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兰州理工大学技术工程学院(独立学院)旨在培养“实践能力强、创新意识强、文化素质高、社会价值高的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结合自身教学实际,以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思路转换、支撑平台与保障机制建设、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控制系统完善为抓手,大胆改革,不断创新,构建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毕业设计教学新体系。实践证明,该体系适用于应用型本科院校金属材料专业毕业设计教学实际,其教学成果也在实践中日益凸显。
【关键词】金属材料工程 毕业设计 教学改革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216-01
毕业设计是工科院校理工类专业一个十分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其目的在于通过该环节的教学,使学生能牢固掌握与灵活运用所学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一定的动手能力、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等,是学生走向社会与工作岗位或继续深造学习与从事科学研究的阶梯,有着其它教学环节无法替代的作用。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作为我院的特色专业和传统优势专业,主要学习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性能特点、成型技术与应用开发等,是我国经济建设与科技发展的重点学科之一,涉及的知识面广、信息量大、应用性强,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提高,注重创新意识及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工程技术和实践的训练。笔者等立足我院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实际,打破传统,大胆创新,构建了一套符合广大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特点的金材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新体系,现总结如下,供广大同行参考与借鉴。
一、毕业设计教学体系革新的目的
我院作为应用型大学(独立学院),其人才培养目标有别于母体院校,介于“学术型、研究型”和“职业技术型”之间,即要培养“实践能力强、创新意识强、文化素质高、社会价值高” (“两强、两高”)的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受传统观念和教育体制的影响,学院基本沿用了母体高校侧重于“科学型、研究型”类毕业设计题目,如“17-4PH不锈钢激光熔覆技术的研究”、“ZnO高温电极制备技术的研究”、“渗碳碳势对20CrMnTi试样淬火冷却过程应力场影响的数值模拟”等,对于独立学院学生来说,这些设计题目学术性偏深、定位偏高、内容偏空、知识性偏专等弊端,极大影响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与创造性。加上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经费投入与教学资源不足,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标准与质量监控体系尚不完备,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毕业设计环节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金材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新体系的构建
经过2007级~2011级五级金属材料专业学生毕业设计教学的不断改革与实践积累,学院以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思路转换、支撑平台与保障机制建设、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控制系统构建为抓手,逐步建立了一整套日臻完善的行之有效的毕业设计教学新体系。毕业设计选题思路上,瞄准“基于生产过程的选题定位”和“面向工程实际的选题方向”,着重突出选题的实践性、应用性,选取机床、工磨具等典型行业与轴承、齿轮等典型零件,使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综合起来,对生产过程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初步树立工程意识,为毕业后步入工作岗位奠定基础。基础设施与保障平台的建设与完善方面,随着近年来学院知名度与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学院逐步建成了专业创新实验室、工程训练中心(甘肃省省级示范中心)、大学生创新竞赛实验计划、认识及生产实习基地群、国内外高校合作与交流平台等校内外实践教学平台体系,依托母体高校资源优势,深化校企“产学研用”联动合作。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控制系统方面,主要通过建立和完善组织管理体系、过程监控体系、选题审核体系、质量标准体系、成果评价体系等,保证学生按质、按量、按时完成毕业设计,并给予每名学生的劳动成果一个科学公正的评价。
此外,学院还筹措资金设立专门的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不断加强对自有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规划出版了一批自有实习训练教程,制定了一系列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教师奖励与学生奖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这些都为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有效载体及软、硬件支撑。
三、改革的创新点
在学院金属材料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教学体系构建的过程中,重突出了以“创新”为主线的教改模式,包含教育观念创新、培养模式创新、课程体系创新、运作方式创新、评价体系创新等,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通过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最大可能地实现自身价值。
四、推广应用效果
从实际应用效果来看,2011年6月,学院2007级金属材料工程专业51名学生的毕业设计圆满完成,共指导学生撰写并提交毕业论文51份,均顺利通过院级毕业答辩,其中1人获得院级毕业论文答辩三等奖,1人获得院级毕业论文答辩优秀奖。2012年至2015年共指导了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约两百名学生的毕业设计。通过实践应用与系统集成,“基于工程教育的独立学院材料工程类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统荣获甘肃省教育厅级教学成果奖,并且,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也获批甘肃省特色专业。
参考文献:
[1]杜明辉,张聚凤,程林章.工科院校本科生毕业设计选题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1(11):41-43.
[2]毛力,袁励红.高校本科毕业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08(8):35-36.
[3]蔡玉峰,陆汉栋.独立学院毕業设计(论文)质量监控的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9(6):92-93.
[4]高春,王志伟.应用型本科人才实践能力培养途径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8):138-139.
[5]靳岚,刘芬霞,冯晓春.工程基础训练教程[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
[6]杨瑞成,邓文怀,冯辉霞. 工程设计中的材料选择与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7]牛庆玮,胡伟,刘臻,等.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育,2011(10):70-73.
