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核物理学家的78年挚友情

来源 :北广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yidaocao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12月10日,是“两弹一星”元勋王淦昌先生逝世20周年,他是我岳父施士元先生的挚友。两位寿逾九旬的核物理学家之间的友谊,绵延78年之久。
  我手头存有王淦昌老伯给我岳父的13封信。第—封信是王淦昌为从事核弹研制隐姓埋名17年之际,于1965年11月21日悄悄写的,怀念之情跃然纸上。最后—封信是1997年3月16日写的,赠我岳父《核物理学家王淦昌》一书,距王淦昌逝世只有1年零几个月时间,他还在忙碌不休。
  王淦昌与施士元于1920年同时进入上海浦东中学读书,1925年一起考进清华大学物理系本科首届,拜读在中国近代物理学先驱叶企孙宗师门下。当时清华物理系一共4名学生:王淦昌、施士元、周同庆、钟间。1929年毕业后,王淦昌与施士元都考取江苏省官费留学,王淦昌到德国柏林大学威廉皇帝化学研究所读研究生,师从被爱因斯坦称作“天赋高于居里夫人”的著名物理学家麦特纳女士;施士元到法国巴黎大学镭研究所读研究生,师从两次诺贝尔奖获得者居里夫人。两人都是1933年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国。
  从王淦昌的信中能够领略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亦可看出王伯的谦虚品德和敬业精神。我们小辈也与王淦昌多有接触,深感他的学者、长者风范。
  特别重情谊
  王淦昌特别谦虚。为祝贺他八十寿辰,科学出版社于1987年7月出版了《王淦昌和他的科学贡献》一书,其中以苏步青先生的贺诗代序,由周培源先生作序,汇集了杨振宁、李政道、钱临照、钱三强、程开甲、周光召等50多位科学家和亲友的文章。
  1991年11月19日他在信中再次表示:“士元我兄惠鉴:你好!手书敬悉。关于你要为我在现代物理知识上写文章,我感到非常惭隗。希望不要再写了。原因如下:你在《王淦昌和他的科学贡献》那本书上已经写得很多很好了,我也为此很感激你。”王淦昌的贡献之大,不是本文所能说清的,但仅从他赠送给我们的为青少年所著《无尽的追问》一书,就可以得知,1969年、1975年和1976年的我国三次地下核试验,都是他在现场直接指挥的。王淦昌不让人称呼他“大科学家”,遇事常说“我不懂”。例如1990年3月16日信中称:“士元我兄:你寄来的大作The Structure of Elearon(《电子结构》,编者注)我又送给了我们研究院的较年轻的理论物理学家……请他们看看,他们的答复现再附上,请你审阅。我因不懂,无法参加意见,只能转达,专此。即请研安!”
  有一次我和夫人施蕴陵去看望他,他对在北京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任教的蕴陵说:“你的专业我不懂。”他從来不以担任某种领导职务为荣。他在1965年11月21日的信中写道:“原子能所的职务只挂个空名,并无实际联系。”1984年7月9日的信中又写道:“本拟回京后即写信给你,因为不断的会议,致使我无法安静下来。只得等开完会(连续约有五个会)后,始能有暇写此信。其实开会我只跑跑龙套,没有起什么作用。看来龙套还得跑。实属无可奈何。”王伯特别重情谊。这更多表现在学术交流方面。
  二老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在南京再见一面。时光又过去十年,1995年3月19日,王淦昌在信中说:“今年4月中旬将去上海。若有机会将来南京看望你。我的次女仍在南京师范大学。我经常和她电话联系。在此我希望你告诉我你在南京的电话号,因为这样我可以和你电话联系啊。”
