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使用耳机不当可致病

来源 :现代养生·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rev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使用耳机不当可致病是指耳部疾病,包括感音性耳聋、外耳道炎、外耳道乳突状瘤等。随着社会的进步,数码科技的发展,在使用电脑、手机、随身听、MP3、MP4、微型收音机等时同时使用耳机(包括塞入式耳机和耳廓式耳机)者越来越多,患耳机所致疾病者也越来越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心身健康。为此,笔者根据临床经验,就耳机所致疾病的病因、症状和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供常使用耳机的朋友参考。
  1.感音性耳聋
  病因和症状 感音性耳聋又称感觉—神经性耳聋。病变发生在内耳、听神经或听觉皮层中枢,导致感觉声音发生障碍,并伴有耳鸣,耳鸣多为高音调。音叉检查、韦伯氏试验、电测听检查可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因耳机(特别是塞入式耳机)靠近内耳听神经,故耳机发出的声音常为高强度,仿似噪声刺激听神经,可使听觉发生缓慢的、进行性的损害。使用耳机的时间越长,损害也愈严重(严重程度与各人的体质有关)。症状早期可有耳鸣,部分患者可有头痛、头晕、失眠、烦燥等,减少或停止使用耳机可有所缓解;晚期多无法恢复正常,终致耳聋。
  防治措施 预防方面:应尽量少使用耳机(特别是塞入式耳机),如非使用不可,也应尽量调低耳机的音量,使声音降低至可听清楚即可。治疗方面:一旦出现本病的早期症状,应提高警惕并停止使用耳机,酌情使用血管扩张药如培他啶、山莨菪碱、复方丹参片等,以及维生素A、B、C、E等(剂量宜偏大,用药时间宜长,最好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使用);必要时配戴助听器,以增强听力。
  2.外耳道炎
  病因和症状 外耳道炎为耳机特别是塞入式耳机插入、拔出时擦伤外耳道皮肤,继之水和分泌物浸渍,使外耳道皮肤失去屏障保护作用,细菌感染所致;如果机体存在过敏状态,则可使病情迁延而呈慢性经过;常见致病菌为白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变形杆菌。症状急性期可有耳部灼热感、刺痒、咀嚼时耳内疼痛,可先有稀薄分泌物流出,然后渐渐变为黏稠,并可因局部肿胀而影响听力;慢性者常有局部刺激感(如微痒、微痛或异物感、蚁走感等),分泌物很少,但在受到抚摸、抓痒、挖耳、冷热或辛辣食物刺激后上述急性症状可出现。
  防治措施 预防方面:戴上或除下耳机(特别是塞入式耳机)时动作应轻柔,对于使用塞入式耳机者更应该如此;当外耳道皮肤出现擦伤(可有烧灼感和疼痛)时应暂停使用耳机。治疗方面:急性期可用2%龙胆紫溶液、5%~10%硝酸银溶液涂擦患处,也可用13%醋酸铝溶液纱布条塞入耳内,并每天2次滴醋酸铝溶液于纱布条上,以维持湿敷作用,24小时更换1次纱布条。慢性期有皮肤脱屑时可用2.5%氨基汞软膏或10%鱼脂石甘油纱布塞入耳内;或用5%~10%硝酸银溶液涂擦患处,皮屑则任其自行脱落,不可撕扯,以免创面感染;除此之外,还可酌情口服抗菌药物(如阿莫西林、复方新诺明、红霉素等)控制感染;有过敏症状(如红、肿、瘙痒等)者可同时口服抗过敏药(如扑尔敏、地塞米松、维生素B6、维生素C等)以抗过敏。
  3.外耳道乳突状瘤
  病因和症状 外耳道乳突状瘤是发生在外耳道软骨部的良性肿瘤,多因挖耳、局部炎症刺激等引起,也有人认为是病毒感染所致。近年来发现,经常使用耳机所致的外耳道炎性感染可增加本病的发生率。早期多无明显症状,偶有耳痒感,挖耳时易出血,瘤体增大后可阻塞外耳道导致听力减退、耳聋;如并发感染可有耳痛、耳内分泌物增多甚至出现渗液、流脓等。
  防治措施 预防方面:慎挖耳;少使用耳机(特别是塞入式耳机),如需使用则应动作轻柔;一旦出现早期症状应及早治疗并停止使用耳机。治疗方面:可用中药鸦胆子油涂擦患处,本药有一定治疗效果;但最好到医院彻底切除瘤体,切后创面用20%硝酸银液烧灼,以防复发;术后反复冷冻治疗效果更佳。 【编辑:迟昊】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从学生实际出发,通过教学过程,举例说明了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这不仅是课改的新要求,更是思想品德课发挥其德育的主渠道功能义不容辞的责任。 From the actual
期刊
第一式:童子拜观音  两脚分开,下蹲成骑马桩,步宽与姿势高低根据个人身体而定。下蹲同时,双臂上抬,双掌至胸前合十,指尖向上与肩平,头部与身体不动,双手慢慢向左推动,再向右推动,来回推动60次。不必过量,尽力而为。站起复原。  呼吸自然,随着双手一来一回而一呼一吸。推动双手只动两肘两肩,其它部位都不动,双目视中指尖。  第二式:龙女舒彩袖  两脚分开,下蹲成骑马桩,根据个人体质而定。下蹲同时,双手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