作者简介:
冯晓春(1981-),女,讲师,主要从事材料科学教学与研究。
刘芬霞(1972-),女,讲师,主要从事材料科学教学与研究。
【关键词】金属材料工程 毕业设计 教学改革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216-01
毕业设计是工科院校理工类专业一个十分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其目的在于通过该环节的教学,使学生能牢固掌握与灵活运用所学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一定的动手能力、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等,是学生走向社会与工作岗位或继续深造学习与从事科学研究的阶梯,有着其它教学环节无法替代的作用。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作为我院的特色专业和传统优势专业,主要学习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性能特点、成型技术与应用开发等,是我国经济建设与科技发展的重点学科之一,涉及的知识面广、信息量大、应用性强,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提高,注重创新意识及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工程技术和实践的训练。笔者等立足我院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实际,打破传统,大胆创新,构建了一套符合广大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特点的金材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新体系,现总结如下,供广大同行参考与借鉴。
一、毕业设计教学体系革新的目的
我院作为应用型大学(独立学院),其人才培养目标有别于母体院校,介于“学术型、研究型”和“职业技术型”之间,即要培养“实践能力强、创新意识强、文化素质高、社会价值高” (“两强、两高”)的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受传统观念和教育体制的影响,学院基本沿用了母体高校侧重于“科学型、研究型”类毕业设计题目,如“17-4PH不锈钢激光熔覆技术的研究”、“ZnO高温电极制备技术的研究”、“渗碳碳势对20CrMnTi试样淬火冷却过程应力场影响的数值模拟”等,对于独立学院学生来说,这些设计题目学术性偏深、定位偏高、内容偏空、知识性偏专等弊端,极大影响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与创造性。加上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经费投入与教学资源不足,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标准与质量监控体系尚不完备,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毕业设计环节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金材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新体系的构建
经过2007级~2011级五级金属材料专业学生毕业设计教学的不断改革与实践积累,学院以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思路转换、支撑平台与保障机制建设、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控制系统构建为抓手,逐步建立了一整套日臻完善的行之有效的毕业设计教学新体系。毕业设计选题思路上,瞄准“基于生产过程的选题定位”和“面向工程实际的选题方向”,着重突出选题的实践性、应用性,选取机床、工磨具等典型行业与轴承、齿轮等典型零件,使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综合起来,对生产过程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初步树立工程意识,为毕业后步入工作岗位奠定基础。基础设施与保障平台的建设与完善方面,随着近年来学院知名度与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学院逐步建成了专业创新实验室、工程训练中心(甘肃省省级示范中心)、大学生创新竞赛实验计划、认识及生产实习基地群、国内外高校合作与交流平台等校内外实践教学平台体系,依托母体高校资源优势,深化校企“产学研用”联动合作。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控制系统方面,主要通过建立和完善组织管理体系、过程监控体系、选题审核体系、质量标准体系、成果评价体系等,保证学生按质、按量、按时完成毕业设计,并给予每名学生的劳动成果一个科学公正的评价。
此外,学院还筹措资金设立专门的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不断加强对自有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规划出版了一批自有实习训练教程,制定了一系列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教师奖励与学生奖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这些都为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有效载体及软、硬件支撑。
三、改革的创新点
在学院金属材料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教学体系构建的过程中,重突出了以“创新”为主线的教改模式,包含教育观念创新、培养模式创新、课程体系创新、运作方式创新、评价体系创新等,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通过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最大可能地实现自身价值。
四、推广应用效果
从实际应用效果来看,2011年6月,学院2007级金属材料工程专业51名学生的毕业设计圆满完成,共指导学生撰写并提交毕业论文51份,均顺利通过院级毕业答辩,其中1人获得院级毕业论文答辩三等奖,1人获得院级毕业论文答辩优秀奖。2012年至2015年共指导了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约两百名学生的毕业设计。通过实践应用与系统集成,“基于工程教育的独立学院材料工程类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统荣获甘肃省教育厅级教学成果奖,并且,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也获批甘肃省特色专业。
参考文献:
[1]杜明辉,张聚凤,程林章.工科院校本科生毕业设计选题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1(11):41-43.
[2]毛力,袁励红.高校本科毕业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08(8):35-36.
[3]蔡玉峰,陆汉栋.独立学院毕業设计(论文)质量监控的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9(6):92-93.
[4]高春,王志伟.应用型本科人才实践能力培养途径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8):138-139.
[5]靳岚,刘芬霞,冯晓春.工程基础训练教程[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
[6]杨瑞成,邓文怀,冯辉霞. 工程设计中的材料选择与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7]牛庆玮,胡伟,刘臻,等.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育,2011(10):70-73.
作者简介:
冯晓春(1981-),女,讲师,主要从事材料科学教学与研究。
刘芬霞(1972-),女,讲师,主要从事材料科学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