  次年2月7日,他在信中写道:“士元我兄惠鉴:久未通音,思念为劳。前得清华校友通信第32期第89页见你与吴健雄先生的合影,很是高兴,特此祝贺,还有你为叶老师企孙的铜像揭幕仪式赠的油画一张,我也看到,非常好,也向你祝贺。我现在仍如以前,非常的忙。但很想来南京看望你,1995年我去了上海,很想来南京看你。惜未成行。下次有机会必来看你。”1997年2月14日的信中介绍了他去黑龙江哈尔滨、牡丹江,四川成都、绵阳,广东深圳以及上海等地的感受,称“见到各地都兴旺发达,与十年以前大不一样,实属可喜”,还说“今年也将去杭州、上海一带。若有机会,必来南京拜访我兄。最近友人为我出一本书,伺机当送上不误”。王淦昌的信中还表现了他对两人共同相识的学者和朋友的关心,如多次提到周培源、袁翰青诸位先生以及他们在清华的同班同学周同庆先生的健康状况。
  深厚感情,成为鼓舞我们上进的动力
  令我们尤其感动的是,王伯将对我岳父的情谊转化到对我们小辈身上。
  1966年2月5日在信中写道:“您的二位女儿在北京工作,我从前听同庆兄谈过,但把名字忘了,真糟。请您再告诉我她们的名字和住址,我去联系,请她来我家玩玩。虽然现在我在外的时间较多,但仍有不少次数回京。”
  此后,信中一再牵记、关怀我们。其中,1984年7月9日的信中写道:“刚才与俞邃同志通了电话,知道他家里都很好。你的女儿蕴陵同志要到8月初才放假。又要去昆明开会。他们都是骨干分子,忙也是应该的,很好的。”1993年2月12日于信中说:“前些时候,看见令嫒蕴陵同志及快婿俞邃同志,非常高兴,特别因为蕴陵身体非常健康,和以前判若二人,堪为庆贺。”由于我是二老之间的实际联系人,王伯在1989年9月13日的信中说:“令婿俞邃同志为人最好,经常有联系,关于你的情况,都是他告我的。我很感谢他。”1986年5月,我去中国驻苏联大使馆工作,王伯来我家中看望,并赠我派克笔和俄汉词典。他还解除了我因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所引发的对那次旅程的顾虑。
  王淦昌非常关心对后代的培养教育。上面提到的《无尽的追问》—书,是1997年12月由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讲述他毕生事业的科普著作。他在该书前言中说:“每当我在马路边空地散步,看到—群群小学生、中学生走过,—种责任感就在我的心中油然而生。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我们应该尽力多做—些工作,把工作做得更好些,为他们创造更好的生活、学习条件。”我本人则亲历王伯—件感人至深的事。1998年7月,90岁高龄且重病在身的王淦昌欣然接受我的请求,为我的母校江苏省如东中学60周年校庆题词,写下苍劲有力的“面向新世纪育才树人”9个大字。当时他知道自己时日无多,感慨地对我说:“我还有许多事情没做完,再给我5年时间也好呀!”
  王淦昌的高尚品德,与我岳父之间的深厚感情,铭记在我们小辈心中,成为鼓舞我们上进的动力。
  据《解放日报》俞邃,文整理
其他文献
张昕宇是自由探险爱好者,被誉为“世界逐寒第一人”。但他30多岁时,还只是—个本本分分的创业者,一度挣到上千万身家。汶川地震后,他带人去救援,在见过了太多的生死后,他毅然决定改变人生的活法,放下生意,做一个玩主,去世界各地探险。  但是如果没有梁红的支持,他的玩主之路可能走不了这么远。从2012年起,他们两个人一起,去世界极寒之地“奥伊米亚康”露营,探秘了魔鬼之城切尔诺贝利,进入瓦努阿图马鲁姆活火山
期刊
去年12月,上海文联微信公众号召集了一次“艺行上海”活动,带领艺术爱好者们从文化的角度探索“千年七宝”,其中有一站就是位于七宝古镇富强街58号的“吴颐人艺术世界”。没想到,在这一站迎接大家并热唐导赏的,正是著名书画篆刻家吴颐人先生本尊。看淡一切虽然洒脱,但洒脱的人又何尝没有牵挂。在吴颐人先生这里,这个“牵挂”无疑就是他的爱女吴越了——这个优秀的女儿一直是吴先生的骄傲。  “醉汉”这别称传神又有趣 
期刊
潘晓婷,1997年开始接触台球,是中国台球界第—位获得世界锦标赛冠军的选手,10次9球世界冠军纪录保持者的她被誉为中国的“九球天后”。潘晓婷的散文集《停在最好的时光里》,没有跌宕起伏的阅历剖析,也没有成功学般的激昂陈辞,有的只是平静如水的内心独白与青春感悟。  先忍受寂寞再当高手  性格决定命运。我就是个内向、安静、骨子里要强的人,有人称我为“寂寞高手”。  我小时候的理想是当个画家。我3岁开始学
