墨砚等由学校提供,对住校生提供伙食,对成绩优良的学生给以奖金。1908年10月,赵尔丰在《推广关外学务添拨银两折》中说,学校“开办之初,番民不知问学之益,颇滋猜疑,甚有谓入学校为支差学科,愈形畏避”。经过若干年,“该番民等见学校未征学资,不费一钱”,“又见给予冠履衣服”,“始有忻悦信从,愿将子弟送学”。 满蒙文高等学堂对学生免除学费和膳费,为一些家庭困难的学生提供上学的机会,另外免收学费及膳费的政策还可以吸引更多的学生报考满蒙文高等学堂,学堂可以选拔一些优秀的学生进行培养。满蒙文高等学堂对于毕业考试合格者给予文凭,正科毕业者给奖励,嗣后遇有衙门需要通晓此项学科教员,均以本学堂毕业生为上选。 学堂对毕业生不仅进行奖励,而且对于毕业生的工作,政府也给予一定的照顾。
学校的教员、管理员职务明确,学堂设监督、教务长、满蒙语文教员、藏语藏文教员、各种科学教员、俄文英文东文教员、庶务长、文案官、收支官、杂务官、斋务长、监学官及检察官等。监督由学部委派,其他的教员由监督延聘委用。
满蒙文高等学堂是近代中国教育史上出现的第一所专门的少数民族高等学校。它的创办填补了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空白,改变了民族地区主要依靠宗教教育培养上层人才的状况。它不仅吸收了近代学校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又注重民族地区的实际,体现了民族教育的特色。满蒙文高等学堂培养了一批具有近代科学知识文化的民族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