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是世界烧伤医学史上的一个奇迹,是中国烧伤学的缘起。
他,一名普通的炼钢工人,从没想到过自己的名字,会与医院、医学乃至医学史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那些医生们说,是他和他们一起创造了奇迹,创造了历史。
他,就是邱财康。他是世界烧伤医学史上的一个奇迹,是中国医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标记——
1958年5月26日,深夜11点,“大炼钢铁”中的上钢三厂,一辆行车在悬空吊运时主扣松开,10吨半1300℃的铁水包掉了下来,爆炸……
瞬间,时年31岁的青年炉长邱财康,表皮成了焦炭,头肿得像个气球。经确诊,全身89.3%皮肤面积被灼伤,三度灼伤面达23%。邱财康的生命危在旦夕,死神已经站在他身旁。
2007年,也就是十年前,瑞金医院庆祝百年华诞,新老瑞金人齐聚开阔的草坪,共话百年荣光。在被邀请的嘉宾中有一位老人身份特殊,他不是瑞金人,却胜似医院一员——他就是邱财康。
这一年,邱财康79歲,身体健康。他与当年参与抢救他的医生们合影,回顾医患之间长达50年的特殊情谊,他写道:“感谢瑞金医院给了我新的生命,祝愿瑞金医院再创百年辉煌。”那年康复后的他重返钢城,分管安全生产,一直干到退休。2014年3月,86岁的邱财康因老年性疾病走完一生。
按照烧伤程度的标准,1958年深夜被送进广慈医院(瑞金医院前身)的邱财康全身只有头皮、两个臂膀、腰部皮带束着的一窄条部分和两只脚底,还能看到皮肤,其他地方全部被烧伤,而且除了23%全层皮肤损毁的三度烧伤创面外,大部分创面属于深二度烧伤创面。当时业界公认的烧伤治疗极限是烧伤总面积占体表面积80%,世界上尚无超过如此面积烧伤病人救治成功的先例。而液体复苏方法只有美国烧伤学科权威伊文思提出的伊文思公式,这个公式只适用于防治全身烧伤面积低于50%的病人出现休克,也就是说,邱财康的伤情,无救治成功先例,更缺少可借鉴类似病例救治的经验,是没有救治希望的,更何况在当时我国的医学水平和设施条件并不占优。
国际权威结论摆在面前,医学的极限似乎已划好了生死线,但没有人打算放弃。上海第二医学院和广慈医院迅速组织抢救小组,由普外科董方中任组长,史济湘任副组长,专家名单上还有傅培彬、邝安堃、杨之骏、戴自英、张涤生……这些如今在中国医学史上响当当的大师,当年都聚在邱财康的病床旁。据统计,医院当年派出40多名最顶尖的专家成立专门救治小组,还有难以计数的护理团队、后勤小组。医护工作者只有一个单纯的目标:全力以赴抢救这位工人兄弟的生命,希望创造属于中国的奇迹。
在最初两天,烧伤后的休克关尤其致命。因为烧伤后创面大量体液流失,需要补充体液,但补多少,难以计算——权威的“伊文思公式”在这里不适用了。为此,医护人员创新地提出增加补液尤其是血浆的方法,以维持正常血容量。在此过程中,救治小组日夜不眠,每4小时用1%的肝素冲洗一次,以防血栓形成……
为了应对任何意外情况,董方中、史济湘、张涤生三位教授24小时轮流值班,随时调整治疗方案;杨之骏、陈德昌、朱德安等年轻医生几乎寸步不离,对心率、足背动脉搏动和尿量进行严密监测;护理小组12小时轮换一班,以确保补液通畅、顺利输入,下班后护士们还主动留下来修补清洗手套、口罩,做纱布垫等,以备邱财康随时换药的需要。
经过5天5夜的全力抢救,邱财康安然度过了休克关。
严重烧伤后的病人要经历三个生死关:休克关、感染关、植皮关。闯过休克关后,另两个挑战紧随而来。
