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印象派音乐打破了古典主义时期严谨的调式规则以及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形式,调式体系几乎瓦解,以重音与节奏的自由排布、音响和音色变换晕染作品的意蕴为手法进行创作。印象派钢琴作品的踏板运用,不再像以往那样,单凭乐曲形式、结构、和声等条件来界定。要想确定印象派钢琴作品中踏板该如何使用,必须从作品的重音、线条、色彩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钢琴 踏板 印象派 德彪西
一、印象主义钢琴音乐特色
印象主义是19世纪末才诞生的艺术风格,起源于绘画领域。印象主义画家把感官放在首位,用新的画法重塑人的感知,注重色彩,只使用七种光谱纯色作画,借助光影捕捉事物的瞬间印象。作品不注重受光物体本身的描绘,传统绘画中构成画面的“线条”,被笔法粗犷“点”取而代之。作品在近处观看图像无鲜明清晰的轮廓,远观之却能在色调渲染下形成视觉冲击,与传统学院派绘画形成鲜明对比,刷新了当时人们的感知与审美。印象派绘画重意而非重形的创作特征延续在印象派音乐上。印象派音乐以复杂的节奏、重音的排布、零碎的旋律、简短的曲调、不完整动机的重复与模进等进行“点”式创作,使音乐中相当于绘画“轮廓”的旋律不再为主导。这种崭新的创作手法,冲淡了所谓的音乐“轮廓”,使音乐听起来飘然、朦胧、流淌、变幻,乐思隽永。一些重要的踏板使用方法,充分体现了这一时期的音乐特色。
二、印象派钢琴作品的踏板运用
在印象主義时期的社会大背景下,文化思想发生巨大变革,欧洲绘画领域开始革新,诞生出印象主义流派。在其熏染下,音乐的发展进程中也出现了同样的创新。这一时期,音乐的色彩、氛围、音响,浸染上了浓浓的“印象风味”,在钢琴作品中,几乎主要依靠踏板的使用来呈现。在这一时期钢琴音乐里弱音踏板、保留音踏板运用频繁,延音踏板换踩的界定点与技巧也变得复杂多样起来。
法国音乐家克洛德·德彪西,鸿蒙初辟,开创了印象主义音乐的写作手法,并运用在其全部的创作之中,他几乎就象征着印象音乐本身。德彪西的钢琴创作贯穿他的一生,作品从创作到演奏,都充分体现着印象派音乐的美学思想,下面就主要以他的作品为例。
在印象派的钢琴作品中,用传统调式体系进行创作的方式被抛弃,全音阶、五声音阶、中古调式层见叠出。这时,延音踏板可以一直使用,根据调性变化而换踩。德彪西的钢琴作品通过琴键与踏板的配合,使钢琴可以演奏出多变且细腻的音乐,体现了上述印象派音乐的特点。德彪西的《沉没的教堂》《帆》等很多作品便需要这样运用踏板。
持续音是印象派钢琴作品典型的音乐技巧。通过踏板保持一个音或者一个和弦的持续,营造晕染的背景效果,在其上方的其他和弦继续绘制音乐。例如《向拉莫致敬》,在音乐的沉缓进行中,低音通过踏板持续了四个小节,琴弦持续共鸣,与上方和弦音响混合,营造了庄重肃然的氛围。
复杂的音乐层次是印象派音乐的独特风格。它使钢琴作品中的踏板技巧变得特殊、细腻。例如手指踏板法,即通过踏板持续某音后,演奏完后续的音,手指快速回到持续音的琴键,不发出声音地按下。这一方法的目的是借助踏板达到乐曲中多层次的意境。
绚烂的色彩是印象主义音乐家创作的极致追求。调式的多样、和声的丰富、节奏的纷繁、音色的充盈与喑哑、音量滑行般的跌宕起伏,其实都是为了让作品呈现出丰满的色彩。印象派钢琴作品因此产生了大量踏板使用技巧,如非连音踏板法(《阿拉伯风格曲》),滑奏中使用踏板(《水之嬉戏》),造成突弱效果的半踏板(《运动》),不使用或较少使用踏板而产生特殊效果(《运动》),在需要大幅度渐弱时所使用的抖动踏板(《运动》),以及为使密集音型轻盈作为背景而使用的弱音踏板等。
如果把德彪西的钢琴作品比喻成一幅充斥着光点与色彩的绘画的话,那踏板就是作画时用来调色的笔刷,整幅画作的光怪陆离,都要靠这支“笔”来调配。罗文泰尔教授曾说过:“德彪西从不在谱面上标记踏板,因为几乎每处都可以使用踏板。德彪西突破传统,赋予钢琴不一样的生命力。”他对钢琴的内在音色深度挖掘,使他的作品更具思考性,并且需要更细腻多变的技巧进行演奏,尤其体现在踏板的使用上。在没有踏板标记的谱面,会令演奏者在初期练习的时候对作品的踏板使用问题感到些许困惑。揣摩作品以后,怎样做到细致地表现其音乐的无穷层次,这一问题更是向演奏者在声音的控制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
印象主义音乐中繁复的织体、复杂的音乐层次以及绚烂多变的色彩,都需要演奏者具备较全面的音乐素养,对作曲家的作品悉心推敲,方能正确地对踏板加以运用。追求长音踏板的运用与乐曲声音的平衡,是印象主义钢琴作品踏板使用方法的一般规律,在作品中普遍体现。要想使踏板在钢琴作品的演奏中发挥画龙点睛的作用,了解作品的结构、和声是“部分”,掌握作品的创作时期、背景及作曲家的风格才是“全局”。