期刊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这是诗圣杜甫开“以诗论诗”先河的《戏为六绝句》中的第二首。老杜在这酋诗中,高度评价了有着“初唐四杰”之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在诗文创作上,取得的伟大成就,说他们的诗文会像生生不息的大江大河一样,万古流传。那从本周起,我就来和大家聊聊这哥儿四个的生平事迹和诗文创作吧。我们先说王勃。  提起王勃,想来大家首
期刊
故事的发生地在克罗地亚的一个小城市,整个城市的人口只有6万。这个城市的一只鸟牵挂住无数人的心。说到鸟,先说一位名叫斯捷潘维克奇的老人,今年已经80多岁了,他老婆去世得很早,儿女都在其他地方生活。  一人一鸟10年相依  1993年,一只浑身血迹斑斑的母白鹳跌落在他家门口,他一看大吃一惊,马上对白鹳进行了救治,救治中发现,鸟的翅膀被猎枪打断,再也不能展翅翱翔了,老人于是决定留下这只白鹳,并给她取名叫
期刊
前文我们说到朱国弼在府中等了很久,仍不见寇白门的人影,便心急火燎地来到了寇家看是怎么一个情况,结果一头撞见正被官府通缉的袁崇焕的次子袁多慧,一时颇感晾讶。  白门一见朱国弼,顿时来了主意。提出要朱看在朱家与袁家是世交的分上,救救袁公子。开始,朱还不想管,毕竟袁是朝廷的钦犯,就算他是保国公,但他这个保国公是世袭来的,在朝中根本没有什么话语权,这事儿要是走漏了风声,弄不好是会被削去爵位的,甚至掉脑袋。
期刊
在苏州人的记忆里,年节时分是一定要办灯会的,但鲜为人知的是,这灯会后藏着的,是一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灯彩,和一位老人近60年的坚守传承之路。汪筱文,1945年生于苏州,1963年进入苏州民间工艺社(厂)工作,师从周公度、沈彬如、崔护学习绘画、剪纸及民间工艺,跟随吴仁昌、吕泉福学习灯彩。他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州灯彩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我们苏州灯彩在兴旺的时候有200多人在做,但现
期刊
老北京的天桥,是京城有名的民间玩耍娱乐之地。在那儿耍把式卖艺的民间艺人很多,江湖术语也很多。  我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采访了几十位天桥的老艺人,记录的老天桥的江湖隐语有五、六百条,这里简单说几个,比如“春”字,在东北和西北,包括北京的江湖隐语里是“告密”的意思,“他被人给春了”,即“他被人给揭发了”。  但是,在京城的江湖艺人这儿,“春”是“淫”的代名词。“春”有“阳春”和“暗春”之分,有“使春
期刊
寄情山水,恰倩风物,是人的自然属性,中国自古文人多雅兴,游历自然,吟诗作赋,即是雅兴的重要体现。郭沫若同样也是钟情于自然山水之人,他在诸多诗作词句之中咏写了各地自然风光的奇峻之美,揭示了传统人文景观的文化之韵,他将自我之情寄托于山川河流之间,展现出勃发的诗眭创造力和多彩的生命感受力。  少年郭沫若游玩的天性  在现代文学作家中,像郭沫若一样度过美好充满天真童趣的少年时期的并不多,他们绝大多数自小就
期刊
在北京,刹那和万古有时候没有什么分别,别处的数百年在这只是瞬息的时刻。在北京,生活的传统,延绵不断,和胡同里的老爷子一样,温和而有耐性。踩在破旧却古老的任意一条街巷的尾巴,也会让整座城市的头一起缓缓移动。  古槐和进士,才配得上这样的地方  粉房琉璃街,一个好听的名字。清《京师坊巷志稿》说,明初有位来自大兴姓刘的住在这里做粉条出名,所以街名粉房。为什么又添“琉璃”二字呢?兴许是街北原来有永乐寺,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