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IM31基因沉默对U266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来源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m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三结构域蛋白31(TRIM31)基因沉默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以正常人骨髓浆细胞为对照,用RT-qPCR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U266、RPMI-8226、NCI-H929和KMS-11)中TRIM3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用RT-qPCR法检测含有shRNA-TRIM31的重组慢病毒载体及其对照载体感染之U266细胞中TRIM31 mRNA的水平;用CCK-8、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克隆形成能力和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TRIM31、cleaved-caspase-3、BCL-2、Bax、p-Akt(Ser473)、Akt和PI3K(p110α)等蛋白的表达水平.用PI3K/Akt信号通路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和TRIM31-shRNA慢病毒联合干预U266细胞,用CCK-8、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和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p-Akt(Ser473)和Ak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人骨髓浆细胞比较,U266、RPMI-8226、NCI-H929和KMS-11细胞中TRIM3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01),其中U266细胞最为显著;慢病毒感染后,U266细胞中TRIM31 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01);沉默TRIM31可显著抑制U266细胞增殖(P<0.05),降低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提高细胞凋亡率,并上调cleaved-caspase-3和Bax蛋白水平,下调BCL-2、p-Akt(Ser473)和PI3K(p110α)蛋白水平,而对Akt蛋白无显著影响;LY294002干预显著增强TRIM31基因沉默对U26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以及细胞凋亡的促进作用.结论:TRIM31基因沉默可抑制U266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1例以冷凝集素综合征(CAS)为首发表现起病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临床筛查.方法:对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及骨髓结果、治疗方案
目的分析2套血液核酸单检系统的内标(IC)Ct值差异,探讨IC Ct值用于核酸检测系统稳定性评价指标的可行性。方法随机抽取本中心2020年6~11月共4342份血液标本的核酸检测IC的Ct值,对核酸检测系统的IC Ct值分别按3种分类:1)检测项目分类:HBV、HCV和HIV;2)按标本类型分类:阴性对照(NC)、阳性对照(PC)、室内质控(QC)、献血者标本(S);3)按不同仪器分类:A系统和B系统进行分析,比较各IC Ct值的差异。结果共收集14196个核酸测试的IC Ct值,经正态性检验其分布情况呈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补体C3水平对其生存预后的影响,并以此构建生存模型预测患者的长期生存.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初治MM患者的性别、年龄、血小板计数、白细胞数、
目的:分析广西桂林市临桂地区人群α和β地中海贫血基因类型及分布特征,为遗传咨询及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16年5月-2019年10月在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进行体检、
目的:分析不同体质量指数(BMI)与成人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关系及对首次诱导化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血液科201
目的:探讨分析miR-155及其靶基因MyD88基因多态性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DLBCL患者135例,另外选择淋巴结反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指导临床更好地防治医院感染.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9月由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472例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CD34+髓系前体细胞免疫标志的定量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了解CD7和CD117的定量表达对低危MD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多参
目的:探讨斑联蛋白(zyxin)对血小板细胞骨架分布的调节作用.方法:分别取zyxin基因敲除(Zyx-/-)和野生型(WT)小鼠的血小板,分离血小板细胞骨架组分,应用Western blot分别检测
目的:分析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接受CCLG-ALL-2008方案治疗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失败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