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环境的创设过程即儿童的学习过程,也是教师引导、促进儿童发展的过程。随着幼教改革的深入,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对幼儿成长发展的作用。环境可以说是孩子的第三位老师,对孩子的影响不可低估。区域活动是在开放教育理念的影响下产生的,最能体现幼儿的本体性价值,在幼儿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幼儿园区域游戏环境创设是幼儿课程的一部分,在创设幼儿园区域游戏环境时,要考虑它的教育性,应使区域游戏环境创设的目标与幼儿园教育目标相一致:区域游戏环境创设要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那么,在区域游戏环境创设时对幼儿体、智、德、美四育就要兼而顾之,缺一不可。
关键词: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思考
一、存在的问题
1.缺乏教育目标的设计意识
有的教师片面认为区域活动仅仅是一种幼儿自由选择、自由操作的实践活动;有的教师认为活动区给孩子们提供了游戏材料,孩子们有个好去处,可以使教师得到“解脱”;有的教师则缺乏设计目标的能力,不知道如何来为这种比较灵活自由的活动设计教育目标;还有的教师甚至把创设活动区当作一种时尚,活动区成了“摆设”,思想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盲目性和认识上的偏差。
2.形式化的区域设置
教师在开展区域活动时,都想方设法、独巨匠心地为幼儿开辟了活动场所。但活动区域的设置往往受场地的限制和形式主义的左右。有的区域内容相似,大同小异;有的区域形同虚设,表面上看似区域众多,实际上摆“花架子”;还有的区域设置完全按照老师个人的意愿,结合教室的结构来布置些固定的形式,却忽视了幼儿的意愿兴趣。因此,有的幼儿在活动中就不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形成了有的区域经常没人玩,有的区域出现了“人满为患”的现象。
3.材料投放目的性不明确
有的教师投放在活动区域中的材料比较单一、不丰富,满足不了孩子的需要。有的材料太容易,引不起孩子的兴趣;有的材料太难则孩子无法按正确的方式操作,也不能坚持玩下去。在实际活动中,我们发现有的材料为了烘托活动区的氛围,只有观赏价值,却没有幼儿操作的实际效果。有的材料过于陈旧,不能激发幼儿的活动愿望;有的材料过于昂贵,不能普遍选用。
4.教师态度不恰当
有的教师在开展区域活动常常把自己“置身度外”,东走走西看看,未能注意观察了解幼儿的活动情况,指导幼儿很随意。有的教师观察了解不深入、不全面。有的甚至不知道幼儿在想什么,想干什么,只看到幼儿在摆弄材料,只是充当“纪律的维持者”或“矛盾的调解员“的角色。
二、勇于探索与实践
1.注重区域的实际效果
只有出自孩子内在的需要和兴趣而选择的游戏,才是让孩子真正快乐的游戏。在布置活动区域时,教师要放手让幼儿积极主动的参与,并且把每个主题活动中集体活动内容融入其中,使活动区发挥潜在的教育功能。教师在组织幼儿开展活动前,可以观察他们的日常活动的情况。如:孩子们喜欢什么样的游戏主题、内容和玩具材料;孩子们近来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孩子们通常和谁一起玩等。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细心观察和了解,必要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区域活动。另外从实际出发,活动区安排的内容直接与集体教学内容挂钩,如在语言教学活动中,在讲故事的基础上,根据故事情节开展相应的区域活动。
活动空间的布局要合理巧妙,比如:我们在活动室四周及走廊转角处开辟了区域,并收集纸箱,制作成分隔屏、储物柜、小房子及“家具”“电器”。这样,活动室由原来的“大而划一”变为“小而多样”,符合孩子喜欢自由操作、边玩边学的特点。
2.投放科学的游戏材料
区域活动主要是通过幼儿与游戏材料的互动实现的,因此对游戏材料的投放有很高的要求。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子玩,很少空着手玩的,必须有许多玩具的东西来帮助才能玩得起来,才能满足玩的欲望……玩固然重要,玩具更為重要。”这说明了材料与幼儿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必须为幼儿提供充裕的玩具和操作材料。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师通过提供科学、合乎幼儿需要的游戏材料,既能提高指导游戏的效果,又能保证幼儿在游戏中发挥自主性,还能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
3.创设愉悦的活动氛围
教师在努力为幼儿创设丰富的区域物质环境时,也应为幼儿营造多彩交往和互动的心理环境。区域活动强调幼儿的自我活动,教师更多的是观察者。教师要给予幼儿足够的权利,允许幼儿自由操作,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孩子的发展是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实现的。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幼儿的成功发展具有积极作用。要使幼儿得到发展,除需要积极创设环境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而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多样性、自由性、趣味性,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自主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我们将连续不断地挖掘区域环境的教育作用,为幼儿的全面发展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赵葵.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的再思考[J].福建教育,2015(42):38-39.
