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通过较长时间的听课、调研发现:目前校园歌声少,课堂上不重视歌曲内在情感的挖掘,忽略歌曲情感的表达,流于形式,唱唱跳跳、敲敲打打的现象普遍存在,喊唱、走调等诸多现象屡见不鲜。笔者认为这与学生唱歌的实践能力培养有着直接的关系,课改中的歌唱教学不容忽视。如何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不妨提出以下几点做法,与大家共同商榷:
一、注重演唱的情感培养
《音乐课程标准》强调情感性原则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黑格尔说过:“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作为审美艺术教育实施者的音乐教师,教会学生唱一首歌并不难,重要的是要以“情”为导入,通过感情的启悟,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将歌曲中蕴含的丰富思想感情充分揭示给学生,使他们在声情并茂的演唱中性情得以陶冶,心灵得以滋润。如演唱《我的妈妈叫中华》、《我爱我的家乡》、《长江之歌》等歌唱祖国的歌曲,我们应让学生收集、欣赏中华风光系列片,让他们为祖国的大好河山而倾倒,为生长在她的怀抱而骄傲,充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定会带着由衷的自豪抬头挺胸,有声有色、有情有韵地演唱。
二、重视演唱方法的训练
在《音乐课程标准》中,对学生唱歌教学的要求是:“歌唱技能的练习,应结合演唱实践活动进行。”为了创造优美、动听、富有感染力的歌声,掌握一定的演唱技巧是必要的。在歌唱过程中,姿势是否正确,情绪是否饱满,吐字、咬字是否准确、清晰,气息是否顺畅、稳定,音色是否明亮、甜美等等,决定了演唱的艺术效果。
发声练习是音乐教学中的基本技能训练,是为了培养学生用自然良好的嗓音進行歌唱的重要途径。音乐教师要结合少年儿童的实际情况,用易于理解、入门的语言传授发声的基本知识,如像闻花一样的吸气、像咬苹果一样的打开口腔、面带微笑唱等等通俗易懂的语言;提倡以轻声带假声,以假声带头声,寻找共鸣位置。发声练习要结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精心设计一些富有趣味,又有一定训练价值的发声曲,如低年级的小朋友发声,可设计一些与动物叫声相关的练习,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吐字和平稳的气息,然后根据相关的要求用不同的速度、力度来练习,以期达到训练的目标。
另外,还应根据歌曲的风格、情绪和速度来训练学生的吐字和咬字,只有通过字正腔圆的语言表达,情真意切的情感表达,才能深刻揭示和再现歌曲的艺术形象。
三、关注演唱心理的调控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的任何活动都是在心理调节下进行的。在良好和谐的环境中,人的思维敏捷活跃。比较容易接受新的知识。因此人的心理素质和心理状态的好坏,对其歌唱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的教学态度对学生的心理有很大的影响,对学生要严格要求,但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特别是不能当众过分地批评学生,对学生要鼓励启发,态度要亲切、和蔼,努力创设一种愉悦轻松的学习氛围;当学生上台演唱时,教师一句亲切的话语、一个温和的微笑定能使学生增强歌唱的信心;当学生演唱出现了偏差时,教师可以多给机会尝试,鼓励他们重唱,肯定他们的成绩,帮助他们获得成功;当学生的演唱有了点滴进步时,教师要毫不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夸大他们的成果,激发他们的演唱兴趣。
另外,音乐教师不仅要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尽早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还应关注学生的课外音乐活动,向学生介绍媒体播放的有关音乐节目,介绍重要的少儿演出情况、共同评价有关音乐节目……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多多接触音乐,聆听音乐、享受音乐;更应经常组织一些班级和学校的独唱、表演唱、大合唱等音乐活动,尽力为学生搭建展示音乐才能的平台,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自信地表现。
总之,课改中的歌唱教学不容忽视,音乐教师应始终坚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重视歌唱教学的情感体验和歌唱能力的培养,使每个孩子都能从歌唱中感到快乐,都能从歌声中获得发展,让美妙的音乐永相随。
一、注重演唱的情感培养
《音乐课程标准》强调情感性原则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黑格尔说过:“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作为审美艺术教育实施者的音乐教师,教会学生唱一首歌并不难,重要的是要以“情”为导入,通过感情的启悟,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将歌曲中蕴含的丰富思想感情充分揭示给学生,使他们在声情并茂的演唱中性情得以陶冶,心灵得以滋润。如演唱《我的妈妈叫中华》、《我爱我的家乡》、《长江之歌》等歌唱祖国的歌曲,我们应让学生收集、欣赏中华风光系列片,让他们为祖国的大好河山而倾倒,为生长在她的怀抱而骄傲,充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定会带着由衷的自豪抬头挺胸,有声有色、有情有韵地演唱。
二、重视演唱方法的训练
在《音乐课程标准》中,对学生唱歌教学的要求是:“歌唱技能的练习,应结合演唱实践活动进行。”为了创造优美、动听、富有感染力的歌声,掌握一定的演唱技巧是必要的。在歌唱过程中,姿势是否正确,情绪是否饱满,吐字、咬字是否准确、清晰,气息是否顺畅、稳定,音色是否明亮、甜美等等,决定了演唱的艺术效果。
发声练习是音乐教学中的基本技能训练,是为了培养学生用自然良好的嗓音進行歌唱的重要途径。音乐教师要结合少年儿童的实际情况,用易于理解、入门的语言传授发声的基本知识,如像闻花一样的吸气、像咬苹果一样的打开口腔、面带微笑唱等等通俗易懂的语言;提倡以轻声带假声,以假声带头声,寻找共鸣位置。发声练习要结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精心设计一些富有趣味,又有一定训练价值的发声曲,如低年级的小朋友发声,可设计一些与动物叫声相关的练习,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吐字和平稳的气息,然后根据相关的要求用不同的速度、力度来练习,以期达到训练的目标。
另外,还应根据歌曲的风格、情绪和速度来训练学生的吐字和咬字,只有通过字正腔圆的语言表达,情真意切的情感表达,才能深刻揭示和再现歌曲的艺术形象。
三、关注演唱心理的调控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的任何活动都是在心理调节下进行的。在良好和谐的环境中,人的思维敏捷活跃。比较容易接受新的知识。因此人的心理素质和心理状态的好坏,对其歌唱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的教学态度对学生的心理有很大的影响,对学生要严格要求,但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特别是不能当众过分地批评学生,对学生要鼓励启发,态度要亲切、和蔼,努力创设一种愉悦轻松的学习氛围;当学生上台演唱时,教师一句亲切的话语、一个温和的微笑定能使学生增强歌唱的信心;当学生演唱出现了偏差时,教师可以多给机会尝试,鼓励他们重唱,肯定他们的成绩,帮助他们获得成功;当学生的演唱有了点滴进步时,教师要毫不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夸大他们的成果,激发他们的演唱兴趣。
另外,音乐教师不仅要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尽早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还应关注学生的课外音乐活动,向学生介绍媒体播放的有关音乐节目,介绍重要的少儿演出情况、共同评价有关音乐节目……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多多接触音乐,聆听音乐、享受音乐;更应经常组织一些班级和学校的独唱、表演唱、大合唱等音乐活动,尽力为学生搭建展示音乐才能的平台,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自信地表现。
总之,课改中的歌唱教学不容忽视,音乐教师应始终坚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重视歌唱教学的情感体验和歌唱能力的培养,使每个孩子都能从歌唱中感到快乐,都能从歌声中获得发展,让美妙的音乐永相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