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
史料是教师进行历史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史料教学又是历史教学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史料教学不紧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关注社会现实,更深刻的理解教材,而且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同时史料教学也符合高考对学生知识和能力考查的要求,由此可见史料教学在我们的历史教学中的地位是越来越重要了,所以我们要最大限度的发挥史料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和价值。
【关键词】
史料;史料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51
【正文】
历史就是发生了的事情。那么我们如何感知历史呢?历史认识的一般规律是我们以史料为媒介去再现、感知、体验和理解历史。由此可见史料对历史认识的重要性。
当前我们内蒙古自治区实施新课程已经有几年了,在实践的过程中越来越感觉到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可以说,几乎每一节历史课,都会有史料教学的环节。高考命题的改革,作为一种重要的能力考查目标,史料分析的色彩和比重在试卷中也将越来越显著。几乎可以说,“没有史料无以成题”。准确的运用史料,开展史料教学是非常有必要。那么我们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使用史料呢?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
一、史料概述
我们通常说的史料,就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并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过程的痕迹。历史上的史料犹如天空的繁星,浩瀚的海洋。史料是历史教学的必要前提和基础。
史料的种类
20世纪80年代,我国著名历史学家荣孟源把史料分为四大类,第一类为书报,包括历史记录、历史著作、文献汇编和史部以外的群籍。第二类为文件,包括政府文件、团体文件和私人文件。第三类为实物,包括生产工具、生活资料和历史事件的遗迹。第四类为口碑,包括回忆录、调查记录、群众传说和文艺作品。这些种类的史料在我们的教学中也较为常见。
史料使用的作用
那么史料在历史教学中有什么作用呢?近年来,国内外历史教学界对此都有一些探索。美国学者把史料教学在教学中的作用归纳为:(1)激发兴趣;(2)“使历史变活”——使历史有生气及时代的气息;(3)加强对重要人物、事件法律、制度及问题的认识;(4)对重要文献获得直接的认识;(5)使批判地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得以发展等,以上观点强调史料有助于培养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这一点现在已经为很多人所承认。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也深感史料教学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1.寓教于乐,品味原生态,引发学习历史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历史教学也必需从学生学习的兴趣入手,历史的有趣之处在于历史中演绎的人、事和情。历史的真实是蕴涵在庞杂繁多的史料当中的,通过史料的阅读和分析,学生能够感知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感受历史的真实,回归到消失的历史情境中,从而激发起学习的兴趣,比如在讲到《历史必修2》中的“小农经济”这一内容时引用了白居易《朱陈村》的内容“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馀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这首诗向同学们清晰的展示了封建社会以男耕女织为基础的农村景象,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咀嚼原生态,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历史发生的时间性增加了学生学习历史的难度,很多情况下学生都是死记硬背课本已有的历史结论,严重制约了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发展,而史料恰好能比较生动的反映历史发展的本来面目,史料教学不仅深化活化了教材,而且培养了学生读史的能力。比如在讲隋代的大运河的评价时课本讲的少而且不利于学生对这一问题的全面理解,我在上课时引入了相关的史料:
史料1:“千里长河一旦开,......惆怅龙舟更不回。”
史料2:“帝业兴亡是几重?......不愿生归驾九龙。”
史料3:“尽道隋亡为此河,......共禹论功不较多。”
学生阅读了上述史料不难分析出史料1、2认为隋炀帝开运河、游江都是隋亡的主要原因;史料3则认为开运河造福后代,功大于过,若没有巡游江都之事,其功可与大禹治水相比。这样学生就可以比较全面的评价大运河了,而且又培养了学生的史料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3.培养和提高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学习能力。
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历史学科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也是历史学习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比如在讲《辛亥革命》这一节内容时,对于辛亥革命的结果课本给出了“失败”的结论,但有的同学认为其成功了,我抓住时机给学生设置悬念,让学生课后就自己的观点去查找资料,下节课进行交流。这样从学生的疑问入手,强化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从而也培养了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
史料的运用在历史教学中的地位作用毋庸置疑,只有选择合适的史料恰当的运用史料才能发挥史料在课堂教学中的最大价值。
二、史料在历史课堂中的应用
1.立足课本,充分利用教材中选取的史料
高中历史新课程都引入了大量的史料,这些史料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针对性强,重点突出,学生阅读起来比较容易,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用足用好这部分史料,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又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
2.精心准备,适当补充部分史料
教材中现成的史料是史料教学的主体。教学时,围绕教学目的,还需适当补充史料。如在讲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时,我补充了以下史料: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鸦片大量进口,.....造成白银大量外流。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洋布、排挤了土布,“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材料三: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遍及十几个省。设置一些问题,如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出现的原因是什么?会对当时的中国造成怎样的影响?问题逐渐深入,在回答问题时,学生利用第二个专题中有关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内容和补充的材料,可以更深刻的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背景和原因。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适当的补充典型的史料去引导学生,让学生学会用历史思维去思考、去探索历史事件背后的东西。
3.针对不同史料,精心设问
这是应用史料的关键。不管是课本上的史料,还是补充的史料,教师都应围绕教学要求,精心设计一些高质量的、富有启发性、规律性的问题,激发学生阅读史料的兴趣,启发他们积极思考,从而促使学生的思维向新情境纵深推进,以更好地理解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内容。
4.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可由学生自己动手搜集史料
如上文谈到的在讲辛亥革命时,抓住时机,让学生通过自己搜集材料,得出结论,逐步培养其论从史出的能力。
总之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史料教学给高中历史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也必将成为高中历史教学的方向。(字数共计:2609个)
参考文献:
1.人民出版社出版朱汉国、马世力主编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一、二、三册
2.《历史教学》