(作者简介:高扬,女,云南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钢琴)(责任编辑 刘月娇)
关键词:钢琴 踏板 印象派 德彪西
一、印象主义钢琴音乐特色
印象主义是19世纪末才诞生的艺术风格,起源于绘画领域。印象主义画家把感官放在首位,用新的画法重塑人的感知,注重色彩,只使用七种光谱纯色作画,借助光影捕捉事物的瞬间印象。作品不注重受光物体本身的描绘,传统绘画中构成画面的“线条”,被笔法粗犷“点”取而代之。作品在近处观看图像无鲜明清晰的轮廓,远观之却能在色调渲染下形成视觉冲击,与传统学院派绘画形成鲜明对比,刷新了当时人们的感知与审美。印象派绘画重意而非重形的创作特征延续在印象派音乐上。印象派音乐以复杂的节奏、重音的排布、零碎的旋律、简短的曲调、不完整动机的重复与模进等进行“点”式创作,使音乐中相当于绘画“轮廓”的旋律不再为主导。这种崭新的创作手法,冲淡了所谓的音乐“轮廓”,使音乐听起来飘然、朦胧、流淌、变幻,乐思隽永。一些重要的踏板使用方法,充分体现了这一时期的音乐特色。
二、印象派钢琴作品的踏板运用
在印象主義时期的社会大背景下,文化思想发生巨大变革,欧洲绘画领域开始革新,诞生出印象主义流派。在其熏染下,音乐的发展进程中也出现了同样的创新。这一时期,音乐的色彩、氛围、音响,浸染上了浓浓的“印象风味”,在钢琴作品中,几乎主要依靠踏板的使用来呈现。在这一时期钢琴音乐里弱音踏板、保留音踏板运用频繁,延音踏板换踩的界定点与技巧也变得复杂多样起来。
法国音乐家克洛德·德彪西,鸿蒙初辟,开创了印象主义音乐的写作手法,并运用在其全部的创作之中,他几乎就象征着印象音乐本身。德彪西的钢琴创作贯穿他的一生,作品从创作到演奏,都充分体现着印象派音乐的美学思想,下面就主要以他的作品为例。
在印象派的钢琴作品中,用传统调式体系进行创作的方式被抛弃,全音阶、五声音阶、中古调式层见叠出。这时,延音踏板可以一直使用,根据调性变化而换踩。德彪西的钢琴作品通过琴键与踏板的配合,使钢琴可以演奏出多变且细腻的音乐,体现了上述印象派音乐的特点。德彪西的《沉没的教堂》《帆》等很多作品便需要这样运用踏板。
持续音是印象派钢琴作品典型的音乐技巧。通过踏板保持一个音或者一个和弦的持续,营造晕染的背景效果,在其上方的其他和弦继续绘制音乐。例如《向拉莫致敬》,在音乐的沉缓进行中,低音通过踏板持续了四个小节,琴弦持续共鸣,与上方和弦音响混合,营造了庄重肃然的氛围。
复杂的音乐层次是印象派音乐的独特风格。它使钢琴作品中的踏板技巧变得特殊、细腻。例如手指踏板法,即通过踏板持续某音后,演奏完后续的音,手指快速回到持续音的琴键,不发出声音地按下。这一方法的目的是借助踏板达到乐曲中多层次的意境。
绚烂的色彩是印象主义音乐家创作的极致追求。调式的多样、和声的丰富、节奏的纷繁、音色的充盈与喑哑、音量滑行般的跌宕起伏,其实都是为了让作品呈现出丰满的色彩。印象派钢琴作品因此产生了大量踏板使用技巧,如非连音踏板法(《阿拉伯风格曲》),滑奏中使用踏板(《水之嬉戏》),造成突弱效果的半踏板(《运动》),不使用或较少使用踏板而产生特殊效果(《运动》),在需要大幅度渐弱时所使用的抖动踏板(《运动》),以及为使密集音型轻盈作为背景而使用的弱音踏板等。
如果把德彪西的钢琴作品比喻成一幅充斥着光点与色彩的绘画的话,那踏板就是作画时用来调色的笔刷,整幅画作的光怪陆离,都要靠这支“笔”来调配。罗文泰尔教授曾说过:“德彪西从不在谱面上标记踏板,因为几乎每处都可以使用踏板。德彪西突破传统,赋予钢琴不一样的生命力。”他对钢琴的内在音色深度挖掘,使他的作品更具思考性,并且需要更细腻多变的技巧进行演奏,尤其体现在踏板的使用上。在没有踏板标记的谱面,会令演奏者在初期练习的时候对作品的踏板使用问题感到些许困惑。揣摩作品以后,怎样做到细致地表现其音乐的无穷层次,这一问题更是向演奏者在声音的控制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
印象主义音乐中繁复的织体、复杂的音乐层次以及绚烂多变的色彩,都需要演奏者具备较全面的音乐素养,对作曲家的作品悉心推敲,方能正确地对踏板加以运用。追求长音踏板的运用与乐曲声音的平衡,是印象主义钢琴作品踏板使用方法的一般规律,在作品中普遍体现。要想使踏板在钢琴作品的演奏中发挥画龙点睛的作用,了解作品的结构、和声是“部分”,掌握作品的创作时期、背景及作曲家的风格才是“全局”。
(作者简介:高扬,女,云南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钢琴)(责任编辑 刘月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