[2]赖建茜.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5(04):34-35.
关键词: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思考
一、存在的问题
1.缺乏教育目标的设计意识
有的教师片面认为区域活动仅仅是一种幼儿自由选择、自由操作的实践活动;有的教师认为活动区给孩子们提供了游戏材料,孩子们有个好去处,可以使教师得到“解脱”;有的教师则缺乏设计目标的能力,不知道如何来为这种比较灵活自由的活动设计教育目标;还有的教师甚至把创设活动区当作一种时尚,活动区成了“摆设”,思想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盲目性和认识上的偏差。
2.形式化的区域设置
教师在开展区域活动时,都想方设法、独巨匠心地为幼儿开辟了活动场所。但活动区域的设置往往受场地的限制和形式主义的左右。有的区域内容相似,大同小异;有的区域形同虚设,表面上看似区域众多,实际上摆“花架子”;还有的区域设置完全按照老师个人的意愿,结合教室的结构来布置些固定的形式,却忽视了幼儿的意愿兴趣。因此,有的幼儿在活动中就不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形成了有的区域经常没人玩,有的区域出现了“人满为患”的现象。
3.材料投放目的性不明确
有的教师投放在活动区域中的材料比较单一、不丰富,满足不了孩子的需要。有的材料太容易,引不起孩子的兴趣;有的材料太难则孩子无法按正确的方式操作,也不能坚持玩下去。在实际活动中,我们发现有的材料为了烘托活动区的氛围,只有观赏价值,却没有幼儿操作的实际效果。有的材料过于陈旧,不能激发幼儿的活动愿望;有的材料过于昂贵,不能普遍选用。
4.教师态度不恰当
有的教师在开展区域活动常常把自己“置身度外”,东走走西看看,未能注意观察了解幼儿的活动情况,指导幼儿很随意。有的教师观察了解不深入、不全面。有的甚至不知道幼儿在想什么,想干什么,只看到幼儿在摆弄材料,只是充当“纪律的维持者”或“矛盾的调解员“的角色。
二、勇于探索与实践
1.注重区域的实际效果
只有出自孩子内在的需要和兴趣而选择的游戏,才是让孩子真正快乐的游戏。在布置活动区域时,教师要放手让幼儿积极主动的参与,并且把每个主题活动中集体活动内容融入其中,使活动区发挥潜在的教育功能。教师在组织幼儿开展活动前,可以观察他们的日常活动的情况。如:孩子们喜欢什么样的游戏主题、内容和玩具材料;孩子们近来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孩子们通常和谁一起玩等。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细心观察和了解,必要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区域活动。另外从实际出发,活动区安排的内容直接与集体教学内容挂钩,如在语言教学活动中,在讲故事的基础上,根据故事情节开展相应的区域活动。
活动空间的布局要合理巧妙,比如:我们在活动室四周及走廊转角处开辟了区域,并收集纸箱,制作成分隔屏、储物柜、小房子及“家具”“电器”。这样,活动室由原来的“大而划一”变为“小而多样”,符合孩子喜欢自由操作、边玩边学的特点。
2.投放科学的游戏材料
区域活动主要是通过幼儿与游戏材料的互动实现的,因此对游戏材料的投放有很高的要求。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子玩,很少空着手玩的,必须有许多玩具的东西来帮助才能玩得起来,才能满足玩的欲望……玩固然重要,玩具更為重要。”这说明了材料与幼儿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必须为幼儿提供充裕的玩具和操作材料。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师通过提供科学、合乎幼儿需要的游戏材料,既能提高指导游戏的效果,又能保证幼儿在游戏中发挥自主性,还能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
3.创设愉悦的活动氛围
教师在努力为幼儿创设丰富的区域物质环境时,也应为幼儿营造多彩交往和互动的心理环境。区域活动强调幼儿的自我活动,教师更多的是观察者。教师要给予幼儿足够的权利,允许幼儿自由操作,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孩子的发展是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实现的。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幼儿的成功发展具有积极作用。要使幼儿得到发展,除需要积极创设环境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而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多样性、自由性、趣味性,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自主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我们将连续不断地挖掘区域环境的教育作用,为幼儿的全面发展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赵葵.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的再思考[J].福建教育,2015(42):38-39.
[2]赖建茜.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5(04):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