为了避免邱财康发生创面感染,医院特地设置专门的烧伤病房,创新性地制定了一整套消毒隔离措施,如将病房隔离消毒,医护人员每天上下班都从专用出入口进出,进出病房要严格更换衣物,并经过换鞋、换衣、洗手才可进入邱财康病房。针对五六月的上海温暖而潮湿,细菌容易快速繁殖,保持创面干燥才能防治细菌过快生长,治疗小组还提出采用暴露疗法取代传统的包扎疗法。
但邱财康伤势实在太严重了,感染还是发生了。6月2日,邱财康背部创面出现了铜绿假单胞菌也就是绿脓杆菌感染,6月7日的血培养结果显示阳性,证实邱财康发生绿脓杆菌败血症。
败血症对于此时处于极度衰弱状态的邱财康来说,分分秒秒可以致命。瑞金医院先后请来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屬华山医院副院长戴自英、上海第二医学院余?和医院内科王耆令等专家紧急会诊,决定使用当时国内尚未临床应用的多黏菌素B治疗绿脓杆菌感染,这种药当时内地买不到,需要紧急从香港采购。
此后,为了邱财康的病情,又举行了第二次上海市专家大会诊,参加会诊的大咖有:黄铭新、沈克非、崔之义、戴自英、吴钰、傅培彬、董方中、王耆令、邝翠娥、史济湘、徐福燕、蓝鸿泰、王德芬、乐德因(营养师)及程贤家等。会诊结果认为,如此严重的烧伤病人能够成功救治11天,说明临床处理是有效的。会上大家提出注意肾功能、控制尿量、增加热量、减少肢体受压、输入白蛋白等进一步治疗措施。医院开始为烧伤隔离病房专门配备了配膳室和厨师,根据每天营养查房配置需要的膳食。
为了有效应对感染,董方中、史济湘决定紧急为邱财康施行右下肢坏死组织切除和植皮术以控制全身感染。但当时邱财康仅有腹部一块完整皮肤,可以说就是“体无完肤”,因此必须要使用异体皮作为补充。
异体皮从哪里来呢?瑞金医院党总支向全院职工发出“为邱财康献皮”的号召,外科医生、医院医护人员和工人踊跃报名,报名人数达到800多人。后来,医院征得部分死亡病人家属的同意,通过捐献的遗体取皮片,并采用冷藏方法短期保存皮片。这个方法,不仅解决了邱财康的植皮来源难题,也成为了后来瑞金医院“烧伤皮库”的雏形。
他,一名普通的炼钢工人,从没想到过自己的名字,会与医院、医学乃至医学史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那些医生们说,是他和他们一起创造了奇迹,创造了历史。
他,就是邱财康。他是世界烧伤医学史上的一个奇迹,是中国医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标记——
1958年5月26日,深夜11点,“大炼钢铁”中的上钢三厂,一辆行车在悬空吊运时主扣松开,10吨半1300℃的铁水包掉了下来,爆炸……
瞬间,时年31岁的青年炉长邱财康,表皮成了焦炭,头肿得像个气球。经确诊,全身89.3%皮肤面积被灼伤,三度灼伤面达23%。邱财康的生命危在旦夕,死神已经站在他身旁。
2007年,也就是十年前,瑞金医院庆祝百年华诞,新老瑞金人齐聚开阔的草坪,共话百年荣光。在被邀请的嘉宾中有一位老人身份特殊,他不是瑞金人,却胜似医院一员——他就是邱财康。
这一年,邱财康79歲,身体健康。他与当年参与抢救他的医生们合影,回顾医患之间长达50年的特殊情谊,他写道:“感谢瑞金医院给了我新的生命,祝愿瑞金医院再创百年辉煌。”那年康复后的他重返钢城,分管安全生产,一直干到退休。2014年3月,86岁的邱财康因老年性疾病走完一生。
大胆创新,补液公式被改写
按照烧伤程度的标准,1958年深夜被送进广慈医院(瑞金医院前身)的邱财康全身只有头皮、两个臂膀、腰部皮带束着的一窄条部分和两只脚底,还能看到皮肤,其他地方全部被烧伤,而且除了23%全层皮肤损毁的三度烧伤创面外,大部分创面属于深二度烧伤创面。当时业界公认的烧伤治疗极限是烧伤总面积占体表面积80%,世界上尚无超过如此面积烧伤病人救治成功的先例。而液体复苏方法只有美国烧伤学科权威伊文思提出的伊文思公式,这个公式只适用于防治全身烧伤面积低于50%的病人出现休克,也就是说,邱财康的伤情,无救治成功先例,更缺少可借鉴类似病例救治的经验,是没有救治希望的,更何况在当时我国的医学水平和设施条件并不占优。