3.《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史料是教师进行历史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史料教学又是历史教学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史料教学不紧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关注社会现实,更深刻的理解教材,而且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同时史料教学也符合高考对学生知识和能力考查的要求,由此可见史料教学在我们的历史教学中的地位是越来越重要了,所以我们要最大限度的发挥史料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和价值。
【关键词】
史料;史料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51
【正文】
历史就是发生了的事情。那么我们如何感知历史呢?历史认识的一般规律是我们以史料为媒介去再现、感知、体验和理解历史。由此可见史料对历史认识的重要性。
当前我们内蒙古自治区实施新课程已经有几年了,在实践的过程中越来越感觉到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可以说,几乎每一节历史课,都会有史料教学的环节。高考命题的改革,作为一种重要的能力考查目标,史料分析的色彩和比重在试卷中也将越来越显著。几乎可以说,“没有史料无以成题”。准确的运用史料,开展史料教学是非常有必要。那么我们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使用史料呢?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
一、史料概述
我们通常说的史料,就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并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过程的痕迹。历史上的史料犹如天空的繁星,浩瀚的海洋。史料是历史教学的必要前提和基础。
史料的种类
20世纪80年代,我国著名历史学家荣孟源把史料分为四大类,第一类为书报,包括历史记录、历史著作、文献汇编和史部以外的群籍。第二类为文件,包括政府文件、团体文件和私人文件。第三类为实物,包括生产工具、生活资料和历史事件的遗迹。第四类为口碑,包括回忆录、调查记录、群众传说和文艺作品。这些种类的史料在我们的教学中也较为常见。
史料使用的作用
那么史料在历史教学中有什么作用呢?近年来,国内外历史教学界对此都有一些探索。美国学者把史料教学在教学中的作用归纳为:(1)激发兴趣;(2)“使历史变活”——使历史有生气及时代的气息;(3)加强对重要人物、事件法律、制度及问题的认识;(4)对重要文献获得直接的认识;(5)使批判地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得以发展等,以上观点强调史料有助于培养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这一点现在已经为很多人所承认。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也深感史料教学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1.寓教于乐,品味原生态,引发学习历史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历史教学也必需从学生学习的兴趣入手,历史的有趣之处在于历史中演绎的人、事和情。历史的真实是蕴涵在庞杂繁多的史料当中的,通过史料的阅读和分析,学生能够感知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感受历史的真实,回归到消失的历史情境中,从而激发起学习的兴趣,比如在讲到《历史必修2》中的“小农经济”这一内容时引用了白居易《朱陈村》的内容“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馀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这首诗向同学们清晰的展示了封建社会以男耕女织为基础的农村景象,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咀嚼原生态,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历史发生的时间性增加了学生学习历史的难度,很多情况下学生都是死记硬背课本已有的历史结论,严重制约了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发展,而史料恰好能比较生动的反映历史发展的本来面目,史料教学不仅深化活化了教材,而且培养了学生读史的能力。比如在讲隋代的大运河的评价时课本讲的少而且不利于学生对这一问题的全面理解,我在上课时引入了相关的史料:
史料1:“千里长河一旦开,......惆怅龙舟更不回。”
史料2:“帝业兴亡是几重?......不愿生归驾九龙。”
史料3:“尽道隋亡为此河,......共禹论功不较多。”
学生阅读了上述史料不难分析出史料1、2认为隋炀帝开运河、游江都是隋亡的主要原因;史料3则认为开运河造福后代,功大于过,若没有巡游江都之事,其功可与大禹治水相比。这样学生就可以比较全面的评价大运河了,而且又培养了学生的史料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3.培养和提高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学习能力。
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历史学科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也是历史学习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比如在讲《辛亥革命》这一节内容时,对于辛亥革命的结果课本给出了“失败”的结论,但有的同学认为其成功了,我抓住时机给学生设置悬念,让学生课后就自己的观点去查找资料,下节课进行交流。这样从学生的疑问入手,强化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从而也培养了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
史料的运用在历史教学中的地位作用毋庸置疑,只有选择合适的史料恰当的运用史料才能发挥史料在课堂教学中的最大价值。
二、史料在历史课堂中的应用
1.立足课本,充分利用教材中选取的史料
高中历史新课程都引入了大量的史料,这些史料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针对性强,重点突出,学生阅读起来比较容易,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用足用好这部分史料,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又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
2.精心准备,适当补充部分史料
教材中现成的史料是史料教学的主体。教学时,围绕教学目的,还需适当补充史料。如在讲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时,我补充了以下史料: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鸦片大量进口,.....造成白银大量外流。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洋布、排挤了土布,“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材料三: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遍及十几个省。设置一些问题,如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出现的原因是什么?会对当时的中国造成怎样的影响?问题逐渐深入,在回答问题时,学生利用第二个专题中有关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内容和补充的材料,可以更深刻的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背景和原因。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适当的补充典型的史料去引导学生,让学生学会用历史思维去思考、去探索历史事件背后的东西。
3.针对不同史料,精心设问
这是应用史料的关键。不管是课本上的史料,还是补充的史料,教师都应围绕教学要求,精心设计一些高质量的、富有启发性、规律性的问题,激发学生阅读史料的兴趣,启发他们积极思考,从而促使学生的思维向新情境纵深推进,以更好地理解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内容。
4.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可由学生自己动手搜集史料
如上文谈到的在讲辛亥革命时,抓住时机,让学生通过自己搜集材料,得出结论,逐步培养其论从史出的能力。
总之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史料教学给高中历史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也必将成为高中历史教学的方向。(字数共计:2609个)
参考文献:
1.人民出版社出版朱汉国、马世力主编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一、二、三册
2.《历史教学》
3.《中学历史教学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