国际权威结论摆在面前,医学的极限似乎已划好了生死线,但没有人打算放弃。上海第二医学院和广慈医院迅速组织抢救小组,由普外科董方中任组长,史济湘任副组长,专家名单上还有傅培彬、邝安堃、杨之骏、戴自英、张涤生……这些如今在中国医学史上响当当的大师,当年都聚在邱财康的病床旁。据统计,医院当年派出40多名最顶尖的专家成立专门救治小组,还有难以计数的护理团队、后勤小组。医护工作者只有一个单纯的目标:全力以赴抢救这位工人兄弟的生命,希望创造属于中国的奇迹。

在最初两天,烧伤后的休克关尤其致命。因为烧伤后创面大量体液流失,需要补充体液,但补多少,难以计算——权威的“伊文思公式”在这里不适用了。为此,医护人员创新地提出增加补液尤其是血浆的方法,以维持正常血容量。在此过程中,救治小组日夜不眠,每4小时用1%的肝素冲洗一次,以防血栓形成……
为了应对任何意外情况,董方中、史济湘、张涤生三位教授24小时轮流值班,随时调整治疗方案;杨之骏、陈德昌、朱德安等年轻医生几乎寸步不离,对心率、足背动脉搏动和尿量进行严密监测;护理小组12小时轮换一班,以确保补液通畅、顺利输入,下班后护士们还主动留下来修补清洗手套、口罩,做纱布垫等,以备邱财康随时换药的需要。
经过5天5夜的全力抢救,邱财康安然度过了休克关。
汇集智慧,闯过生死三关
严重烧伤后的病人要经历三个生死关:休克关、感染关、植皮关。闯过休克关后,另两个挑战紧随而来。
为了避免邱财康发生创面感染,医院特地设置专门的烧伤病房,创新性地制定了一整套消毒隔离措施,如将病房隔离消毒,医护人员每天上下班都从专用出入口进出,进出病房要严格更换衣物,并经过换鞋、换衣、洗手才可进入邱财康病房。针对五六月的上海温暖而潮湿,细菌容易快速繁殖,保持创面干燥才能防治细菌过快生长,治疗小组还提出采用暴露疗法取代传统的包扎疗法。
但邱财康伤势实在太严重了,感染还是发生了。6月2日,邱财康背部创面出现了铜绿假单胞菌也就是绿脓杆菌感染,6月7日的血培养结果显示阳性,证实邱财康发生绿脓杆菌败血症。
败血症对于此时处于极度衰弱状态的邱财康来说,分分秒秒可以致命。瑞金医院先后请来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屬华山医院副院长戴自英、上海第二医学院余?和医院内科王耆令等专家紧急会诊,决定使用当时国内尚未临床应用的多黏菌素B治疗绿脓杆菌感染,这种药当时内地买不到,需要紧急从香港采购。
此后,为了邱财康的病情,又举行了第二次上海市专家大会诊,参加会诊的大咖有:黄铭新、沈克非、崔之义、戴自英、吴钰、傅培彬、董方中、王耆令、邝翠娥、史济湘、徐福燕、蓝鸿泰、王德芬、乐德因(营养师)及程贤家等。会诊结果认为,如此严重的烧伤病人能够成功救治11天,说明临床处理是有效的。会上大家提出注意肾功能、控制尿量、增加热量、减少肢体受压、输入白蛋白等进一步治疗措施。医院开始为烧伤隔离病房专门配备了配膳室和厨师,根据每天营养查房配置需要的膳食。
为了有效应对感染,董方中、史济湘决定紧急为邱财康施行右下肢坏死组织切除和植皮术以控制全身感染。但当时邱财康仅有腹部一块完整皮肤,可以说就是“体无完肤”,因此必须要使用异体皮作为补充。
异体皮从哪里来呢?瑞金医院党总支向全院职工发出“为邱财康献皮”的号召,外科医生、医院医护人员和工人踊跃报名,报名人数达到800多人。后来,医院征得部分死亡病人家属的同意,通过捐献的遗体取皮片,并采用冷藏方法短期保存皮片。这个方法,不仅解决了邱财康的植皮来源难题,也成为了后来瑞金医院“烧伤皮库”的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